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些許遺憾

西尾壽造中將經歷了摧枯拉朽打敗宋哲元、韓復榘的輝煌,也經歷了被雜牌軍死死擋住的被迫轉進的羞辱,回到國內一直在研究中國軍隊的組成和戰術,在他看來中國軍隊龐雜落後,編制、裝備、訓練雖有差別,戰鬥力卻大同小異,關鍵是看指揮員的意志品質。

他前面遇到的是保存實力的宋哲元、韓復榘,後面很不幸碰到了敢打仗的李宗仁,敢拼命的王銘章、龐炳勳、張自忠、孫連仲,就像岡村寧次一樣前面碰到徐源泉、楊森、張發奎作戰意志薄弱的後面碰到敢於主動出擊的陳海松、陳誠,像蓮沼蕃一樣前面碰到蔣鼎文、桂永清、馬鴻逵、毛炳文等訓練鬆弛的後面就碰上準備充分的葉劍英、蕭勁光的八路軍精銳部隊,戰場的形勢馬上發生根本性變化,中國軍隊裡是有能打仗的將領的。

被髮配到中國戰場雖然是一個不需要承擔戰場責任的幕僚長位置,畢竟是關心帝國命運和皇軍成敗的老軍人,不可能徹底袖手旁觀。到任後派出大批情報部、特高課人馬深入到幾大戰區瞭解對方司令部人員的情況,對方指揮員的作戰經歷、作戰方式、生活習性,從中分析他們可能的作戰意志、作戰部署,做出有針對性的作戰安排。

經過分析他認爲當前中國軍隊的主力集中在第九戰區和第五戰區,兩位主將李宗仁、陳誠都是堅定地抗日分子,而顧祝同的第三戰區、餘漢謀的第四戰區、馮玉祥的第六戰區兵力薄弱、戰意不足,毫無戰鬥力。皇軍不應以佔領武漢、廣州爲目標,而是要通過會戰消滅掉敵軍龐大的兵力爲作戰目的,哪怕時間拖得長一點、戰況激烈一些也應堅決執行。

他提出集中全力從保守、薄弱的第三戰區突擊到平闊的南昌,停下攻擊步伐,吸引第九戰區主力,武漢、長沙的戰略預備隊,甚至是第五戰區的主力在此決戰。從而藉助空中地面火力消滅江南中國軍隊主力的攻略計劃。完成了這一任務,從側後方打破九江防線、沿湘贛鐵路突入湖南、沿長江進入江漢平原、沿平漢線突擊信陽、洛陽纔有了實施的基礎。

他對大本營這個急於求成、畢全功於一役的攻略計劃是有意見的,攻擊距離過長、面對的敵人兵力太大,皇軍雖然出動了40多萬陸軍,兩個艦隊的海軍,500餘架飛機,卻分佈在四個戰場上。很難形成壓倒性優勢,即使能拿下南昌、信陽、九江、武漢,也只能是擊潰戰,無法聚殲其主力,如果對手集中兵力對一路皇軍採取誘敵深入、重兵合圍之策,弄不好就會打亂整個作戰計劃。華中方面軍苦心經營的還是一個虎頭蛇尾、損兵折將的敗局。

他把自己的顧慮給多田駿、山田乙三做了彙報,但是兩人都認爲這樣宏大的戰略佈局需要過人的膽略和戰場組織能力,而國民黨軍隊中從蔣介石到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陳誠都不具備。皇軍四路近50萬人的戰略性進攻會嚇壞他們,驚慌失措之下首先想到的是堵截、堵截不住就是後退、後退就會演變成爲潰敗,皇軍只需要發揮出空中優勢、地面突擊能力,咬住他們的主力果斷地不停頓地追擊就能讓他們在巨大的壓力面前陷入混亂、崩潰。

再者說,廣東的攻擊、潢川的攻擊、九江的攻擊。一個比一個兇猛,接連發動會讓中國統帥部顧此失彼、窮於應付,兵力的調動造成南昌一線的空虛,13軍可以一舉突破到九江防線身後,與11軍聯手圍殲第九戰區主力,順勢向贛南、湘北、鄂東用兵,再與第2軍協作足以在運動中重創倉皇撤退中的各路中國軍隊,減少陣地戰的巨大消耗和人員傷亡。

對此他雖然感到些許遺憾。可也明白軍部最在乎的是奪取中國臨時首都武漢這樣象徵性的震撼性的勝利,任何一個國家首都、臨時首都接連被攻佔,其恥辱是巨大的,對其軍民抵抗意志的打擊更是巨大的,明智的文明政府應該會選擇投降認輸,很沒臉面再次遷移首都。

不過他認爲軍部迫使中國政府投降的願望太一廂情願,很難達成。因爲東方人的堅韌無賴是出了名的。不到最後徹底絕望之時絕不輕易拱手稱臣,中國歷史上連續遷都的政權不在少數,抱着一絲幻想苦苦掙扎的皇帝比比皆是,熬到翻身扭轉敗局的也大有人在。

