第161章 父母

李恭和的確是正和孫乙君說起公孫鍔:“跟不上?”

孫乙君道:“公孫鍔那個弟弟公孫刃實在是有些厲害,跟着的人被他揪出來基本非死即殘,因此只能遠遠跟着,後來就知道他們去了羊城,似乎聽說是想要尋治腿的藥,廣州那邊的船舶司這幾年做得很不錯,有不少外邦的稀罕藥,所以過去了。”

李恭和冷笑:“那如今是找到藥了?爲何又回了洛陽?”

孫乙君謹慎道:“回洛陽當日,他還去了垂柳居去喝了酒,又去了春明樓看了看書,看着倒是一切如常,只是有一事……”

李恭和有些不耐煩道:“什麼事,講。”

孫乙君道:“我聽說,今日崔真人派了人進宮和皇上稟報,要給太子納一門妾侍?”

李恭和淡淡道:“是,太子妃有孕,太子無人服侍,崔真人雖說出家了,對太子還是很上心的,因此便和我說了,已挑了個良家女,擇日便給太子納了收房,也就是個服侍太子的侍妾,並不用什麼位分,朕也說了,便請太子妃操持一下,拿進來便是了。”

孫乙君道:“皇上可知道,這侍妾是哪家女兒?”

李恭和擡眼,知道孫乙君一貫不會無的放矢,回憶了一下道:“只依稀記得門戶比較低,是個商戶女,只說相貌極好,想來是爲了太子妃的面子,挑個好看的服侍太子,門戶故意往低了挑的,好像是——姓白?”

孫乙君道:“皇上,這白姓女,正是籍貫廣州,父親白素山,乃是廣州一帶著名的海商,當地人都稱他爲‘船王’。”

李恭和冷笑道:“蠻夷商戶,無知愚民,有幾個錢,帶着幾條船,見過點海外番邦小國,就自高自大,還真把自己當成王了?”

孫乙君解釋道:“走海販貨這口飯極不容易吃,茫茫大海,海船離鄉別井,往返要數年,消息斷絕,數萬本錢押在上頭數年,有可能一去無回,若是遇上海難或是遇上海盜,必是血本無歸了,所以雖然人人知海商厚利,卻非一般商家敢問津的生意路子,白素山乃是海盜出身,在廣州府經營多年,有自己的船塢和許多船隊,還蓄養了不少人手,可以說是私軍也不爲過,廣州那邊通販洋貨,內客外商,都要用他白氏旗號,甚至連附近的泉州,也有他的船塢。白家家資豪富,揮金如土,膝下卻只有一女,打算坐山招夫,要招個女婿入贅,續了他家香火。”

李恭和眼皮一跳,問:“所以公孫鍔去廣州,其實是去探這白家的底?”

孫乙君道:“根據密報,公孫鍔到了廣州,所賃的巷子,正是白家女兒每日讀的女學的隔壁。而前些日子,白家女兒上香之時,忽然被擄,那一日,公孫鍔正好也去上香……”

李恭和皺起了眉頭:“被擄過?那清白有瑕,如何好做太子侍妾?”

孫乙君嘆了口氣:“有確切消息,那幾日,崔娘娘微服前往廣州,擄走了白家女兒。”

李恭和吃了一驚,笑道:“這也太駭人聽聞了,不過是一個妾,她若真想看,白家自然會送上門,她好端端的去擄人做什麼?不會是誤傳吧?”

