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

桑丘之戰,秦國慘敗,齊國慘勝。

匡章和秦軍交手之後,深深感到這個來自西邊的秦人,並非齊國境內狂夫所言不堪一擊。假以時日,秦國將會是與齊國爭天下的對手。好在齊秦兩國之間有三晉作爲緩衝之地。三晉不敗,秦國沒有機會與齊國大規模正面交鋒。

匡章收斂好陣亡將士和敵軍屍體,領着得勝之軍回到齊都臨淄。齊都臨淄百姓夾道迎接這支凱旋歸來爲國增光的競技之師。

齊王田闢彊在齊宮擺下盛大的酒宴,犒賞歸來的勇士。

秦國輸了,但打出了秦人的威風。齊國贏了,也是險中求勝。齊王田闢彊不在意出征陣亡了多少將士,他也不需要明白戰場有多殘酷。他更不需要知道,此戰導致了多少個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身爲齊國的王,他要的結果就是破三晉,制楚國的西戎秦國,敗給了齊國。

田闢彊繼任齊王,與秦國首戰,便滅了秦人的威風。既向中原諸侯證明了齊國乃當世強國;又樹立了無上的軍威,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田闢彊一高興,便下令厚葬陣亡的將士,重賞有功之臣。

田闢彊對着齊國諸臣,揚言道:“寡人慾建立蓋世霸業者,非章子莫屬。章子,不愧是齊國的猛將。安我齊國者,非君莫屬。”

面對齊王送出的讚譽,匡章不敢居功,皆言是王上福澤天下,齊國將士用命。

田闢彊見匡章有真本事,爲人不居功,心中大樂。

齊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也是人才濟濟。匡章一戰打贏了秦國,但和齊國宗室老將的功勳相比,實乃微不足道。這些老一輩是跟隨齊威王立下戰功赫赫之人。他乃後起之秀,怎敢與之比肩。

齊王田闢彊排除萬難,以匡章爲將,是藏有私心的。他剛坐上王位,國中老將皆是隨先王之人,居功自傲,不聽王命。

田闢彊提拔新秀,壓制宗室,達到平衡朝局,進而避免宗室做大做強,王權旁落。秦國攻齊,剛開始戰況對齊國不利。齊國別有用心的人見了,紛紛上書。

有的人說齊國宗室好男兒衆多,匡章戰事又不利,請求更換主將。也有的人說,匡章通敵賣國,應該派人前往將他誅殺。

一時間,臨淄謠言四起,皆是不利於匡章的。面對呈上來的文案,田闢彊一概置之不理。田闢彊相信匡章的能力,也相信他不會辜負自己的期望,更不會做出叛國叛君之事。

齊、秦兩軍主力在桑丘初次交鋒,不分勝負,兩軍各自安營紮寨,僵持不下。匡章手下的人認爲秦軍戰鬥比不上齊軍,紛紛進言決戰。

匡章強力壓制主戰將領,拒不出戰。這些人便以主將性情膽小懦弱,要求齊王換將。田闢彊知道匡章的難處,派出特使持符節,進入軍中傳達政令…不聽主將調遣者,斬。

田闢彊常年在齊威王身邊,耳濡目染,自然明白作爲君王第一件事...自己要有主見,決不能受臣下的意見左右。其次,戰時更換主將,乃軍中大忌,也是重重給自己一記耳光。

田闢彊一心一意維護匡章,令很多人不滿。

齊相鄒忌問道:“王上,匡章手握重兵,他真的通敵賣國,齊國危矣。”

“寡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田闢彊不喜歡鄒忌是因爲他爲了權勢,不惜陷害詆譭他人。

馬陵、桂林兩役名將田忌和軍事孫臏,就因爲他的嫉妒心而離開齊國,逃亡楚國。若非如此,中原諸侯豈不來臨淄朝拜。今,鄒忌忌憚匡章的軍功,不惜說出此番話來。

田闢彊聽了氣不打一處來,出聲嗆白道:“齊相多慮了。章子是不會背叛寡人,背叛齊國。”

鄒忌以布衣之士,身居廟堂,爲一國之相,自然練就了一身察言觀色的本領。於是,便適可而止,不在進言。

田罌也私下問道:“王上,齊國爲將者衆多。王上爲何獨寵匡章。”

田闢彊能夠順利繼任王位,多虧有了田罌的幫襯。

田闢彊也沒把他當外人,答道:“父王臨終前告訴寡人,齊國有難,匡章足以安定天下。”

“匡章安天下?”

