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改制

第477章 改制

雖然諸葛亮等人和蜀中的世家們都很急,但稱帝這種事兒,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完的,光一整套的禮儀都需要準備個三四個月的時間。

而且吧,也不是讓劉備穿件黃袍稱帝就可以了,關於劉備稱帝以後的一系列事情,都要提前想好。

比如封賞,比如官制,比如變革。

大漢歷經四百多年,很多的制度已經明顯跟不上這個時代的要求,更別說現在劉備只是佔據天下三分之一的地盤,還不是最精華的地盤,有些東西,不改革,是沒辦法適應這個時代的要求的。

因此,劉備回到成都後,一方面得按照禮儀,搞一個三辭三讓,另一方面,也經常跟諸葛亮商量,關於如何改革中央政府,讓中央政府的效率得到提升的問題。

劉備這個人,雖然身上掛着一個漢室宗親的牌子,但這年頭的漢室宗親的含金量真的不高,尤其像劉備這種家道中落,從底層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漢室宗親,對大漢這幾十年的動亂,看的是相當的清楚的。

大漢必須要進行改革,否則繼續這麼下去,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可怎麼改革,這又是一件大事,劉備自己心裡也沒有把握,不得不跟諸葛亮多多商議。

而諸葛亮嘛.現在可不是什麼事情都需要諸葛丞相一肩挑的時候,劉備帳下的人才可不少,諸葛亮也沒想過要大權獨攬。

因此,諸葛亮再次召集小團伙開會,商議這個改制的問題。

不管是軍制還是官制,這裡面都少不了某個穿越土鱉的事兒,因此穿越土鱉想了好久的回家陪老婆的夢想,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張溪確實是回到了成都,也回到了家裡,見到了又是一年沒見的妻子兒女。

可還沒等張溪好好的陪陪孫尚香和小八,教育一下小暄兒和小正兒呢,諸葛亮就直接來抓人開會了。

而這個會,又是那種又臭又長的會議,從天沒亮開到天黑,張溪每次開完會回去還得思考開會的內容,根本沒時間來陪老婆孩子們。

偏偏張溪還說不出什麼,畢竟這個會議真的非常的重要,連張飛這種根本沒有多少政治頭腦的人都被諸葛亮拉去開會了,張溪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的?!

一開始先談的是軍制。

現在的大漢,軍功制是不存在太大的問題的,中央,地方,邊疆三位一體的軍制也沒有太大變革的必要。

大漢的軍隊戰鬥力,不管是在前漢還是後漢,都是很強的,即便是亂世,把個別異族按在地上摩擦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招募士卒到底是採用募兵制,還是恢復到前漢時期的徵兵制,這裡面需要好好的討論。

西漢時期,基本採用徵兵制,徵募良家子入伍但隨着東漢罷黜郡國兵制度之後,徵兵制漸漸的被募兵制取代,到了東漢,基本採用以募兵制爲主,徵兵制爲輔的方式招募士卒。

而到了近幾年,天下大亂,漢室衰敗後,羣雄割據地方,募兵制的壞處就顯現了出來——只要你有錢,有一個說的過去的名義,那麼就可以招募士卒,割據一方,跟中央朝廷對抗。

募兵制這個東西,就是一個雙刃劍,用好了能增強自己的實力,但用不好,也會傷到自己。

所以對於是否還要在劉備稱帝后繼續使用募兵制,大家的意見都不太一樣。

有人對募兵制持反對意見,尤其是劉巴,他就認爲募兵制對中央的財政負擔比較嚴重,長期採用募兵制的話,軍隊戰鬥力不見得能保證,但花錢肯定如流水。

這讓劉備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非常的不滿,覺得還是得采用徵兵制爲主,少量募兵制爲輔的方式招募士卒。

你不能說劉巴的說法沒道理,就是諸葛亮,也認可劉巴的說辭,畢竟這些年主持成都政務,諸葛亮非常清楚募兵制的支出到底是多少說是無底洞都不爲過。

但問題是,現在還是亂世,並不是那種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和平年代,如果放棄募兵制,採用徵兵制上哪兒給你找這麼多所謂的良家子兵源?!

這年頭地都沒什麼人種呢,全天下至少有一半的百姓不是在山林裡苟活,就是被世家隱匿了丁口,沒有足夠的人口基數,你怎麼去搞徵兵制?!

這個問題,引發了軍中將領和負責政務的官員之間的“大討論”。

連張飛都參與進去了。

張飛雖然不太熟悉實際的政務,但張飛知道,如果採取徵兵制的話,他手下的士卒起碼有一半人都該回家去種地.這怎麼能行?!

