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

王安石是昭文館大學士;王韶是資政殿學士;章惇是直學士院;呂惠卿因爲是新近起復,也是擔着集賢校理一職。

大宋左武右文,受天子看重的朝官,甚至京官,身上都會帶上一個文學職位。韓岡現在得了一個集賢校理,也總算是向外確認了他受到看重的程度。

不過韓岡自鎖廳後,現在還沒有一個差遣。趙頊並沒有明說集賢校理究竟是虛銜,還是正式的職司,必須要確認一下。他躬身謝道:“陛下所賜,臣感激涕零。惟臣不擅文學,實不敢當……”

“此是貼職,非是館職。”

貼職是兼任,而館職則是正任。韓岡自知才學深淺,他需要一個文學職銜的名頭,卻不方便去崇文院整理文章、卷宗,而趙頊也明白這一點,才點明瞭這是貼職。

韓岡放心下來,恭聲謝過天子的恩賜。此時天色已晚。趙頊說了一個下午,看起來也有了幾分倦意。韓岡看得明白,就打算先行告退。

但趙頊卻道:“在殿試上的卷子,這兩日朕又看了幾遍。將熙河、秦鳳軍政之事說得鞭辟入裡,也可見韓卿你在西事上用心至深。”

“陛下求直言,臣不敢有所隱瞞,自是盡所知而言。”

趙頊悠悠地點點頭:“即是如此,還望韓卿能‘盡所知而言’。”

韓岡略低下頭,知道說了一個下午,終於到戲肉了。將簡單的覲見,變成了廷對,看起來今天自己給天子的印象還不錯:“……敢請陛下垂詢,臣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新法如今已經推行了五六年,成果是有,但反對聲也從未斷過。不知韓卿是如何看待?”

“果然還是此事。”

韓岡無意在新法上多言,皇帝不是蠢人,傾向太過明顯,免不了會被懷疑他是在“親親相隱”。日後想要幫王安石說話,在天子的心目中,也站不在公正的立場上。必須要將趙頊關注的焦點,轉移到自己可以說、方便說的議題上。但天子既然問了,就必須給出一個確定的回答。

稍稍組織了一下語言,韓岡道:“商鞅變法,步過六尺者有罰,棄灰於道者被刑,秦人豈不怨?!”

他一開口,便說着變法的不是。步過六尺、棄灰於道,此等小事都施以刑罰,都是被歷代儒家批爛掉的苛政。

但趙頊想的透,韓岡的這一句,不過是上承蘇、張的縱橫術而已。順着話頭下來:“但秦因此而興。”

“陛下說得正是!”趙頊接得恰到好處,讓韓岡也方便往下去說,“秦人之所以能併吞六國,一統天下,便是靠着商君之法。而商鞅立法嚴苛,無事不至,又豈是會爲了讓道路上保持潔淨?那是爲了讓秦人自日常時,便慣於依從號令,上陣後對軍令不敢有所依違而設立。”

他見着趙頊點頭深思,進一步地又道:“其實就在這宮掖之中,也有如商鞅立法之嚴苛者。”

趙頊聽了一驚,立刻追問:“此人在何處?!”

韓岡一拱手:“臣曾聽聞近年來,宮中夏日無蟬鳴,不知可有其事?”

趙頊恍然,放鬆了下來,改容而笑:“此是殿帥宋守約之功。”

宋守約,他自熙寧二年擔任殿帥後,便對守衛京城和宮室的殿前司諸軍大加整頓,號令森嚴。甚至下令軍中,到了夏天,必須將宮中的知了全都趕出去。若讓他聽到一聲知了叫,就是一頓軍棍大杖伺候。京城之中多有傳言,說宋守約厭惡蟬鳴,所以有此號令。

“以臣之愚見,宋殿帥豈是惡蟬鳴?直是爲了教訓士卒,使諸軍不敢違抗軍令。”韓岡加重了語氣,“宋殿帥行事之道,與商君立法一脈相承。”

趙頊點頭:“當日朕也問過宋守約,他道‘軍中以號令爲先。臣承平總兵殿陛,無所信其號令,故寓以捕蟬爾’。”

“蟬鳴難禁,但宋殿帥能去之。若日後陛下有命,諸軍又何敢不從?!”韓岡高聲斷言。

“果然是‘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宋守約亦是如此說。”趙頊笑道:“他若聽到,當引韓卿爲知己。”

“宋殿帥總領天下禁軍,豈是微臣可比。”韓岡謙虛了一句,前面一段話造勢已成,下面就該說正題了:“商君禁棄灰,殿帥止蟬鳴,此二事豈不嚴苛。可秦因此而興,而今之禁軍,陛下亦能如臂使指,此即是二法之功。故此可知,法無分善惡,須相其時,待其勢而用之。”