孫乙君道:“具體緣由不清楚,只依稀打聽到,白家截了崔氏的一筆大生意,害得崔氏少了許多收入,一氣之下,便擄了白家的女兒威脅白素山,將這門生意還回崔家,聽說還勒索了十萬兩白銀,那白家聽說極疼女兒,當夜立刻便籌了十萬輛白銀送往了匯通票行,這匯通票行是崔家的本錢,皇上自然也是知道的,然後聽說崔娘娘見到了白家女兒,國色之姿,十分喜愛,便索性定了,要納這白家女兒爲妾。但依我看,能勞動崔娘娘千金鳳體去到廣州,怕一開始就存了相看的心,太子妃柔弱,但出身高貴,這妾的人選,門第不能高,性格不能太強,還要能襄助太子,怎麼看白家都太合適了,無論他勢力再怎麼大,商戶女的身份就決定了她永遠也不可能威脅到太子妃的地位,更妙的還是個絕戶。”

李恭和深呼吸了一口氣:“所以,公孫兄弟,其實一直果然是崔氏的人?崔氏如今推什麼兩稅法,自己帶頭交了一大筆稅,正是肉疼之極,少不得想要發這門絕戶財了,真正是好一門生意!”他來回走了幾步,彷彿在沉思。

孫乙君也不說話,他是不明白的,崔氏和太子本來就是李恭和的對立面,皇上裝了這麼多年的樣子,還沒裝夠?如何在這樣的事情上,反而優柔寡斷的,如今太子在朝中地位越來越穩固,名聲越來越好,難道他就不擔心,有朝一日起來,就已經變成太上皇?連自己親兒子都猜忌的人……如何反而在太子上如此好面子。

李恭和果然沒有當機立斷,而是問:“次卿的意思是,朕該怎麼做?”

孫乙君道:“雖說是個妾,但也總要過宗正寺那邊,讓宗正寺那邊壓着太子納妾的事不批,再請皇后娘娘出面,送兩個妾給太子殿下,再先下手爲強,將那白家女納入宮中。皇上到時候也只管把這事推給竇娘娘,只做不知便是了。”

李恭和斷然道:“這不行。”那樣崔氏肯定是要恨死自己,雖然她本來也討厭自己……他來回走了幾步,道:“朕再想想。”

他這夜卻難得的到了竇皇后宮裡,想探探她的口氣。

竇皇后卻是一如既往地嘮叨和不知所謂:“太子要納妾,讓崔娘娘管便是了,我管什麼,白白得罪人,吃力不討好。管我自己兒子還管不過來呢,上官家那丫頭,別提了……宮裡如今這上下這麼多事,忙都忙不過來,依我說咱們還是請人來宮裡唱個儺戲,去去邪也好,前兒不知怎的,井裡翻上來一具內侍的屍體,據說還伺候過先帝的,好生不吉利……”

也不知哪句話戳中了李恭和的神經,他猛然擡起頭:“哪個伺候過先帝的內侍?”

竇皇后嚇了一跳,微微擡起頭茫然道:“好像是叫青錢?忘了,下邊報上來說應該是貪杯酒醉了失足下去溺死了,聽說因着是伺候過先帝的,他一直在御膳房裡沒當什麼差,只是榮養着,平日裡就好酒,沒想到就這麼死了,宮外並無家人,只收養了個小兒子養在外宅,已吩咐尚宮局安葬了,賞了十兩燒埋的錢,還讓人把他屋裡的東西都領走去給他那養子了。”

李恭和沒說什麼,揮了揮手,又應付了竇皇后幾句,就回來找了柳一常去查,果然回報,御膳房太監青蚨醉後落井溺死。

他揮手讓柳一常下去,卻皺起了眉頭,因爲這青蚨,當初正是他醉後不小心,說出崔娘娘意圖想要殺死自己生下的孩子,最後卻捨不得下手。正是這個醉後真言讓他確信,崔婉生下的,是自己的孩子,因醉後被奸,又厭惡自己,所以纔想要殺子,最後卻還是捨不得孩子,留下了孩子的性命,也就是如今的太子。

然而崔婉雖然之後多次不得不和自己歡好,卻從來沒有承認過太子是自己的兒子。

如今這青蚨,爲何卻死了?

