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客觀評價

6月24日重慶國民政府禮堂隆重舉行國民黨中央執委、中央宣傳部長周佛海的追悼大會,國民政府林主席、國民黨總裁蔣先生、副總裁汪精衛、馮玉祥、龍雲,行政院長孫科、國民黨秘書長朱家驊、中國共產黨副主席周恩來等等政要參加,極盡哀榮。

會後,蔣先生邀請從長沙趕來的周恩來到他的別墅,長江南岸黃山官邸雲岫樓地處重慶南郊,武漢撤離以後他和夫人搬到這裡,繼續主持全國的抗日鬥爭和西南後方的經濟建設,這裡地勢隱秘、氣候宜人、林木蔥蘢,周圍戒備森嚴,躲過了日本飛機的頻繁轟炸。

蔣先生首先感謝周先生政治部人員在長沙的有效組織管理,讓火災之後的長沙迅速恢復了正常生產生活,同時也感謝陳海松第三戰區在江浙閩粵贛等地卓有成效的反擊,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接連在汕頭、溫州、鷹潭、諸暨、寧波等地區的勝利,超額完成了戰區年度殲敵任務,對大後方產生了重要的穩定作用,扭轉了武漢失守後的亂局。

周先生坦言蔣先生放手使用共產黨幹部是明智的選擇,體現了國家領袖應有的胸懷。共產黨一向以國家民族利益爲重,毫無個人利益和黨派偏見,全力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中,取得一些成績是意料之中的,國民政府如能象本黨一樣精忠體國艱苦奮鬥一樣可以取得成績。

陳布雷笑着說家兄來信對海松頗多讚譽,親眼見識了八路軍的威武善戰、近距離觀察了他的做事風格,對貴黨幹部的人品追求、所行政策大加推崇,他是搞教育和實業的,海松作爲戰區司令卻偏偏在這兩方面着力最多。重建浙大創辦九大學院,採購數萬噸工業設備,組建十數萬人的施工隊伍投入工業建設,一改亂民流動的弊端,實在是出乎大後方的意料。

“佈雷先生不該感到驚訝。要知道早在抗戰前他就在張掖創辦了河西大學和臨澤、酒泉工業基地,在包頭辦的更大,就是徽州也初見規模,這早已成了他的習慣,用他的話說,中國輸在過去、幹在當前、贏在未來。其他地區幹不幹他無權過問。可在他管轄的地區必須幹起來,他比我們年輕接受的現代社會思想影響多,沒有那麼多舊思想的影響和束縛,敢想敢幹,看得遠、想得深、做得實。有這樣一個干將衝鋒陷陣佈局張羅不能不說是國家之福。

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坐視他單槍匹馬孤軍奮戰。應該在更廣大的後方地區效仿他的做法,一邊整軍經武一邊整頓秩序發展經濟。我黨對他創辦的河西、河套、平北工業區倍加珍惜,還在太原、西安創辦新的工業區和新的學校,從而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和人才儲備。

這次南方建設工業,我黨各根據地陸續調集了上萬管理、技術、軍事幹部和專業技術工人,比派去的軍事人員還要多,因爲軍事鬥爭有海松坐鎮、已經整合出十餘萬部隊。抵禦進攻問題不大,困難在於那裡剛剛經歷戰亂企業學校離散,當地官員不少缺乏社會管理的責任感、敬業態度和有效方法,當地文化雖比西北發達,多是經史法音畫等方面的技能,工程技術等建設人員並不多,而發展民生、工業建設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我們必須支持。”

蔣先生聞言心裡有些不滿,放下手裡的茶杯抱怨起來:“我也向你們提出抽調部分專家學者來西南工作卻始終沒有成行,爲何給海松派去那麼多?”

