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退守夏口

第106章 退守夏口

“多虧元長所練之軍英勇善戰,又有翼德據水斷橋,沉着指揮,子龍前後七次衝陣,方的拖延了時間,我等隨主公一路向西,直至雲長來接應,亦未曾遭遇任何追擊。”

徐庶一臉感慨的對着張溪講述了完了整個長阪坡之戰。

張飛據水斷橋後,曹純被趙雲的突擊嚇到了,不敢全力衝擊車陣,再加上後來趙雲又三次率騎兵殺出,殺的不光曹純和曹休心驚膽戰,大部分虎豹騎都被嚇的不敢跟趙雲交戰。

畢竟,這位手下就沒有一合之敵,那上去幹啥,送死啊?!

因此,虎豹騎被殺的銳氣喪盡,進攻不利,一直讓張飛拖到了關羽率領的援軍到來。

而關羽援軍一到,曹純就知道大勢已去,明白現在就算擊破車陣也沒有意義了,所以帶領剩下的三千虎豹騎直接退走,不給關羽任何機會。

如果說趙雲是疑似可能在萬軍中取自己首級的話,那麼來的這位,他不是疑似,他真的可以,而且有例證。

關羽能帶領援軍過來,那就說明劉備已經逃走了,這種情況下曹純纔不想跟關羽正面交鋒呢。

一個不一定打得過,另一個是打贏了沒好處。

劉備都跑了,哪怕戰勝了關羽也算任務失敗要是不小心傷了關羽,說不得還得被曹操給唸叨一頓,何必呢。

就此,長阪坡一戰結束,張飛依然據水斷橋,打出了名將風采。

而趙雲.嗯,這次不用被人質疑了,連上一開始追殺曹休的那三次勝利,趙雲這次是實打實的七進七出,殺得曹軍膽寒不敢交戰。

就是沒有了臨危救主的名聲張溪感覺好像有點對不起趙雲,但又感覺好像沒有對不起。

不管怎麼說,雖然張溪沒能親歷這場長阪坡之戰,但通過徐庶的嘴裡說來,張溪還是能想象到其中的困難和波折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劉備軍沒有被虎豹騎衝散,軍中將士的家眷們也沒有離散,甚至還保護了數萬百姓行進到了漢江口,等着前往江夏重新安家。

可以說,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但在劉備看來,這還是一場失敗——他沒能在樊城擋住曹操南下,也沒有達成進去江陵禦敵的目的,現在只能匆匆逃亡,前往江夏投靠劉琦。

至於劉琦是什麼態度,劉備心裡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時間太短,劉備覺得己方對江夏的滲透力度並不大,所以就在漢津口,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商量達到江夏後的行事方法。

張溪,陳到兩人都參與了這次秘密會議,在會上跟劉備彙報了現在的江夏情況。

張溪作爲江夏督郵,已經掌控了一部分江夏軍事的處置權,劉琦對此並沒有表現出太多戒備的心思。

陳到也已經掌握了三千士卒的軍隊,這些軍隊,陳到可以保證是忠於劉備的。

至於其他人.陳就已經被張溪策反,他指揮的萬餘水軍也基本都是聽陳就的而不是劉琦,蘇飛雖然是劉表的人,但他本人已經委婉的表達了投靠劉備的意願,也已經見過劉備了。

剩下的事情,就得看劉備能不能真正吸收他們,讓他們爲劉備所用了。

至於黃射掌握的七千人黃射只會爲了自己的權勢考慮,他不會放手兵權,但也不會倒向劉琦。

可以說,江夏的軍權,已經大部分掌握在劉備的手裡。

至於江夏政務,這個張溪不太瞭解,這是陳震在掌控的但就劉琦這個人的性格和能力,你指望他能在江夏掌控多少政務和官員任免權,那也是想得太多了。

劉備搞清楚江夏的實際情況後,頓時整個人都輕鬆多了。

張溪等人已經做的不能再好了,這種條件下,要是劉備還做不到掌控江夏,那他就不是那個顛沛流離後還能東山再起的漢昭烈帝了。

劉備軍在漢津口停留了十天,在所有百姓都已經被水軍送往江夏後,劉備這才自己乘船,帶領士卒南下,前往夏口。

劉琦方面已經送來了書信,約定了在夏口跟劉備見面。

劉琦這會兒已經有點發懵了。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父親去世,劉琮繼位,曹軍南下,劉琮投降,劉備敗走.連續的打擊,已經把劉琦本來就不算太堅強的意志摧殘的差不多了。