“寡人聽到這句話,和你表情一模一樣。你可知,父王說了什麼。”

“請王上示下。”

“父王說他作爲人子,不敢欺辱死去的父親,難道他作人臣,還會欺辱活着的君王嗎?”

田罌見王上識人、用人方面比先王有過之而無不及,深感欣慰。田罌期待着齊國在新王的帶領下,縱橫中原,揚威諸侯。

秦軍東征慘敗,三萬秦軍男兒出征,回到國內不足五千人,將軍嬴華也身負重傷。秦王嬴駟見大秦地鷹銳之士敗給了齊國,仰天嘆息道:“齊國不愧是東方大國。”

秦宮大臣見東征大軍輸了,爲了挽回秦國的臉面,進言道:“王上,我們再派大軍借道韓、魏攻入齊國,以報嬴華將軍之辱。”

秦王也有意再派出幾萬將士與齊國爭雄。

左庶長嬴疾道:“王上,此戰我們輸了,韓、魏兩國對我國的態度也會發生逆轉。齊國和秦國有三晉阻隔,短時間內是不會正面交鋒,攻齊不是上策。”

一人反對道:“齊人給我秦國施加的恥辱就這樣罷休了。”

“知恥方能後勇。”嬴疾的雙眸散發出憂慮的神色,“齊國是當今東方強國,也不會威脅到我國。我們暫且放一放,不與之爭先。”

一人道:“國恥就不報了?”

嬴疾道:“攻三晉,打南楚纔是我國的重心。我軍剛敗,三晉和楚國不久便會有大動作。臣建議派出使者,前去齊國謝罪稱臣,平息齊王之怒,與齊國締結盟約。”

又一人道:“稱臣謝罪?”

嬴疾見這些人還沒看懂局勢,“齊王聯合三晉和楚國攻我秦國,局勢對我國極爲不利。”

秦國尚武,寧可戰至最後一人,也絕不會向敵人屈服。秦國曆代先君皆是戰死沙場,才換來現在的局面。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八個字深入秦人骨髓,也激烈着秦國每一個男兒。

嬴疾提出派出特使去齊國謝罪稱臣,衆人無法理解,也不能接受。秦宮大臣出言叱責嬴疾。甚至有人說他不配位嬴姓趙氏的好男兒。

此戰失利,嬴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嬴駟派出三萬大秦將士出征,試探齊國的實力。秦國大敗,他便得知齊國不愧於當今第一強國。

嬴駟拿得起,放得下,也不會因爲顏面之事,做出錯誤的政令。秦國一敗,也會在中原諸侯掀起軒然大波。

齊王一怒,振臂一呼,合縱抗秦。中原諸侯必會追隨。爲了秦國來之不易的家業,嬴駟選擇低頭。

嬴駟犯愁應該以何人出使齊國。既能平息齊王衆怒,又不辱秦國國威。

嬴疾見秦王不糊塗,進言道:“王上,臣推薦一人。”

嬴駟問道:“何人。”

嬴疾忙道:“此人,是齊國人,也是縱橫家弟子,其人口舌之利,不弱於張儀。”

嬴駟見秦國還有人比張儀那張嘴還能說,又皆是縱橫家,問道:“把他喊來,讓寡人瞧瞧。”

陳軫進入宮廷,面見秦王。

秦王第一眼見到陳軫很是滿意。又問了幾個問題,對方皆對答如流。秦王便讓陳軫爲大使,前往齊國告罪。

齊王田闢彊見秦國派人來謝罪,秦國願做西番之臣,匍匐在齊國的腳下。

此戰,秦國雖然輸了,但齊國也清楚地認識到秦國的實力。秦國不甘心失敗,聯合楚國、越國共同進攻齊國。齊國雖是東方第一大國,還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對抗三國。既然秦國選擇低頭,田闢彊也給秦國留足顏面。

齊王田闢彊問道:“大使身爲齊人,爲何替秦國效力。”

“我遊遍諸侯,得到秦王賞識,自然是要爲秦國效力。”陳軫委婉表達了,自己在齊國不受重用,而西去秦國。既說秦國有識人之能,暗中諷刺齊國不重視人才。

田闢彊假裝聽不懂,問道:“皆聞先生出自縱橫一脈,與公孫衍、張儀同門。楚國攻我,先生可有退敵之策。”

