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

趙雍繼位,不顧國力孱弱,破五國會葬之謀。趙國君臣認爲君上之舉,無疑會葬送趙氏的英明。

趙雍逐鹿中原,與諸侯爭雄,落得大敗。中原諸侯都稱王道,爭霸諸侯。趙雍反其道而行,下達罪己詔,貶候爲君。趙國君臣認爲君上之舉,是懦弱、荒唐的行爲。

趙雍推行胡服騎射向北胡學習,趙國君臣又認爲君上不顧禮儀、打破世俗,向胡人學習,是病入膏肓。趙國在君上的帶領下,將會走進萬劫不復的深淵。

趙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數伐中山,打得中山國毫無還手之力。中山國八百里疆土,僅存不足兩百里。西渡大河,收回河西故地。北上痛擊林胡,林胡王獻馬求和。

趙國趁着秦國內亂,扶持遠在燕國爲質的公子稷回國爲王,插手秦國內政。胡服騎射的功效,遠不於此。趙國還痛擊三胡,塵定北疆,開拓數千裡山河。趙人的足跡,踏遍大青山南北。

擊三胡,塵定北疆,開拓數千裡胡疆。華夏君主,唯有趙雍一人而已。趙雍的大名,貫響華夏諸侯。胡服騎射,成爲這一代人的記憶。也激勵着有志男兒,建立赫赫功業,開拓胡疆。

趙雍一次又一次打了趙國諸臣措手不及。同時又給趙國諸臣帶來了一道又一道意想不到的驚喜。

趙國諸臣和百姓怎麼也沒有想到。趙君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趙國從一個受諸侯欺凌孱弱的國度,竟然走向了強盛之邦。

今,趙國的疆土,遠勝於韓、魏,超過齊、秦,位居諸侯第二。趙國的軍事實力也遠勝於韓、魏,甚至不弱齊、楚。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到底有多強,這也是趙國君臣心中的疑惑。

趙雍建立的赫赫功業,讓趙國臣民膜拜、推崇。趙雍也成爲凝聚趙國臣民和北胡之衆的精神領袖。

太子章被罷黜、趙雍壯年退位、公子何繼任君位,這場權利新舊交替,沒有出現流血犧牲。相反,趙國權利交替,充滿和平。

趙國臣民雖不明白君上爲何會選擇在壯年之際退位。但趙國臣民相信,君上退位之舉,定會引領趙國登上新的高峰。

趙國臣民和北胡之衆,期待着屬於趙國的時代早日來臨。公子何繼位,也標誌着趙國正式稱王,以爭天下。這對趙國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趙雍退位之舉,沒有流血犧牲,也沒有引發不可控制的局面。趙國朝政,安靜、祥和渡過了半個月。

趙雍退位之後,居住別宮。趙國大事,官吏任免等國家大事,還是由趙雍裁決。這日,趙雍正在別宮,處理政務。一名宦者,急色而來道:“主父,王上來了。”

趙雍放下手中的政務,笑道:“王兒來了,快請。”

不多時,趙王何、趙相肥義、大司寇公子成、左司寇李兌、右司寇田不禮等人走進別宮。

趙王何躬身行禮道:“孩兒,拜見主父。”

衆臣也齊聲道:“臣等,拜見主父。”

“王兒,不用多禮。”趙雍又對着身邊的人,擡手道:“諸位,請起。”

趙何起身道:“謝主父。”

衆臣也跟着齊聲道:“謝主父。”

待到衆人落座之後,趙王何率先開口道:“孩兒收到來自齊國的一道文書,請主父過目。”

趙何從大袖之中取出一封國書,遞給身邊的宦者。宦者接過國書,快速來到趙雍面前,行禮跪拜。

趙雍接過國書,看了看,脣角發出爽朗地笑聲道:“中山王姿客死齊國,這對我國來說,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趙何見主父大喜,問道:“主父,中山王姿客死齊國。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趙雍的雙眸掃視着殿內衆人道:“我們送給中山國一份大禮。”

