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

靖郭君逃出函谷關,總算舒展了一口氣。行了一段路程,靖郭君問道:“先生,我想不明白。我在秦國爲相一年有餘,離開秦國。秦國將士,爲何不盤查我等。”

馮諼見靖郭君發問,忙道出其中的緣由,“爲了避免不測,我讓人模仿秦王筆記,更改了出關文書,以及公子的姓名。”

“先生會何這樣做。”

“秦人不足以信。”

“秦王真的會殺我?”

“秦王更不足信。”

“先生多慮了。”

就在此時,一人快馬來到衆人面前,神色慌張道:“靖郭君,秦人追來了。”

話語剛落,便聽見遠處傳來喊殺聲,劃破夜空,“秦相休走。”

“護送公子先走。”馮諼見秦人追來,大喊道:“匡陽留下斷後。”

匡陽怒喝道:“秦人欺人太甚,隨我迎戰。”

衆人高喊道:“殺,殺,殺。”

靖郭君聞言,嚇得臉色慘白,驅逐馬車,疲於奔命。

隨着天色漸明,靖郭君等人逃出秦境,狼狽進入魏國。

公孫弘見脫離險境,喜道:“靖郭君,我們總算從虎狼之國,逃出來了。”

靖郭君對着馮諼行禮,感激道:“先生說得對,秦人不足以信。若非先生謀劃,我就死在秦國。”

馮諼回禮道:“公子能脫困,非我之功。公子要感謝雞鳴、狗盜兩位相助。”

靖郭君看着跟隨自己亡命的門客,又看着雞鳴、狗盜,感慨道:“我這次能離秦歸國,皆是雞鳴、狗盜之功。我不識兩位先生之能,將之收爲下等門客,怠慢兩位,不想是兩位救了我們的命。”

雞鳴、狗盜也居功,行禮道:“願爲靖郭君效力。”

此時,一人快馬加鞭疾馳而來,道路兩旁揚起厚厚地塵土。眼力較好之人見了,忙道:“是我們的人。”

靖郭君聞言,鬆了一口氣。

來者翻身下馬,走到靖郭君面前,痛苦不已。

靖郭君見他身後,沒有其他人,問道:“匡陽等人,何在。”

“匡陽等人,爲靖郭君戰死。”

“你說什麼。”靖郭君語調顫抖道:“都死了。”

那人哭喊道:“靖郭君一定要爲死去的人報仇。”

靖郭君雙眼充滿憤怒的火焰,“秦人,欺人太甚。我們離秦,猶如喪家之犬。不報此仇,豈爲君子,豈配爲八尺大丈夫。”

馮諼忙道:“公子,我們身在險地,還是快快回到齊國。”

靖郭君喝道:“秦國辱我,來日必攻秦雪恥”。

秦王聽了燕姬之言,決定釋放靖郭君歸國。壽燭等秦臣聽到這個消息,來到秦宮,勸說秦王。經過大臣點破,秦王有些後悔。秦王以酒宴爲名,邀請靖郭君入宮。

壽燭、庶長奐來到秦相府邸,卻見秦相府,人去樓空,立馬意識到情況不對勁。

壽燭再次回到秦宮,覆命道:“王上,齊人逃走了。”

“你說什麼,齊人逃了。”秦王稷問道:“寡人擇日爲齊人踐行,他怎麼逃了。”

“王上還不明白。齊人逃了,說明他們心中有鬼。王上,決不能讓齊人離開秦國。”

“寡人朝令夕改,難以服衆。”

“齊人回到齊國,秦國危矣。爲了秦國,不能讓齊人歸國。”

秦王無奈道:“事到如今,已經來不及了。齊人已走,爲之奈何。”

“齊人離開不久,我們若派追兵,一定可以追上他們。”

“寡人就依你們之言。”秦王想到齊人不告而別,心中有氣,“庶長奐,去把齊人給我追回來。”

“喏。”庶長奐領命,大步走出秦宮,召集本部人馬,前去追趕。

秦王見庶長奐回來,忙道:“追上了嗎?”