性情剛毅、思想頑固、戀棧權利的蔣介石只要還有足以安身的地盤、足以自保的軍隊。就不會放棄自己的政權和統治。偏偏軍部大佬們看不到中國人骨子裡的倔強、驕傲、堅韌,急於結束中國戰事,找不到結束戰事的關鍵環節,勢必陷入長久的僵持對抗當中。

他面對羣情激奮、躍躍欲試的將領們不好再潑冷水,這個作戰計劃雖不完美足以保證打下武漢、振奮國民精神、宣示皇軍的強悍。他把具體的方面軍戰役部署做了說明後,提出華北方面軍應繼續保持攻勢,尤其是大同戰役結束,應調整部署向皖北、蘇北八路軍施加壓力牽制第七戰區部隊遠離長江沿線,策應華中方面軍不受大的干擾實施武漢攻略計劃。

多田駿表示華北方面軍此次圍剿作戰並不成功,30萬人傷亡超過十萬,蘇北可謂是慘敗,大同打成了消耗戰,其他冀中、冀東、魯西、豫北也是得不償失,本來他們就是爲了掩護華中勉力出戰,經過將近兩個月的激烈攻防物資耗盡元氣大傷,不得不收縮確保運輸線。

帝國三分之二的作戰物資基本運到華中,就是寄希望於此戰勝利,威逼中國政府投降儘快結束戰爭,恢復國內糟糕的經濟,積蓄力量配合德國盟友向東南亞出兵,奪取資源地。因此經歷大戰的華北需要較長時間休整,華中方面軍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心爲帝國解憂。

當然華北方面軍在需要的時候會向蘇北、蘇中、皖北、冀中等八路軍根據地發起中小規模的牽制作戰,但短時間內無力做到,至少要有一個月的恢復期。

華中方面軍副參謀長沼田多稼藏少將是岡村寧次中將11軍的副參謀長。跟隨岡村司令官逃出九江被板垣徵四郎將軍救出,充任新組建的11軍參謀長,不到兩個月11軍司令部再次被新八軍偷襲,他因爲在17師團中巡視僥倖得脫,率領15、17、22師團從皖南大山中數次擊退新八軍的圍堵,成功撤離受到大本營嘉許。因爲是兩個11軍中唯一倖存的司令部將領,被召回東京向大惑不解的大本營講述11軍征戰、失敗、逃亡、匯合、再敗的詳細過程。

其實沼田多稼藏在九江碼頭就被僞裝成27師團步兵團長永見俊德少將的陳海松親手活捉。他的理智、學識、家庭背景引起陳海松的注意,做了深入交談和耐心引導,把他列爲對中國保持敬畏、持友好態度、可以利用的將領,爲戰後組建親中國的日本政治力量做準備。

他和岡村等11軍20幾名陸海空軍將領一起被送回安慶,乘飛機趕到包頭進入日軍高級軍官勞改營,半天學習半天勞動。中間還被組織遊覽了包頭工業基地、參觀了晉綏三師的戰術訓練、實兵演練,空軍三師的飛行訓練、炮兵師、坦克師的野戰訓練,無不深深震撼。

一個多月後他回到徽州,見到了被俘的第二任11軍司令官板垣徵四郎中將等司令部人員,再次歎服於八路軍戰術的精妙、戰鬥力的強悍,等陳海松接見他時除了敬仰就是崇拜,表示再也不願跟中國軍隊作戰了。陳海松告訴他日本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你作爲一個熱愛日本的有遠見的軍人需要考慮的是戰後日本的出路,如何引導日本民衆與中國睦鄰友好,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維護亞洲的繁榮與和平。你應該回到日本軍隊裡去積累政治資本、發展自己的實力,爲組建追求和平、關注民生、和睦四鄰的新政府創造條件。

你現在的身份是11軍參謀長,應該去巡視你的部隊,我們很快會對11軍展開反攻,卻沒有實力完全消滅他們。你可以帶領他們退出皖南,我們不需要你成爲我們的特工臥底,你就按你的現在身份回到日本軍政系統裡去,努力贏得聲譽、謀取更高的職位就行。

就這樣他來到大山深處受板垣指揮攻擊景德鎮的17師團中,兩天後11軍軍部被摧毀,新八軍發起反擊,他直接與煙俊六建立聯繫。建議立即撤出皖南得到批准,丟棄了大量重裝備和物資彈藥後有驚無險地返回蕪湖、銅陵、宣州,成了挽救皇軍於危難中的陸軍新星。

到了東京他按照陳海松告訴他的實際情況,亦真亦假地編造了11軍兩度覆滅的全過程和自己臨危受命、果斷堅決地撤退的艱難歷程。解開了大本營的許多疑惑,描述了新八軍的戰術特點、作戰風格,得出皇軍要儘量避免在山區與八路軍作戰的血的教訓。