“委座手裡人才並不少。長江沿線學校研究所大都退往西南,各類人才都有,據我所知馬尾航空工程處長王助曾經是波音飛機的首任總工程師,在馬尾製造了我國第一架飛機,在杭州筧橋組建了第一家正規飛機制造廠。五六年間組裝了4、50架各型飛機,也有了自己的研究機構,可搬去成都以後再無建樹,只能檢修飛機、用竹片加工副油箱,原因何在,工業基礎薄弱,沒有零配件、原材料、制配設備,所有內遷企業機構都存在這一問題。

現成的專家學者都難以發揮出作用,再派多少人過去也是浪費,倒不如留在當地或派往能發揮出技術才華的地方去創業更有意義。我看成都飛機制造廠不如搬去梅州,海松從美國進口了一套飛機發動機生產設備,準備組建飛機制造廠生產霍克式戰鬥機和波音轟炸機。”

“唉!真是不服不行啊,這小子做什麼成什麼,什麼都敢做,我聽說他把馬尾造船廠也接收了,準備生產炮艇軍艦,想法是好的,做法不妥呀!那裡是海軍的資產。”

“海軍的也是國家的,國家的資源理應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發揮出作用。滿清時期尚能生產炮艦40多條,而30年來不生產艦船、七八年來沒有任何軍工訂單,船塢淤塞、荒草叢生、廠房破敗、設備生鏽、工人流失殆盡,這完全是管理的問題,是國家失察官員無能。

當前國家艱難、百廢待興,國民政府既然有志於抗日救亡振興民族,就要調動一切積極力量、整合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打破原有的部門、地域的界限,讓有能力的人去管理去發展,富強的最終是國家、造福的是軍隊和民衆,何樂而不爲呢?政府要是堅決不讓使用是國家的損失,對陳海松毫無影響,馬尾不行他就在汕頭造,無非晚個半年一年的。”

蔣先生也是相當猶豫,與其爛着不如用起來,國民黨沒人用就讓共產黨用唄,可他擔心共產黨事事走在前面顯得國府無能,恩來說的有道理,陳海松是想幹就要幹成的,不如送個順水人情換些實際好處。“這個是我顧慮太多,我很快會通知海軍陳總司令辦理交割。海松很不錯奪取了三個出海口,極大地緩解了物資積壓在海防的壓力。爲獲取作戰物資和生產設備奠定了基礎,讓他一定要堅守住,他呈報的任命葉飛爲海軍華南艦隊司令的提議照準。

wωω▪ tt kan▪ ¢o

那個他進口了許多設備,你也說了後方原材料奇缺工廠無法開工,他能不能運些冶金、加工設備到西南來呀。”蔣先生囊中羞澀。只好以放權換取經濟支持,同時把他栓在沿海。

周先生一眼看出蔣先生的真實意圖,他也有過類似擔心,不過陳海松並不在意日本人的海空力量和舊海軍的不合作,他在意的是先把攤子鋪起來,着手組建海軍班底和技術儲備。

他謹慎地答道:“他在英法德美出訪期間都曾爲政府爭取了商業貸款。也預定了不少工業設備,可惜孫院長拿着這些錢買了武器彈藥,並未採購製造設備,害得他不得不全部自己掏腰包買下運回,他對此很有意見,國家要有自己的製造業。哪能靠買製成品來維持?

西南現在最需要的是基礎工業建設好,道路、電力、礦山,沒有這些配套設備運去也難以發揮出作用,炮20工廠到達萬縣一年了,爲什麼至今生產不出重炮、山炮、迫擊炮,沒有電力、沒有鋼材、煤炭等原料、特種冶煉設備。海松這一點做的很好,潰敗國軍也好流散民衆也好、青年學生也好日軍俘虜也好全都組織起來。成立許多工程部隊,修路的修路、開礦的開礦、建廠的建廠、修電站的修電站,多管齊下齊頭並進,一兩年後效果就會顯現出來。

不如這樣,先讓海松先建設,他那裡礦產考察已經完成,廠址選定正在施工,大量技術人員雲集,以他的作風很快會有效果,龍巖的特種鋼鐵、德興的銅鋅、瓊崖的鐵鋁鈦陸續會生產出來。他的汽車廠也差不多投入生產,就能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南,支持工業生產。”

蔣先生聽得心裡癢癢的、牙齒咬的嘎崩崩的,氣呀!聽聽,小狐狸走哪都是礦山、都有設備、資金、人員。想想西南建委會幾十次大小會議滿是嘆息相互指責推諉,怎麼不羨慕嫉妒恨呢?“我怎麼就沒有陳海松這樣的干將治理西南呢?朱家驊有技術背景也關注建設,可計劃到了下面就是落實不下去,難道也要像海松那樣嚴厲懲治、大量撤換幹部?”