吵來吵去的吵了好幾天,最後雙方纔勉強達成一致——現階段還是以募兵制爲主,徵兵制爲輔,等到天下統一,漢室復興後,再重新討論軍制的問題。

至於軍制中的一項,重建中央南北兩軍的問題,也順便就此解決了。

朝廷的中央軍,從桓帝,靈帝之後,已經很久沒有重建了,甚至靈帝時期,因爲中央禁軍的戰鬥力不行,還不得不增設了西園八校尉來增強皇城防禦.這也是曹操,袁紹等人起家的職位。

這些年戰亂,朝廷所謂的中央禁軍,還不如說是曹魏的中央禁軍來的更實際,大漢已經很久不存在什麼南北兩軍了。

而現在嘛,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商議,恢復南北兩軍是勢在必行的。

畢竟,新任大漢皇帝是劉備,那可是一個殺伐果斷的諸侯,哪怕沒有當皇帝的時候都有白毦兵等親衛軍,當了皇帝,重建南北兩軍,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麼?!

因此在軍制上,除了在採用徵兵制還是募兵制上有一些爭論外,其他的軍制基本沒改,還是採用中央,地方,邊境三位一體的軍制。

中央軍由皇帝直接掌控,重設南北二軍,不僅護衛都城和皇帝,也是國家精銳部隊,隨時要領命出征。

地方上以郡兵爲主,暫時還是採用募兵制,但會對各州郡的募兵做出一個明確的上限規劃,限制各州郡長官兵權,避免出現地方官吏坐大的情況。

而邊境,還是以各地長官和長史根據實際情況,先回報中央,由中央下令組建各邊境方面軍的方式來抵禦外寇,如果遇到特別的軍事行動,比如主動討伐異族等行動,也必須要由中央決定是否增派中央禁軍前往,邊郡長官不能擅自做主。

當然,如果只是邊郡軍軍力允許情況下的小規模作戰,那邊郡長官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作戰計劃.至少在這方面,邊郡長官要比內地的地方長官有更多的自主權。

軍制的問題討論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就該輪到官制了。

這個問題特麼比軍制還要麻煩。

大漢的軍制起碼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撐死了也就是中央和地方財政負擔的問題。

但大漢的官制特麼事情多了去了。

到了現在,大漢官制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央行政效率相當的低下,導致很多事情都只能互相扯皮,內鬥,就是推行不下去。

大漢最早採用的,是三公九卿制來治理國家。

但整個大漢的高層官制,經歷過太多次的變革,一些皇帝,外戚,甚至王侯大臣們,把好端端,各司其職的三公九卿制給改的面目全非。

現在的大漢,下面的官員有遇到問題,甚至出現過不知道該找那個部門去處理的情況。

再加上桓帝,靈帝時期,黨爭嚴重,外戚和文官集團互相爭鬥,有時候中間還要加入一個宦官集團.一天到晚就想着爭權奪利了,這個行政效率自然高不到哪兒去。

行政效率低下,官制混亂,官場腐敗成風,皇帝帶頭貪腐,在加上土地兼併嚴重,地方官吏和世家欺壓百姓.黃巾起義就顯得非常的順理成章了。

眼睜睜看着大漢是怎麼一步一步的走向亂世的,諸葛亮等人肯定不希望自己等人努力匡扶出來的漢室,繼續走向桓帝,靈帝時期的老路。

所以這個官職必須要改。

但.要張溪說吧,如果不能大力發展生產力,解決掉土地兼併問題,不能徹底的把自耕農從土地束縛上剝離出來,給出更好的安置,這個官制不管怎麼改,其實最後都是換湯不換藥。

可你要是這時候說出這一堆亂七八糟的話來,那完全是給自己找麻煩.以現在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真的沒辦法做到張溪說的那樣。

就一個——這年頭,不管是哪個政權,都需要靠農業稅收來養活政府.啥時候你能做到徹底取消農業稅還能維持國家穩定的時候,那纔是徹底解決這個土地兼併問題的時候。

這種事兒距離這個時代還有一千七百多年呢。

所以.還是改官制吧,起碼讓中央行政效率高一點,能儘量延緩這個土地兼併問題爆發的時間,也是好的。

(本章完)

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1055章 水戰(三)第71章 博弈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571章 失守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301章 收降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724章 人選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204章 名分第1242章 應對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781章 右扶風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76章 鄧艾去留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246章 去成都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571章 失守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1054章 水戰(二)第584章 失敗第683章 影響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23章 反對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81章 衝陣第589章 試探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738章 青儲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425章 尋仇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503章 誰謹慎?!第782章 敗退第1214章 聖裁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270章 江東第430章 任免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118章 苦肉計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292章 軍令狀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807章 夜戰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46章 回府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9章 寇封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030章 另一路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1072章 丁口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46章 回府
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1055章 水戰(三)第71章 博弈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571章 失守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301章 收降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724章 人選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204章 名分第1242章 應對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781章 右扶風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76章 鄧艾去留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246章 去成都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571章 失守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1054章 水戰(二)第584章 失敗第683章 影響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23章 反對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81章 衝陣第589章 試探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738章 青儲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425章 尋仇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503章 誰謹慎?!第782章 敗退第1214章 聖裁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270章 江東第430章 任免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118章 苦肉計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292章 軍令狀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807章 夜戰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46章 回府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9章 寇封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030章 另一路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1072章 丁口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46章 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