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

一殿皆驚。

韓岡話音甫出,王安石就變了臉色。

他想做什麼?李定瞪着韓岡。

朝會或再坐後,臣子留對並不鮮見。朝會上要處理的議題很多,許多事無法深入地去了解,所以天子經常會在事後留下一二宰輔、重臣,來詢問詳細。但自請留對的情況,在王曾設計幹掉丁謂之後,可是十分稀罕的一件事了,偶有發生,全都是要針對某位重臣。

衆目睽睽,韓岡面無異色,重複道,“有關兩日後共商國是一事,臣尚還有一些細務需要稟明太后。”

細務?!

曾孝寬搖搖頭,還能是什麼,肯定先一步去遊說太后,試圖在廷議開始之前佔據更大的上風。

但這件事,既然太后不反對,其他人也不可能說什麼。

王安石深吸了一口氣,默不作聲地照常退出了內東門小殿,在他的引領下,即使是章惇、曾孝寬和李定也沒有強行留在殿中。

“沒事的。”李定略快了兩步,走近曾孝寬身邊,“昨夜不是已經計議過嗎?不論他怎麼折騰都沒用。”

曾孝寬擡眼看了看前面的王安石,點了點頭。

兩府之中,會支持韓岡的,當有韓絳、蘇頌,張璪多半也會站在韓岡一邊。郭逵肯定不會說話。最後會支持王安石和呂惠卿的,就只有章惇和曾孝寬。平章軍國重事能不能被歸入宰輔班這很難說,不過韓岡若想要將王安石拒之門外,還是有的嘴仗打。

既然韓岡在宰輔中佔據優勢,王安石也不可能坐視韓岡利用他的優勢。

韓岡所擬定的共商國是,肯定是跟推舉宰輔一般,以票數多寡定勝負。

不過推舉宰輔,宰輔們只有推薦候選者的權力,選舉權在與會朝臣們的手中。而共商國是肯定就不能這麼辦了。宰輔們舉薦同列,天子所不能忍。但要宰輔們不能參與到國是的決定中去,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的。韓岡也不會糊塗到不利用自己在兩府中的優勢。

既然韓岡能夠提議召集重臣共商國是,那麼王安石也能建言如何商議,儘管都是投票選拔,但投票的方式可就有很多變化。

韓岡打算討好下面的朝臣,王安石也不可能崖岸自高,既然都要拉着下面的朝臣們一起來投票決定是否改易國是,那麼幹脆就再給他們一些好處,無論名位高下,都有着與宰輔相同的權力——一人一票,數多者勝。這樣才能徹底發揮出新黨在人數上的優勢,讓韓岡慘敗而歸。

韓岡只要想借用他在宰輔班中的優勢,必然會爲其他朝臣所憎恨。如果他不去借用,而是跟新黨有着同樣的想法,那麼韓絳、張璪和蘇頌會怎麼想?

王安石的奏章已經遞上去了,現在已經送到了御前,只等着太后拿起、打開。

怎麼想,曾孝寬都不覺得韓岡還有獲勝的可能。

或許國是的確會稍稍改變一點,以滿足朝臣們對秉國之權的需要,但最關鍵的一項,也是已經與王安石的顏面、以及朝廷風向緊密相關的一項,絕不會有任何改動。

韓岡經此一敗,必然要蟄伏一段時間。接下來,就是御史臺發威的時候了。不用去針對韓岡本人,他在朝中的勢力可沒幾個是乾淨的,他曾經舉薦過的門客同樣如此,一番摘葉斬枝之後,諒韓岡也不能厚顏繼續在朝中安居。

“……不過還是要及時打聽到詳情,也好做出應對。”

曾孝寬猛然從思緒中驚醒,卻只聽到李定的最後一句。不過到底在說什麼,曾孝寬還是能聽得出來。

“自是當然。”曾孝寬點頭。他回頭望了一眼背後的宮闕,其中正在此刻發生的對話,當然是必須要儘快探明。

……

王安石已領着一衆宰輔退了出去,除了韓岡獨立殿中之外,內東門小殿中再無第二名外臣。服侍太后的宮人,也只有十來人還在殿中。

“參政,”人前人後,向太后對韓岡都是以職銜代稱,除了他之外,也只有王安石才如此,“請先坐下再說話。”

韓岡謝恩之後,落落大方地坐了下來。

“參政要說的究竟是何細務?廷議上如何擬定國是?”