楚國大將昭陽率楚軍攻打魏國,擊殺魏將,大破其軍,佔領了八座城池,又移師攻打齊國。

齊國一邊應對秦軍,又一邊應對楚軍。秦國的威脅解除了,但楚人的威脅還在。田闢彊這些日也爲這件事頭疼。

陳軫自然知道是齊王考他才學,便說有辦法讓楚人退兵。田闢彊大喜,以他爲使,出使楚國。

陳軫以畫蛇添足之意,陳述厲害。楚將昭陽聽後權衡利弊,便主動退兵。

齊王見陳軫一人前往楚國,便讓楚人退兵。田闢彊重賞了陳軫,讚歎道:“縱橫家果然名不虛傳。”

陳軫爲齊國解圍,田闢彊也與秦國締結盟約,互不相犯。

魏嗣、惠施和公孫衍坐在大梁宮,一邊暢飲天下美酒,一邊暢談天下大事。

當秦國戰敗的消息傳入大梁,魏嗣似乎有點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聽見會是真實。公孫衍和惠施只顧飲酒,一點也不感覺到驚訝。

魏嗣驚道:“秦國的鷹銳之士竟然敗了。”

公孫衍拿捏着酒樽道:“王上還記得我們許下的諾言嗎?”

魏嗣,點了點頭,“他日再見面時,必是合縱攻秦,兵發函谷。”

公孫衍,鄭重道:“秦軍這一敗,便會挫其銳氣。王上,臣打算再次合縱,兵發函谷,以攻秦國。”

“好。寡人終於等到這一天了。”魏嗣熱血沸騰,問道:“犀首打算怎麼做。”

公孫衍伸出五根粗壯地大手指,“王上,我這次給你帶來好消息。”

魏嗣眼神一亮,“什麼好消息。”

“我打算邀請韓國、趙國、楚國、燕國一起合縱攻秦。”

魏嗣神情激動,問道:“此次攻秦,還是由我魏國主導。”

公孫衍搖了搖頭,“此次合縱攻秦以楚王爲合縱長。”

魏嗣思慮片刻,覺得不妥,“楚國乃蠻夷之國,怎能領導中原諸侯。楚王爲合縱長,有損中原諸侯的神威,也會助長了楚人的氣焰。犀首,寡人認爲還是由我國主導。”

公孫衍道:“楚國是蠻夷,這是中原人對楚國的偏見。其實,我們對楚國一直不瞭解。”

魏王嗣問道:“楚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公孫衍續道:“今日之楚,兵車數萬,甲兵百萬。地域超過諸侯各國。論土地、人力、財力,中原諸侯皆不能與楚國爭鋒。楚人善戰,齊國乃東方強國,秦國虎狼之國,也不敢與楚人決戰。楚之文化,也不遜色中原禮儀。”

魏王嗣問道:“楚國之大,寡人聽說。但楚國之強,寡人不曾聞。楚之文化,豈能與中原文化相比。”

惠施也道:“王上,幾年前,先王以會葬名義,邀集齊、楚、燕、秦五國伐趙。結果呢?諸侯離心離德,伐趙之事也功敗垂成。這件事,王上忘了嗎?”

魏王嗣想起這件事,嘆道:“這件事,寡人豈能忘了。”

惠施腦海涌出了惠王的無奈,嘆道:“若非惠王不惜自降身份,前去趙國和解。魏、趙兩國哪會有現在的局面。此次,以楚王爲合縱長,也可避免直接與秦國針鋒相對。”

魏王嗣想了想也覺得惠施之言有理。楚國仗着地利、人力和財力,想當合縱長出頭。反正只要是攻打秦國,魏嗣也不反對。

魏王嗣道:“犀首,你我剛相見,你又要前去有說諸侯。你費心了。”

“爲了魏國的王圖霸業,我累點苦點又有什麼。”公孫衍豪情萬丈道:“王上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等也該履行當日立下的誓言。”

魏王嗣躬身行禮,語調誠懇道:“請兩位助我一臂之力,重拾先祖輝煌,共創大魏傲視羣雄昔日風采。秦國施加給魏國的恥辱,寡人要十倍百倍地討回來。”

重拾魏國的雄風,不僅是魏王嗣的理想,也是每個魏國男兒畢生追求。公孫衍對着魏王嗣回禮,又朝着惠施拜了拜,“王上,惠子,我走了。”

魏王嗣道:“犀首保重。”

惠施笑道:“犀首,王上和我在大梁宮等着你回來。”

公孫衍走出大殿,站在大梁宮,發出感慨,“再回大梁之時,便是合縱攻秦,兵發函谷之日。”

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
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七十一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六十七章 齊相田罌教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銳士誰與爭鋒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將亂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