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蝴蝶翅膀

“海松,我記得是你自己提出來的,新兵訓練不超過半年,不能編入主力部隊。爲何現在急着擴大編制。戰鬥力會不會受到影響?國民政府會不會認可?”

“陳主席,我軍已經佔領了大片敵佔區,獲得了大量兵員和武器裝備,而且周圍環境惡劣、作戰任務頻繁。沒有足夠的部隊無法保證根據地的安全、也不足以打退敵人的進攻。通過代縣的嘗試,把有軍事訓練基礎的潰兵少量的編入部隊,以老帶新、以打促練,比單純訓練效果要好。平津作戰後,會迎來一個平穩的發展時期,正是練兵的好機會。

國民政府在北方的一戰區、二戰區、六戰區都已經退到黃河以南,八路軍已經成了華北地區唯一的成建制的中國軍隊,我們的發展壯大是抗日鬥爭的需要,不管他認不認可,我們都得發展。要知道我們面對的可是華北方面軍和關東軍的兩面夾擊,保護的是中國的土地。”

“我贊成獨立自主地開展華北抗戰,給不給編制已經沒有意義,太原失守後,我軍已經與國軍隔絕,物資、軍餉、被服裝具都無法得到補充。我們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生存戰鬥了,趁着敵人還沒有重兵圍剿,我們要把各根據地的框架打好,慢慢充實。”

“教導師留在晉綏、獨二旅留在了晉察冀,冀察熱遼就只剩下了73師和獨一旅,部隊有些單薄呀!”

“獨一旅我準備帶去東北,開闢新的戰區,這裡只能留下73師。”

“啊,在敵人心臟地帶只留下一支新訓部隊,太危險了!”

“不是一支是兩支,還有一個冀東自治軍早已秘密潛伏在敵人身邊,本身就是東北軍的老底子,咱們特戰隊和冀東區黨委的幹部陸續進入部隊,增加了很多本地青年,開展正規化訓練比73師還早,戰鬥力很不錯,完全可以成爲冀察熱遼的骨幹。”

“我說你怎麼敢帶着獨一旅就去打平津,原來還有這麼支奇兵。”

“我計劃73師197旅整編爲晉冀熱遼一師、師長朱良才、政委李運昌,在冀中活動。212旅整編爲二師,師長施俊福、政委姚依林在冀遼之間的山區活動。冀東自治軍改編爲兩個師,三師師長張慶餘,政委朱興軒,在平北山區活動、四師師長張硯田,政委唐永明,在冀東平原活動。再從暴動農民、礦工中選拔精壯組建兩個訓練師、兩個炮兵團、一個工兵團,隨同徐總、陳主席的晉冀熱遼軍區在薊縣、遷西、興隆一帶建立根據地。負責張家口、承德、山海關以南,石家莊、滄州以北廣大區域的根據地建設,策應晉察冀和晉綏軍區。”

“部隊夠多、地域夠廣、任務夠重,你是要把我們這把老骨頭扔在這了。”

“正因爲這裡敵情複雜、戰略地位重要,才把三位老領導安排在這裡居中策應,你們挺起了脊樑,北部戰區才能聯成一體活起來,老領導們得幫我呀。”

“看你一副可憐相,我們都去。有那麼大的作戰空間、有那麼多你費心訓練出來的部隊,我們還能讓小鬼子吃了不成,南來北打,西來東擊,幾年下來非把平津攪他個天翻地覆不可。”

“咱們先安心發展根據地,建立政權、發動羣衆。遊擊、運動爲主,輕易不發動大的戰役。”

“東北咱們鞭長莫及,有必要向北發展這麼遠嗎?”

“這是斯大林的意思,不過我也早有此意。東北已經成了鬼子進攻關內的前進基地和後勤基地,對我們威脅極大,任其毫無威脅的順利發展,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東北抗聯長期被共產國際指揮,錯誤觀念和政策嚴重、無法發揮出積極作用。我要借這個機會把東北抗日武裝整合起來,帶領他們攪亂關東軍的作戰部署。”

“東北敵情更加複雜,日本人在那裡盤踞了幾十年,滿洲國也成立了六年,在那裡紮根不容易呀!”

