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下)

讓天下的農戶都能用上便宜的鐵製農具,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趙頊能不能接受這個提議,或是在接受提議之後,能不能持之以恆地執行下去,那就兩說了。韓岡很清楚這一點。

以大規模的傾銷,將鋼鐵製品的價格大幅壓低,不但有鋼鐵流入敵國的可能,也會損失大量的利潤——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如此——還讓許多鐵匠失去了生計。這樣的政策延續下去的可能性很小。

這與新法不同。新法能充實國庫,使得朝廷,就算如今天子爲了鈞衡朝堂,任用舊黨,也不會改變繼續推行新法的心意。可看到大量的利潤流失,誰還會去想百姓們耕種的辛苦?——過去幾千年不都是這麼來的嗎。到時候,一個遼人收購農具的奏章,就能讓天子改弦更張。

但這個提議對絕大多數的百姓有好處,提出來也不會損失什麼。只是想真正推行開來,還是等到自己做了宰相或是執政,能夠影響朝政時再說吧。

話說回來,賺錢的辦法韓岡其實也有。王安石和馮從義的信都在今天到了,一個是借用朝廷的驛傳,另一個則是用的順豐行的商隊。

韓岡很早就在想要是能將遍及天下的驛傳體系利用好,也是個不得了的財源,郵政本就是個賺錢的大買賣。朝廷眼下每年往驛站裡面砸進去上百萬貫的真金白銀,就算一時之間只能幫着賺回來一兩成,那也是十幾二十萬貫了,而且日後只會越來越多。

只是這件事韓岡並不着急,天子正愁着自家老是立功,現在寫奏表提議上去,也是打入另冊的份。還不如放一放手。

“代州的事先放着。”韓岡笑着道,“真要有什麼事,也是幾年之後,不可能是現在。如今還是先清閒一陣吧。好歹是幾十年的老仇家完了。”

折可適附和道:“家兄前日也寫信來說,不知該怎麼打發時間呢。”

“有空時那就多讀讀書。”黃裳說道,“演習武藝、習練兵法之餘,把看書當消遣。就是不喜經學,不過讀史可知過往戰例,有補於用兵之道。”

“家兄最怕的就是讀書,看到白字黑字就腦仁疼,一輩子也不指望能改過來了。”折可適自嘲地笑了一笑,將門世家的子弟,經史也就在小時候看一看,年長之後,除了喜歡讀書的人以外,大部分子弟寧可習練弓馬,不獨折可大一人,“倒是家十六叔一向愛讀書,家裡牆邊一圈書架,全都是經史子集。前些日還託小弟去市面上找蘇老泉的史論集寄回去。府州那裡一間書鋪都找不到,也只有雜貨鋪子代賣黃曆,六經都沒處買。”

“蘇洵的史論有什麼好看的。”黃裳搖頭,“老蘇父子慣自小處起議論。其論六國,老蘇說弊在賂秦,大蘇轉去論過秦,小蘇只說六國不能合力。皆是隻見其一,不見其餘。秦滅六國,伐戰勝之,伐交勝之,人心亦勝之,六國何以不亡?秦之亡,乃是戰不勝、交不利,人心背離……”

“好了,好了。”韓岡打着適可而止的手勢,“要批蘇家父子的史論,也得讓人先看過纔好說。一口否定,誰會心服?”

三蘇的史論,世間流傳甚廣。其中一二名篇,後世也流傳千年。韓岡基本上都通讀過,覺得很有些意思,但也只是有意思而已。乍看是很有些味道,但看得多了,也就膩味了。而且有許多不通的地方。只是別人要讀,韓岡也不覺得有必要義憤填膺。

黃裳醒悟過來,折可適不是跟他辯難的同門,拱了拱手,然後歉然一笑。

折可適笑着搖搖頭,示意沒什麼關係。又對韓岡道:“記得龍圖曾經也說過,蘇家父子是縱橫家一流,所學不正。”

“這話是家嶽所言,當初我只是轉述。不過當今的儒門中人,倒有大半是這麼看。”韓岡笑了笑,補充道,“我也不例外。”

蘇洵的弊在賂秦,迎合的是仁宗年間元昊起兵立國的時勢,是借古諷今,反對給西夏歲賜以求息兵。並不是爲了論六國而論六國。說起道理,真的放在戰國末年的環境中來評價,其實是很偏駁的。

蘇軾的六國論則是偏了題,變成了過秦論。不說六國因何亡,不說秦因何得天下。只說秦速亡,乃是因爲不養士之故。只要能將“智、勇、辯、力”這四等人豢養起來,剩下的愚民無人領導,縱受壓榨也不用擔心。抱着這樣的觀點,所以一說到免役法的不好,就是官宦人家若是少了衙前役的百姓在門前奔走,將會“凋敝太甚,廚傳蕭然,似危邦之陋風,恐非太平之盛觀。”

