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

趙雍繼位至今已有二十六年,年過四十有一。在他漫長地歲月之中,有兩個女人對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第一個女人就是韓宣王之女,另一個女人就是孟姚。

公子章是趙雍和韓王之女的第一個兒子,也是趙雍的嫡長子,生下來就被立爲趙國的儲君,居住東宮。公子何、公子勝是趙雍和孟姚生下來的子嗣。

公子章年歲二十,公子何年滿十歲,公子勝年滿八歲。趙雍都非常珍愛兩個女人爲他生下的子嗣。然,天象異變,爲禍國亂。趙雍爲了避禍,打算禪位太子。

當趙雍聽了吳廣之言,孟姚之死跟他長子有關。趙雍雖然不相信,自己的兒子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會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趙雍沉下心來想了想,如果公子章真的是這樣的人,那麼以後公子何、公子勝也會成爲他打擊的對象。

如果局勢失控,秦國諸公子之亂,也會在趙國上演。子嗣相殘,這是爲君、爲父之人,最不想看到的。趙雍也想弄清楚,孟姚的死,似乎真的與公子章有關。頓時間,趙國朝局風雲涌動,瀰漫整個邯鄲。

此事處置不當,趙國也會分崩離析。

想當初趙雍繼位,年滿十五歲。中原諸侯以會葬之名圖謀趙國。趙雍先扶持燕王,後扶持秦王。推行胡服騎射,數伐中山,擊三胡,拓胡疆。趙國從一個任由諸侯欺凌的弱國,走上強盛之邦。

如今的趙國強於韓、魏,不弱於齊、秦。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究竟有多強,這是趙國君臣和中原諸侯想要關心地問題。然,趙雍不加入中原戰局,選擇韜光養晦的作風,又令中原諸侯看不清楚趙國的實力。

此刻,天有異象,警示天有大亂。

趙雍花費了大半生,好不容易纔讓趙國走上強盛之邦,自然是不想看到趙國走向衰敗。趙雍禪位之心不曾動搖,他也要有個萬全之策,以免自己一個錯誤的決定,爲趙國和自己帶來災禍。

太子章正在東宮,練習騎射。忽然一人,急色來報:“太子,大事不好了。”

太子章舉起良弓射了一箭,將大弓扔給一名宦者,問道:“太傅,何事驚慌。”

太傅低聲道:“宮中局勢有變,請太子借一步說話。”

太子章遣散身邊的宦者和女婢,問道:“太傅,有什麼話可以說了?”

太傅神情冷峻道:“太子,昨夜星象有異。”

太子章笑道:“星象有異,與我有何干系。”

“太子可知,星象是如何說的。”太傅見太子不知輕重,急道:“天發殺機,斗轉星移。天象翻覆,熒惑犯宮,北斗催藏。”

太子章見太傅語調急促,也意識到天象對自己不利,沉着臉問道:“太傅,這話是什麼意思。”

太傅見太子還不算糊塗,回道:“天象的意思很明確,有人會威脅到君上。”

“君父如此英明,何人能夠威脅君上的地位。”太子章淡淡道:“太傅是否多心了。”

太傅語調凝重道:“威脅君上的人就是太子。”

“我?”太子章驚道:“君父是我的榜樣,我豈會威脅君父。”

“太子的品性、爲人如何,我自然清楚。”太傅越說,臉色越來越看,“但星象有異,對太子也不利。若是有人在利用天象,大做文章,針對太子。”

公子章問道:“太傅的意思是說會有人針對我。”

“這也是我擔心的問題。”太傅語調充滿擔憂,“天象異動乃天意。若被人利用就是人爲。眼下的局勢對太子極爲不利。太子也應該早做打算纔是。”

太子章眼角滑過一絲不安,“太傅這話是什麼意思。”

“君後的死,對君上打擊太大。”太傅放緩語速,“有人以君後爲棋,有說君上。君上是性情中人,難免會做出不同尋常地舉動來。如今,天有異象。君上會怎麼做。”

公子章吞了幾口唾沫,“太傅的意思是說君父會罷黜我太子之位。”

