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

屈原主動請戰,伐秦雪恥,迎回先王。楚王橫,拒絕發兵,令他悲憤不已。想着楚王橫不思國恥,一昧求和。屈原越想越氣憤。

時常有人說楚王橫不想攻秦,迎回先王。屈原不相信自己迎立的新王是無情無義之人,他更願意相信是子蘭等人欺君誤國。有他和諸臣勸諫,楚王定會採納他們的意見,攻秦雪恥,重拾楚國舊山河。

屈原仗劍入宮,言語激烈,徹底激怒了楚王橫。楚王橫最終下定決心,立子蘭爲令尹,驅逐屈原。子蘭本就怨恨屈原等人。楚王橫立他爲令尹,讓他大權在握,正好排除異己。

翌日,天色未明。子蘭早早來到王宮,問安楚王。

子蘭雖知王兄痛恨屈原,甚至動了殺心。子蘭費盡心機,挑撥屈原和王兄之間的矛盾。

楚王橫先是緊皺眉頭,沉默不語。半響之後,楚王橫問道:“你有何辦法。”

“屈氏、昭氏、景氏雖然沒落,但在楚國還有很強的影響力。”子蘭語調陰冷道:“王上不用屈原,屈原心生怨恨,不肯爲國出力。屈原聯合其他勢力廢掉王兄,另立新王。王兄如何應對。”

楚王橫眉宇緊皺,冷聲道:“你打算怎麼做。”

子蘭面露殺氣道:“殺。”

“不可。”楚王橫念及屈原之功,殺他於心不忍,“屈原有功楚國,有功寡人。寡人殺他就會落得殘害忠臣的千古罵名。”

“王上不殺屈原,屈原心存怨恨。屈原與王兄作對,王兄如何應對。”子蘭又道:“屈原主張聯齊伐秦,鼓動臣民伐秦雪恥。我們殺了屈原,也是與秦國議和的條件。”

“不用說了。”楚王橫轉過身去,背對子蘭,“寡人有負屈原,豈能再殺之。”

子蘭是聰慧之人,見王兄不殺屈原,也無計可施,只得請辭。

楚王橫用過早膳,進入大殿,對着諸臣說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不可一日無令尹。子蘭賢惠,又是寡人之弟。寡人決定,立子蘭爲令尹。”

楚王話語剛落,除了靳尚、上官大夫等少數人附和。大多數羣臣一片躁動,出言反對。朝臣雖有不滿,但也不能改變楚王橫的心意。楚王假裝神情睏倦,起身離開大殿。並將剩下的事情,交給子蘭處置。

子蘭走近屈原身邊,趾高氣昂地叱問道:“屈原,你可曾後悔得罪我。”

“哈哈哈。”屈原語調不屑道:“庶子就是庶子。我豈能與你爲伍。”

子蘭冷哼一聲,在他耳畔挖苦道:“你擁護他爲王,結果又是如何。屈原,豈不可悲乎?”

“如今你大權在握,又有王上寵幸你。諸臣忌憚你。我何懼你。”屈原坦然道:“你要殺我,只管動手。”

子蘭擔任楚國令尹,羣臣雖不滿,也不敢公開得罪他。屈原見了,也會底低下高傲地頭顱。怎知,屈原從來都沒有正眼看過他。

子蘭見對方不服軟,威嚇道:“你以爲,我不敢殺你?”

屈原看也不看他,談笑風生,慷慨回答:“動手吧!”

子蘭見到這樣激昂壯烈的神氣,也由不得心虛起來。 君子,豈會低下高傲的頭顱。又見羣臣幫着屈原,子蘭提高語調呵斥道:“王上仁善,念及你對楚國之功,不忍心殺你。王上有令,貶屈原楚郢都,發配江南。終生不得踏入郢都。”

諸臣聞言,羣情激憤。

“左司徒一心爲國,不曾出錯,怎麼樣能被貶出郢都,發配江南。”

“天理何在啊!”