至於蘇轍的六國論,最近纔在士林中傳播開。說六國覆亡是坐視趙楚齊燕坐視秦人攻打據有中原腹地的韓魏,等韓魏一滅,四國亦不能獨存。從天下地理戰略上不爲錯,但指望山東六國能長年累月地守望相助,還不如指望老母豬能爬樹,一點現實意義都沒有。

三蘇的《六國論》以說動世人爲目的,並不在乎說辭的是非對錯,牽強與否。在儒門,這是不可容忍的。於儒者看來,道理應該是萬世不磨的規則,怎麼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所以王安石對蘇洵、蘇軾的評語,最嚴重的就是說他所學不正,乃是縱橫術。

而且不僅僅是王安石,二程,還包括張載,都批評蘇洵的史論,是蘇張之流。以其兩頭說話,總是試圖以小證大,是縱橫家的手段。

韓岡將這些觀點簡略地說了一通,折可適點頭道,“原來如此。”

“不僅如此。”靜坐着的黃裳忽然又接口,“如果僅僅是因爲史論,便說是三蘇乃縱橫家一流,那倒是污衊了。蘇明允所著的《權書》、《衡論》、《幾策》,蘇子瞻在參加制舉前,上《進論》二十五篇,《進策》二十五篇,乃至蘇子由在制舉考試中,以道聽途說之言污衊仁宗,這一樁樁事做出來,卻都是在運用縱橫術,以博功名。”

黃裳言辭變得激烈起來,“此外蘇家父子的錯謬並不限於史論。蘇明允有《易論》,說《易》之難明,乃是聖人故意爲之。‘探之茫茫,索之冥冥,童而習之,白首而不得其源’。聖人之學難窺難測,如天之高,神之幽,故而世人尊聖人而不敢違。也就是說聖人是故弄玄虛,就像售符水的巫婆神漢。這番言論,卻把聖人看得淺了。故弄玄虛,那是縱橫術中的一條法門,豈是儒門正道?!賊眼裡看人都是賊,此是一例!”

折可適有些發怔,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黃裳如此激動的樣子。而黃裳一通話砸了出來,省悟過來之後,又自覺失態,道了歉,坐下來喝茶。

道統之爭,一如生死大敵。從黃裳身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了。韓岡暗暗搖頭,心中也有幾分凜然。

前幾日他剛剛收到蘇轍對《春秋》的幾篇註解。本想着拿出來跟黃裳一起評析。在《易》和《春秋》兩經上,黃裳有着很高的造詣。而且韓岡手上還有蘇軾對《春秋》的註釋,正好可以將蘇家兄弟二人的觀點一起研讀。但現在看黃裳的模樣,還是等過兩日再說。

不過韓岡對蘇軾經學觀點印象更深的,是他對《中庸》一書的大加批駁。而黃裳對三蘇父子的成見也來自於此。蘇軾說《中庸》其書鄙滯而不通,汗漫不可考。又說《中庸》的作者子思求聖人之道而不可得,所以“務爲不可知之文”,也就說子思不懂裝懂,然後故作高深,欺騙後世。而後人被其唬住,“相欺以爲高,相習以爲深”。

這與張門、程門乃至新學三家的觀點完全對立。但韓岡則有兩三分贊同。他一向主張大道至簡,反對往玄虛裡說話。把中庸當成行事準則就夠了,若是鑽着字眼,沉湎於經傳,跟皓首窮經的漢儒也沒兩樣了。要明體達用,關鍵是實踐在世間的“用”啊!他要實踐自然科學,當真要在儒門經典上花費太多功夫,可就走偏了。

“蘇氏父子,其謬甚明,倒也不用擔心亂我正道。”韓岡慢條斯理地說道,“可慮者,一干似是而非之言,似是而非之論。似是有理,使人難辨真僞。實則錯謬,致人遠離正道。”

折可適屏聲靜氣,雖然有些不明白,但韓岡平淡的語調中,卻有種莫名的壓迫感。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鄉愿何以爲賊,‘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衆皆悅之,自以爲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愿,恐其亂德也。’”韓岡抿了口茶水,潤了潤喉嚨,“這些歸納起來,也就四個字,似是而非。人如此,道亦如此。亂大道者,也就在這似是而非上……”

黃裳坐直了身子,抿着嘴,眼神堅定。

韓岡一番話雖未有明指,但他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總結起來,就是正邪不兩立。對於其他學派,要硬頂着來了。

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變故(三十)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中)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七)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
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變故(三十)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中)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七)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