向太后心中很詫異,也有幾分好奇,韓岡特意請求留下來,到底是有什麼話想說。

“有關廷議的大小事項,臣已在今日的章疏中寫明。之所以召集羣臣共商國是,一是因爲國是乃君臣共議,非是二三人可以擬定;另一條,也是使各項國是能夠得到更好地考訂,以免施行後難孚衆望。”

“請參政說細一點。”向太后說着,又遣人將韓岡的札子取來。

韓岡開始向太后解釋起他對這一次共商國是的廷議的想法,太后專注地聽着,同時翻看着今天才收到的札子。

“國是之議,從多不從少,宰輔與朝臣共議。”對照着韓岡摺子中的文字“參政打算是一視同仁?”

“兩府、百司,職司雖有高下,可皆是皇宋的臣子,共商國是時不需論及尊卑。”

韓岡當然是要弄一人一票,本來他這就是順便賣好朝臣的提議,當然要將事情做得大方一點。做得小家子氣,還不如不做。

“參政說的是。”太后點頭讚賞。 wωω☢ Tтká n☢ ¢O

這話不是出自卑官之口,卻是由政事堂的參知政事說出來,的確讓人有一種錯位的感覺。但向太后並不覺得吃驚,在她看來,韓岡本來就不是貪戀權勢的大臣。就是眼下與王安石鬥得你死我活,都是爲了各自的學術,而不是爭權奪利。有這樣權欲淡薄、才幹卓異又忠直可信的臣子的確讓人安心,不過因爲學派之爭,以至於干擾到國事,也讓向太后頗感無奈,人無完人,不外如是。

“且雖說身處兩府,能看得更多,考慮更爲全面,但細節上也是需要有人拾遺補闕。”

太后應着韓岡的話繼續向下看,札子上,接下來的內容正是韓岡現在所說,不過奏章中也有提及,只有宰輔纔有資格提出更易國是的動議。

所以說這番話的前幾句,纔是韓岡要強調的。宰輔們的地位必須維繫,所以提案權只能是在宰輔手中。改易國是的動議,只能由兩府中人提出,他官不得言。

“這是老成謀國之言。”

太后多多少少能看出韓岡的想法,但提議和決定,哪一端權柄更重,就不必多說了。不過是對兩府的妥協,而且兩府的確比普通朝臣看到得更多更遠,否則爲什麼他們是宰輔,而別人只能聽命行事?

而且最後的結果,交由天子決定。也就是說,現在垂簾聽政的太后就有否決一切的權力。

向太后將韓岡的奏章,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對裡面的內容沒有什麼不滿。基本上就像是宰輔廷推,讓她在被推舉出來的候選者中進行選擇一樣,這一回也並沒有去削減她手中的權柄。

“如果改易國是。”

“正如當日平章主持變法,異論一時甚囂塵上,但王平章出入京師,卻是人人渴盼,甚至有‘安石不出,奈蒼生何’之語。如今太后若欲改易國是,雖經重臣共議,但事後也必有反覆,等到施行時,定會異論迭出,以沮壞國是。”

“的確如此。”

經歷了那麼多,向太后至少了解了一些人性,成功修訂國是後,失敗者絕不會跟勝利者合作,而是會更加強烈地去反對。

“若依參政之言,此事當如何避免?”她問道。希望韓岡能有一個讓人安心的答覆。

“避免人言難,讓人無法沮壞則易。只要穩。”韓岡道:“新政施行時不須着急。昔年變法失之峻急,實乃先帝登基未久,亟需有所成就以安朝堂異論。”

韓岡稍稍停了一下,他相信太后對當年朝堂上的韓琦、富弼、文彥博等元老重臣記憶猶新,這番議論,肯定能讓太后表示信服。

聽見太后低聲稱是,韓岡立刻接上去道:“而陛下聽政兩載,功業有目共睹,已無需如此匆忙,可緩緩而行,以穩妥爲上。”

這個對比,讓太后聽得很開心:“參政說得好。的確得穩,不要那麼着急。不過還有呢?”

“此外維護國是。國是既定,便不容非議,施政可以議論,但國是三五年內就必須堅持到底,不能今日新訂,明日便改。”

韓岡的一番話其實是以太后同意修訂國是爲前提,向太后對此也沒有覺得有哪裡不對。

只是她有些納悶,韓岡特意留下來,難道就是爲了說這些,而不是更重要的話?王曾逐丁謂的故事,她現在也知道一點。韓岡犯同僚之忌,卻當真只是“細務”?

但直到一番對話後,韓岡退出內東門小殿,向太后也沒從韓岡嘴裡聽到她想要聽到的“大事”。

半天后,韓岡與太后在殿上的對話傳到了王安石那邊。

並不是因爲韓岡在太后面前進了多少讒言,而是因爲什麼也沒有。他將這份情報遞給了身邊的呂嘉問。

呂嘉問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眉頭越皺越緊,最後他擡起頭。

“平章,宮裡面看來都已經站在令婿那一邊了。”

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一章 鞏州(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二)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下)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二)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
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一章 鞏州(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二)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下)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二)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