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

出函谷,伐宜陽,定三川,以通周室,秦國大臣聽到這個消息,整日惶恐不安。

秦王蕩此舉是和整個天下諸侯爲敵。當今王上是糊塗了,纔會做出這樣的政令。

奈何,秦王蕩深居宮中,不召見各位大臣。諸位大臣商議之後不約而同來到右丞相嬴疾府中。

秦王蕩封嬴疾爲右丞相,封甘茂爲左丞相兼上將軍,主管軍政大事。嬴疾心裡明白,這是秦王蕩在削弱他的權利。

然而,甘茂因爲入蜀平叛,尚無其他軍功,地位居於他之上。嬴疾心有不服,也不能左右秦王蕩的意見。尤其是秦王蕩不顧朝臣的反對,重用孟賁、烏獲、任鄙等尚無軍功之人擔任大官。

嬴疾稱疾爲由,不朝,以此給秦王蕩施壓。秦王蕩也不服軟,讓嬴疾靜養。嬴疾一靜養,轉眼間就是三個月。

庶長禹進入右丞相府,泣聲道:“右丞相,秦國還不足以挑戰天下諸侯。王上之舉,將會給秦國帶來災禍。請丞相入宮有說王上。”

衆人附和道:“請右丞相進宮有說王上。”

嬴疾雖不在朝,但也關心秦國的動向,擡手道:“諸位,快快請起。”

庶長禹道:“右丞相不進宮有說王上,秦國就完了。今日,右丞相不答應我等訴求。我等就長跪不起。”

“諸位,有什麼話起來,我們好好說。”嬴疾對着衆人道:“你們關心秦國安危的心情,我也理解。當今王上,豈能聽得進去我的諫言。”

“右丞相爲秦國立下汗馬功勞,又是王上叔父。右丞相說的話,王上豈能不聽。”

嬴疾見衆人一再懇請,嘆道:“你們快起來,我答應你們,進宮有說王上。”

衆人聞言,方纔起身。

嬴疾來到咸陽宮,面見秦王蕩。

秦王蕩見他出現在宮中,笑道:“叔父,你病了,不在家中休息。怎麼來宮中了。”

嬴疾答道:“王上,臣病了不要緊。秦國病了,那就嚴重了。臣見秦國病了,豈能不來規勸王上。”

秦王蕩淡笑道:“叔父,你的消息還真靈通啊!”

嬴疾問道:“王上欲攻韓國,定三川,車通周室。如此重大的事情,爲何不與臣商量。”

秦王蕩臉色僵硬,陰沉道:“你是在指責寡人嗎?”

嬴疾忙道:“臣不敢。”

秦王蕩看着他,語調冰冷,“右丞相,真的不敢。”

嬴疾忙道:“臣不敢。”

秦王蕩冷聲道:“你還知道自己是臣,寡人就放心了。右丞相,寡人是君,有什麼想法,自然不用和你商量。”

嬴疾瞪大雙眼,雙眸露出很複雜、很困惑地表情,語調哀傷道:“王上之意,臣聽不明白。”

“右丞相是聰慧之人,不用在寡人面前裝糊塗。”秦王蕩雙眸露出一股寒冷的氣息,“寡人趕走張儀、魏章,削弱魏籍大臣,你不滿意。寡人平定蜀亂,你也不贊同。寡人以孟賁、烏獲、任鄙等人爲大臣,你稱病不朝,向寡人施壓。寡人以甘茂爲左丞相兼上將軍,你也心懷怨憤。請你告訴我,寡人要怎麼做,才能令你滿意。”

嬴疾保張儀,一來是因爲他認爲,張儀縱橫之才,橫貫古今。秦國留下張儀,定能爲大秦的基業效力。

二來,張儀爲秦國立下汗馬功勞,是秦國的大功臣。

三來,嬴疾忌憚張儀。張儀不能被秦國所用,也不能讓他離開。犀首離秦給秦國帶來的災難,令他終身難忘。

嬴疾保魏章,保魏籍大臣,那是因爲這些人雖然是外臣,但他們是真心爲秦國效力。

丹陽、藍田一役,這些人爲秦國出生入死。至於巴蜀叛亂,嬴疾主張棄之。則是因爲秦國制定的國策是在東出函谷,染指中原,而不是爲了巴蜀蠻荒未開化之地。

嬴疾沒想到秦王蕩對自己懷有如此深的成見,問道:“王上,伐韓,定三川,車通周室,關係重大,請王上三思。”

“我是秦國的王。秦國的事,由寡人說了算。”秦王蕩道:“右丞相只需安心養病,秦國之事,不用你操心。”

