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

趙攻中山,馬踏靈壽。幾次交戰,趙勝,中山慘敗。

趙雍先以武力壓迫中山,消滅中山國有生力量。其次,以攻心之術,瓦解中山人的鬥志。中山國大司寇見大勢已去,無奈向趙雍請降。

趙雍入住中山宮,接受中山人請降。趙雍並沒有趁勢滅了趙國百年的腹心之患。相反,趙雍扶持公子尚爲中山國新王。

趙雍之舉,莫說令公子尚以及中山國臣民看不明白。就連趙國臣民也弄不清趙主父的心思。

趙雍控制靈壽局勢後,穩定公子尚等人之後,住在中山宮昭陽殿。

趙雍在朝陽殿見文臣武將臉色不喜,含笑道:“孤知道你們心裡想的是什麼。你們有話,不妨直言。”

田不禮第一個按捺不住地說道:“蕩平中山,血洗靈壽。這是歷代趙氏先祖的使命。今,中山國被我們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公子尚等爲代表的大臣,向我們請降。臣實在想不明白。主父,爲何放過這次吞併中山,消除腹心之患的機會。”

田不禮此言一出,趙國文臣武將都表示不滿。

“孤,沒有趁勢吞併中山,反而扶持公子尚爲王。孤,理解你們此刻的心情。孤也知曉,你們心裡面想的是什麼。正如你們所言,馬踏靈壽,蕩平中山,這是先祖的夙願。也是雪先君被困鄗城之恥。這也是孤要完成的使命” 趙雍迎視着衆人的眼光,眸色寧靜地答道:“孤做出這樣的舉動,還有深層次的考慮。希望你們能夠明白,孤的用心。”

“眼下是滅中山,肅清我國腹心之患,最好時機。”田不禮誤以爲君後甍逝後,主父心智大衰,語調充滿抱怨道:“主父不滅中山,扶持公子尚爲王。一旦,中山人在公子尚號召下,凝聚人心。主父之舉豈不是養虎爲患。我們攻滅中山,肅清腹心之患,豈不是再次落空。下次,我們想要攻滅中山,不知要等多久。”

公子章也道:“主父之舉,孩兒也不明白。”

諸臣也道:“臣等也不明白。”

趙雍平靜地眼神看着不滿的衆人,心裡也不感到半分惱怒。攻滅中山很容易,但善後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大爭之世,兼併一個坐擁八百里山河的國家,更是不易。且不說被兼併之國是否會反叛。中原諸侯也不會坐視不管。

身爲一國之君,要想兼併數百里的國家,全身而退。就需要國君擁有大局觀,見識長遠。否則,攻滅中山,不是福。反而還會遭到諸侯聯合攻伐,是禍端的開始。

齊吞燕,楚滅越,都遭到諸侯聯合攻伐,國力大衰。要想在大爭之世全身而退,就需要步步爲營,不能走錯一步。一步錯,滿盤皆輸。

“孤,不一舉亡中山,原因有四。”趙雍語調平靜地說道:“其一,我們雖攻破中山,馬踏靈壽。但中山民風彪悍,民心未歸。中山人仍然忠於中山國,國內還有很強的戰鬥力。”

田不禮不屑道:“中山人不服,我們就用武力鎮壓他們。”

又有幾人支持田不禮的觀點。中山人不服,就用武力鎮壓。

“武力會令人恐懼,也會激發復叛抗爭的精神,永遠也不會令人屈服。魏國以武力攻打中山,用了三年時間而破之。二十年後,中山再次復國。孤要的不只是攻破中山,還要從今之後,再無中山。”趙雍頓了頓又道:“攻其國,失其民,不能強國,反而弱之,得之無益。”

公子章看着趙雍,眸色激動地道:“今日之後,再無中山。”

“這纔是孤要的結果。”趙雍語速緩慢道:“我們攻破中山,中山人復叛。我們就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平叛。這也是齊國攻破燕都薊城,卻不能站穩腳跟的原因。中山人幾次滅國,幾次復國。中山人頑強的精神,着實令人吃驚。孤要滅之,就不能讓它死灰復燃。”

“主父所言不錯,要滅之,就不能死灰復燃。”田不禮問道:“魏國三年破其國,二十年後又復國。主父,如何才能徹底滅之。”

