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

過了年之後,時間一轉眼就快到了上元節。

這些日子,白馬縣中並無大事。也就是京城的一些消息,讓白馬縣的百姓們豎起了耳朵來打聽。

到了正月十二的時候,一座座燈山已經在縣衙門前紮起,論規模和華麗的程度,肯定是比不上京城那一座座過了冬至就開始準備的彩燈鰲山,但節日的氣氛也算是出來了。

這些彩燈,都是縣城中各家行會出手。其中最爲賣力的,卻是白馬縣中的糧行。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糧商們一向低調。但當諸家一口氣捐出了家中所有的存糧來換一個官身之後,只要長了耳朵都知道這是韓岡的手段。

聽說了京城糧商們的下場,看到了諸立開罪知縣的後果,如今哪個敢來觸宰相女婿的黴頭?不讓白馬縣熱熱鬧鬧地過個上元節,弄得冷冷清清悽悽慘慘的樣子,試問韓縣尊如何會放過?

既然商人們捨得出血,市面上自是看着就熱鬧多了。商鋪、民家張燈結綵自不用說,連着縣衙中隔絕前後的屏門前,也掛上了兩串彩燈。

城中熱熱鬧鬧,城外的節日氣氛也不算差,這一個新年,過得其實都不錯。

市面上的物價降低,鄉民們花錢的慾望也隨之大增。手中的餘財除了留一部分用來購買糧食之外,也拿出了許多來置辦年貨。

流民中的精壯在韓岡的安排下,於縣中幾處被井十六點出水脈的地方打井,他們的賣力,也換來了還算豐厚的報酬,除去了日常開銷,給家人換身新衣也許還不足,但花上三五文錢,弄兩盞小燈意思一下,絕大多數流民還是捨得花這份錢。

至於韓岡本人,年後的這十幾天來,也是收到了不少好消息,主要就是水井的開鑿。

自從第一口深井出水之後,日前韓岡一口氣就鋪開了三處。現在其中有一處已經見水,儘管依然不是自流井,但在大旱之年,能見到水就是一樁喜事。故此聽到深井出水的消息後,有不少鄉紳跑去喝了井水,繼而轉頭就聯名向韓岡情願,要在村中也開鑿幾眼深井。

一口好井對於農民的意義無需贅言,跟田地一般都是能留給子孫的財富。旱年兩村爭水鬧出人命來的案子,韓岡能在縣衙架閣庫中找出一摞子出來——這還是在許多人命案沒有報官的情況下留下來的。

就在黃河邊上的白馬縣,對於苦於旱澇二事的百姓們來說,一口據說能常年出水、且不受災異影響的水井,怎麼可能不受重視?更別說深井的井水甘甜清澈,在冬天舀起來時還帶着地氣的餘溫,不是那些只有一丈兩丈,最多也就三五丈的淺水井可比。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口好井讓人看到了希望,現在許多村子都要開鑿深井。韓岡也就趁機將一干流民分派過去指點他們。由井十六點下位置,然後由幾名流民帶着一干村中的健壯動手開鑿。

流民們指點如何鑿井,當然不會免費,負責食宿的同時,理所當然的也要給些工錢。這一下子,就給縣中省了不少開銷。韓岡現在都在盼着深井開鑿的名氣,能早一點傳播到外縣去。如此一來,肯定有飽受大旱之苦的外縣的鄉紳或者是官員來引進這份技術。到時候將學到技術的流民們都派出去,自己這邊也可以輕鬆一點——有了正經的工作之後,流民當然也就不再是流民了。

而此前韓岡爲了能不用人力而提取深井井水,以用來灌溉田地,在縣衙外的八字牆上掛出了五十貫的懸賞。利用畜力的提水機械,張榜之後就立刻得到解決,根本沒有耗費時間,竟然有七八個人來爭搶這份酬勞。韓岡讓他們各自去做出個樣品之後,就將他們打發了。等到樣品驗證有效後,再讓成功之人均分。

而利用風力,前兩天,也有人過來揭榜,聲稱知道如何打造風車來汲水。

只是當韓岡細細詢問過之後,來揭榜的那一位卻被戳破了謊言。他僅僅是曾經見過用來磨面風的風磨,只能畫出外面的樣子,並不知道風車的具體結構。來揭榜卻不過是打着矇混過關的想法,想着趁機撈上一筆。

但只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已然出現以風爲動力的機器,對於韓岡來說就已經足夠了。他可是深受天子看重的朝官,同時還有着一個做着宰相的岳父。所以對於帶來消息的這一位騙子,韓岡判了他十五臀杖作爲欺騙的懲罰,另外給了五貫作爲消息的獎勵。