劉琦現在很慌,非常擔心曹操會順勢進攻江夏,自己的小命會因此不保。

如果不是陳震竭力勸阻安慰,劉琦說不定早崩潰了。

不過劉琦有一點比劉琮強,他身邊沒有荊州世家的鉗制,也不會被荊州世家們綁架後做出直接投降的決定劉琦還是不想放棄自己父親留下來的這些基業。

有沒有能力是一回事,打都不打就選擇投降,那是另一回事。

但劉琦也知道自己的本事,知道自己肯定不是那個天下聞名的曹丞相的對手,所以現在劉備就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劉琦親自前往夏口迎接劉備,確實是出自真心,他希望劉備能夠幫他阻擋曹操南下的步伐。

畢竟劉備也是天下聞名的英雄,雖然也是棄新野走樊城,連續失敗了兩回,但劉琦沒得選啊。

劉備肯定比他強,要是劉備都擋不住曹操,那他劉琦上也是白搭。

叔侄倆見面後,互相訴了一番衷腸,尤其是劉琦,突然遭遇這些變故,早就有點撐不住了,見到了劉備後更是痛哭流涕,劉備安慰了好久才總算穩定了情緒。

然後叔侄兩人商議了一下,劉琦決定,讓劉備屯兵夏口,陳到,張溪和魏延三人領三千人協助劉備,同時命令水軍統領陳就在沙羨策應,聽從劉備的號令對抗曹操。

只有劉琦自己,則帶着蘇飛的五千人據守西陵,作爲劉備的後援。

其實還是劉表那一套,讓劉備頂在前面抵抗曹操,自己在後面觀察成敗後做出決斷。

之所以讓劉備屯兵夏口,是因爲夏口是漢水匯入長江的地方,曹操如果向東面進軍,無論走水路還是陸路,必須要經過夏口,這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而且劉琦比劉表要大方一點,好歹借給了劉備三千人馬,又讓一萬水軍在沙羨策應,比起劉表讓劉備帶領本部兵馬屯守新野要好的多。

至於劉備帶來的七八萬百姓,作爲江夏太守的劉琦不客氣的收下了。

現在天下大亂,到處都缺人,這六七萬的百姓,劉琦正好用來補充鄂縣等剛剛經歷了戰亂的地方的人口,是不會留給劉備的。

對此劉備倒是不介意,畢竟劉琦這個人的眼光和手段也就那樣了,根本不會去想什麼收買民心的事兒。

而這些百姓,可都是一路從荊北跟隨劉備南下的,一路上也都是劉備保護着走過來來的.將來這些百姓認可誰,還用問麼?!