“臣,追到函谷關之時,齊人已經出關。”庶長奐請罪道:“臣,無能。”

“你抵達函谷,已是深夜。”壽燭問道:“按我大秦律,未聞雞鳴之聲,不會開關放行。”

“臣問了函谷守將。守將說不知爲何,雞鳴四起,他們不得不開關放行。”

壽燭又道:“出關之人,可有齊人的名字。”

“出關之人,察看了王上放行的國書。他們確定無疑,方纔放行。他們放出去的是一隊商旅,文書上並沒有田文的名字。”

秦王聞言,抱有一絲希望,“齊人歸國,函谷關是必經之路。難不成齊人沒有東出函谷,還在秦國境內。”

壽燭道:“齊人歸國,東出函谷是一條路。其次,齊人也可以南下武關,繞道楚國。亦或者齊人從河西,渡大河去趙國,經趙歸齊。”

秦王忙道:“還不趕快分兩路人馬,去捉拿齊人歸來。”

庶長奐道:“王上,齊人已經出關。”

秦王問道:“你如此肯定。”

“臣率軍連夜追趕至魏、秦邊境。曾和一隊人馬交戰。”庶長奐道:“臣從那些人口中得知,齊人正是以商人的名義出關。齊人還說…”

秦王怒道:“齊人說了什麼。”

庶長奐道:“舉兵伐秦,一雪前恥。”

秦王后悔道:“寡人婦人之仁,放了齊人,爲秦國引來大禍。”

一人急色來報道:“王上,不好了。齊人送給王上的狐白裘不見了。”

秦王喝問道:“寡人將狐白裘放在府庫,怎會憑空不見。”

“臣責問了守衛府庫的將士。他們在前夜聽見狗吠之音。”

“宮中,怎會有狗吠之音。”

壽燭問道:“靖郭君爲何要冒風險,盜竊狐白裘。靖郭君之舉是爲了什麼。難不成靖郭君是捨不得狐白裘,還是想用狐白裘行賄賂。”

秦王聞言,冷靜下來想了想。昨日夜飲,燕姬替齊人說話。想必是齊人盜竊狐白裘,是爲了討好燕姬。燕姬得了齊人好處,故而幫他說話。

秦王吸了一口氣,冷聲道:“寡人總算明白了。”

壽燭問道:“王上明白了什麼。”

秦王將此事說出來,不僅對燕姬不利,還會影響到自己的威嚴。這件事,秦王無論如何也不能公開說出來,“齊人先以狗盜之徒盜取狐白裘;又以雞鳴之徒,騙開函谷關;再用能人,模仿寡人的字跡,騙過了函谷關守將。”

壽燭點頭道:“王上之言,不無道理。”

wWW•тtkan•℃O

秦王感嘆道:“齊人身邊匯聚各種各樣的人才,不乏雞鳴狗盜之徒。今日之事,足以證明,齊人當真了得。寡人總算相信,齊人是大才之人。秦國沒人比得過他。”

庶長奐問道:“齊人是大才之人,爲何不爲王上排憂解難。齊人爲何不在秦國施展才華,讓天下人知。”

“齊人是怎麼想的,寡人不能得知。但齊人有意在寡人面前隱藏不漏,這是爲何。”秦王臉色慘白道:“齊人之舉,莫非是爲了攻伐秦國。”

庶長奐見秦王臉色慘白,問道:“齊人有膽來攻我國?”

“齊人入秦,身居高位,無爲而治,甚至是裝傻充楞。就是爲了刺探秦國的秘密。齊人以欺詐之術,進獻寡人。他們的目的就是想寡人扣押楚王,導致秦、楚交惡。寡人扣押楚王,便會失信諸侯,也會令天下人羣起激憤。”秦王越想越害怕,涔涔汗水直下,“齊人歸國,必會禍亂秦國。不好,寡人上了齊人的當。”

壽燭道:“王上休要慌亂,事情還沒有壞到那一步。齊國攻秦,就要借道三晉。三晉豈會借道給齊國。縱使三晉借道,齊國提兵遠征,秦國何懼。”

“不錯。”秦王拾起心中的慌亂,鎮定道:“寡人東伐韓、魏,三敗楚國。寡人也想知道,究竟是齊國強,還是秦國更強。齊人東來,秦國何懼。”

……

中原諸侯,傳聞秦國是虎狼之國,有去無回。

齊人聽聞靖郭君去了虎狼之國,還能平安歸來,都倍感好奇。齊人皆想一睹靖郭君的風采,也想知道靖郭君在秦國這段時間裡經歷了什麼。

秦國是怎樣的國家,對於齊人來說十分陌生。齊宣王時,秦人借道韓、魏挑釁齊國。桑丘一戰,齊國重創秦人,保住了齊國東方第一強國的地位。

齊宣王趁着燕國大亂,起五都之兵及北地之衆,不足六十日吞併燕國。齊國的聲望,達到鼎盛。秦國見齊國精銳盡在燕地,聯合韓、魏,向東討伐齊國。

濮水一戰,齊國落得大敗。齊人咒罵秦人行事卑鄙,也想着有一日攻秦雪恥,捍衛齊人的尊嚴和榮譽。

靖郭君歸國的消息,迅速在齊國散播開來。靖郭君在秦國的經歷,也被諸子百家以各種文學傳唱。一時間,靖郭君的事蹟,人人盡知。

齊王田地得知靖郭君歸國,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着田和等人,語調不滿道:“靖郭君,還真有手段。竟然能從秦國歸來。”