嬴疾琢磨這幾句話,心中燃起一股涼意。

嬴疾吸了一口氣,仰天悲呼道:“大哥,弟有負你所託。”

“外事、內事不決,多向你叔父請教。”這是秦惠王臨終前對秦王蕩說的。

秦王蕩繼位以來,破五國,平蜀亂,伐義渠,驅張儀、削弱魏籍大臣潛藏的隱患,從而穩定秦國朝政。爲何在嬴疾卻看不到他立下的功績。

東出函谷、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室,問鼎中原,這也是先君未完成的霸業。他去完成,又有何不妥。秦王蕩聽到嬴疾之語,是用先王來壓他,雙手握拳,咬緊牙根。

大殿內陷入死一般沉默。

嬴疾緩緩舉起雙手,取下那頂至高無上的相帽。

甘茂見狀,忙道:“右丞相,你這是爲何。”

嬴疾不理會他,面視秦王蕩,心中一片悲涼,“王上,臣年邁,也不能爲國效力。秦國之事,不在讓我操心。臣留下來,也沒有什麼用。王上,請允許我辭官歸隱。”

秦王蕩見嬴疾雙眸意志堅決,心下慌亂,忙道:“秦國還需要叔父。叔父怎能離秦國而去。叔父要走,寡人絕不答應。”

嬴疾閉上雙眼,恭敬地彎下身子,雙手向前一送,“請王上,允許我辭官歸隱。”

秦王蕩四下看了看左右的人,心神慌亂,“叔父,你真要逼寡人嗎?”

“臣不敢。”嬴疾不卑不亢地答道:“王上是秦國的王。臣豈敢逼王上。”

秦王蕩忙道:“寡人剛纔只是性急,說錯了話。言語上,冒犯了叔父。還請叔父不要放在心上。”

甘茂也道:“秦國還需要右丞相主持大局。”

“叔父,蕩兒說話重了點。請叔父不要放在心上。寡人爲剛纔的言行,向叔父道歉。”秦王蕩見對方仍舊無動於衷,又道:“請叔父留下來幫助寡人。”

嬴疾心中一軟,擡頭注視秦王蕩,“王上,攻韓,定三川,車通周室,尚需時日,不可操之過急。秦國之勢,不足以挑戰天下諸侯。”

秦王蕩問道:“中原諸侯,一向輕視秦國。寡人問鼎中原,不僅是爲了自己,更是爲了秦國霸業。”

“爲了秦國?”

“父王出函谷,攻三晉,伐齊,攻楚,與諸侯爭天下,不正是爲了成就秦國霸業嗎?父王沒有完成的事業,寡人替他完成。叔父,寡人錯了嗎?”

嬴疾回憶起與秦惠王駟並肩作戰那段金戈鐵馬的生涯,感觸頗多。

秦惠王說腰斬公孫鞅是冒險。效仿魏、齊,行王道也是冒險。借道韓、魏伐齊國,也是冒險。東出函谷,大戰三晉,也是冒險。南拓巴蜀,攻楚取漢中也是冒秦國一次又一次冒險,才走到了今天。

如今韓、魏兩國不在敵對秦國,趙國和秦國也和平相處,燕、秦聯姻,成爲兄弟之邦。丹陽之戰,攻破楚國。濮水之戰,擊敗齊國。秦國聲威大震,揚威諸侯。天下諸侯,無不忌憚秦國。嬴疾從秦王蕩身上,看到了殺伐果斷兄長的影子。

甘茂見了,軟語道:“右丞相,你是先王的兄長,也是王上的叔父。先王終其一生問鼎中原。先王霸業未成,含恨而終。王上完成先王的遺志…問鼎中原,豈能有錯。中原諸侯,輕視秦國已久。周室更是看不起秦國。”

嬴疾問道:“王上效仿楚國,問鼎中原。王上就不怕天下諸侯羣起而攻。”

秦王蕩眸色剛正果斷,“諸侯敢來攻打秦國,要看他們有沒有那個本事。”

嬴疾聞言,心中一動。這句話,秦王駟不知對他說了好多次。每一次都令他熱血沸騰。

秦王蕩見嬴疾聽進去了自己說的話,又道:“父王曾說大丈夫來世走一遭,就應該開拓疆土,建立功業。父王終其一生都在爲秦國開拓疆土。寡人繼位,也應當如此。伐韓,定三川,車通周室,正是寡人要建立的功業。寡人若能破韓,兵臨周都,挾持天子,方可成就帝王功業。”