“我計劃帶領獨立師一旅前往東北,匯合我黨領導的抗聯部隊,先組建兩個師,一師師長王大勇、政委王起才,二師師長李毅、政委薛雲龍。爲儘快打開抗日局面,加強東北部隊領導,秦基偉、黃世英、張法緒、薛雲龍、程文俊、何大成、張有道、吳先恩、徐明、王春生、陶勇、周純麟等幹部以及特戰大隊一同前往。”

“抗聯有十幾個軍,你才組建兩個師,會不會引起抗聯同志的不滿?”

“我瞭解到目前東北抗日武裝只有2萬多人,直接由我黨領導的不到一萬,有的軍只有幾百人。要那麼大名頭有什麼用?還是務實些好,先理順指揮關係、建立正規編制、加強軍政素質訓練,然後在戰火中成長壯大。”

“東北自古多土匪,流民衆多,加上日本、朝鮮屯墾移民很多,鬥爭會更艱難。我建議從咱們軍區開始逐步北移,慢慢發展。這樣可以得到後方支援,不行就退回來。”

“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呀,東北的特殊地位和現狀要求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礦山煤礦工廠農場、交通線時刻都在爲日本軍隊輸血,這是不能容忍的。”

“好吧,你放心去吧,我們會及時提供支援的。我建議,剛纔咱們確定的軍區部隊調整方案等平津作戰結束後統一實施。”徐向前知道陳海松謀劃的戰役方向都是具有全局意義的,自己只能全面配合。

26日通州來電,通州完全控制,日軍中國駐屯混成旅團第一聯隊的兩個大隊被派往平西收復被土匪武裝攻佔的交通要地延慶。第二聯隊的兩個大隊和騎兵隊、戰車隊被調往正遭受圍攻的廊坊。北平、天津目前都只有兩個大隊和少量憲兵、輜重、醫療部隊。兵力分散在火車站、機場、倉庫等處,外圍城防全部交給自治軍負責,行動時機已經成熟。

陳海松和徐總、何參謀長商議後命令各部29日統一行動,晉察冀軍區開始消滅延慶進犯之敵,破壞鐵路公路,依託有利地形遲

滯察南、晉北過來的援軍,命令在廊坊行動的73師197旅消滅增援部隊後,攻下廊坊、向南拿下霸州、任丘,在周圍建立平原根據地。運動到天津附近的73師212旅奪取天津、塘沽後,鎮壓敵僞特勢力、沒收日資、僞資銀行、企業、商業。搬遷工業設備、炸燬軍用設施。完成任務後北上唐山,在冀東一帶創建根據地。

命令在唐山、昌黎、遵化等冀東各縣的黨組織、自治軍剷除敵僞政權,發動民衆建立民主政權。在平谷、三河之間的獨一旅趕往通州,特戰隊按計劃進入北平、天津詳細瞭解敵軍兵力部署,29日中午配合主力部隊拿下北平、天津。

27日中午徐向前、陳昌浩、何畏、陳海松以及蘇聯軍隊三人觀摩團、國防部19軍兩人聯絡組乘坐日本飛機降落在通州機場。

也許是被華北冬天的嚴寒影響,斯大林精心挑選的伏龍芝軍事學院戰役系的三名蘇聯軍官華西列夫斯基中將、科涅夫少將、巴格拉米揚上校雖然裹着皮襖仍不停地顫抖、面色蒼白。

“陳將軍,據我所知這裡距離敵人的北方總指揮部只有幾十公里,我們在這裡降落實在是太冒險了。即使你已經控制了這裡也是很危險的。一個將軍不應該這樣輕率地置身在危險之中,更不應該帶着我們這麼多人一起冒險。你太魯莽了!”

