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天津38師

陳海松看着他說:“我就不明白了,你們一個個人模狗樣的儀表堂堂、氣度不凡,都是留過洋、有知識、做過官的,怎麼都當起漢奸來了呢?你殷汝耕,與蔣委員長同鄉,備受重用,凡是對日交涉都請你參與,可你看看你參與制定的合約,哪一個不是喪權辱國?而今竟公然自治,投靠日本人與政府作對。你不就去過幾次日本,娶了個日本老婆嗎,就真不把自己當中國人了?”

殷汝耕費勁地說:“兄弟一定是軍統派來的吧,人逢亂世,混口飯吃而已。我有很多錢,夠你兩輩子用的,你放過老朽就全給你?”

“潘毓桂也是這麼跟我說的,我沒答應。”

“他纔有多少錢,有錢也全都風流掉了。我的錢都藏在牀下頭,你拿去出洋也行、隱姓埋名也行、跟着我幹也行,怎麼樣?”

“不怎麼樣,你的命我是一定要的,不然全中國像你這樣的人會更多,我實在感到丟臉。”

“兄弟,別鑽牛角尖了。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人生苦短,草木一秋,有錢有勢比什麼都強。日本人很快就要發動進攻了,以皇軍的武力,中國只怕要亡國,蔣某人只會玩權術,搞內鬥,國內派系林立,很快會被各個擊破。

跟着他們,你永遠也沒有好日子過,老朽我是一腔肺腑之言,請兄弟三思呀?”

“不用三思了,我就是看不上你們滿嘴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的醜惡嘴臉,吃着中國人的飯,喝着中國人的血,說着中國人的話,幹着損害中國人利益的事,殺害自己的同胞,餵飽貪婪的敵人,你們禽獸不如。

下了陰間好好想想吧,幾十年後再找我陳海松說說爲什麼會當漢奸?”

說完,手指發力,傳來骨骼的破碎聲。

陳海松來到殷汝耕的辦公桌前,扭亮檯燈,細心翻看着各種文件,把有用的挑出來放在一邊。不一會張峰兩個人也先後回來,只是多了兩個沉甸甸的布口袋,點頭表示完成任務。陳海松指揮他們拉出牀下的皮箱,果然有很多黃白之物、首飾大洋、支票存摺之類。

三人帶上各種物品,佈置了現場,取走廂房裡的武器,留下一封署名冀東人民救國軍的信件後原路退出。南門外其他幾人已經完成任務回來,還牽出了幾匹東洋馬,馱了好幾個箱子口袋,敵人的鬆懈着實讓他們不可思議。

幾人表情輕鬆對陳海松點了點頭,陳海松一揮手,七個人翻身上馬,其中一人向着東南方向的天津而去,其他五人牽着多出來的馱馬揚長而去,走出十幾裡地,通州城裡持續傳來巨大的爆炸聲,火光沖天。

返回北平的路上,陳海松要求特戰小組完成此次任務後繼續潛伏,輕易不要出手,注意保護好自己和據點,用繳獲的錢財增加據點數量,擴大偵查範圍,重點是鬼子兵營、倉庫、司令部、醫院、附近的機場、車站。儘量打進江湖幫會,培養羽翼,暗中發展外圍人員,對窮兇極惡的特務、漢奸殺無赦。接應主力部隊,在奪取北平城的戰役中大顯身手。

6月22日上午九點,四輛大卡車帶着多了五個民夫的巡演團和護衛部隊南下天津。臨走時,又給彭加倫留下了一袋貴金屬和許多文件資料讓其轉交。

此時的平津中日兩國軍隊陣地相互交錯分割,道路卻共同使用,彼此謹慎提放卻都不想發生嚴重衝突,依據《何梅條約》、《秦土條約》雙方維持着暫時的和平。

一路上日軍汽車往來穿梭,荷槍實彈、如臨大敵,顯然是出了大事。路過通州,文工團員們第一次看見穿着黃軍裝、扣着大鋼盔,留着仁丹胡、拄着長刺刀槍的日本兵,感覺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兇殘恐怖,甚至不如馬家軍狂暴。很多人不解地議論着就這麼小的個頭,怎麼就把東北佔了呢?

張自忠36年被任命爲天津市長,38師也跟隨來到天津附近,師長仍由張自忠兼任。由於《辛丑條約》的限制,中國軍隊不得靠近天津城10公里以內,政府辦公樓、梅家園等地都是張自忠調來特務團改名爲保安團的3000多人承擔防護任務。

爲了避免外交爭端,29路軍把第三場演出放在天津城外楊柳青鎮38師師部進行,但還是有許多天津市民在地下黨和學生組織鼓動下來到現場。熱情地幫助巡演團擡物品做準備。

抱病趕來迎接的張自忠中將面容有些憔悴,簡單地客套了幾句,就不再吭聲。參謀長張克俠少將向陳海松解釋說:“師座爲人一向這樣,外冷內熱、沉默寡言,加上回國後就一直身體不適,前幾天還在北平住院治療,請別在意。”

陳海松忙說:“38師長城血戰,功勳卓著,國家賴以爲柱石,皆因諸位長官治軍有方,海松十分仰慕。我們此來一是慰問,二是學習,學習你們的不屈精神、學習你們的戰略戰術。不久我軍就會挺進華北,還望諸位將軍不吝賜教啊!”

