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三年後(一)

大漢延熙八年,同時也是曹魏的景初四年距離上次兗州大戰,已經過去了足足三年的時間。

這三年時間裡,大漢在默默地積累着自己的力量,準備這第六次北伐,而曹魏那邊,同樣在抓緊時間休養生息,積極備戰。

誰都知道,接下來漢魏之間必有一戰,而且對曹魏來說,這一戰,就是決定國運的一戰。

而這三年間,天下大勢,也在慢慢的發生着各種變化。

從外部形勢上看,大漢現在一家獨大,但並不代表這大漢已經有能力,可以平推曹魏和東吳了。

曹魏方面,司馬懿雖然丟失了兵權,在家賦閒,但郭淮還在如今在冀州南部,守衛黃河天險的主帥,就是郭淮。

冀州南部,跟兗州北部的東郡隔河相望,又有白馬和延津兩個現成的渡口,這裡的防禦自然是重中之重。

曹魏方面不僅派出了郭淮這樣的名將鎮守,同時還再次派出了蔣濟出使東吳,跟東吳方面再次簽訂了一個類似攻守同盟的約定。

大概得意思就是說,如果蜀賊順勢北上的話,東吳方面要主動進攻兗州,減輕冀州南部的黃河防守壓力,而等到曹魏反攻兗州的時候,東吳方面也要出兵策應,事後曹魏會跟東吳平分兗州。

當然,反過來也一樣,就是一個彼此支援,彼此呼應的盟約。

雖然雙方都知道,這樣的盟約不一定多麼靠得住,但至少,有這個盟約在,蜀賊方面不能不做防備.這勢必會牽扯掉一部分蜀賊在兗州的兵力,對郭淮防守黃河防線是有好處的。

而河東方面,秦朗依然駐紮在河陽縣,夏侯霸也依然駐紮在溫縣,兩面夾擊之勢,圍困大漢在黃河北岸唯一的據點,孟津渡北岸,以及北中城。

這兩個地方,不是秦朗和夏侯霸不想拿下來,而是他們拿不下.三年的時間裡,秦朗和夏侯霸都試圖出兵攻下孟津渡北岸,最次的目標也得是攻下北中城,但都沒能如願。

反倒是讓這三年在孟津渡北岸駐守的柳隱和在北中城主持防禦的張翼,名聲大噪。

尤其是張翼,曾經依靠北中城內的三千士卒,面對秦朗和夏侯霸加起來三萬大軍的合攻,堅守了十天,最終等來了柳隱的援軍.天下擅守之將,莫過於此。

孟津渡和北中城不下,大漢在黃河北岸始終有一個橋頭堡,這讓曹魏方面非常的不安。

但如今之勢,已經是漢強而魏弱了,曹魏打不下北中城和孟津渡,再不安,也只能忍着。

北線的局勢,現在是曹魏處在防守的態勢之中。

而南線這裡,東吳的局勢要好的多。

一方面,東吳現在的國力還行,自從荊南之戰後,孫權已經有五年多沒有發動任何大規模的戰事了,一直是在休養生息當中。

另一方面,東吳在長江方面,有強大的水軍護衛,在淮南地區,有天下名將陸遜鎮守。

東吳水軍,在赤壁之戰以後,就是當世公認的天下第一,而孫權這個人,這點戰略眼光還是有的,經過了赤壁之戰,孫權敏銳的發現了,要想保住江東的基業,那麼水軍就是他最可靠的資本。

因此,這二十幾年的時間,孫權始終沒有縮減對水軍的投入,一直在試圖保證水軍的戰鬥力。

雖然吧,這些年隨着水軍統帥的凋零,東吳的水軍作戰能力確實下降了一些,但這些基本都是在戰術層面的運用不佳,戰略層面的威懾力還在。

大漢的荊州水軍,在文聘和羊衜的率領下,雖然發展的很快,可就目前來說,不管是兵力規模還是兵員作戰經驗,還是無法跟朱然率領的江東水軍比肩的。

因此,這三年的時間裡,荊州方面除了開發荊南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加強對水軍的操練,以備不時之需。

至於淮南和青徐方面.三年前,徐庶就任兗州刺史之後,就開始了對兗州南部地區的收復作戰。

但,作戰效果非常的不理想。

徐庶的對手,畢竟是陸遜。

陸遜這個人吧,雖然在這個時空沒有了火燒夷陵的戰績,但淮南破曹休一戰也算是打響了自己的名聲可真正讓陸遜名震天下的,卻是在這三年內,跟徐庶在兗州的來回拉鋸之戰。

經歷了第五次北伐,徐庶率領北伐軍主力摧枯拉朽一般的佔據兗州,擊退司馬懿後,徐庶也已經是被天下人公認爲名將的存在了。

雖然第五次北伐獲勝的真正原因,是前期的戰略規劃精準,是曹魏方面自己出簍子,是魏延等人在輕兵深入後的搏命拼殺但天下人畢竟不是個個都是戰略家,不可能什麼事情都看的那麼通透。而且,徐庶可以用堂堂之兵,逼得司馬懿狼狽防守,本身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可就這樣,挾着兗州大勝之勢的徐庶,卻在收復兗州南部的幾次戰鬥中,跟陸遜打的不相上下。

