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北方戰場

第337章 北方戰場

襄樊城外,曹仁匯合張遼,臧霸二將,領兵六萬,在城北十里處安營紮寨。

樊城內的張溪,也開始分發各種守城物資,調配守城兵力,準備堅守樊城。

樊城外,關羽在營寨中,也開始厲兵秣馬,準備接戰。

至於江陵城的援兵最終還是關羽決定冒險,讓廖化回襄陽城領兵鎮守,而州泰則帶領七千原本的南郡士卒,帶上三千降卒,總計一萬人,前往救援江陵。

這已經是襄陽在不影響自身安危的情況下,能抽調出來的最大的兵力了。

雖然這麼一來,襄陽城內只有三千南郡士卒壓陣,降卒倒有一萬多人.但關羽覺得,只要張溪和他聯手在樊城擋住曹軍的進攻,襄陽城內的牆頭草世家們,也沒那麼容易就選擇倒戈。

那幫世家啊,就是這麼一個德行,只要自己這邊打好了,說不定他們還會選擇“簞食壺漿,以慰王師”呢。

張溪也覺得有道理,但是吧張溪覺得吧,自己有必要好好的提醒一下二爺,可千萬別因爲水淹七軍後就飄了,輕敵冒進。

歷史上的二爺,被徐晃擊敗,你要說沒有輕敵的因素,打死張溪都不能信啊。

徐晃帶的,可是曹操最後拼湊出來的士卒,還不是精兵,而是臨時徵召的新兵.徐晃帶着這些人,硬是一路上平推了二爺設下的重重防線,最後正面擊敗了二爺,給自己留下了“有周亞夫之風”的威名。

徐晃很強是沒錯,但也不至於靠着新兵就能正面擊敗二爺啊,要知道那時候是二爺兵多,徐晃兵少的。

只能是二爺自己的問題,他確實在水淹七軍後飄了,輕敵了被徐晃擊敗後依然戀戰不撤,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更何況這次徐晃雖然沒來,但來的曹軍將領中,可是有張遼的.同樣是二爺的朋友,但張溪還是覺得,張遼可比徐晃要難對付一點的。

二爺可千萬別覺得雙方是老朋友,就覺得對方會對你手下留情,也別幻想張遼領兵轉戰千里,是專門來投降的哈。

張溪給關羽打預防針,得到的是關羽的白眼兩顆.都不想跟這個傢伙計較。

是,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確實讓關羽有點自滿,尤其在攻下襄樊後,更是覺得建立了不錯的功勳,心裡也很高興。

但有個小子,天天在自己的身邊嘀咕,淨說一些不順耳的話。

什麼“水淹七軍是天時配合,算不上什麼大功”啦,什麼“這種情況下攻破樊城,就是讓張嶷領兵也能幹成”啦,什麼“襄陽投降只是守將無膽”啦,什麼“不能得意,搞不好哪天江東就會背叛偷襲”啦說真的,要不是看在這小子也三十出頭的人了,又是自家人,關羽真的想揍這小子一頓出出氣。

三天兩頭冷不丁的就聽這小子說些這個,關羽就算想驕傲一下,特麼也沒有這個心思了。

如果是同輩人這麼說,以關羽的傲氣,說不定還會有逆反心理,不當一回事。

但張溪.關羽一直當他是後輩小子,再加上張溪說這些話的時候都是私下裡,公開場合開始非常給自己面子的,鬧的關羽也沒法對這個小輩有什麼意見。

對小輩的一些話語都有意見,那就不是傲氣,是小氣了.二爺還不至於跟小輩計較置氣。

雖然依然對自己取得的成績自得,但因爲張溪總說,鬧得二爺內心不自覺的也隱隱有種感覺,這次進兵,固然是自己指揮有方,但運氣也是真的好。

所以嘛,面對曹仁帶來的六萬大軍,關羽真沒有小看的意思,還是比較認真對待的。

雖然關羽覺得曹仁也就那樣,但張遼這個人,關羽是不敢輕視的。

現在還算比較好的消息是,曹仁纔是這六萬人的主帥,而張遼,只是曹仁的副手。

至於臧霸二爺是真的沒有放在眼裡,不過是一個泰山賊而已。

但是吧,事情的發展,多少讓二爺想要抽一頓某個在樊城固守的小子。

事情的起因呢,是這樣的。

曹仁安營紮寨後,有了上次的前車之鑑,並沒有貿然進攻,而是先帶領張遼和臧霸兩個人前往樊城下叫陣。

曹仁知道現在樊城守將是張溪,雖然派人去叫陣野戰,但曹仁很清楚,就張溪那個德行,絕對不會輕易出城作戰的。

曹仁主要是想讓張遼和臧霸對張溪有點了解,順便的,曹仁還在跟張遼和臧霸解釋,說張溪這個人素來擅守,爲人謹慎云云結果城頭突然冒出了一堆士卒,開始高聲喊叫。

“曹仁小兒,丟兵棄將,膽小如鼠,溜邊逃亡”

