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江東輿論

第109章 江東輿論

跟《三國演義》裡寫的不太一樣,這時候的江東,並不是武將要戰,文官請降。

這只是羅貫中這個元末明初文人,受到他所處時代的影響,從而進行的假想而已,其實這個時候,江東也有文官主戰,也有武將要投降的。

如果非要分的話,應該說是大部分江東世家出身的文官武將主張投降,大部分淮泗集團出身的文官武將主張抗曹。

只是,柴桑到底是江東世家的底盤,外來的淮泗集團再怎麼經營,也比不上根深蒂固的江東世家的影響力來的大。

孫權也是受困於此。

他本身是想戰的,不然他也不會來柴桑,要知道他以前都是呆在吳郡的,哪裡纔是他的郡治所在。

放着安穩的老巢不呆,跑到靠近前線的柴桑,這還不能說明孫權的態度麼。

但他又不能不考慮江東世家的感受,如果江東世家真的在他出兵抗曹的時候在他身後使絆子,或者直接投降了曹操,對他進行兩面夾擊,那他纔是真的麻煩大了。

因此,孫權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當衆表態要對抗曹操。

柴桑集市上是戰是降的討論,本身就是孫權授意的淮泗集團和江東世家在爭奪輿論控制權,目前來看,還是江東世家稍勝一籌。

諸葛亮瞭解了這些輿論情況後,心中有了決斷,明白該用什麼樣的說辭去說服孫權了。

然後,諸葛亮和張溪什麼都不做,選擇了在館驛內安坐,坐等魯肅的消息。

但魯肅也沒有給諸葛亮帶來什麼好消息。

魯肅回稟孫權後,孫權本來是打算立刻召見諸葛亮和張溪的,但遭到了一衆文臣武將的反對。

說到底,還是戰和降的那一套,江東世家和淮泗集團當着孫權的面直接吵了起來。

這個時候孫權當然沒有辦法召見諸葛亮,自己內部事情都沒有搞定了,這要是貿然召見諸葛亮,那不是給外人看笑話麼。

因此,孫權暫時擱置了召見諸葛亮的想法,先想辦法理順自己集團內部的這些矛盾。

而且孫權心裡也多少有點沒底.剛剛收到曹操的書信,說他帶了八十萬水軍,要“與將軍會獵於江夏”。

這話誰信吶!!!

你到底是找我去會獵江夏的劉備,還是準備摟草打兔子,連我一起收拾了我會看不出來?!

但問題就在於曹操真的有八十萬大軍的話,他都不用摟草,直接可以打兔子了,還是碾壓式的,直接把兔子窩都給端了那種。

整個江東加起來,包括世家大族的私兵全部調用起來,也就十萬左右,曹操如果真的有八十萬大軍.這個量級差,孫權真的要好好的考慮一下。

更何況現在這些世家大族還不同意出兵,孫權真正能掌控的,也就是隻有那麼五六萬人而已。

這時候的孫權,其實在地位上是很尷尬的。

雖然孫權是實際上的江東之主,但在官面上,他只是討虜將軍,會稽太守還是曹操封的。

討虜將軍是雜號將軍,根本不入流,跟劉備的左將軍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會稽太守撐死了也就是跟其他郡縣太守平起平坐而已。

因此,從官面上來說,孫權沒有號令江東聽命的法統資格。

具體到現實,江東諸郡縣確實以孫權爲主,但各地世家對孫權還是保留着一定的戒心的。

畢竟,當初孫策借用淮泗集團的力量進入江東,平定江東郡縣的時候,可沒少對江東世家打壓和殺戮。

現在孫策也沒死幾年,淮泗集團的力量也依然強大,江東世家也怕孫權安穩了幾年後也學他那個殺千刀的哥哥,再次對江東世家大開殺戒。

因此,江東世家現在對孫權,是表面上服從,也會派遣子侄入仕孫權,但對孫權的戒心依然沒有完全散去。

所以,孫權一時間還真的沒辦法拿這羣牆頭草的世家怎麼樣,總不能學自己那個剛烈的哥哥,再次跟江東世家翻臉吧?!

