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夜議

車隊返回魏軍的露營地,已是雞鳴時分。早歸的韓不申等人已被掌管將軍庶務的仲嶽先生安排在帷帳中安歇。在郭先生的暗示下,四人被分別安排到四個帷帳,以確保相互之間不能通氣。信陵君一行回營後,已經得到郭先生通報的仲嶽先生,早已將營地安排妥當,一行車伕、車乘、駕牛盡得其所,須、芒二公子,諸車行主管,皆有帷帳安歇。各事皆有人引領指示,仲嶽先生自己不用動手,只在信陵君帳前左右不離。

雖然徒步走了近一個時辰,一宿未眠,渾身痠痛,信陵君還是立即把核心門客召集到一起,商討這次啓封之行的收穫,以及下一步行動方案。幾乎所有到會的門客都對韓國背信棄義與秦人勾結表示憤慨,對秦人以在敵方核心地域開設軍市的方式籌集糧秣軍需表示不安。信陵君將在歸途中與張輒等商量的方案拿出來,道:“方今之要,一在破韓秦之盟,二在破秦軍市。韓秦之盟非義也,請王命令須賈大夫出使可也。破秦軍市則需吾軍亦以高價賈糧,與秦人爭。”

諳熟地理的範先生道:“於敵腹心設軍市甚難。何也?四面受敵,雖謹關防猶恐不及,何況四方商賈雲集,不亦危殆!今秦設軍市於啓封,其戍衛必有可觀者。”

張輒道:“臣入啓封,乃由中人曾氏交涉,秦大夫引軍領入。凡所交易均往來於營壘之間,無所遊蕩。”

範先生問道:“車幾何,秦卒幾何?”

張輒道:“車百乘,秦卒百人。”

範先生道:“車百乘,夫三百,其餘雜役又百人。而秦卒僅百人,是吾以四當一矣。”

張輒道:“非也。引入者雖只百人,所過皆營壘,一呼而千人至矣。”

範先生道:“吾以精壯千人入啓封,不過二三百乘,僅秦人一日食也。而變起腹心,秦人何堪。”

信陵君十分感興趣,道:“先生但言其詳。”

範先生道:“一營武卒,以運糧爲名潛入啓封,就其中殺起,必有可觀者。君上其有意,可詳參之。”

信陵君道:“喏!必就席而受教。”

仲嶽先生道:“吾何以高價賈糧?”

信陵君道:“此事託於呂伯就商於華陽諸車行。”

郭先生補充道:“華陽車行有四,白、陳、巴、呂。韓與秦暗結,明以華陽謀利爲言,以四行運糧於啓封。今日已得百乘,爲首者韓不申也。於途爲君上所虜,見在營中。”

仲嶽先生道:“何值?”

信陵君道:“於途計之,糧石六十錢,日五百石,計三萬錢,約六金。”

仲嶽先生道:“計日幾何?”

信陵君道:“自旦日,約計十日,秦必走矣。”

仲嶽先生道:“只費六十金,如走強秦,必也得算。惟恐有他。”

信陵君道:“於途計較,必有遺策未盡。”

仲嶽先生道:“且細計較。”

張輒道:“大梁城防,盡付之芒氏。車右先生,芒氏之智囊也,爲其所遣,於啓封援令、尉。惟其於攻防之策,言語甚謹,難以窺測。”

仲嶽先生道:“此事無妨。君上引大軍在外,正與城內相犄角,可爲芒氏之助。但遣使隨車先生反城,自有斟酌。芒氏門客簫先生,見在晉大夫處,甚得其意,凡事皆委之。晉、簫、車三人相會,必有所得。”

張輒道:“先生所言甚是,惟請先生相助。”

仲嶽先生道:“臣乃布衣,軍國之事,非所長也。排兵佈陣,其範先生乎;克強敵,陷堅陣,其曹先生乎!”

張輒道:“臨機接引,其仲嶽先生乎!芒氏所爲,關係甚大,願先生勿辭。”張輒模仿仲嶽先生的語氣,引來衆人一笑,但隨後嚴肅的口氣,又讓人把笑嚥了回去。

仲嶽先生道:“張先生命,臣不敢辭。謹喏。”滑稽的表情配上恭敬的言辭,再度把衆人惹笑了。

信陵君道:“說韓之道,首在不申。如何說之,願仲嶽先生教我。”

仲嶽先生收起滑稽的表面,露出深思的神情,少頃道:“願君上但言不申所爲。”

信陵君道:“不申,韓王遠族,而韓相近族。少就學,愚而近癡;及長,諸事少術。然自謂不遇,常恨之。韓相平,其族兄也,多所維護。輔華陽,其韓相之力乎?”

仲嶽先生道:“君其言華陽。”

張輒道:“韓不申言,華陽者,韓王庶子。其母乃韓華族,此出乃建功立業也。”

仲嶽先生道:“其人若何?”

衆門客面面相覷,誰也答不上來。郭先生道:“華陽野人二牛,大梁西驛吏麻三鄉里,聞其交遊甚廣,可就而問之。”

信陵君道:“麻三……及鄭公子何在?”

仲嶽先生道:“已安置歇息。”

信陵君道:“且休,此事旦日再議。”

仲嶽先生邊思索邊總結道:“華陽尉者,韓王庶子,其母韓華族,出守華陽,欲建功業。韓不申,韓相族子,亦韓王遠室也,少學乏術,而自視不凡,爲華陽尉輔佐——何以助華陽建功?其疑一也。”仲嶽先生用眼神制止了旁人插話,自顧自地沉浸於思索中,似與人言,似自言自語道:“華陽換將在歲初,而陳筮至鄭國在暮春上祀,在華陽之後,華陽換將非爲秦也。然陳筮勾連秦韓,華陽其要也,必得心腹機變之人而後可。縱華陽尉爲韓王庶子,可無論也,何韓不申仍留輔佐,寧不賁事?其疑二也。”說到這兒,仲嶽先生似從沉思中醒過來,問道:“秦至啓封,韓相遣人至尉氏,何也?”