張遼和臧霸聽的一臉莫名其妙,曹仁整個人臉色都黑了。

“曹操有二將,舉世皆無雙,一將爬山走,一將溜邊亡”

張遼和臧霸這下大概是聽懂了,畢竟張郃在巴西郡丟人真的丟大了,稍微一聯想,也知道這個“溜邊亡”不是啥好詞兒。

兩人趕緊做出面無表情的樣子來,也不看曹仁,省的曹仁惱羞成怒。

可曹仁依然氣的牙齒都咯咯響。

“爬山將軍張俊乂,溜邊太守曹子孝。”

好了,這下曹仁忍不了了。

“張溪小兒,吾誓殺汝!!!”曹仁大吼一聲,然後立刻下令,“全軍進攻,立刻給我攻城,我誓破樊城,斬殺小兒!!!!”

曹軍聞聽,得,沒轍了。

上面下令了啊,這時候不打,回去也得挨軍法.主將發怒了啊。

曹軍士兵也不管是不是做好了攻城準備,反正主將下令了,他們只能立刻展開了進攻。

張遼和臧霸一時間也不知道勸說什麼好雖然不知道發生過什麼,但張郃在巴西郡被人暴揍的事兒,張遼和臧霸是聽說過的,也知道張郃是爬山撿回一條命。

現在的“爬山將軍”和“溜邊太守”放在一起來說.嗯,大概是之前曹仁輸的挺慘,不得不扔下部隊不管,偷摸溜走吧。

有一說一啊,軍中勝敗不定,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沒有輸的時候.雖然輸的狼狽點,但那個叫張溪的小輩,確實有些過於囂張了。

這麼嘲諷一個老將,多少讓張遼和臧霸也心有慼慼焉。

所以嘛,曹仁要進攻,他們真的不好勸說什麼。

而張溪要的,就是曹仁的這個進攻。

曹仁兵力太多了,不想辦法消耗掉一點,對防守方是相當不利的。

而這年頭,最有效的消耗敵軍辦法,一個是在野戰擊敗敵軍.這個有點困難。

另一個,就是吸引敵軍攻城了。

所以啊,真不是張溪不厚道的非要拿曹仁的黑歷史說事兒,他要的,就是讓曹仁主動進攻。

而曹仁這次出兵叫陣,帶來的士卒其實並不多,不過萬餘人,主要目的本來就不是攻城,因此攻城器械的準備也不足.倉促攻城的效果,可想而知。

在付出了近千人的傷亡後,曹仁慢慢的冷靜下來了,而張遼和臧霸,也在這個時候勸說曹仁。

“將軍,軍中無備,不可輕攻啊!”

這是張遼勸說曹仁的話。

“將軍,以怒興軍,兵家大忌,還請將軍明察啊!”

這是臧霸勸說曹仁的話。

雖然吧,曹仁覺得臧霸勸說自己的話很刺耳,好像自己是那種不通軍事,以怒興兵的莽夫還是張遼說的對,這次出兵的目的,本來就不是來攻城的。

曹仁到底也是大將,尤其在腦子還算冷靜的情況下,曹仁也是會做出正確判斷的。

再說,曹仁不想收兵也不行了,就砸曹仁率軍攻城的時候,關羽已經命令關平率領了一支數千人的士卒,出現在樊城東側不遠處了.很顯然,這是尋找機會攻擊自己的側翼,給守城方減輕壓力來的。

這也讓曹仁意識到,不解決掉關羽的威脅,自己想要圍攻樊城,把張溪小兒的腦袋擰下來當球踢這是不現實的。

因此,冷靜的曹仁下達了正確的軍令,暫且收兵回營,休戰。

回營後,曹仁冷靜的思考了好一會兒,最終決定,分兵。

分兵兩萬給張遼,讓他領兵另立營寨,跟關羽對峙,牽制關羽的行動。

曹仁也是想明白了,關羽這個人不好對付,自己就算全軍而上,要想徹底擊潰關羽,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但是,如果只是拖延住關羽救援樊城的步伐,或者牽制住關羽的動作,給自己進攻樊城創造機會,這個倒也是能辦到的。