在明確了這個時代有着風車實物之後,韓岡就打算傳信東京,看看京中的大匠們有沒有打造風車的手段。以他見識過的工匠們的能力,只要給出原理和要求,多半就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覆。

王旁已經在白馬這邊住了快十天,每天給韓岡拉着在白馬縣中四處跑,雖然累着,但心情卻還不錯,都有些樂不思蜀的樣子。只是父母就在京城等着,他總不能在外面過上元節。

昨日王旁向韓岡辭行,今天韓岡就帶着幾名幕僚出城來送他回京。沒有臨別的詩句,只有幾杯水酒,還有韓岡請他帶回去的禮物。不過更重要的事情,是韓岡將在京城中尋找會打造風車的匠師這一事,拜託給了王旁。

“若能用風車汲水,田地灌溉就不需再等待天時,如今的旱災也就不再。白馬縣上下企盼,可都要靠仲元兄及早傳回佳音。”韓岡與王旁肩並肩,一邊走着一邊說道。

王旁差不多是拍着胸脯來回答:“玉昆放心,愚兄必然不所託。”

“一切都拜託了!”韓岡深深一揖,與王旁道別。

一同來送王旁,等着宰相家的二衙內走遠,遊醇低聲問着兩名同僚,很是不解:“風車取水之事,正言爲何不直接向朝廷上書,何必轉託私人?”

魏平真笑道:“請王二衙內幫忙,可以靠着王相公。上書朝廷,最後也是要落在王相公手上。與其冒着不知被誰丟到角落裡的風險,還不如直接一點更爲方便。”

方興也道:“現在可不會有多少人敢將正言的奏章丟到一邊,但耽擱時間可是免不了的。中書之內,一封並非軍情的奏章不走三五日,怎麼可能能遞到宰輔們的案頭上?哪比得上王二衙內的一句話。”

魏平真和方興其實心明眼亮,韓岡這麼做,等於無端地分功給王旁。等到王旁將人找到,韓岡很有可能就會將這份事交給他來做。要不然這些天來,韓岡一直將王旁帶在身邊又是爲了何事?不過話說回來,自家現在也在忙得團團轉,恨不得有人能幫把手,一點功勞分給他人,他們也不憤恨自己手上的餅少了一塊。

何況王旁還是宰相的兒子,能多多結交絕不會是壞事——兩人雖然一個是王雱所薦,一個是靠了王韶,但要說他們跟薦主有多親近,那就是開玩笑了。若真的是心腹,根本就不會轉薦出來。

跟在韓岡身邊幾個月下來,這位以七品朝官的身份來做知縣的右正言到底要做什麼,兩人都已經看得很明白。在白馬縣城外的幾處流民營,只觀其規模,就知道這根本不是一縣之地該分管的事。足足能容納數萬人之多的營地,怎麼看都只要要州府來治理。白馬縣只有兩千多戶口,若無背後的支援,絕不可能負擔起比縣中戶口還要多上幾倍的流民。

至少現在,魏平真和方興都可以確定,韓岡來擔任白馬知縣,絕非在外界大肆流傳的緣故。只從韓岡身上,就可以發現王安石對於今年的災情,早已有所準備。

韓岡聽着身後幕僚們的竊竊私語,他不知道魏平真他們在說些什麼,但想來多半是在說剛剛離開的王旁。

事情其實還是很簡單的,主要還是因爲有夫人在吹枕頭風。韓岡其實是可以直接上書,但通過王旁去問王安石,其實也是一般。既然沒有區別,能順便解決一下家中的問題,自是公私兩便的好事。

王旁跟渾家龐氏吵鬧不休,在韓岡看來還是太清閒的緣故。就算沒有多少才幹,但王旁終究是讀過書的士子,不可能沒有做一番事業的志氣。而現在他卻是留在家中陪着父母,看着父兄、親戚,以及來往的賓客,商討着國家大事,當然心中有份發泄不出來的怨氣。憤恨、自卑,諸如此類的負面情緒,都不會缺少。如此一來,疑心病也隨之而生。如果讓他有些事可以做,就不至於會將精力都放在疑神疑鬼上。

就不知道王旁究竟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回來,這邊的災情可不等人。

一路回到縣中,經過看不出正在受到旱災侵襲的市面,還有行走在街巷中人們臉上的笑容,韓岡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這是他精心治理的結果。他現在只盼望到了一兩個月之後,白馬縣百姓們的臉上還能有着如今的這份笑容。

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八)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三)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五章 流水(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八)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一)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三)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四)
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八)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三)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五章 流水(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八)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一)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三)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