公子成問道:“主父,這是什麼意思。臣,聽不明白。”

趙雍鏗鏘有力地道:“中山王姿客死齊國,中山國無主,正是我們出兵攻伐中山之時。”

田不禮迎合道:“我們和中山國打了幾年,總算可以馬踏靈壽,蕩平中山。”

肥義也道:“這一日,臣也總算等到了。”

李兌也道:“蕩平中山。”

趙何也受到衆人神情渲染,高呼道:“馬踏靈壽,蕩平中山。”

翌日,叢臺宮舉行盛大的朝會。趙何下達了攻伐中山的政令。

又過了一日,趙何走出殿外,檢閱趙國三軍將士,振臂高呼道:“馬踏靈壽,攻伐中山。”

“馬踏靈壽,攻伐中山。”趙國三軍將士發出排山倒海之音,衝破雲霄。

趙何來到趙雍面前,行禮道:“主父辛苦。”

趙雍朝前走了幾步,右臂高舉。

三軍將士見主父出現在衆人視野之中,羣情激憤,鬥志昂揚,齊聲高呼道:“趙國萬歲,主父萬歲。”

趙雍拔出戰刀,壯懷激烈,高呼道:“馬踏靈壽,蕩平中山。”

“馬踏靈壽,蕩平中山。”數十萬人之音,瀰漫在邯鄲,響徹雲霄。

“出征。”趙雍舉行完誓師大會,領着七萬趙國鐵騎,三萬步卒,浩浩蕩蕩,北伐中山國。

趙何站在邯鄲城樓,注視着趙國浩浩蕩蕩的大軍消失在地平線上。趙何心道:“寡人何時才能夠像父兄一眼,征戰疆場,角逐中原。”

此時,一騎快馬,背後插着黑色旗幟,奔進靈壽。這是中山國斥候,探得趙國出征的消息,晝夜不息趕回靈壽。趙國十萬大軍出征中山國的消息,快速傳遍了靈壽。

中山國代行王權的公子尚聞言,臉色驟變,氣息急促,問道:“趙國復來攻我,爲之奈何。”

衆臣忽聞趙國出兵十萬,復攻中山,肝膽盡碎。大殿上的朝臣,瞬間亂作一團。

公子尚見狀,怒道:“趙國來攻,我們迎戰便是。我們豈能墮了中山男兒的志向乎?”

公子尚之言,並沒有鎮住亂做一團的朝臣。相反,大殿上的形勢皆不可控。一波又一波請降之音,開始在大殿上瀰漫。

公子尚一腳踢飛案几,憤怒道:“王上將中山國交給我全權負責。中山國由我說了算。趙國出兵攻我,我絕不請降。正所謂,國難當前,需要忠誠之士。如有不戰而請降者,休怪我手中三尺長劍無情。”

爲了鎮住這些請降的大臣,穩定朝局。公子尚拔出長劍,厲聲道:“來人。”

一隊又一隊身穿戰甲的衛士,從大殿兩側涌出,拔出長劍,劍指大臣。這些衛士都是效忠公子尚之人,只要公子尚一聲令下。這些侍衛手中的長劍,將會斬殺這些請降的大臣。

衛士殺氣騰騰地高呼道:“殺,殺,殺。”

大殿上的朝臣見公子尚動了殺氣,戰戰兢兢,不發一語。

公子尚將長劍收回劍鞘,冷聲道:“你們害怕趙人,我卻不怕。你們怕死,可以自行離開。若有人,亂我軍心,散播請降的謬論。休怪我手中三尺長劍。”

衛士見公子尚揮手,將長劍收回劍鞘。

公子尚看着臉色蒼白的大臣,眼神充滿鄙夷,“趙國攻我,理當如何。” wωw ▪тTk án ▪c o

衆臣齊聲道:“寧可玉碎,不爲瓦全。”

“好。”公子尚血氣上涌,高呼道:“我們就與趙人血戰到底。”