“是啊,南苑有幾十架敵人的作戰飛機,萬一發現我們,這麼多人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華西列夫斯基將軍、陳將軍,我很理解你們的擔心。事先我是提醒了你們此行的危險,可你們執意要來怪不得我。我軍歷來是這樣喜歡避開敵人的鋒芒,鑽進敵人的心臟地帶作戰。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各位,這裡是安全的,因爲這裡是中國的土地。”

“我就喜歡這樣的打法和這樣的精神,在咱們中國就要有勇氣、有膽量,不豁出去打不跑鬼子。”

“張上校的觀點我贊成,中國人能夠贏得戰爭勝利的除了勇氣只有膽量了。”

“我只能把這看作是僥倖,是日本軍隊不可原諒的懈怠讓你成功,他們不會總這樣懈怠的,我希望看到你們之間真正的較量。”

“將軍先生,較量早已經開始了,現在只是較量的一個階段。我軍沒有足夠的兵力裝備展開蘇聯軍隊那種大兵團正面攻防和國軍部隊那種依託陣地正面阻截,只能通過不斷地運動、扯開敵人的兵力佈署,讓他漏出破綻,好被我軍在預定的有利於我軍的作戰區域裡消滅掉。這是窮人的打法,讓你們見笑了。”

“好吧,快帶我們去你的指揮部,我們要細緻地瞭解戰場的形勢、敵我之間的兵力、火力構成、後勤物資的儲備、機動能力等相關資料,做出科學的預判。”

“很對不起,將軍先生。我們的司令部剛剛組建,飛機上的幾個人就是成員,何畏參謀長從延安過來,對這裡情況的瞭解比你強不到哪裡。不過我可以告訴尊敬的將軍,除了兵力佔優,恐怕其他各方面的數據都是我們處於下風。”

“你們簡直是玩兒戲,知道嗎軍事鬥爭是一門科學,有它內在的規律,必須經過參謀部周密計算,各方面精心準備達到成功概率的情況下才能實施。你這是在葬送這支軍隊,如果你在蘇聯肯定會被投進集中營。”

“尊敬的將軍,我也很想按你說的那樣去做。可是等我具備了你所說的各種條件、達成獲勝概率時,我的國家不知要被佔領多少年。我們現在就是這個條件,我們又不願意等待,只好採用這樣的辦法去戰鬥。我們的人民等不起。”

看着迎上來的人羣,陳海松連忙對國軍聯絡組的組長陳明仁少將介紹說:“這位是冀東自治軍的司令張慶餘將軍、這位是副司令張硯田將軍,參謀長李運昌將軍,他還是張上校的黃埔同期同窗。他們一直希望參加抗日作戰,是我要求他們隱忍爲國,等待時機給日軍以致命一擊。”

“久仰久仰,聽馮治安將軍說起過,當初你們就準備起事,只因29軍敗退的太快,沒有實現,他一直引以爲憾。他說過你們都是愛國的正直軍人,希望國家招攬你們。能得到你們的支持,平津光復有望呀!”陳明仁很高興地與他們見禮。

“實在是慚愧,當初奉命改編爲冀東治安部隊時,于學忠司令就說,一旦事起立即迴歸。我們預謀起事時,卻得知29軍已經遠離,不得不揹負罵名,等待接應國軍,一直等到陳長官派人接洽才下定決心,爲國效命。”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如能配合19軍奪取平津,委員長一定會厚賞你等。”

陳海松指着其他人說:“這位就是蔣委員長親封的冀東人民救國軍司令張峰將軍、副司令王平陸、參謀長李楚離。他們與自治軍密切合作,在敵後動員民衆、打擊敵僞,力量也很強大。”

“失敬失敬,搗毀通州敵僞機關,殺死殷汝耕、夜襲天津日本特務機關,聲震海內,諸位抗日義士辛苦了。”說完向幾人擡手敬禮。

張峰忙回禮道:“將軍言重了,我們只是做了一箇中國人該做的事,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平津現在仍然鬼魅橫行、敵焰囂張,我們還要繼續戰鬥。”

“好漢子,我張靈甫就佩服這樣的人,送回會戰張某沒趕上,這次我要和你們一起殺進北平城,親手剁兩個鬼子才痛快。”

“那急什麼,華北遍地的鬼子,有的是機會,咱們還是先進通州吧。”

張慶餘連忙招呼一行人乘坐日本汽車來到通州城三教廟冀東自治政府。

一路上張靈甫與張峰志趣相投、相談甚歡。看得陳海松一陣迷糊,這蔣介石怎麼把這員悍將派到了晉綏,文從北大、武就黃埔、英俊瀟灑、儒雅風流的抗日英雄應該剛剛出獄,在國軍51師當參謀,很快就要成名。難道也被自己的蝴蝶翅膀煽離了歷史軌跡?