“靖郭君能從虎狼之國,全身而退,其手段了得,是大才之人。”田和道:“王上,靖郭君歸國,可要好好重用。” щшш ⊕ttκa n ⊕Сo

“靖郭君威望,如日中天。寡人不重用,豈不是被人罵成昏聵之君。”齊王心裡雖不滿意,但也不能表達出來,“寡人曾當着文武百官放言,靖郭君回國之日,便是齊相。靖郭君回來,寡人不用,豈不是威名掃地,一落千丈。”

田和恭賀道:“王上得靖郭君輔佐,實乃齊國幸事。”

衆人恭賀道:“恭喜王上。”

齊王眸色滑過一絲不快,心道:“靖郭君,寡人小看你了。”

田和問道:“王上,靖郭君即將抵達臨淄。”

事已至此,多想無益。齊王問道:“靖郭君爲齊國出使秦國,促進齊、秦交好,是我國的大功臣。你們說,功臣歸國,寡人應該如何。”

田和答道:“王上,理應親自相迎。”

“臣等附議。”

“準。”

田和本以爲靖郭君歸國,齊王是不會高興。忽聞齊王之言,田和打消了心裡的顧慮,稱頌道:“王上聖明。”

衆人附和道:“王上聖明。”

滿朝文武皆在歌頌齊王聖明,卻沒有人發現齊王眸色之中,隱藏的不快。

靖郭君尚未踏進臨淄城,卻見人山人海,前來歡迎他。

一年前,他被迫離開臨淄。誰曾知,今日歸來,不僅名揚諸侯,還被齊人稱頌。眼前此景,讓他心中涌出萬丈豪情。

靖郭君在歡呼聲中走進臨淄,抵達齊宮。齊王率領文臣武將,站在高臺相候。

靖郭君見王上親自迎接,受寵若驚,高呼道:“臣,拜見王上。”

齊王笑容滿面道:“靖郭君,快快起來。”

“謝,王上。”

“快上來。”齊王招手道:“讓寡人看看。”

靖郭君起身拜了拜,登上臺階,走向齊王。

齊王親切地問道:“靖郭君可還記得,離齊去秦之時,寡人說了什麼。”

“王上之言,臣不敢忘。”靖郭君言語謙恭道:“飛鳥返故鄉,狐死必守丘。”

“你在秦國一年有餘,將齊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齊王大笑道:“秦、齊交好,靖郭君功不可沒。”

“臣是齊人,豈能不爲齊國爭取利益。”

“好。這纔是寡人的臣子。”齊王又道:“寡人曾言,你歸國之日,便是齊相。從這一刻起,你就是寡人的相國。”

靖郭君又拜道:“謝,王上,”

齊王伸手道:“齊相,隨寡人進宮。”

進入大殿,靖郭君和齊王噓寒問暖一番。靖郭君從大袖之中,拿出文書,高舉頭顱道:“臣,給王上送上一份大禮。”

齊王問道:“什麼大禮。”

靖郭君鏗鏘有力道:“攻秦。”

衆臣聽聞攻秦兩個字,大殿瞬間保持沉默。

靖郭君又道:“這是討伐秦國的罪狀,請王上過目。”

宦者見王上示意,上去取過文書,快步呈給齊王。

齊王打開文書,看了看書中的內容,朗聲道:“伐秦五大罪狀。”

“秦王之罪,有五。”靖郭君面對衆臣,眸色露出強烈地殺氣,“秦王以會盟爲由,欺詐楚國,爲不義,此乃罪一。秦王囚禁楚王,索要疆土,爲不仁、不孝,手段卑鄙,此乃罪二。秦人暴虐,欺壓諸侯,此乃罪三。秦王欺騙秦王后,爲不忠,此乃罪四。秦人以斬首爲樂,違背天倫,此乃罪五。”

“秦國罪狀有五,那是秦國的事。”齊王放下文書,問道:“我國要攻伐秦國,總要師出有名。你以何名義攻伐秦國。”

“秦王不忠不義不仁不孝,尚且無德。” 靖郭君振臂高呼道:“我們號召天下諸侯,合縱攻秦。我們爲楚王討還公道,維持世間正義。”

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十二章 屠彝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
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十二章 屠彝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二百八十七章 齊王甍,趙六伐中山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十二章 出宮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