周先生感受到他急迫的心情,也察覺到他對陳海松大刀闊斧強行組建浙江民主政府、粵東民主政府的不滿,那裡是他的家鄉,感情深、關係多、告狀的也多,時間長了難免引發矛盾。“委座,海松赤子情懷,用人做事首在國家量才任用,毫無黨派資歷之念,心情急迫不容拖沓,所以在華東、華南撤換了不少官員,並非針對貴黨,而是他一貫的做法。

在華北、東北、華東、華南八路軍、新四軍、抗聯中許多幹部能力不足、違反政策、耽於享樂,他也是毫不顧忌情面撤換了不少,也曾在黨內造成震動,但結果是根據地穩固了、軍隊有戰鬥力了、經濟發展了,我們都習慣了。看不慣,只能說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對國家的危害,他率先做起積極的探索引發我們的反思也是對國家進步的貢獻。

事實證明有組織講民主才能消除混亂,注重發展農業、工商、教育、衛生才能解決貧困,尊重科學技術人員、創辦現代工業才能從根本上救中國。空喊抗日沒有用,不腳踏實地迎難而上、創辦企業、培養人才,再好的計劃必定會流於形式,無助於國家民族的興旺發達。”

陳布雷也接到一些告狀信,但他和陳海松接觸很深,對他的實用主義雖感到不倫不類,卻欣賞產生的實際效果,國民黨、共產黨或許都有偏頗之處,而他的折中方案反倒是取長補短。“我那兄長也有同感,說民國30年進展不大,即源於組織的渙散和當權者缺乏長遠規劃,他希望西南效仿浙江,建立參議會主持政策規劃,督促民主政府各部門齊心協力圍繞中心任務加以落實。我倒真想過去看看,他是怎麼讓這些老學究成了他的擁躉。”

“浙江戰亂未歇,百廢待興,先生要看不妨去河西、河套轉轉,運行方式大同小異。”

“這倒也是,黨國許多幹部都去看過,看時震驚、回來就有計劃、很快又被擱置,莫非共產黨能做成的事到了國民黨手裡變得真的很難嗎?”陳布雷更關心政治層面的差別。

“這是藉口,無非是用心與否。湖南這些日子的好轉得益於文白兄夙興夜寐、往返巡視、現場辦公,嚴厲督促各部門一一落實,只要想做好、認真去做,總是有效果的。黃紹竑在浙江也是如此,所以絕非傳言所說,此乃因循守舊者、懶散懈怠者、謀取私利者推責諉過之詞。”

“此話不假,第三戰區重建不到兩個月,變化之巨、戰績之大、收穫之豐實在讓人目不暇接,沒有陳海松坐鎮肯定是不行的。我原以爲黃紹竑、陳儀、武廷颺是行政高手,沒想到比起海松差之遠矣!浙江是咱們的家鄉,沒想到因禍得福,竟因他得以保全、得以發展。”

“也不能這麼說,需知民衆歷經戰亂,民心思強、民心思變,缺少的是強有力組織者、有遠見的規劃者、認真負責的執行者,當目標、方法明確以後,民衆自然會主動跟進,畢竟受益的是民衆、是國家。據我所知浙江金衢工業區的建設就是布恩先生等社會賢達積極推進、參與的結果,民家集資達一億,可見民力之雄厚、民意之迫切,不用豈不可惜?”

“是的,是的,大後方建設委員會運行數月一無所成,日日空談、事事推脫,坐等外援、外資、外人,實在是用人不當,要不是前方吃緊,蔣某一定要把他調到中樞籌劃建設。”

又要調動嗎?這也太不負責任了吧!周先生把南方革命力量的發展都寄託在陳海松身上,可不願意再生變故。“委座,貴黨內部混亂派系林立很難捏合,你親自掛帥尚且如此他一個年輕異黨分子恐難發揮作用,倒不如讓他在外圍一點一點地奠定工業基礎、積累建設經驗、培養技術人才,怎麼說都是國家在發展嘛!”(未完待續。。。)