第56章 嘴邊的肥肉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365章 政治保障第57章 特戰思想第217章 南澳島第178章 戰場重逢第265章 新的任命第416章 國軍也要地雷第400章 航空機槍第227章 飛虎師要走第468章 轟炸黃土崖第512章 遠方的朋友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196章 柴世榮伏擊軍列第487章 緊急備戰第463章 陣前對峙第510章 配備隨員第425章 進展不順第302章 伏特加外交第25章 古剎高僧第38章 帝國浪人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617章 注目海疆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68章 各方反應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552章 遇到了麻煩第250章 優勢不再第647章 日軍的信心第440章 粵軍備戰第37章 一場虛驚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36章 初到哈爾濱第81章 各有千秋第466章 檢點損失第509章 屈辱的放行第347章 辻參謀的計劃第59章 威服悍將第589章 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第152章 陳玉成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63章 撤離南京第611章 嚴明紀律第599章 飛臨梅州第351章 將星雲集第196章 柴世榮伏擊軍列第57章 不一樣的陽明堡第233章 瓊崖失守第61章 徐州撤退第219章 拿下南澳島第306章 再入西安第217章 南澳島第92章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第294章 曾大善人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216章 琉球父老第668章 整頓藏區第675章 不是僥倖第62章 死裡逃生第600章 核心問題第49章 露出破綻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498章 月下追賢第342章 國家別墅第329章 轉世靈童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230章 跟國民黨競爭第258章 陝北留守兵團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76章 峨堡會談1第502章 身後的隱患第342章 國家別墅第616章 誠心認輸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367章 進入新疆第99章 聚攏精兵第252章 截斷歸路第47章 八路軍的73師第25章 古剎高僧第313章 注視新疆第156章 耐心引導第675章 不是僥倖第9章 盤點家底第264章 陳布雷的趨勢論第370章 國籍問題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485章 接受整編第351章 將星雲集第205章 轉戰北大營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55章 收編晉綏軍第159章 18軍登陸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36章 初到哈爾濱第142章 謀劃南洋第83章 演習1
第56章 嘴邊的肥肉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365章 政治保障第57章 特戰思想第217章 南澳島第178章 戰場重逢第265章 新的任命第416章 國軍也要地雷第400章 航空機槍第227章 飛虎師要走第468章 轟炸黃土崖第512章 遠方的朋友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196章 柴世榮伏擊軍列第487章 緊急備戰第463章 陣前對峙第510章 配備隨員第425章 進展不順第302章 伏特加外交第25章 古剎高僧第38章 帝國浪人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617章 注目海疆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68章 各方反應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552章 遇到了麻煩第250章 優勢不再第647章 日軍的信心第440章 粵軍備戰第37章 一場虛驚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36章 初到哈爾濱第81章 各有千秋第466章 檢點損失第509章 屈辱的放行第347章 辻參謀的計劃第59章 威服悍將第589章 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第152章 陳玉成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63章 撤離南京第611章 嚴明紀律第599章 飛臨梅州第351章 將星雲集第196章 柴世榮伏擊軍列第57章 不一樣的陽明堡第233章 瓊崖失守第61章 徐州撤退第219章 拿下南澳島第306章 再入西安第217章 南澳島第92章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第294章 曾大善人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216章 琉球父老第668章 整頓藏區第675章 不是僥倖第62章 死裡逃生第600章 核心問題第49章 露出破綻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498章 月下追賢第342章 國家別墅第329章 轉世靈童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230章 跟國民黨競爭第258章 陝北留守兵團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76章 峨堡會談1第502章 身後的隱患第342章 國家別墅第616章 誠心認輸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367章 進入新疆第99章 聚攏精兵第252章 截斷歸路第47章 八路軍的73師第25章 古剎高僧第313章 注視新疆第156章 耐心引導第675章 不是僥倖第9章 盤點家底第264章 陳布雷的趨勢論第370章 國籍問題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485章 接受整編第351章 將星雲集第205章 轉戰北大營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55章 收編晉綏軍第159章 18軍登陸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36章 初到哈爾濱第142章 謀劃南洋第83章 演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