張輒道:“尉氏家老言,乃欲尉氏糶糧,得其利也。”

仲嶽先生道:“尉氏家老,其人若何?”

張輒道:“見識尚在,惟善炫也。”

仲嶽先生道:“其言能信否?”

張輒略一沉思,道:“多虛少實。”

仲嶽先生道:“其言韓相來言者,實見之乎,抑揣度之乎?”

張輒道:“韓相府有吏往使尉氏,許也。使言何事?其爲家老,寧勿與議?”

仲嶽先生道:“尉氏立族數百年,雖歷風雨而不倒,其勢反張,必有得人之處。汝觀尉氏家老幹才乎,庸碌乎?”

張輒想了想,道:“庸碌則非,幹才更非,中人之才也。”

仲嶽先生道:“先生有事,欲託之否?”

張輒又想了想,道:“小事則可,大事則否。”

仲嶽先生道:“尉氏與華陽,兩處使秦,均非其人,何也?其疑三也。”一下又切回到自言自語的狀態中,其他人互望一眼,都露出無可奈何的微笑。

仲嶽先生再次切換回現實中,道:“資秦主使者陳筮,何以知之?”

張輒再次回到記憶中,沉思片刻道:“尉氏家老曾言之,陳筮之至鄭也,正其時也。韓不申言:‘陳公暮春至鄭,與王夜談經日。王遂遣王子與臣等赴華陽,必也成其事。’”張輒記憶力甚佳,幾乎一字不差地複述了韓不申的原話。

仲嶽先生道:“華陽就城,在初春耶,暮春耶?”

張輒道:“諮之車行必得。”

仲嶽先生道:“依稀聞之於郭先生,華陽就城,當在歲初,而非暮春,在陳公至鄭之前也。”

張輒道:“先生得之機要矣,旦日諮之必得。如非陳公主使,其何人哉?”

仲嶽先生道:“此必有他者,而託之與陳公。”

信陵君道:“微仲嶽先生,何能得此關要哉!先生以爲當何爲也?”

仲嶽先生道:“旦日諮之車行,先得其大略。繼之得於不申,而取其實。……必也至韓而後知也。願君上請王命,遣人使韓,令過營中也。”

信陵君道:“此外交於韓也。內則何爲?”

仲嶽先生道:“五萬之衆,非糧不立。外有呂伯得之於野,內必得之於國。”

信陵君道:“鄉野之糧不足恃乎,何必得之於國耶?”

仲嶽先生道:“以常論之,戶歲有餘糧四十五石十戶供吾軍一日,似無可慮。惟今方秋收,民多惜糧,以備他事,故無得多糶。又有戰亂擾之於外,奷邪作祟於內,加以路耗、草秣等項,必得國中救應而後可。”

信陵君遲疑道:“前已發國中之糧,盡遣老弱。惟此精壯無家累者,隨軍立功。現身無寸功,再發國糧,恐不見容於朝庭。”

仲嶽先生道:“國之大者,在祀與戎。若失利於疆場,又豈見容於朝庭?”

信陵君道:“相魏齊,持國惟慎,無利不爭。今大梁臨兵亂,正用糧之際,焉得發糧出城?”

仲嶽先生道:“大梁不發,可再發圃田。”

信陵君道:“此尤不可。圃田之糧,皆稻米也,少府所屬,宮中歲供出焉。前取圃田之糧,已屬事急從權,事後還需多方解釋。今則再取,無可解釋也。”

仲嶽先生道:“旦日諮之晉大夫與大梁尉,必有所得。——暫不告之呂伯糴糧於野。”

信陵君道:“敬喏!今吾軍拔營,但行一日,明日即至南關外。後當何往?繼躡秦人之後乎?”

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78章 驚訊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22章 豕三第333章 積竹柲第135章 打探第31章 陷城(二)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6章 巡哨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38章 議兵第357章 管祭第64章 布衣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85章 軍市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81章 換防第240章 蓋聶第43章 等待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97章 會魏齊第74章 將相和第195章 覆命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77章 聚兵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19章 夜襲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47章 尉氏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58章 夜聚第14章 定計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68章 城北驛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196章 張祿第321章 管令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113章 計糧第88章 武卒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71章 信用第206章 洗塵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56章 過橋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59章 拜將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3章 大梁門衛第6章 囿中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1章 離城第293章 韓援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40章 勵士第19章 邂逅第229章 初戰第169章 誘供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75章 和議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45章 入韓第372章 巴姊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4章 信陵君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85章 軍市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27章 呂氏尚父
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78章 驚訊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122章 豕三第333章 積竹柲第135章 打探第31章 陷城(二)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6章 巡哨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38章 議兵第357章 管祭第64章 布衣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85章 軍市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81章 換防第240章 蓋聶第43章 等待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97章 會魏齊第74章 將相和第195章 覆命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77章 聚兵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19章 夜襲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47章 尉氏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58章 夜聚第14章 定計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68章 城北驛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196章 張祿第321章 管令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113章 計糧第88章 武卒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71章 信用第206章 洗塵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56章 過橋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59章 拜將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3章 大梁門衛第6章 囿中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1章 離城第293章 韓援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40章 勵士第19章 邂逅第229章 初戰第169章 誘供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75章 和議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45章 入韓第372章 巴姊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4章 信陵君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85章 軍市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27章 呂氏尚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