嬴疾聞言,怔了好一會兒。秦王蕩是打算取代周室而立,大有並天下之志。

很快,嬴疾迫使自己冷靜,神情凝重地答道:“秦國欲滅周室,天下諸侯豈會信服。周室雖已衰微,凋敝。但周室在諸侯之中,還是有很高的威望。天下諸侯雖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但也無人能夠去動周天子。”

“諸侯不敢動天子,那是他們沒膽量。諸侯不敢,寡人敢。”

嬴疾見秦王太意氣用事,忙道:“周室夾縫之中存國數百年,而不被諸侯所滅,就是因爲周天子有大義的名分。誰都不會去擔這個天下人共討的惡名。”

“周武王反叛殷商,迫使祖先東移,視爲奴隸。周武王起兵爭天下,不懼惡名。寡人之國,比周武王大、強。寡人能夠滅周,爲祖先雪恥。縱然伐周,落下千古罵名,寡人何懼。”

“秦國滅周室,山東諸侯以尊王滅秦爲口號,攻秦。秦國危矣。滅周室,百害而無一利。諸侯合縱伐秦,王上如何應對。”

“周代殷商,秦亦可代周。天下諸侯不敢滅周,寡人願滅之。諸國要來討伐秦國,寡人迎戰便是。”

甘茂見嬴疾反對之聲不如剛纔那般剛烈,也道:“王上生於咸陽,長於咸陽。從沒有離開秦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秦王蕩見狀,忙道:“寡人聽說齊國臨淄、魏國大梁、韓國新鄭、周國洛邑、趙國邯鄲是如何美不勝收。寡人不能去臨淄,邯鄲,大梁,新鄭。寡人倒想去洛邑看看。寡人生於西垂之地,未睹中原之盛。若得通三川,一遊鞏、洛之間,雖死無憾。請叔父成全。”

嬴疾知道這是秦王蕩在向他展示胸中的抱負,也不能拒絕,“王上要通三川,一遊鞏、洛。秦國就必須攻打韓國宜陽。”

秦王蕩見他鬆口,忙道:“韓國一向不服秦國。韓王倉回國後訓練將士,企圖和秦國以爭高下。良弓勁弩皆在韓國。如果韓國恢復元氣,對秦國可不利。寡人通三川,一遊鞏、洛,一來是爲了看中原之盛,二來也是爲了削弱韓國。”

嬴疾道:“宜陽路途遙遠,我們攻打它,耗費不計其數。韓王倉不是懦弱之君,定會率領韓卒抵抗。我們沒有十足的把握攻下它,反而會損傷大量的國力和財力。”

“有一成把握,寡人都要拔宜陽。”

“如今,三晉和睦,相輔相成。如果我們在攻打宜陽的時候,戰事陷入膠着,被韓、魏、楚三國偷襲,後果將不堪設想。王上還需忍耐心中之志,緩緩圖之,不可急功近利去冒險。”

“取周自立者,秦也。”這幾個字始終在秦王蕩腦海之中盤旋。然,嬴疾之語也不無道理。秦王蕩思之片刻,沉默不語,將目光落在甘茂身上。

甘茂入秦,除了入蜀平叛,尚無其他顯赫軍功。此次率兵攻韓,定三川,通周室,不僅是王上的功業,也是他的功業。

嬴疾等很多大臣都認爲不能做到的事情,他若做到了。他在秦國的地位,便無人能夠撼動。

甘茂爲左相已經有很多人不服,他要通過一場戰爭,來樹立自己的威望。如今王上的目光看着他,也是在詢問他的意思。

甘茂權衡利弊後,答道:“王上要定三川,車通周室,問鼎中原。我們就必須拿下韓國重鎮宜陽。”

秦王蕩問道:“我們如何才能拿下宜陽。”

甘茂道:“我們只需破除韓、魏兩國的聯盟,再攻宜陽,就不會有後顧之憂。”

嬴疾問道:“魏國會答應我們的訴求?”

甘茂道:“魏王嗣之女正在秦國。魏王嗣也沒有繼位之時的膽魄。離間韓、魏,臣有十足把握。”

嬴疾又問道:“韓、魏能離間,但趙國不可不防。”

甘茂充滿自信道:“據邯鄲斥候來報,趙君雍迎娶孟姚之後,閉宮門而不出,整日沉迷於溫柔鄉。趙君已被美酒、美色所迷,豈會出兵助韓攻秦。”

“好。”秦王蕩擊掌道:“伐韓,定三川,車通周室,問鼎中原,一遊鞏、洛。寡人兵臨周都,挾持天子,成就帝王功業之事。甘茂,寡人就交給你了”

甘茂正色道:“喏。”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章 魏國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二十章 《管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章 魏國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二十章 《管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一十二章 寡人不想被齊、秦夾擊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