副師長李文田中將帶着河南口音說:“敢來華北打鬼子的都是好漢子,我們歡迎。要說打日本就是要抱定必死決心,有堅韌不拔的毅力,這兩樣你們紅軍不比我們西北軍差,肯定行。這小日本就是被咱們打怕了,又送炮又請出國訪問,可沒安好心,師座的病一直不見好,會不會是日本人做的手腳?”

112旅少將旅長黃維剛一直不服氣李文田,開口說:“有咱們三萬弟兄圍着他,諒小日本也不敢動這種念頭。我看師座是叫國內那些無良文人給氣的。說什麼師座出訪拜見天皇、暗投日寇、簽訂秘密協議、接受鉅款和東洋美人……”

張克俠看張自忠臉色難看連忙制止黃維剛。陳海松真誠地說:“張師長不必對此耿耿於懷,所謂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將軍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一心爲華北民衆考慮,不欲激化矛盾,努力維護和平,這也是國府的政策。將軍忍辱負重,實在是令人佩服。

但也需理解民衆的感受,革命成功這麼多年,辛丑條約仍然套在中國軍人的脖子上;十萬精兵坐鎮平津,卻任由跳樑小醜們羣魔亂舞;荷戈之士百萬、而東三省迴歸遙遙無期。每一箇中國人都如鯁在喉,胸中憤懣難平,讓他們發泄兩句也算是爲政府分憂,盡一份軍人的責任吧。”

張自忠臉色稍緩輕聲說:“你說的這些我也明白,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沒對不起國家,也不在乎別人說三道四。只是這次去日本,我發現咱們差的不是一點半星,是全面落後。我是爲此憂心呀!”

張克俠勸道:“咱們38師是16混成旅的老底子,29軍的主力師,3個旅9個團還有那麼多直屬部隊,總兵力近2萬,武器也算精良,全師光機槍就有6、700挺,每個營都有炮連。各級長官又要求嚴格、操練認真,經過多次血戰,放眼29軍、甚至整個華北也就數咱們兵強馬壯,還怕天津城裡5000小鬼子。他老實呆着還行,他敢挑事,我就踏平海光寺。”

陳海松知道張克俠說的沒錯,張自忠治軍嚴厲,至今仍保留着打軍棍的傳統,訓斥部下動不動就是“看我不扒了你的皮”,因而獲得綽號“張扒皮”。可惜此時的38師,沒有遇見有血性的上官,否則10萬虎狼之師一鼓作氣就可以肅清冀東、安定平津。

好在隨後的平津潰敗中主力猶存,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59軍,33集團軍纔會成爲第五戰區的主力部隊,在以後的徐州會戰、隨棗會戰中贏得國人和日本軍人的尊重。

他也勸道:“張師長不必憂心,中日各有所長,我們地大人多、資源豐富,只要全民族意志堅定、各黨派精誠團結,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運動中消滅孤立分散之敵,等他資源耗盡、兵員吃緊時就會贏得反攻的機會,慢慢就能扳回局勢。我相信最後的勝利者還是我們。”

113旅旅長劉振三一拍大腿吼道:“是啊,小陳將軍說得對呀。不要怕開戰,總之是要打的,何不放開手腳打他孃的,一味的忍讓退縮,他狗日地得寸進尺、沒完沒了。在這樣下去,國人不理解,軍心也散了!”

黃維剛說:“是啊,小鬼子欺人太甚,陣地修到咱們眼皮子底下,對着咱們營房打槍,說是在打鳥,動不動就有鬼子軍官來咱們陣地抗議、考察,咱們的秘密都被他們瞭解得清清楚楚,再這樣下去,兄弟們都要憋悶死了。”

114旅旅長董升堂卻說:“就知道打,咱們好不容易在平津安身,離開了平津我們去那裡?誰來養活這十萬兵馬?投老蔣嗎?投閻老西嗎?長城會戰就是敗在他們手裡的,我是不會再去相信他們了!能拖一天是一天,聽宋老總的吧。”

幾個人立即爭辯起來,把個歡迎儀式當成了作戰會,張自忠嘆了口氣搖頭走向貴賓席,陳海松跟了上去勸他不必煩惱,聽候上峰吩咐就是。

張自忠不好意思地說:“讓你見笑了,軍中意見分歧很大,有的要打有的想和,好在沒人願意投降。宋老總和我也是左右爲難呀。”