“這就是孤的第二個原因。孤,打算用鯨吞的方式,兼併中山。”趙雍語調清晰,言辭剛烈道:“齊國不足六十日攻滅燕國,那是因爲燕國離心離德。孤,要滅中山,就要中山人離心離德。孤要中山人對自己的國家,徹底死心。孤,一邊用武力壓制反叛,另一邊用德行感昭他們。”

公子章沉思片刻,點了點頭問道:“主父,第三個原因是什麼。”

趙雍見兒子開始考慮事情,心中甚慰,眼神之中多了幾分慈愛,“我國吞併中山,是一把雙刃劍。好處就是壯大我國疆土,將代郡和邯鄲連成一片,提高了我國整體戰鬥力。我們攻滅中山,會引發什麼惡果。”

公子章忙道:“諸侯見我國勢大,勢必會插手中山國內政。尤其是齊國。”

“章兒所言不錯。”趙雍點了點頭道:“齊國背靠大海。今,北邊與燕國成爲世仇,南邊又有強大的楚國,東邊是三晉。齊國北上無望,南下又沒有路,只能選擇西進。齊國要想西進,就不想看着我國走向強大。齊國會怎麼辦。”

“我們曾在燕地以‘平叛驅齊’對付齊國。齊國也會在中山以‘平叛驅趙’對付我們。”田不禮又道:“中山國的存在,既能削弱我國的整體實力,同時又能牽制燕國。中山國的存在,對齊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齊國是什麼心思,孤豈能看不明白。”趙雍神色凝重道:“據趙爵送來的消息。齊國結束南楚戰事,在齊、趙邊境集結重兵,蠢蠢欲動,伺機插手中山國內政。孤,還是那句話,決不能給齊國這個機會。”

衆人聞言,跟着大笑。燕地得而復失,這是齊宣王心中的一道傷痛。齊宣王攻燕不成,與燕結下世仇。爲了報趙國一箭之仇,又錯判形勢,導致楚國攻滅越國。齊宣王雖聯合韓、魏三伐楚國,最終還是含恨而終。

田不禮見未雨綢繆的主父回來了,忙道:“主父還有一個原因是什麼。”

趙雍沉重地出了一口氣,“孤,收到來自北疆的戰報。北胡之勢不滅,欲捲土重來。孤,好不容易擊敗三胡,拓九原、雲中、雁門三郡數千裡山河。孤,豈能讓三胡之勢,茁壯成長。”

田不禮接話道:“君上的意思是先穩定、鞏固北疆局勢,再圖滅中山。”

“當務之急是穩定北疆,鞏固、消化新開拓的疆土。讓北地三郡與我國融爲一體。中山國的存在,既能隱藏我國真正的實力,還能迷惑諸侯的視線。”趙雍頓了頓,又道:“經此一戰,中山沒有能力組織大規模軍力,與我國相爭。我們要滅中山,也不費吹灰之力。中山名存實亡,孤何需擔心。孤,暫且讓中山,多存活些時日。”

翌日,中山宮舉行盛大朝會。公子尚在趙主父的支持下,成爲中山國的王。公子尚繼位之後,對趙雍發出挑戰道:“趙主父,我若爲王,定會重拾舊山河。”

趙雍見公子尚存有男兒之氣,勉勵道:“孤,等着那一天。”

公子尚見趙主父話中意思完全沒有將自己當做一名合格的對手,出言不遜道:“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久。”

“孤,再給你一次機會。”趙雍凝重道:“你,可不要讓孤失望。”

三日後,趙國和中山國再次締結和平協議。趙雍也遵守諾言,主動撤軍。趙國和中山國恢復到戰前的水平。

臨走前,趙雍望了一眼靈壽城,豪氣蓋雲地拋下一句話,“孤,來靈壽之時,便是中山亡國之日。”

……

趙國攻伐中山之時,秦國再次出兵攻打楚國。由於齊人靖郭君不遠千里,來到秦國爲相。秦王大肆散播齊、秦交好的消息。

其一是爲了向諸侯傳達一個信號,以齊、秦之盟,達到震懾對秦不敬的諸侯;其二,爲伐楚做好準備。由於韓、魏、齊三國聯合起來三伐楚國。三國軍事上保持同盟。秦王不能東出攻伐韓、魏,只好將長劍,再次揮向了楚國。

公元前300年。秦國趁着齊、韓、魏三國在垂沙大敗楚軍,斬殺楚將唐昧之際,出兵重丘。重丘一戰,秦勝,楚敗。秦國趁勝追擊,殺死楚將景缺,斬首兩萬。

秦楚再次交戰,佔領楚國五座城池,斬首五萬。

秦王稷三戰皆勝,信心大增,大喜道:“靖郭君助我,我軍方能大破楚軍,斬首五萬。”

“皆是王上福澤所致。”靖郭君心中又道:“秦王是向我炫耀軍功嗎?”