宮裡要讓一個奴婢死,太容易了。

疑雲涌上了他的心頭,讓他下了一個決定。

=======

應無咎看着應夫人在來回走着,長眉緊縮,自從知道白家的船回航,然後有秘密車隊往長安去以後,她就一直在反覆忖思,推演,計算。

應無咎試着爲母分憂:“我們的人遠遠綴着,前後皆有探子踩點,收拾首尾,十分難跟上,打聽消息也很難,只是隱隱知道車隊中有女眷,有孩子,妹妹應該在上頭無疑了,只是人手太多,而且,若之前打聽的消息沒有錯的話,極有可能鬼殺公孫刃也在車隊中,我們沒有把握能劫走妹妹和孩子。”

應夫人搖頭道:“不可打草驚蛇,極有可能是秦王帶走了她和孩子,我現在唯一想不明白的是,秦王到底要拿她怎麼樣,秦王此人,心機深沉,我看不透他。”饒她智計百出,現在也完全理不清這一團亂麻了,城府深沉的秦王,野心勃勃的上官筠,以及那名利場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她的親生女兒,如今正帶着孩子,被帶往那權力的漩渦中心中行去,身不由己,她卻不知道如何做,纔是對女兒最好。

應無咎道:“他似乎一直很寵妹妹,想必帶回去,至少也是王府侍妾,又有兒子,母親也不必太過擔憂,而且上官家……也是知道她真實身份的,應該會讓上官筠善待她。”

應夫人搖頭:“上官筠從來就不是上官家的傀儡,她聰明得很,又有一股狠勁在,太子妃當不上,她能當機立斷審時度勢,立刻嫁給了最合適的秦王,眼光和政治手腕都是卓絕的,只所以上官家那老妖婆才選中了她,不過是指望她又成爲一個新的聖後似的人物。上官筠年輕,缺乏歷練,又不知道自己身世,因此對上官家還一心一意的信賴着,一旦她如果知道上官家根本就是利用她,她根本不是上官家的親女兒,那她會做出什麼事來,可不好說。麟兒畢竟還在上官家……我不能……害了他。”她臉上現起了一絲羞愧,雖然在上官老夫人面前她說得硬氣,實際上她確實做不到完全無視兒子,只顧女兒的。

應無咎道:“那母親如今,還不想和妹妹相認?”

應夫人深呼吸了一口氣:“我不知道秦王到底什麼態度,他娶上官筠,自然是有大志的,爲了這大志,他會利用一切利益,若是告訴秦王此事,我怕秦王因爲你妹妹是上官家的嫡女就利用於她,若是不告訴他,又怕他爲了討好上官族,將孩子放到上官筠名下,任由你妹妹爲妾,反倒服侍那奪去了她本應尊貴的地位的奴兒之女!”

她彷彿已是想到了那一幕,怒意不可遏制。

應無咎道:“那若是私下先偷偷告訴妹妹,讓她自行抉擇呢?”

應夫人微微有些沮喪:“不錯,如今要先想法子找機會和你妹妹單獨見面,看看她自己的想法,若是當真喜歡秦王,那少不得我要替她籌謀,若是不喜歡秦王,只是爲着孩子不得不和秦王回長安,那我就想法子帶她和孩子走。”

應無咎想了一會兒道:“路途中怕是有些難,我們又不好驚動地方,這裡畢竟不是范陽,我們目標太大,怕是要被彈劾。”

應夫人道:“到了長安再打算,秦王如今常住長安,看這樣子,應該是要在長安金屋藏嬌,暫時沒和上官筠照面也還好。”

應無咎道:“那那個柳婆子呢?也要解過去?”

應夫人道:“她從前篤信神佛,如今她這樣,自己深信是因果報應,她給我說,覺得在這裡居然能遇到真兒,覺得是神佛給她一個贖罪的機會,因此才冒險把真兒帶了出來。既然如此,我也給她一個機會,把她送去她親生女兒身邊,看她自己的造化吧。”

她側過臉,忽然露出了一個詭異的笑容:“假如上官筠忽然發現自己根本不是上官家的嫡女,而只是一個奶孃之女,而且上官家還將她的親生母親變成這樣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她會怎麼做呢?”