安排妥當後,劉琦立刻跟劉備告辭,回到西陵縣坐鎮.夏口到底離的曹軍太近,劉琦在這而沒啥安全感。

劉備也沒有強留,劉琦在,有些事情他還不太好做,劉琦走了,劉備纔好安排。

劉琦走後,張溪等幾人算是重新回到了劉備的麾下,再加上一個張溪推薦的水軍將領陳就,劉備專門設宴招待了這幾個人。

陳就當場對劉備表忠心,而劉備也依然讓陳就領水軍,還給他加了一個“靖北中郎將”的官職。

這又是一個劉備自創的官職,算雜號將軍畢竟這年頭,關羽都只是偏將軍,魏延和陳到都只是校尉,陳就一個新投之人,因爲掌握了水軍,得到這樣的將軍銜,已經很不容易了。

再說了,陳就在黃祖屬下也只是校尉銜,現在升職爲雜號將軍了,怎麼看也算是重用。

陳就因此非常的滿意,對張溪也很感激沒想到當初就是並肩作戰了半個月,現在居然能有這樣的收穫。

劉備就這樣,暫時在夏口穩定下來,繼續操練人馬,應對曹操可能的南下。

而曹操呢,暫時真沒管劉備。

曹純率軍追擊不成,還損失了一千虎豹騎,徐晃和滿寵率軍截殺漢津口也被關羽殺敗,讓曹操意識到,劉備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所以曹操暫時也不打算去跟劉備較勁,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梳理荊州的局面上。

荊州投降的太快,導致曹操一時間要接手荊州事務,也不得不依靠荊州的世家豪門們來完成。

曹操先是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劉琮爲青州刺史,讓劉琮離開荊州,這樣他才能更好的治理荊州。

當然,殺是不會殺的,曹操這個人做事從來都是恩威並重的。

跟他對抗的,曹操往往不會留情面,一定要斬草除根,但對向他投誠的,曹操一向都是優待的,所以他只是把劉琮給送走,沒有要殺劉琮的意思。

而蔡家和蒯家這兩個力主劉琮投降的荊州世家蔡瑁跟曹操是有舊情誼的,蒯良蒯越兩兄弟不僅是荊州名士,本身的能力也很出衆,再加上作爲荊州地頭蛇,曹操怎麼着也得重用一下,安定人心。

在解決了荊州內部世家的問題後,曹操在荊州世家的協助下,派人前往南郡和荊南四郡招降,當地的這些太守豪族們也基本都是牆頭草,壓根沒有抵抗的選擇了歸順曹操。

因此,短時間內,曹操真沒有發兵向東的意思,劉備也能暫時緩一口氣。

可江東,現在一口氣有點緩不過來了。

曹操佔據荊州,招降納叛的,怎麼看也不像是打下荊州就走的樣子啊。

荊州世家們的投降又給了江東世家做出了榜樣,鬧得江東世家之間的議論紛紛,整個氣氛都相當的不好,感覺隨時可能效仿荊州世家的樣子。

孫權爲此很頭疼,非常的頭疼。

因此,孫權派魯肅過江,前往江夏。

打的,是弔唁劉表的旗號,但實際上,則是來劉備這邊,探聽虛實。

不僅探聽曹操的虛實,也是打探一下,劉備和劉琦,到底有沒有聯合對抗曹操的勢力和可能。

孫權可不想當劉琮,更不能當劉琮。

(本章完)

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996章 試探第571章 失守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884章 戰後第533章 善後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368章 分兵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556章 諸葛誕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167章 攤牌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85章 應對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79章 準備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1005章 勸降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840章 潰逃第215章 劉循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158章 送犁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290章 戰報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720章 雍州防務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215章 劉循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589章 試探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67章 黃祖異動第430章 任免第1136章 出賣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151章 趙累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65章 朋友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2章 面試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242章 楊儀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5章 上任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00章 接應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867章 定性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217章 取名第553章 調兵第1158章 背鍋第217章 取名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15章 察覺第915章 增援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959章 中計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49章 大勝第754章 出兵再戰
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996章 試探第571章 失守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884章 戰後第533章 善後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368章 分兵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556章 諸葛誕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167章 攤牌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85章 應對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79章 準備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1005章 勸降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840章 潰逃第215章 劉循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158章 送犁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290章 戰報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720章 雍州防務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215章 劉循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589章 試探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67章 黃祖異動第430章 任免第1136章 出賣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151章 趙累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65章 朋友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2章 面試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242章 楊儀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5章 上任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00章 接應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867章 定性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217章 取名第553章 調兵第1158章 背鍋第217章 取名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15章 察覺第915章 增援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959章 中計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49章 大勝第754章 出兵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