公子尚穩住朝臣,一邊修葺城池,增高城防,動員中山國一切可以反擊的力量,積極備戰。另一邊尋找救國之策。

這幾年,中山國與趙國對戰,連戰連敗,損傷了很多軍力。此次,趙國起兵十萬北伐中山。中山國能夠作戰的力量,卻不足六萬。面對趙國十萬大軍,中山國是凶多吉少。

但,公子尚是七尺男兒,怎可將祖先打下的疆土,恭送相送。縱使戰死疆場,他也不負男兒之身。

公子尚想到家國將破,獨自來到宗廟,面對先祖靈位,痛哭流涕,“趙要亡我社稷,請先祖賜予我力量,力挽狂瀾。”

公子尚痛哭半日,方纔離開宗廟。

公子尚望着靈壽上空慘淡的雲層,心道:“莫非中山氣數已盡,天要亡我。”

這時,公子尚腦海之中涌現出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國相司馬喜。

公子尚快步來到司馬喜府邸,痛哭流涕道:“請司馬相救我。”

司馬喜大病一場,神色漸差,氣虛道:“公子,非我不救中山,實乃無力啊!”

公子尚聞言,心裡咯噔一下,泣道:“難不成真的要趙國滅我中山不成。”

司馬喜重重地咳嗽幾聲,聲音虛弱無力道:“刺殺孟姚,是爲了亂趙君心智。趙君方寸大亂,就不會做出攻伐中山的政令。我們利用這段時間,整頓軍馬,積蓄國力。利用天有異象,挑撥趙君和太子之間的關係,以達到亂趙國朝局。千算萬算,卻忘了趙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公子尚感激道:“若非司馬相之計,中山國豈能多存活一些時日。是啊!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是天要亡我社稷。”

“我一生精通權謀,善帝王之術。”司馬喜又咳了幾聲,“但我卻猜不透趙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趙君,的確難懂。”

“按理說,孟姚的死會給趙君致命一擊,令趙君萎靡不振。天有異象,也將引發趙君和太子之間的矛盾。如此以來,趙國就會離心離德,爲禍不遠。但我沒想到,趙君會選擇提前禪位,以避異象之禍。”

“趙君一生,無人能懂。趙君壯年退位,開歷代先河。也是令人難懂。”公子尚平復思緒,“趙君是個可怕的對手啊!今,趙君親自領兵十萬,北伐中山。我國危矣。”

“是啊!趙君一生無人能懂。無論是繼位之初,以弱國之力,對戰五國;還是在大爭之世,不行王道,自貶爲君;以及不顧世俗的眼光,推行胡服騎射。”司馬喜眸色之中,涌出敬仰,“沒人懂趙君,趙君卻用了二十年之力,將孱弱的趙國,引向強盛之邦。”

公子尚也道:“三晉二十幾年不曾起兵戈戰火,皆是趙君之功。今,趙君插手燕國、秦國,扶持燕王、秦王。塵定北疆,痛擊三胡,開拓數千裡山河。姬周建國數百年,何人敢比趙君之功。趙君無人能懂,卻令人着實害怕。”

“是啊!趙君是一個令人害怕又尊敬的對手。”司馬喜道:“趙君用畢生精力,讓趙國走向強盛。如今的趙國,遠勝於韓、魏,不弱於齊、楚。我們本想利用趙君致命的缺陷,毀了他。我們卻忘了,趙君以天下爲公的心思。趙君的氣魄、膽識和胸襟,無人能比。我們的對手是趙君,實乃大禍。”

公子尚問道:“趙君領兵攻我,我應該如何。”

“公子,爲國而戰吧!如此不負先祖的英明,也不負公子男兒之軀。”司馬喜語調悲憫道:“趙君要滅我社稷。我們也要趙君明白,中山男兒是不可欺。”

“趙君想要馬踏靈壽,血洗中山。”公子尚拾起心底的害怕,“我們也要趙君明白,中山男兒可滅,但不可欺。”

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章 賭國運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十二章 屠彝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
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章 賭國運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一章 趙國殤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十二章 屠彝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一百七十九章 南下爭雄,北上草原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