只是,要牽制住關羽,那也不是普通的將軍能做到的事情起碼曹仁不覺得,臧霸能做到這點。

但張遼真的可以。

張遼是曹軍中,除了諸曹和諸夏侯外,第一個鎮守一方的外姓將領,而且還是以一城擋一方,這本身就說明了張遼的能力。

再者,張遼跟關羽的交情那是真的好,他對關羽也是非常的熟悉,由他領兵去牽制關羽,再合適不過。

至於張遼會不會因爲跟關羽關係好而放水.這種事情,只要稍微瞭解一下張遼和關羽的人都不會相信。

別說曹仁不信,就是關羽和張遼本人,都不會相信對方會給自己放水。

戰場之上,各憑本事,豈能因私廢公。

就這樣,關羽突然發現,自己的好朋友張遼,親領兩萬大軍,在自己的對面不到十里處安營下寨。

在搞清楚張遼到來的原因後,關羽也是一陣無語.那個小子,守城就好好的守城嘛,刺激那個曹仁幹什麼?!

如果一直是曹仁領軍當統帥,不分兵的話,那麼以曹仁的能力,想要攻破有犄角之勢的樊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現在好了,你在城樓上罵了曹仁一頓,爽快是爽快了,可人家曹仁也沒有惱羞成怒,反而還讓張遼單獨領軍來牽制自己了。

關羽到不是怕了張遼,哪怕是張遼領兵牽制自己,關羽也有信心可以支援樊城。

但到底不會跟之前那樣順利,想怎麼出兵就怎麼出兵,想怎麼支援就怎麼支援了。

這就意味着,張溪必須在大部分的時間內,單獨面臨曹仁帶領的四萬餘人的進攻也不知道張溪能不能扛的住。

就在關羽琢磨着,用什麼辦法才能快速擺脫張遼的威脅張遼突然派來使者下屬,說是在第二天,邀請自己出陣答話。

老朋友相邀嘛,又沒開打呢,關羽倒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兩個人就這樣,在第二天的兩軍中間,設置了一張案几,兩人坐下來,憶往昔,說了一些過去的事情,但基本都和軍陣無關兩人都上了年紀了,見一面更不容易,說點這些事兒,倒也正常。

再然後,還是張遼主動跟關羽拱手告別,回到己方陣營後,當衆宣佈,“今爲國家事,某不敢以私廢公,故此告令全軍——斬羽頭顱者,賞千金。”

關羽聞聽此言後,很是吃驚,畢竟剛剛纔回憶了一下過去,敘了一下友情,你突然翻臉,多少有點讓人不知道該怎麼面對。

但關羽到底是關羽,立刻明白了張遼的用意,同時也微妙的看着張遼,想了一下,也當衆說道,“老夫亦不敢有負主公所託,卻也不願失朋友之義,故在此高令三軍——生擒遼者,賞萬金。”

張遼頓時臉色一變.最後默然拱手,緩緩退兵回營。

第一回合隱秘交鋒,關羽勝。

(本章完)

第57章 三顧茅廬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292章 軍令狀第928章 授徒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863章 突圍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76章 截擊第386章 水泥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841章 甩鍋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56章 學藝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19章 練兵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180章 衛氏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724章 人選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83章 議策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772章 拖延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33章 體能訓練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277章 礦營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606章 回軍第1154章 鏖戰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73章 人才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940章 大變故第906章 安撫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356章 五虎將第71章 博弈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477章 改制第246章 去成都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99章 棄新野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641章 練將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1099章 失守第992章 兩路進兵
第57章 三顧茅廬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292章 軍令狀第928章 授徒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863章 突圍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76章 截擊第386章 水泥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841章 甩鍋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56章 學藝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19章 練兵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180章 衛氏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724章 人選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83章 議策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772章 拖延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33章 體能訓練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277章 礦營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606章 回軍第1154章 鏖戰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73章 人才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940章 大變故第906章 安撫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356章 五虎將第71章 博弈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477章 改制第246章 去成都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99章 棄新野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641章 練將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1099章 失守第992章 兩路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