“……可時勢如何能定?”趙頊皺起眉頭,仔細想了一陣,擡頭問道。

有此一問,韓岡知道天子已經被說服了大半。他的論述其實有些牽強,但援引趙頊身邊的實例爲證,說服力因此而大增。

“商君之術,爭於六國時,爲善法。抵定天下後,爲惡法。宋殿帥之令,若於戰時,軍心不定之時,必當會引起兵變;而放在如今的太平之時,卻是教訓士卒之良策。法之善惡,是否依循時勢,是要從目的和結果來評價。如新法例,都是權衡利弊,乃可施行。”

“那以韓卿觀之,如今新定諸法是否依循時勢?”

韓岡當然不能直截了當地說是或是說否,必須從他最爲熟悉的領域着手:“均輸、市易二法,施行於京師、東南,臣無從知曉,不敢妄言。但在秦鳳、熙河,保甲、將兵二法,使軍民堪戰;便民、免役二法,使黔首安居;農田水利在鞏州淤灌良田千頃,此諸事,都是韓岡親眼所見……”

韓岡將自己在關西的見聞娓娓道來,內容當然要比兩千字不到的殿試策問要豐富得多。這一席談,雖然免不了偏着新法,但說的有理,以可算是持平之論,讓趙頊十分讚賞。至少對新法,在西北地區的推行多了許多信心。

趙頊很是看重韓岡,能給他帶來如此多收穫的年輕官員,現在也就韓岡一人。三年來,韓岡的種種功績,卻只付出了一個太常博士和集賢校理就打發了。就像家裡招的佃戶,只留其他佃戶一半的收成,卻能提供五倍、十倍的租子,有哪一個佃主會不喜歡?要是國中朝臣都如韓岡一般,使得四夷賓服當非難事。

不過這樣的回報也的確微薄了點。學成龍虎藝,賣與帝王家,幸好如今天下賢才,也就一家可以賣。若是放在戰國、亂世,這樣的付出可留不下人才。

做了五六年的皇帝,趙頊早就明白不會有人無緣無故地忠心於自己。要想臣子繼續爲國效力,必須給予恰當的回報。這是維護家國穩定必須要遵守的基本規則。而將有才能的臣子放到合適的位置上,也必然可以得到最好的回報。

只是要給韓岡合適的回報卻很難。

到了朝官這一級,本官的品級高低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就如王安石,現在纔是正三品的禮部侍郎,遠不如在外面任州官的文彥博、韓琦等人,可誰能說他不是禮絕百僚的宰相?

重要的是資序!

而韓岡的資序實在太淺。做官的時間,滿打滿算才三年。想在朝中用以要職,冠以“權發遣”的頭銜,都還差了一兩級。

當初王安石設立三司條例司,呂惠卿、曾布、章惇等人遽升高位。可他們被人稱爲新進的時候,其實已經做了十來年的官,進士的資格都熬老了。想把才三年資歷的韓岡安排在高位上,在河湟很容易,在其他地區就難了,而在朝中更是難上加難。

有功不賞,當然是有失公正。可將資序不到者提至高位,日後卻必然會有人援此爲例。到時候,功勞什麼的就不會有人提了,只會看到入官三年就可以晉爲朝堂中的高官顯宦。

但這件事沒必要跟韓岡本人說,等瓊林苑結束之後,跟王安石商量一下,再提也不遲。

“卿家可多多請對,朕也欲常見卿家。”廷對終於還是到了結束的時候,趙頊最後對韓岡囑咐着,頗有依依不捨的樣子,“當初張載在京城的時候,朕曾對他這麼說過,可惜他很快就請辭了。”

“家師根究天人之道,無意於宦途之上。不過教書傳道,亦是爲國作育英才。”韓岡本人站在這裡,當然就是最好的證據。“近聞經義局編修經書,直追經義本源,一改漢唐舊釋。韓岡不才,願以身保家師入經義局,無論刪定修纂,註疏釋義,當不辱於朝廷,不愧於陛下。”

機緣巧合,趙頊提到了張載。韓岡便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要推舉張載入朝,就算不能爲官,也要在最近就要成立的經義局中佔個位置。

雖然韓岡馬上就要與王安石的女兒成親,而方纔說話,也是儘可能地幫着新黨。不過在學術上,他就不可能站在王安石那一邊。一道德雖然好,但要是讓氣學無法登於朝堂之上,韓岡就不能認同。在這一點上,他絕不會妥協!

趙頊則是沉吟着,一時竟無法決斷。

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四)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八)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
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四)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八)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