華中指揮機關重建,急需熟悉戰場情況、有實際作戰經驗的將領,他得以被委以重任擔任方面軍制定作戰計劃的副參謀長,有了新的追求和政治使命的他很是勤奮,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華積極貫徹大本營的攻略計劃,受到山田乙三司令官的賞識,成了方面軍紅人。

此刻聽說華北方面軍落敗,無力支援華中,不解地問:“華北集中了30萬皇軍,大同方向先後投入了八萬餘人,據說還得到了關東軍的飛機、重炮支援,怎麼會無功而返呢?莫非八路軍已經強大到可以和皇軍展開陣地攻防了嗎?那樣我們就有必要重新審視蘇南、皖南八路軍的實力,作出必要的調整。”

第39章 被盯上了第102章 廬山4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286章 徐永昌的顧慮第492章 低調處理第33章 步兵打大炮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432章 薛雲龍發飆第20章 中固鎮第339章 瞞天過海第330章 陸上雄獅第525章 華南起烽煙第229章 華南新戰略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45章 國民革命軍第19軍第351章 將星雲集第334章 孔策沃別墅第622章 慶祝大會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三百五十七報章 何畏的報復第344章 甦醒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第51章 決戰1第394章 援兵來了第363章 課題研究第660章 擦肩而過第76章 教育的奇蹟第84章 演習2第185章 謎團揭開第130章 陳明仁的計策第319章 主席的決策第57章 獨立一團第15章 天罰第217章 南澳島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28章 目標平型關第31章 陳兵羊投崖第367章 進入新疆第144章 必須嚴懲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339章 華中震怖第30章 殺向山西第584章 原則底線第480章 戰場比武第479章 請君入甕第238章 陳海松的無奈第130章 陳明仁的計策第304章 拜訪林森第57章 特戰思想第261章 拿下蔡家坡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114章 第四飛行團來了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267章 延安的反應第99章 星星峽2第161章 抽兵歸建第364章 規模與素質第535章 等待夜晚第255章 夜襲高陵第627章 山城永安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162章 增援華南第287章 迴歸理想第20章 中固鎮第97章 土匪逞兇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98章 星星峽第673章 斯大林的煩惱第293章 有些跋扈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210章 移防三竈島第367章 進入新疆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379章 夜不能寐第596章 商機無限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369章 嚴重分歧第60章 延安會議第449章 冤家重逢第665章 據理力爭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111章 東北換帥第593章 稻田讓步第453章 戰術檢討第205章 轉戰北大營第501章 危機臨近第613章 淪陷的溫州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355章 憤怒的手榴彈第54章 出兵代縣第32章 培訓2第74章 按我們的設計來打第565章 死拼到底第123章 控制‘安宅號’第87章 國際友人第104章 八二無坐力炮第14章 進入張掖第51章 幹部會議
第39章 被盯上了第102章 廬山4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286章 徐永昌的顧慮第492章 低調處理第33章 步兵打大炮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432章 薛雲龍發飆第20章 中固鎮第339章 瞞天過海第330章 陸上雄獅第525章 華南起烽煙第229章 華南新戰略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45章 國民革命軍第19軍第351章 將星雲集第334章 孔策沃別墅第622章 慶祝大會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三百五十七報章 何畏的報復第344章 甦醒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第51章 決戰1第394章 援兵來了第363章 課題研究第660章 擦肩而過第76章 教育的奇蹟第84章 演習2第185章 謎團揭開第130章 陳明仁的計策第319章 主席的決策第57章 獨立一團第15章 天罰第217章 南澳島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28章 目標平型關第31章 陳兵羊投崖第367章 進入新疆第144章 必須嚴懲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339章 華中震怖第30章 殺向山西第584章 原則底線第480章 戰場比武第479章 請君入甕第238章 陳海松的無奈第130章 陳明仁的計策第304章 拜訪林森第57章 特戰思想第261章 拿下蔡家坡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114章 第四飛行團來了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267章 延安的反應第99章 星星峽2第161章 抽兵歸建第364章 規模與素質第535章 等待夜晚第255章 夜襲高陵第627章 山城永安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162章 增援華南第287章 迴歸理想第20章 中固鎮第97章 土匪逞兇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98章 星星峽第673章 斯大林的煩惱第293章 有些跋扈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210章 移防三竈島第367章 進入新疆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379章 夜不能寐第596章 商機無限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369章 嚴重分歧第60章 延安會議第449章 冤家重逢第665章 據理力爭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111章 東北換帥第593章 稻田讓步第453章 戰術檢討第205章 轉戰北大營第501章 危機臨近第613章 淪陷的溫州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355章 憤怒的手榴彈第54章 出兵代縣第32章 培訓2第74章 按我們的設計來打第565章 死拼到底第123章 控制‘安宅號’第87章 國際友人第104章 八二無坐力炮第14章 進入張掖第51章 幹部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