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

風雪中,耶律乙辛正一步步地走上封禪臺。

氈冠擋不住雪片,錦袍也抵禦不住風寒,卻擋不住耶律乙辛向上的步伐。

這個風雪交加的日子,是耶律乙辛最後一次穿戴臣子的服飾。

再過片刻,當身份轉換,準備已久的實裡薛袞冠、絡縫紅袍,就能派上用場。

舉步踏上臺階,每一步都彷彿有千鈞之重。

咚!咚!咚!

如同重鼓,如同炮聲。

遠在封禪臺的腳步聲沒有一絲聲息傳來,卻響徹每一個人的心中。

昨日耶律乙辛剛剛將擒獲的反抗者在千百朝臣面前轟成了齏粉,今天他便登上封禪臺。

用敵人的血來作爲登基的臺階,這是北國的慣例,耶律乙辛縱然是通過篡奪得到了帝位,可他向上每一步,墊腳的石階下也絕不缺少亡魂。

沒有比這更爲符合北地的風俗了,也沒有比這更爲正統了。

這樣拿到大遼的權柄,成爲統御萬里疆土的皇帝,耶律乙辛沒有半點心虛。

每踏下一步,都是穩如泰山。

……

早就習慣了北地的風刀霜劍,蕭十三眯起了眼睛,視線追隨着逐漸走上高臺的身影。

多少年了,總算是走到了這一步。

雖然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可最大的難關也不過是日後必然會來入寇的宋人。宋人對西京道和南京道覬覦已久,不禪讓,宋人會來,禪讓,宋人也會來。既然如此,又何必去顧慮北上的宋軍。

至於已經在國中的宋國使團,不論怎麼處置,會打過來,即是把他們當成祖宗供上,也肯定會打過來;不會打過來,即便都殺光了,宋人也不會因爲他們而出兵。

——區區幾名的使者而已,只可能成爲戰爭的藉口,決不會成爲決定兩國命運的戰爭的起因。

宋軍到底會來不會來,朝中衆說紛紜,便是在耶律乙辛的親信中,也有不一樣的判斷。蕭十三不打算去猜,反正契丹的將士從來不怕戰爭。

在外劫掠時的作戰,和護家的戰爭,是兩回事。

如果宋人不明白這一點,蕭十三很樂意告訴他們。

……

張孝傑正滿心期待地注視着耶律乙辛走上封禪臺。

天是陰的,雪也在下着,寒意無處不在,但心卻是熱的。

如同鐵漿沸騰一般的熱。

之前他奉命修築封禪臺,在參考了宋人的史書之後,張孝傑竭力做得盡善盡美。

他等待這一天,已經等待很久了,自從親自帶人收拾了宣宗皇帝被摔成肉醬的殘骸,他就已經在全心全意地盼望着耶律乙辛能夠成爲皇帝。

今日之後,他將不再是權臣的親信,而是堂堂正正的朝堂重臣。在過去,他以一位宰相的身份,卻不爲國族各帳的那些老人所重,但今日之後,還有誰敢再看低他耶律孝傑一眼?

不會再有人了……

那些心存不滿的,早就在火炮下被打成了碎肉。沒有比火炮更適合當成行刑用具的武器了,刀槍斧鉞哪一個能做到一炮轟去便萬馬齊喑的效果?

而這火炮,正是在他耶律孝傑的主導下鑄造出來的。

昨日看過了火炮的登場,不用再提醒,每一個人都知道大遼北院宰相叫做耶律孝傑!

……

這是第幾個了?

劉霄遠眺着獨自登上禪讓臺的身影,想着。

儘管只有這一回是親眼所見,比不得南國五代時的朝臣經歷豐富,可對於耶律乙辛的篡奪,並沒有引動劉霄太多的情緒。

大遼立國以來,爭位、謀逆之事,從來沒有斷過。

眼下耶律乙辛正在做的,不過是又一次而已。

與之前爭奪帝位的區別,不過是當事人不是太祖皇帝之後,同時他的運氣和耐心遠比一衆先行者要好得多罷了。

昔年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機臨朝十年後駕崩,淳欽皇后述律氏便支持次子耶律德光即位,是爲太宗。而理應即位的長子耶律倍避走後唐,這是第一次。

之後太宗耶律德光死在南征歸途,淳欽皇后又選了幼子李胡繼承帝位,耶律倍之子耶律阮遂起兵反叛,擊敗了李胡,軟禁了淳欽皇后,是爲世宗,這是第二次。

再後來耶律察哥弒殺世宗皇帝,耶律璟被擁立登位,這是穆宗,不過“睡王”的稱呼則更爲有名。穆宗在位十八年,亦爲臣子所弒,世宗次子耶律賢被擁立,也就是景宗皇帝。

開國五十餘年,還沒有哪一任天子是平平安安名正言順地即位。

也就是景宗長子聖宗有母承天太后護持,才得保無恙。

而最近一次爭位之亂,是耶律乙辛起家的聖宗次子皇太叔耶律重元之亂。從聖宗長子興宗皇帝耶律宗真親封的皇太弟,到宣宗即位後封贈的皇太叔,興宗、宣宗幾次三番說要將帝位傳給耶律重元,卻始終沒有踐諾。