“王上如此薄待功臣,如何令天下人信服。”

“住口。”子蘭大喊道:“屈原不識君恩,居功自傲。昨夜,仗劍闖入王宮,逼迫王上與秦開戰。仗劍脅迫王上伐秦,此乃大逆不道之罪,理應斬首。王上念及屈原之功,不忍殺之。再有爲屈原求情者,同罪。”

上官大夫見宮中局勢穩定下來,問道:“屈原,你認不認。”

又有幾名大臣,叱責道:“左司徒,你怎麼仗劍脅迫王上。”

“楚國,終將毀於庶子之手啊!”屈原也不解釋緣由,悲憫大呼道:“楚國,我拿什麼拯救你。”

“來人。”子蘭見有人被屈原神情所感,局勢有些失控,“立刻將屈原貶出郢都,發配江南。”

幾名忠義的大臣,齊聲道:“左司徒爲國爲民,怎能落得如此下場。”

又有幾人,站出來爲屈原說話,譴責楚王昏庸,任用奸佞,不聽忠言。

子蘭怒喝道:“你們想造反不成。來人,將犯上作亂者,給我拿下。”

一大隊甲衣之士,跑了進來。

“住手。”屈原制止道: “王上發配我去江南,屈原領命就是。豈能殃及他人。”

子蘭見屈原認罪,耀武揚威道:“來人,將屈原逐出郢都。”

“不必了,我自己走。”屈原聲音不大,不知怎的,自有威嚴。甲衣之士竟被鎮住,不敢上前。子蘭剛要開口,便被屈原怒目的眼神頂了回去。

屈原看了一眼王座,匍匐一拜,淚落不已。他不是爲自己而落淚,他是爲了楚國的命運。此刻,他神已傷,心已死,心中一片悲涼。

羣臣見狀,唏噓不已。

王上和子蘭等人,如此薄待功臣,其心昭然若揭。顯然,楚王反對伐秦雪恥,迎回先王。楚王連自己父王都敢捨棄,區區屈原又算得什麼。諸臣雖同情屈原的遭遇,但又不敢得罪楚王和子蘭等人,只能躬身行禮,送屈原離開。

屈原被貶出郢都的消息,不脛而走。郢都大街小巷百姓前來送行。

若非昭雎、屈原等人,力挽狂瀾,安邦定國。郢都定是一片火海,血流成後。百姓感激屈原等人爲國之舉,也爲屈原打抱不平。頓足號呼,悲痛不止。

屈原被逐出郢都,發配江南等荒野之地,過着長期漂泊愁苦的生活。終他一生,再也沒有回到郢都。二十年後,秦將白起破郢都,楚之王陵被踏。

屈原爲了喚起楚人爲國而戰之心,汨羅江千古一跳,爲後人傳頌。屈原的精神被宋玉、黃歇繼承,楚國也曾有短暫復興。屈原死後五十年,楚亡於秦。

……

自從老楚王被囚禁咸陽。楚國國內,分爲主戰和主和兩派。其中昭雎和屈原等人強硬主戰,壓倒主和。然,秦王以‘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出兵攻秦。

秦、楚開戰,秦勝楚敗。秦國不僅斬首楚人數萬,佔領十五城,楚將昭雎戰死。楚國慘敗,還加劇了楚國朝政的動盪。主戰之人,遭到了沉重地打壓。尤其是屈原等人,還被楚王發配江南。

楚國主和派,再次擡頭。

秦王得知這些消息,狂喜不已,感嘆道:“楚不亡,天理難容啊!”

秦臣皆歌頌秦王之賢能。秦王大喜,來到章臺宮。他要把這些消息告訴老楚王,他很想看見老楚王得知這些消息,是一副什麼樣的表情。

章臺宮門被人打開,老楚王見來者是秦王,輕聲道:“寡人和你沒什麼說的,你走吧!寡人不想見到你。”

秦王一邊走了進來,一邊冷聲說道:“你不想見寡人。寡人卻想見你。”

楚王冷哼一聲道:“你不是想見寡人。你是想要楚國的疆土。”

秦王大笑道:“知我心者,汝也。”

楚王輕哼一聲道:“寡人勸你趁早死心。寡人是不會割半寸山河給卑鄙無恥的秦國。”

秦王笑容僵硬,志得意滿道:“你若不給,寡人自取之。”

楚王見狀,輕蔑道:“秦國除了用卑鄙無恥的手段,還會什麼。秦國有本事就堂堂正正與楚國一爭高下。楚國何懼秦國?”

