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往事

說着說着,悲傷的往事涌入心扉,趙雍臉色一沉,神色有點落寞。

穆澗猜出他的心思,拾起心底的失落道:“君上,我們去看看司馬望族的母親。”

趙雍感到鼻子酸酸的,穩了穩心神道:“我正有此意。”

司馬府是趙肅侯語賞賜給司馬望族和其母親居住的地方。離石一役,司馬望族的父親戰死,留下了他們孤兒寡母。趙侯語不忍英雄的後代生活悲苦,爲遺孀遺孤安置了一間府邸。

司馬望族的母親生活樸素、簡潔,府中並沒有太多的雜議和婢女。諾大的司馬府邸,就只有十一人。其中四名守衛,還是趙雍安排的。

馬車行到司馬府邸門口,守衛見車內的人是君上,上前行禮道:“拜見君上。”

趙雍長袖一揮,不讓他們進去通報。守衛躬身退居一側,給君上騰出一條大道。

趙雍望着司馬府邸四個大字,心情沉重。每走一步,傷心事總會多一分。

穆澗對着身後一行人,說道:“你們幾個隨我進去,其他的人在此等候。”

衆人齊聲道:“喏。”

空曠幽靜的庭院中,不知名的鮮花,散發出陣陣幽香。趙雍吸了一口氣,看見有位頭髮斑白的婦人正在縫補衣物。婦人周圍聚集了四名年方二八的少女。少女嬌嫩的音色,宛如春天的微風,遍佈整個庭院。其中一少女擡頭看見有位風姿卓越的少年走近,連忙提醒其他人。那三名少女,也被眼前少年身姿所迷,竊竊私語。

婦人也聽見少女們的嬌聲細語,擡起頭識別來者的身份。想了片刻,對眼前這個少年是一點印象也沒有。

穆澗鄭重道:“君上駕臨。”

少女們聽聞眼前這個好看的少年是君上,頓時臉色驟變,嚇得跪在了地上,瑟瑟發抖。婦人聞言,蹲下半截身子,不慌不忙道:“不知君上來此,禮數不周,請君上治罪。”

趙雍擡手道:“不必多禮。”

婦人欠身道:“謝,君上。”

趙雍緩緩轉過身去,清澈透明的眼神,掃視了一遍庭院。庭院中,擺放了幾盆花苗,別無其他可供欣賞的地方。諾達的司馬府邸,太過冷清。

趙雍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臉上的表現很平靜,轉過身看着婦人手中的衣物,問道:“你爲何要做這些工作?”

“回君上,我想替吾兒望族多織幾件衣服。”

“望族,比寡人幸運,能夠穿上自己母親縫織的衣物。”趙雍語調多了幾分惆悵道:“在精美的衣服穿在身上,也沒有自己母親織的衣服穿着舒服。”

“我兒命苦,從小缺少父愛。這孩子,出生的時候,父親也沒在身邊。其祖母給他取名望族。一是提醒他不要忘了司馬家逝去的光輝,日後要振興家族。二是激勵我兒上進之心。但,我心中更願他平平安安長大,淡然地渡過一生。”

婦人念及望族,臉上溢出幸福。趙雍見狀,心中泛起一道悲傷。

曾經,他的母后也是這般疼她,愛護她。他依稀記得,年幼時,犯了錯誤,君父要罰他。母后總會百般維護他。趙語對國事、政務及軍事,處理起來是得心應手。但是,對待夫人和雍兒,卻是百般頭痛。

趙雍每次闖禍,氣的趙語半死。君後,總會以各種理由,爲自己兒子開脫。

趙語說:“你這般寵他,他以後會犯錯的。”

君後顛道:“雍兒是我的兒子,我不寵他,寵誰。”

趙語被她言語一堵,氣急道:“雍兒,也是我的兒子。今日,對他嚴厲苛責一點,讓他長點記性。明日,他便可長大成才。我做的一切,都是爲他好。”

“你每天見了雍兒,不是板着一張嚴肅的面孔,便是責罰於他。孩兒見着你躲得遠遠的。這就是你口中的好嗎?”

趙語說不過夫人,大袖一甩,微怒道:“好。雍兒,我不管了。這下,總行了吧!”

君後,努了努嘴,輕聲道:“雍兒,你長大了,不能學你君父。男兒,不但要頂天立地,還要學會照顧女人和孩子。你記住了嗎?”