當年興宗和重元兩人的生母法天太后打算廢長子興宗,改立次子重元,還是耶律重元主動告發,才免去了一場變亂。興宗爲了酬謝重元,將其封爲皇太弟,答應傳爲於他,可最後還是被廢。耶律重元被兄長、侄兒騙得這麼慘,他起兵也是常理。

失敗者衆多,而成功者雖少,也不是沒有。

世宗皇帝是一例,眼前正向禪讓臺上走去的,就是最近的另一例。

至於叛亂,就是數也數不清了。

大遼幅員萬里,國中大小部族比天上的星星還多,朝中爲了避免他們勢力擴大,也會盡可能削弱各個部族的實力,每年要求上貢的牛羊馬駝,都要將各個部族手中的餘力給壓榨出來。

怨恨也就一年年地積累起來,沒有哪年沒有叛亂。不過所謂的叛亂,只要大軍一到,便立刻土崩瓦解。有數十萬鐵騎坐鎮,大遼從來不用怕叛亂,只要讓叛賊沒有鬧大起來的實力就夠了。

武力決定了一切,兵強馬壯者爲天子,這是北國的通則。

所以劉家一直都是對契丹人忠心耿耿,只要宋國不能有絕對的勝利擊敗契丹鐵騎,那麼他們就會繼續做大遼的忠臣。

秉持着家訓,儘管劉霄的兩位叔祖還是聖宗皇帝的女婿,但他完全沒有爲正統天子盡忠的想法,只要臣服於勝利者就夠了。契丹人想要控制燕薊之地,就必須得依靠他們這些漢人世家。既然如此,誰做皇帝還不是一樣?反倒是宋軍來了,纔會讓劉家無法保持如今的權勢。

——不管以什麼標準,劉霄都不覺得自己這個狀元能在宋國考中進士。而沒有進士,在南朝便難有權勢。一直以來,劉霄和他的家族,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

禪讓臺的階梯,只有八十一級,卻漫長得彷彿永遠也走不到頭。

但耶律乙辛終於走了上來。

並不算大的禪讓臺頂端,有幾名侍衛,一名宮人,除此之外,便是天子。

大遼皇帝還不及十歲,如果說大宋幼主趙煦是胎裡帶來的瘦弱,遼國的幼主就是病弱了。穿了一身天子大祀時的祭服,瘦小的身子很勉強地才撐起沉重的衣冠。

在禪讓臺上,小皇帝雙手抱着用黃綢包好的國璽,已經等了有一個時辰之久,凍得小臉都青了。

看見耶律乙辛終於走上臺來,他立刻雙手顫抖着將懷裡的國璽高舉過頂。

還沒到移交國璽這個環節,臺下的唱禮官剛出聲便變了調,小皇帝身後隨侍的宮人,也緊張地上前去提醒。但他的動作,被耶律乙辛的目光制止了。

耶律乙辛舉步上前,劈手將國璽奪過去,迫不及待。

他已經等待得太久、太久……

還不到十歲的小皇帝,被耶律乙辛嚇得連退了兩步,咕咚一聲仰天摔倒。

在臺上的宮人忙上前將他攙扶起來,開始動手脫去金文金冠、白綾袍、絡縫烏靴的天子服。

耶律乙辛則根本就不去理會,轉過身去,面向千軍萬馬、文武羣臣,將黃綢包裹的御璽高高舉了起來。

之前幾位漢臣說了什麼規矩都忘了,耶律乙辛全都給忘了。

漢人大臣爲今日的禪讓所寫得那些詔書、文章,四字一句、六字一句,看起來整齊得很,可念起來軟綿綿的,有什麼意義?

要做的早就做了,要說的也用火炮說了,最後一步,也不要什麼繁文縟節了,少唸了幾句廢話,難道他就做不了皇帝了?!

耶律乙辛纔不信一堆廢話,比得上武功、財帛更能懾服人心。

拿到國璽,穿上冠冕,賞賜百官三軍,然後大赦天下,最後……便是等待宋軍的到來。

這就是要做的事的順序。

舉着國璽,眼前忽地明亮了起來,久違的陽光讓耶律乙辛眯起了眼睛。

不知何時,雪停了,風也止了,一線陽光從雲層的裂隙中透射下來,照在了封禪臺上,照在了耶律乙辛的身上。

無數人目瞪口呆,難道耶律乙辛當真天命所歸。

不知誰是第一個喊起了萬歲,但片刻之後,千軍萬馬都在發出了響徹天際的吼叫。

大陸北方千萬裡的土地,在這一天,換了一個新主人。

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二)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四)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二)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二十八章 虛實(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五章 流水(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五)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四)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三)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十)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
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二)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四)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二)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二十八章 虛實(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五章 流水(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五)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四)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三)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十)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