“寡人承認,楚國是個強勁地對手。秦國也惹不起楚國。論實力和綜合國力,秦國比不上楚國。”秦王稷話鋒一轉,“幾年前,秦懼楚國。現在,秦何懼楚。”

“你若不懼楚,爲何用骯髒地手段,扣押寡人。”

“楚王是你自己蠢,怎怪寡人手段骯髒。”

“你…”

“寡人欺詐你、囚禁你,手段是不高明。”秦王脣角露出勝利者姿態,“但,那又如何。你還不是成爲寡人的階下囚。”

“秦王囚禁寡人,就不怕失信諸侯。秦國被諸侯羣起而攻之。”

“諸侯敢來攻秦,寡人何懼。”秦王想起自己來這裡的初衷,也不和楚王逞口舌之能,“楚王不願割疆土給秦國。寡人自己去取。”

“哈哈哈。秦王如此輕視楚國。”楚王聞言覺得這是天下最大的笑話,“寡人雖在秦國,但國內有昭雎、屈原等忠義之士。楚國上下必會伐秦雪恥,重整楚國山河,問罪秦國。”

“昭雎、屈原,這二人的確是忠心爲國之人。寡人囚禁你,本以爲楚國會爲了爭奪王位而大亂。”秦王敬佩道:“昭雎、屈原等人不僅幫你穩定了楚國局勢,替你守住了宗廟社稷和數千裡江山。還給寡人反戈一擊。當屈原親口告訴寡人,楚另立新王之時。寡人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啊!楚有昭雎、屈原,實乃楚之幸。”

楚王揚聲道:“寡人也爲有這樣的臣子,感到驕傲。”

“昭雎、屈原等楚人拋棄了你。”秦王稷冷冷道:“楚王不覺得可悲乎?”

“寡人是楚國的罪人,被拋棄乃咎由自取。”楚王淡淡道:“寡人,不覺得可悲。”

秦王本想從楚王眼中看到恨意,進而嘲笑他。然而,楚王眸色沒有半點恨意,令他很是失望。

楚王見對方神色失落,喝道:“秦王囚禁寡人,楚國必會舉兵來攻。”

秦王扶着額頭,嘆道:“可惜啊!你沒有機會了。”

“昭雎、屈原自會踏平咸陽,迎我歸楚。”楚王怒道:“秦不亡,恥難雪。”

“亡秦雪恥,楚王好大的口氣。”秦王沉嘆息一聲道:“可惜啊!昭雎、屈原不能踏破咸陽,迎你歸楚。”

楚王道:“你說什麼?”

“寡人忘了告訴你。”秦王凝視着楚王的雙眼,不知爲何有點同情他,“寡人出兵伐楚,斬首數萬,奪十五城。昭雎已經爲國捐軀了。”

“你說什麼。昭雎死了。”楚王笑道:“秦王休要騙我。昭雎一生,擊秦,伐三晉,御強齊,亡雄越,平內亂。他是戰神,楚國的驕傲,豈會死在秦人手中。”

“寡人有必要騙你。”

“縱使昭雎爲國戰死,楚國還有屈原。有屈原在,定會攻秦雪恥。”

“屈原一心爲國,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君子。”秦王惋惜道:“可惜啊!你兒子昏聵無能,竟然將屈原貶出郢都,發配江南。你兒子自毀長城,楚國不亡,天理難容啊!”

“什麼。”楚王驚道:“屈原被貶?”

“皆說楚國有三寶。和氏璧、昭雎、屈原。和氏璧,舉世無雙;昭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楚之戰神;屈原爲國爲民,堂堂君子,寫的文章能與詩經相形媲美。這三寶是楚人的驕傲。”秦王緩了口氣,又道:“可惜啊!昭雎戰死,屈原被貶。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楚王雖信秦王之語是真的,但不想被對方譏諷,剋制情緒,語調平和道:“寡人才不相信你的胡言亂語。昭雎怎會戰死,屈原怎會被貶。”

“寡人還是那句話,信不信由你。昭雎戰死,屈原被貶。楚人無傲骨,豈能踏破咸陽,亡秦雪恥。”秦王達到了來這裡的目的,轉身離開章臺宮,高唱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章臺宮再次關閉,楚王不用刻意維持王者之態,喉間涌出一道鮮血,噴射出來,悲呼道:“昭雎戰死,屈原被貶,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寡人雪恥無望,歸國無路。這是上天要毀滅楚國宗廟社稷!奸佞當道,楚之將亡,皆寡人之過。”

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十七章 秦風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十二章 屠彝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二章 魏國謀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九章 揚國威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八章 分化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
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十七章 秦風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十二章 屠彝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二章 魏國謀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九章 揚國威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八章 分化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