孫策的結局已經告訴孫權,這年頭跟世家大族翻臉的後果有多嚴重,要不是他臨危受命的穩定住了局勢,這個江東現在姓不姓孫都不好說。

孫權很猶豫,他想抗曹,不想讓江東基業就毀在自己的手裡,也不想跟劉琮似的,明明有一戰之力卻打都不打的選擇投降。

但江東世家的情緒必須照顧,也必須先穩定好江東世家的情緒,所以孫權一直是在裝作猶豫,其實在拖時間,他在等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回來。

至於諸葛亮,暫時先安置在館驛吧,反正也不缺這幾天的時間了。

諸葛亮倒是也不着急,在大致瞭解了現在柴桑城內的輿論氣氛後,他倒也安心的呆在驛館裡,跟張溪和陪同的魯肅一起談天說地,暢聊天下。

魯肅也是在這個時候,徹底瞭解了諸葛亮的人品學識,性格處世,深深的爲諸葛亮所折服。

至於張溪,魯肅也很意外,這個人對天下名士名將的瞭解程度已經超乎了想象,哪怕是身在邊陲的士燮父子,他居然都能有所瞭解這又是一個擅長品評人物的奇才。

跟這樣的人呆在一起談天說地,品評天下英雄,倒也暢快。

只是這個暢快日子沒持續幾天,很突然的,江東名士張昭派人到館驛來下拜帖,邀請諸葛亮和張溪參加張昭主持的江東文會。

魯肅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這羣江東世家的人,大概是在孫權那邊遲遲得不到明確的答覆,打算釜底抽薪,先搞定諸葛亮,最好直接把人趕回江夏去最好。

而張溪呢眼睛都開始發亮了。

這是要“舌戰羣儒”了麼?!

對吧,對吧,這是演義線的“舌戰羣儒”吧?!

感覺這趟江東果然沒有白來呢,能看到這樣的名場面。

當然,張溪也清楚,歷史線上是不存在什麼“舌戰羣儒”的。

江東決定抗曹,是諸葛亮幫孫權算清了政治賬,周瑜幫孫權算清了軍事賬,孫權自己下定決心抗曹的這是孫權的閃光點,跟外人沒太大的關係。

但.萬一這個世界這時候就走了演義線呢?!

不然他張昭吃飽了撐的,請諸葛亮和張溪參加什麼江東文會幹什麼?!

讀書人之間互相交流一下讀書心得麼?!

反正張溪是不會覺得張昭有這種閒工夫,江東的世家們也不會有這種閒工夫。

而且,就現在江東的輿論情況來看,江東世家確實是不希望孫劉聯盟的達成的,在孫權沒有真正召見諸葛亮前,也確實有必要跟諸葛亮“交流”一下,讓他知難而退當然是最好的。

很顯然,魯肅的想法跟張溪一樣,也覺得這個文會不是什麼好東西,很顯然是江東世家要爲難諸葛亮。

但這種明面上來的文會,諸葛亮是不能不參加的.不參加就代表着自己學識不精,也代表着諸葛亮怕了江東世家。

而諸葛亮又是劉備正使的身份,他如果怕了江東世家,還有什麼臉面在孫權面前提什麼“孫劉聯盟”?!