趙雍瞪着眼珠,用力地點了點頭。

趙語見他們兩母子,沉重地發出冗長的嘆息。上輩子,欠了他們,這輩子,他們母子纔會讓他傷透腦筋。

趙雍見英俊威武的君父,總會在母后面前束手無策。他也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母后是君父的軟肋。回想起,母后往日的疼愛,趙雍臉上溢出幸福的微笑。他想?母后若在,也會爲他耕織新衣。也會如婦人疼愛望族一般,痛愛自己。

穆澗,低聲道:“君上。”

趙雍,收回心神,對着穆澗點了點頭。

穆澗會意,雙手擊掌。四名婢女,雙手託着大盤,迎了上來。

趙雍掀開盤上覆蓋的黑色布巾道:“望族有事,短時間不會回來看你。這些,你先用着。用完了,派人告訴寡人一聲。”

婦人忙辭道:“君上,這可使不得。”

“你別推辭了。這是,君上的心意。”穆澗道:“也是你應得的。”

婦人心中一動,隱隱閃現出不妙,擡頭問道:“君上,不用瞞我,我兒,出了什麼事乎?”

趙雍心中咯噔一下,努力擠出一抹笑容,說道:“望族沒事,他在替寡人做事。”

婦人,將信將疑,點了點頭道:“犬子能爲君上做事,乃吾兒的榮幸。”

“寡人,還有國事需要處理,就此別過。”

“恭送君上。”

婦人看着君上賞賜的東西,眼角落下幾滴熱淚。一旁的少女沒有見過這麼多的財物,又見婦人暗自垂淚,問道:“君上親自前來,賞賜夫人財物。這是多麼大的恩寵,婦人怎麼不高興,反而還哭了。”

婦人囁嚅道:“上次先君賞賜我金銀的時候,是我夫君爲國捐軀。”

走出司馬府邸,趙雍擡頭仰望天空。先前明媚如洗的藍天,早已被黑色的雲層覆蓋。一顆米粒大小的雨滴順着趙雍的臉頰滑落,映出了一道鮮明的痕跡。

穆澗見君上沉默不語,一直留心着他。趙雍臉上雨滴劃過的痕跡,被他認爲是一道淚痕,出言安慰,“君上,事已至此,你就不要傷心了。”

趙雍怔了片刻道:“我,傷心?”

“君上,你就認了吧!”穆澗嘀咕道:“你都已經掉眼淚了,還故意逞強。君王爲了顏面,就不能真實的表達自己。”

穆澗發現自己說錯話,輕輕抽了兩下嘴巴子。

趙雍不理他莫名的舉動,仍舊仰望天空。他想?烏雲遮蓋的地方,會不會有仙人存在的痕跡。若是有仙人,他們的世界會是怎樣。有沒有人生六苦,七情六慾。

也許,上天感受到了他心中的悲憫,雨滴如珍珠斷線一般,簌簌滑落。雨水,靜靜地拍打在他的臉上。趙雍,分不清從他眼眶滑落的是雨水,還是眼淚。

良久,趙雍回過神來,黯然傷神地走進車內。

穆澗揚聲道:“回宮。”

司馬望族母親的一言一行,讓趙雍腦海深處勾起了對母后的記憶。母后的一顰一笑,深深地銘刻在他腦海深處。再多的錦衣綢緞,披在身上,總沒有母親一針一線來得珍貴。母后織出的衣服很醜陋,但是穿在身上,總會讓人涌出一股暖意。他是多麼懷念昔日的母后啊!

儘管,母后離開人世多年。但,趙雍堅信,母后從未離開他的身邊,日日夜夜的陪着他。

司馬望族的母親,年歲不過四十五左右,正是青春最美。然而,趙雍眼睛看到的卻是一位滿臉憔悴,兩鬢花白,骨瘦如柴的老婦人。也許,司馬望族的父親離開,讓這位婦人,吃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若不是念及望族,她恐怕是挺不過去的。這位婦人,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支撐起了司馬家。

趙雍此行,一是想看看望族的母親。其次是想將望族的事情,告知她,好讓婦人心裡做好準備。當他見着婦人的一剎那間,他的嘴脣顫抖得厲害,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望族是婦人的一切,也是她活在這個世界上僅存的希望。望族的事情,讓她知曉。這位婦人,還有活下去的勇氣?