這裡面,固然有徐庶和陸遜都不想擴大戰爭規模,彼此都有意收手的意思,但是吧,這本身也是陸遜能力的體現。

在陸遜的指揮下,東吳士卒東出西進,時刻都能威脅到兗州中部的安危,有時候徐庶打着打着,就從主動進攻變成了被動防守。

這就導致了雙方小規模作戰了近三年時間,彼此之間依然在兗州南部來回拉鋸。

徐庶順利的收回了陳國全境,給潁川郡增加了一道南側的緩衝區,但陸遜也順利的驅逐了毌丘儉,全據了樑國。

雙方各有收穫,但同時,也都拿對面無可奈何。

而這樣的戰果,大大的提升了陸遜的名氣畢竟天下人都知道,東吳士卒的陸戰能力是三國之內倒數的存在,可陸遜硬生生的靠着這樣的士卒,打出了跟徐庶平分秋色的戰績,那就只能說明,陸遜的臨陣指揮能力,其實是超過徐庶一個檔次的。

而這,也是讓陸遜能名震天下的最主要原因。

可陸遜卻有點高興不起來。

自己的能力被天下人認可,這點陸遜還是很開心的畢竟他都已經是五十歲的人了。

但是吧.取得這樣的戰果,陸遜其實揹負的壓力,也很大。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兗州南部的這四個郡國,並不在吳大帝孫權的預想範圍之內。

孫權現在的重心,並不在對外作戰上,而是在整理國內的政局上。

東吳的嘉禾三年,也就是大漢發動第五次北伐,正跟曹魏爭奪兗州的同一年.東吳的太子孫登,不幸病逝了。

孫登一死,孫權不僅僅是失去了一個兒子那麼簡單,他在東吳內部的這一系列政治佈局,也全都失去了可以倚靠的支柱。

這三年的和時間裡,孫權不得不重新開始佈局,籌劃東吳繼承人和政治佈局的問題。

但無奈,孫權的剩下的兒子裡,孫慮雖然已經成年了,但因爲之前孫權全力培養孫登的關係,導致孫慮就是一個邊緣人,沒有政治班底,也沒有這個能力,如果貿然讓孫慮上位,是有被世家大族們架空的危險的。

基於這樣的考慮,孫權只能放棄孫慮,從剩下的未成年兒子裡選.只是,孫權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扛到這些未成年兒子們長大成人,順利的建立起足夠的班底。

因此,孫權在有些事情的處理上,就顯得比較急切和激進了。

也由此,孫權現在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整理內部關係,重新籌劃繼承人的問題,安定內部政局上的,對外,孫權其實並不看重。

對於兗州南部的四個郡國,按照孫權給陸遜的要求,其實是能守就守,要是守不住,可以派人去跟蜀漢那邊溝通一下,賣蜀漢一個面子,但凡能換到一點好處,送還給蜀漢也不是不可以。

至於曹魏方面的盟約.老曹家拿我大吳當槍使,老子給他扛了三年事兒,牽制着徐庶三年不曾北上,大吳已經夠對得起曹魏了。

反倒是曹魏方面,徐庶跟陸遜打了三年,也沒看到曹魏往黃河南岸增派一兵一卒.到底是誰先違背的盟約?!

嘛,至少孫權就是這麼想的。

可陸遜不能這麼想啊.陸遜是真的不想輕易的放棄兗州南部的四個郡國。

倒不是陸遜多麼的貪圖土地,純粹是從淮南防禦的角度去考慮的。

有了這四個郡國在手,萬一將來蜀漢南下進攻淮南或者東進進攻徐州,陸遜就有足夠的戰略空間來調度兵馬,可以更好的協調青徐和淮南的防守。

可如果沒有這四個郡國在手,蜀賊只需要強攻佔據下邳郡,就可以完全切斷淮南和青徐之間的聯繫,陸遜就算想支援青徐都做不到了。

雖然說,東吳佔據了青徐已經有十餘年了,民心還算歸附,以諸葛誕和諸葛瑾兩人的能力,堅守一時還是能做到的.但如果蜀賊真的全軍而來呢?!

一個徐庶,陸遜還能應付,但如果張溪,諸葛亮,魏延,鄧艾等人,全部出兵青徐誰來應對?!

有些事情,陸遜必須往最壞了去想。

第626章 敗退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257章 成本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99章 棄新野第232章 鹽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882章 破城第1120章 秦朗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459章 變故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630章 勸關羽第1185章 魏縣第28章 兵法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180章 衛氏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98章 劉表病重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1231章 魏亡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00章 接應第233章 佐官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43章 輸了第459章 變故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620章 潰敗第778章 舌辯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51章 趙累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1222章 經濟戰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506章 等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102章 追擊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894章 撤離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013章 交鋒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685章 考題第683章 影響第269章 清閒第302章 于禁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883章 嚇退第638章 身後事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65章 朋友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100章 撤軍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324章 激將
第626章 敗退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257章 成本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99章 棄新野第232章 鹽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882章 破城第1120章 秦朗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459章 變故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630章 勸關羽第1185章 魏縣第28章 兵法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180章 衛氏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98章 劉表病重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1231章 魏亡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00章 接應第233章 佐官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43章 輸了第459章 變故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620章 潰敗第778章 舌辯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51章 趙累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1222章 經濟戰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506章 等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102章 追擊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894章 撤離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013章 交鋒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685章 考題第683章 影響第269章 清閒第302章 于禁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883章 嚇退第638章 身後事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65章 朋友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100章 撤軍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324章 激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