“她不知道上官謙和上官老夫人早就已經知道,所以,她一定會極力隱藏這樁巨大的秘密的。”

應夫人眯起了眼睛:“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成爲聖後第二的王妃,忽然發現自己的出身低微,秘密一旦被揭穿,所有的政治野心都將變成鏡花水月。”

“她會怎麼做呢?”

第32章 折桂第137章 分歧第136章 探病第16章 碎語第44章 王家第65章 冊封第115章 替嫁第195章 上皇第3章 第3章 噩夢第39章 茶花第54章 喬裝第115章 替嫁第188章 侍疾第185章 蒸雞第180章 行刺第62章 自由第123章 面君第15章 理書第88章 嫉妒第183章 決定第115章 替嫁第215章 代課第213章 示好第87章 甦醒第69章 勸父第115章 替嫁第214章 夫妻第41章 表妹第170章 密信第5章 母訓第53章 路途第92章 放人第215章 代課第147章 美譽第183章 決定第206章 頌聖第222章 議政第221章 相認第78章 畫像第38章 父女第212章 羞憤第38章 父女第202章 篩查第135章 定式第145章 發動第104章 驚覺第100章 迷夜第46章 罷免第61章 震動第199章 失意第160章 行路第201章 清洗第199章 失意第166章 修書第182章 登基第65章 冊封第40章 自證第166章 修書第45章 彈劾第117章 揭破第154章 迷倒第137章 分歧第164章 往事第7章 生病第13章 秦王第182章 登基第219章第143章 養木第18章 寶珠第192章 交心第190章 發現第49章 上鉤第48章 憶苦第200章 馬骨第68章 提親第45章 彈劾第42章 促狹第79章 看畫第132章 應試第181章 國破第108章 家人第147章 美譽第22章 應賭第19章 買珠第133章 刺史第21章 賭書第40章 自證第123章 面君第98章 親迎第194章 拔刺第42章 促狹第218章 清算第106章 舌劍第35章 生產第152章 拉攏第80章 救援第66章 火災第96章 媵妾
第32章 折桂第137章 分歧第136章 探病第16章 碎語第44章 王家第65章 冊封第115章 替嫁第195章 上皇第3章 第3章 噩夢第39章 茶花第54章 喬裝第115章 替嫁第188章 侍疾第185章 蒸雞第180章 行刺第62章 自由第123章 面君第15章 理書第88章 嫉妒第183章 決定第115章 替嫁第215章 代課第213章 示好第87章 甦醒第69章 勸父第115章 替嫁第214章 夫妻第41章 表妹第170章 密信第5章 母訓第53章 路途第92章 放人第215章 代課第147章 美譽第183章 決定第206章 頌聖第222章 議政第221章 相認第78章 畫像第38章 父女第212章 羞憤第38章 父女第202章 篩查第135章 定式第145章 發動第104章 驚覺第100章 迷夜第46章 罷免第61章 震動第199章 失意第160章 行路第201章 清洗第199章 失意第166章 修書第182章 登基第65章 冊封第40章 自證第166章 修書第45章 彈劾第117章 揭破第154章 迷倒第137章 分歧第164章 往事第7章 生病第13章 秦王第182章 登基第219章第143章 養木第18章 寶珠第192章 交心第190章 發現第49章 上鉤第48章 憶苦第200章 馬骨第68章 提親第45章 彈劾第42章 促狹第79章 看畫第132章 應試第181章 國破第108章 家人第147章 美譽第22章 應賭第19章 買珠第133章 刺史第21章 賭書第40章 自證第123章 面君第98章 親迎第194章 拔刺第42章 促狹第218章 清算第106章 舌劍第35章 生產第152章 拉攏第80章 救援第66章 火災第96章 媵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