回到趙宮,趙雍一言不發。這可急壞了宦者令韓忠。韓忠送來的美酒佳餚,君上一點沒動。於是,他找穆澗問話。

穆澗也不瞞他,將事情的原委說了出來。

韓忠聽後,擡起頭凝視着他,溫言道:“你啊!這般糊塗。君上的性情,他人不知曉,你也不知道。”

穆澗也有點後悔,任由韓忠責罵。

夜幕降臨,趙雍白日那顆浮躁的心,總算靜了下來。心靜,他便將今日朝堂發生的事情,仔細想了一遍。他不後悔下達出征的決定。

因爲他明白,燕國出兵挑釁,趙國由之任之,不做任何反應。不但諸侯國會說趙國懦弱無能,趙國士子也會覺得這個國家令人寒心,尤其是這個國家的君主。錢財,可以買來暫時的和平,戰爭究竟會來臨。與其被他國小覷,不如與之相爭。終然輸了,既表明了趙國領土不容他國覬覦的決心。同時,也表明了趙君的態度。

戰,即使一種態度,亦是一種人生。

趙豹說的也對。趙君此舉,稍有差池,會造成國內動盪。新政剛有起色,也因此戰,付之東流。即便如此,趙雍也決心與燕國一戰。

兵者言,不戰彌人之兵,實乃上策。但兵者也言,若戰爭不能避免,以戰止戰也非下策。趙國乃萬乘之國,若不戰而彌兵,選擇退讓,他做不到。

趙國處在四戰之地,趙氏一族,有血性骨氣,不懼武力。燕國想戰,那就與之一戰。燕趙之間,也可趁此分個高下。究竟是數百年的燕國武力強盛,還是立國百年的趙國更勝一籌。這個少年的內心,充滿着期盼。

但是,上大夫田不禮那句,一戰可保燕趙兩國數年的和平,趙雍有點想不透徹。於是,連夜召見田不禮等有關主戰之人。

趙雍問道:“燕趙一戰,孰強孰弱。”

“此役,趙國的勝算要大一些。”田不禮娓娓道來:“燕國雖立國數百年,但北胡之患,是一毒瘤。北胡不滅,燕國難有作爲。其二,燕國師出無名,怎可敵趙國正義之師。其三,燕國國內爭權奪利,趙國人心穩固,君上德澤遍及趙國境內。故而,臣斷言趙國的勝算大一點。”

趙雍點了點頭,問道“爲何燕國還要出兵,進犯我國。”

田不禮早就料到君上會有此一問,故而準備充足,忙道:“姬周天下,萬乘之國有齊、魏、楚、秦、韓、燕、越及趙國。千乘之國,有中山、殷宋、魯、衛等國。還有諸多小國林立。燕國是姬週一脈,無非是想要向中原諸侯國證明姬氏的存在,尤其是姬周北疆,燕國的存在。燕地北寒,政績微弱,光是抵抗北胡,是不能讓諸侯國信服。燕國南下,有齊國、趙國、中山等阻隔。齊國與中山是盟友,燕國不會去招惹二國。因而,瞄上了趙國。”

“燕國膽敢瞄上趙國?”

田不禮又道:“據臣得知的情報,燕國國君也沒有信心與我趙國一戰。燕國對這場戰事,準備也不充分。”

“燕國爲何出戰?”

“燕國此次出兵的目的,一是想通過戰爭取得勝利果實,以此爲契機,逼迫我國割讓代郡部分領土。其二,燕國國君是受了齊人和秦人及本國大臣的蠱惑,燃燒起了大國的國政方略。臣斷定,燕國沒有做好全面與我國開戰的準備,他們也不會大舉出兵犯我疆土。”

趙雍沉思少許,問道:“燕趙一戰,可保幾年天平。”

這是身爲國君比較關心的話題。戰爭不可避免,但戰後總該提前規劃一下。

田不禮頓首,伸出五根修長的手指,答道:“最多不超過五年。”

燕趙一戰,可保五年邊境太平。趙雍對這個數字,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失落。勞師動衆遠征,竟然才換取五年的安寧。他瞧着田不禮坦然寧靜的神色,琢磨着會不會是上大夫對戰後局勢有些誤判。

田不禮道破了君上心中的想法,問道:“當今乃大爭之世,燕趙能保持五年秋毫不犯,難能可貴。君上,莫非想要一紙文書,安享邊境數十年太平。”

趙雍一怔,苦笑道:“寡人不敢奢望。”

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七章 韓候康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三章 佈局第三十八章 暗處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二章 魏國謀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二章 魏國謀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十一章 朝會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八章 分化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八章 分化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十章 繼位
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七章 韓候康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三章 佈局第三十八章 暗處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二章 魏國謀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七十四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二章 魏國謀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十一章 朝會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八章 分化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八章 分化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十章 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