“君上爲了避禍,就會罷黜太子。”太傅道:“當務之急,太子應該早點籌劃。”

太子章神情冷峻地問道:“太傅,我該怎麼辦。”

太傅沉重地嘆道:“事到如今,別無他法。君上若要廢了太子,太子也要做好應對之策。”

“不行。”太子章否決道:“我豈能與君父爲敵。”

“太子不要忘了。”太傅道:“君後的死,與太子脫不了關係。”

“我在代郡跟隨君父擊三胡,塵定北疆。”太子章道:“她的死與我何干。”

太傅見太子光明磊落,但不懂爲己籌謀,“君後是在宮中被人刺殺的。刺殺君後的人就是太子的親信和近衛。君上若得知這個消息,太子百口莫辯。如今天象有異,君上因爲君後離去,雄心大減。爲了君後,君上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濁者自濁,清者自清。”太子章道:“那些人是我的親信和近衛不錯。他們受何人指使我也不知道。君父是睿智之人,明辨是非。君父絕不會相信是我所爲。”

“太子好糊塗啊!”太傅見太子一點不開竅,“是非黑白,豈能說得明白。君後的死,雖不是太子所爲。但刺殺君後的人是太子親信和近衛。君上選擇相信,又該如何。”

太子章自然明白,那個女人是君父的一切。君父相信是他刺殺了那個女人,別說太子之位保不住,有可能還會災禍不斷,甚至是送了自己的性命。

太子章冷冷地吸了一口氣,心道:“莫非我真的要和君父…”

太傅也察覺出了太子微弱地變化,忙道:“太子,不如我們…”

“不可以。”太子章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截斷道:“他是我的君父。我豈能與君父刀劍相向。”

太傅深知太子性情耿純,做不出奪位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來,語調充滿擔憂道:“形勢對太子不利。眼下,太子不能進,也就只有退。”

太子章吸了一口氣,輕哼一聲,語調惆悵道:“君父真的認爲是我刺殺了那個女人。我已經無路可退。”

太傅道:“太子不想和君上刀劍相向。事到如今,唯有一個辦法,才能讓君上相信,君後的死,與你無關。”

太子章問道:“太傅是什麼辦法。”

太傅道:“主動請廢。”

太子章看了一眼天邊,眸色複雜。母后死去多年,給他留下的記憶並不多。他生下來就是趙國太子,未來的一國之君。

然,人生世事無常啊!曾經地天之驕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今,卻落得這般田地。

就在這時,穆澗走了過來,行禮道:“太子,君上有請。”

太子章穩定心神,回禮道:“君父找我何事。”

穆澗是看着太子章長大的,跟他感情深厚,但有些事,他是不能說的。

太子章也知道眼前這人雖是中正,官階不高。但他卻負責守衛宮城,也是君父最信賴的人之一。太子章見他欲言又止,想必是有什麼顧慮,也不爲難他,行禮道:“請中正大人帶路。”

穆澗伸手道:“太子請。”

太子章跟隨穆澗進宮,一路上兩人一前一後,保持距離,也不曾有話語交流。太子章見這條路是通往母后居住的寢宮,迎鳳殿,心道:“君父爲何要我來這裡。”

不多時,太子章來到迎鳳殿殿外。

穆澗高喊道:“君上,太子到了。”

韓忠從殿內走了出來,呼道:“請太子入殿。”

太子章前腳踏進大殿,殿門被宦者關上。太子章來到殿前,行禮道:“章兒,拜見君父。”

趙雍擡手道:“起來吧!”