所以,這次的文會,諸葛亮必須去。

魯肅也知道這點,所以他能做的,就是跟着諸葛亮一起去,萬一江東的人過分了,他還能幫着轉圜一下,不至於真的讓諸葛亮下不來臺,影響了後續的聯盟事宜。

至於張溪也得去啊,他好歹是副使,也是在邀請名單上的。

不過張溪覺得,有諸葛亮這個箭靶子在,自己應該就是去看個熱鬧就好。

到了文會當天,張溪跟隨諸葛亮去了張昭在柴桑的別院,在哪裡,果然見到了一羣“嚴陣以待”的江東名士們。

一開始也沒有那麼劍拔弩張,張昭還是很有一個長者的氣度,帶着諸葛亮和張溪兩個人,給他們介紹在場的江東名士們。

虞翻,陸績,嚴畯,薛綜,張溫,步騭,顧雍,駱統,程秉等等,這些人一個不少,都在。

江東四大世家,顧陸張朱,除了朱家主要走武將路線外,剩下的三家代表都在。

順帶一提,張昭不是江東張家的人,江東張家的家主是張溫.張昭其實算是淮泗集團的人。

這就很搞笑,一個淮泗集團出身的人,甚至可以說是淮泗集團文人的一把手,帶着一羣江東世家出身的人當投降派.真不知道張昭是怎麼想的。

互相介紹完畢後,相互落座,然後張昭開始對諸葛亮發動了進攻。

“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

得,這個熟悉的開頭.張溪已經等不及看諸葛亮開噴了。

果然,諸葛亮也是回答,“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再然後,張昭開始質疑諸葛亮,說劉備沒有諸葛亮的時候還能縱橫天下,可有了諸葛亮,卻連戰連敗,諸葛亮根本不能與管仲樂毅相提並論。

然後諸葛亮就開始解釋,一套重病不能下猛藥的理論下來,解釋了劉備的潰敗事出有因,再說自己用兵,博望坡燒了夏侯惇,長阪坡大敗虎豹騎,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名聲。

張溪本來聽着津津有味,也樂意看着這羣江東人士一個個的上來自取恥辱但看着看着,突然發現好像有哪裡不對。

以前看原著也好,看電視劇也罷,在這裡總是感嘆諸葛亮的言辭犀利,裡面的很多話,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尤其是“君子儒”和“小人儒”的那一段,真的非常的經典。

但現在身臨其境了,張溪突然發現一個問題——這羣江東文士,不應該是阻止孫劉聯盟的麼?!

既然是阻止孫劉聯盟,那重點不應該集中闡述劉備是多麼的不行,不是曹操的對手,又或者說曹操多麼的偉大,你劉備自己找死別來拖着我東吳麼?!

怎麼從一開始這幫人就抓着諸葛亮是不是有管樂的能力說事兒呢?!

全程看下來,也就只有虞翻和陸績說到了一點點子上,但依然被諸葛亮輕輕接過,壓根沒機會借題發揮到劉備身上。

所以.這到底是針對孫劉聯盟的文會,還是針對諸葛亮的文會?!

江東的人,不會那麼無聊的非要跟諸葛亮比比誰更聰明吧.比贏了又有什麼好處呢,現在的諸葛亮可沒有多大的名聲啊。

如果不是針對諸葛亮的話.那問題出在哪兒了?!

張溪不由自主的,就看向了坐在主位上,這時候一臉微笑,讓人看不出心思的張昭。

好像就是這個傢伙,開頭就把話題帶跑偏,上來第一個質疑諸葛亮有沒有管仲樂毅一般的才能吧?!

所以.張昭的立場,到底是什麼?!他真的是投降派麼?!

(本章完)

第933章 魯陽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778章 舌辯第358章 戰與和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63章 火箭第757章 離間計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83章 議策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577章 接應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257章 成本第98章 劉表病重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1238章 改良第477章 改制第56章 學藝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80章 接應第367章 花關索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725章 開春第146章 回府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49章 約定第146章 回府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457章 換將第7章 三國第27章 論將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650章 大雪第594章 輪班制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07章 魯肅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840章 潰逃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761章 爭議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738章 青儲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15章 察覺第30章 對比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194章 示範區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869章 訓子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155章 方案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503章 誰謹慎?!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
第933章 魯陽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778章 舌辯第358章 戰與和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63章 火箭第757章 離間計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83章 議策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577章 接應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257章 成本第98章 劉表病重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1238章 改良第477章 改制第56章 學藝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80章 接應第367章 花關索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725章 開春第146章 回府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49章 約定第146章 回府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457章 換將第7章 三國第27章 論將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650章 大雪第594章 輪班制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07章 魯肅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840章 潰逃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761章 爭議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738章 青儲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15章 察覺第30章 對比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194章 示範區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869章 訓子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155章 方案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503章 誰謹慎?!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