“千人千面,百人百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這很正常,就是國防軍事委員會也不一定能達成一致意見,民間更是爭論不休。不過29軍首當其衝,守土有責,還是要做好打的準備。我一直認爲和平不是談出來的,是打出來的。”

第69章 各方反應2第63章 今非昔比第428章 錯失良機第111章 東北換帥第115章 該是被消滅的時候了第43章 告別平型關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44章 舌戰板垣第629章 怒而撤職第69章 贖買政策第639章 如出一轍第333章 留希科夫第69章 各方反應2第42章 戰後第204章 以殺制殺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534章 焦頭爛額第103章 興-隆工業新區第452章 聶總的態度第522章 肢解北極熊第232章 戰爭準備第141章 圍殲36旅團第272章 蘇聯僱傭的推銷員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442章 粵西擴軍第590章 關東軍的態度第388章 逼出來的毒計第121章 混進九江碼頭第223章 準備突襲第241章 鋼鐵廢物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34章 兵臨平型關第83章 暫別華北第263章 國軍羨慕第1章 延安訪友第617章 注目海疆第46章 民兵隊和無坐力炮第29章 平地也能打埋伏第558章 不是來祈求恩賜的第655章 軍工建設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73章 發展工商第285章 激動的外交官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521章 不做犧牲品第582章 陳海松的戰略構想第512章 遠方的朋友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193章 進入惠陽第288章 絕無僅有第580章 大浪淘沙第561章 奪佔金華第286章 徐永昌的顧慮第560章 攔截火車第9章 甕中捉鱉第408章 大後勤第456章 冤家路窄第406章 整頓後方第262章 蔣先生的擔心第79章 自己的軍工第236章 南洋軍第1章 進入凌源第462章 川軍接戰第230章 跟國民黨競爭第78章 民樂第568章 死亡的詛咒第24章 接收平型關第35章 殺人魔窟第44章 驚動延安2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123章 控制‘安宅號’第473章 內閣解散第221章 中埔村機場第162章 增援華南第93章 又見馬驍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482章 國軍的整編第64章 部隊編制3第22章 爲了西路軍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386章 可怕的判斷第48章 戰後大勢第82章 比拼技術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88章 點驗小組第27章 代價慘重第53章 決戰3第633章 海軍職責第662章 緊急召見第175章 山地作戰第316章 平心靜氣第381章 奧保夫的謹慎第627章 山城永安第31章 陳兵羊投崖第504章 無奈的掩護
第69章 各方反應2第63章 今非昔比第428章 錯失良機第111章 東北換帥第115章 該是被消滅的時候了第43章 告別平型關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44章 舌戰板垣第629章 怒而撤職第69章 贖買政策第639章 如出一轍第333章 留希科夫第69章 各方反應2第42章 戰後第204章 以殺制殺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534章 焦頭爛額第103章 興-隆工業新區第452章 聶總的態度第522章 肢解北極熊第232章 戰爭準備第141章 圍殲36旅團第272章 蘇聯僱傭的推銷員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442章 粵西擴軍第590章 關東軍的態度第388章 逼出來的毒計第121章 混進九江碼頭第223章 準備突襲第241章 鋼鐵廢物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34章 兵臨平型關第83章 暫別華北第263章 國軍羨慕第1章 延安訪友第617章 注目海疆第46章 民兵隊和無坐力炮第29章 平地也能打埋伏第558章 不是來祈求恩賜的第655章 軍工建設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73章 發展工商第285章 激動的外交官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521章 不做犧牲品第582章 陳海松的戰略構想第512章 遠方的朋友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193章 進入惠陽第288章 絕無僅有第580章 大浪淘沙第561章 奪佔金華第286章 徐永昌的顧慮第560章 攔截火車第9章 甕中捉鱉第408章 大後勤第456章 冤家路窄第406章 整頓後方第262章 蔣先生的擔心第79章 自己的軍工第236章 南洋軍第1章 進入凌源第462章 川軍接戰第230章 跟國民黨競爭第78章 民樂第568章 死亡的詛咒第24章 接收平型關第35章 殺人魔窟第44章 驚動延安2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123章 控制‘安宅號’第473章 內閣解散第221章 中埔村機場第162章 增援華南第93章 又見馬驍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482章 國軍的整編第64章 部隊編制3第22章 爲了西路軍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386章 可怕的判斷第48章 戰後大勢第82章 比拼技術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88章 點驗小組第27章 代價慘重第53章 決戰3第633章 海軍職責第662章 緊急召見第175章 山地作戰第316章 平心靜氣第381章 奧保夫的謹慎第627章 山城永安第31章 陳兵羊投崖第504章 無奈的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