太子章聽出君父的語調,比以往冷淡了不少,平靜地回道:“謝君父。”

趙雍問道:“章兒,可還記得,這裡是哪裡。”

“這是母后的寢宮。”這裡也是太子章兒時對母后的記憶之處,他豈能不知。

“你知道就好。”趙雍面色冷峻道:“章兒,寡人有話要問你。這裡只有寡人和你,你要實話實說,不能有半點隱瞞。”

太子章心裡咯噔一下,答道:“喏。”

趙雍的雙眸凝視着自己的兒子,毫無隱晦地問道:“孟姚的死和你,是否有關係。”

太子章進宮前雖有準備,但這句話從趙雍嘴裡說出來,着實嚇得不輕,跪地道:“君父,母后的死,孩兒萬般悲痛。”

面對這個答案,趙雍自然不喜,“孟姚的死,是否和你有關。”

太子章道:“母后的死,與孩兒無關。”

趙雍直勾勾地眼神,盯着太子章,眸色冰冷道:“你恨她?”

“是。”太子章道:“孩兒恨她。”

“你恨她,所以就讓人殺了她。”

“母后的死,不是孩兒所爲。”

趙雍的一個眼神,就相信孟姚的死,的確與他無關。

正所謂知子莫若父。

趙雍心中也一直堅信刺殺孟姚,絕不是兒子所爲。太子章跟在他左右,數伐中山,籌劃攻三胡,安穩胡疆。當孟姚的死訊傳到代郡,太子章顯然也不知情。

但孟姚的死,對誰有利,答案不用說是太子章。孟姚是趙雍生命之中最愛的女人之一。孟姚不死,趙雍愛屋及烏,也許會廢了太子章,改立公子何爲太子。

眼下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太子章。再加上天象有變等等諸多現象。趙雍似乎已經意識到有人想要通過天象和利用孟姚的死,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趙雍見孩兒真摯地眼神,也不在這個問題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又道:“昨夜,寡人得到一個天象。天發殺機,斗轉星移。天象翻覆,熒惑犯宮,北斗催藏。章兒可知這是什麼意思。”

太子章聞言,誠惶誠恐地答道:“天意難測,星象難明。孩兒不通天象,也不知道天象之意。”

“這是上天給寡人的示警。”趙雍語調明亮道:“此象,乃大亂之兆。熒惑守星,天有異象就是說你這個太子,將會成爲趙國之主。”

太子章恐懼道:“能知天象者,天下人不多。天象有何異象,真假難辨。君父乃聖明之君,豈能信天象之言。”

趙雍加重語氣問道:“你有沒有想過,成爲趙國之主。”

太子章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臉色慘白道:“孩兒不敢。”

趙雍冷氣逼人地問道:“這裡只有你和我兩個人。寡人想要聽你說實話。”

“君父青春鼎盛,英明神武睿智。君父施令天下,國人歸心,北胡歸降。孩兒豈敢有半點非分之想。”

“你十五歲,主動請纓,隨寡人征戰中山。獨自統帥萬人大軍,俘虜中山大將,威震諸侯。今,又擊三胡,拓胡疆,聲威顯赫。”趙雍換了口氣,又道:“你的功業,國人有目共睹。你要成爲趙國之主,取代寡人,有何不可。”

“趙國在君父治理下,萬衆一心。趙國由弱國走向強國,皆因君父一生的努力。君父的恩威,遍及國人,名揚諸侯和草原北胡。孩兒之威猶如螢火之光,君父之威乃日月之輝。”太子章道:“孩兒的功業不及君父萬一,豈敢取君父而代之。趙國需要君父,方能塵定北疆,征戰諸侯。”

“你聲威顯赫,不必過謙。你若能守護寡人打下的千里江山,寡人傳位於你。”

“君父健在,孩兒豈敢繼位。”太子章又道:“趙國需要君父大治,方能齊心協力。君父傳位給孩兒,事關國體,還請君父三思。”

“寡人提前禪位於你,自然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做的決定。以你的人品和威望,再加上你是寡人的嫡長子,由你繼任趙國之主,再合適不過。”趙雍語調鏗鏘有力,“今,天有異象示警,寡人提前禪位避禍。”

“君父因爲天象示警,禪位於我。孩兒懇請君父,罷黜孩兒太子之位,以避禍。”

趙雍沒想到孩兒會如此說,驚道:“你可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

“孩兒明白。”太子章心意堅定道:“何弟仁孝、賢德。請君父立何弟爲太子。孩兒願跟隨君父左右,征戰疆場。”

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
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