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36章 欺軟怕硬第44章 舌戰板垣第110章 石原後悔第220章 報仇雪恨第45章 國民革命軍第19軍第563章 浙贛路大亂第486章 衛立煌的決心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99章 廬山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413章 打落了牙齒往肚裡咽第624章 洗雪恥辱第63章 今非昔比第513章 交涉物資第308章 最寶貴的資源第61章 擊斃笠原第289章 最後移交第420章 快速發展第65章 探訪永合村第384章 奇恥大辱第34章 江洋大盜第9章 武林同道第550章 怒其不爭第53章 更大的靠山第17章 表裡山河第359章 兩敗俱傷第538章 窩囊透了第17章 表裡山河第303章 受領任務第558章 不是來祈求恩賜的第457章 大難不死第95章 天津38師第586章 天大的笑話第91章 抗日誓師第201章 白色幽靈第76章 教育的奇蹟第254章 砍倒‘桑木’第486章 衛立煌的決心第88章 斯大林的疑惑第483章 白總長走了第182章 他更冒險第62章 部隊編制1第612章 巡視麗水第560章 攔截火車第645章 蘇軍受窘第504章 無奈的掩護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100章 大高尖上第94章 北平鋤奸2第335章 陷阱與棋子第649章 興安騎兵師第448章 都得調整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337章 計劃公開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102章 南下興-隆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16章 山西局勢2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662章 緊急召見第452章 聶總的態度第337章 計劃公開第318章 利益交換第522章 肢解北極熊第167章 繼續膺懲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65章 表彰1第527章 派出援兵第66章 拿下包頭第79章 自己的軍工第587章 初步設想第6章 謀劃勝利3第35章 牛刀小試第305章 蔣先生的煩惱第376章 掉進陷阱第54章 田中家的歡聚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576章 日軍新戰略第460章 地方部隊第25章 古剎高僧第526章 難以決斷第576章 日軍新戰略第656章 雷達站第448章 都得調整第414章 視察共軍防區第81章 各有千秋第12章 期待輝煌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487章 緊急備戰第663章 老大不情願第401章 格局大變第662章 緊急召見第33章 步兵打大炮第31章 陳兵羊投崖第291章 抵達重慶第95章 天津38師第71章 規勸張主席
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36章 欺軟怕硬第44章 舌戰板垣第110章 石原後悔第220章 報仇雪恨第45章 國民革命軍第19軍第563章 浙贛路大亂第486章 衛立煌的決心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99章 廬山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413章 打落了牙齒往肚裡咽第624章 洗雪恥辱第63章 今非昔比第513章 交涉物資第308章 最寶貴的資源第61章 擊斃笠原第289章 最後移交第420章 快速發展第65章 探訪永合村第384章 奇恥大辱第34章 江洋大盜第9章 武林同道第550章 怒其不爭第53章 更大的靠山第17章 表裡山河第359章 兩敗俱傷第538章 窩囊透了第17章 表裡山河第303章 受領任務第558章 不是來祈求恩賜的第457章 大難不死第95章 天津38師第586章 天大的笑話第91章 抗日誓師第201章 白色幽靈第76章 教育的奇蹟第254章 砍倒‘桑木’第486章 衛立煌的決心第88章 斯大林的疑惑第483章 白總長走了第182章 他更冒險第62章 部隊編制1第612章 巡視麗水第560章 攔截火車第645章 蘇軍受窘第504章 無奈的掩護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100章 大高尖上第94章 北平鋤奸2第335章 陷阱與棋子第649章 興安騎兵師第448章 都得調整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337章 計劃公開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102章 南下興-隆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16章 山西局勢2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662章 緊急召見第452章 聶總的態度第337章 計劃公開第318章 利益交換第522章 肢解北極熊第167章 繼續膺懲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65章 表彰1第527章 派出援兵第66章 拿下包頭第79章 自己的軍工第587章 初步設想第6章 謀劃勝利3第35章 牛刀小試第305章 蔣先生的煩惱第376章 掉進陷阱第54章 田中家的歡聚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576章 日軍新戰略第460章 地方部隊第25章 古剎高僧第526章 難以決斷第576章 日軍新戰略第656章 雷達站第448章 都得調整第414章 視察共軍防區第81章 各有千秋第12章 期待輝煌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487章 緊急備戰第663章 老大不情願第401章 格局大變第662章 緊急召見第33章 步兵打大炮第31章 陳兵羊投崖第291章 抵達重慶第95章 天津38師第71章 規勸張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