秦王稷不知靖郭君所想,笑道:“靖郭君,我國重創楚軍,接下來又該如何。”

靖郭君語調柔和道:“軍國大事,還請王上定奪。”

“寡人揍了楚國。楚國定會不服。”秦王稷看着靖郭君的眼神,語調暢快道:“寡人繼續揍楚國。秦、楚將會徹底交惡。是時候與楚國和談了。”

靖郭君遲疑道:“王上,楚國會與我國何談?”

“楚王老了。早已經沒有當年的雄心壯志。”秦王稷語調有幾分惋惜,“寡人修書一封去楚國。楚王不給寡人面子,寡人就可以問罪楚王。寡人出兵攻打楚國,也算是師出有名。”

靖郭君賠笑道:“王上所言甚是。”

秦王稷問道:“素聞靖郭君身邊不乏大才之人。靖郭君能否幫寡人修書一封,送去楚國。”

靖郭君領命道:“王上有命,臣自當遵命。”

“寡人就喜歡靖郭君快人快語。”秦王稷話鋒一轉,問道:“靖郭君,寡人有一事不明。”

“王上請說。”

“寡人收到來自趙國的國書。趙君年過四旬,壯年之際,爲何會提前禪位。”

“趙君繼位至今,行事風格總會令人不解,但又總會給人驚喜。趙君的一生,幾乎沒人能懂。”靖郭君愁苦道:“趙君提前禪位,出於什麼目的,臣也想不明白。”

“趙君禪位,罷黜太子,傳位公子何。”秦王稷也想不通其中的緣由,“趙君行事,一向高深莫測,無人能懂。寡人着實想不明白。”

“王上想不明白,何須多想。”靖郭君勸慰道:“趙君提前禪位、廢長立幼,但趙國朝局並未出現大亂。足以見得,趙君的人格魅力和膽識、謀略,非常人能比。王上要和趙國交好。”

“靖郭君不說,寡人也會和趙國交好。父王、燕王曾說趙君是不世之君,是個可怕的對手。寡人可不想與趙國爲敵。”秦王稷平復心神道:“寡人能成爲秦王,多虧趙君扶持。寡人與趙君早有締結盟約,秦、趙三十年內,兩國保持友好,絕不相爭。”

“如今的趙君,數伐中山,北擊三胡,令北胡臣服,並開拓數千裡胡疆。華夏建國上千年,何曾有人取得趙君赫赫千秋功業。”靖郭君眸色嚮往道:“趙君是趙人和胡人的精神領袖。我們和趙君爲敵,會吃大虧的。王上與趙國交好,我們就能擊楚國。”

“趙國目前是寡人的朋友。寡人豈能與趙君爲敵。”秦王稷又道:“寡人當前的任務是楚國。靖郭君,寡人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不廢一兵一卒,就能得到楚國黔中郡。”

靖郭君問道:“王上有何辦法。”

“寡人邀請楚王來武關會盟。”秦王稷淡淡道:“寡人以會盟爲由,扣押楚王。寡人向楚王索要疆土,楚王怕死,不怕得不割黔中郡贈送寡人。”

靖郭君雖然知道秦王此舉等於葬送了秦國的信義,也不漏聲色,附和道:“王上之舉,實在高明。”

秦王稷聽了,心中大喜。

翌日,靖郭君修書一封,上呈給秦王稷。

秦王稷看了靖郭君的文書,讚道:“靖郭君的文章寫得太好了。此書送去楚國,楚王不來會盟,也得來。”

“多謝王上謬讚。”靖郭君又問道:“王上,邀楚王會盟,要不要告訴太后。”

“秦國的事情,我做主。”秦王稷臉色瞬間冷了下來,“寡人這就派人出使楚國。楚王來會盟之日,就是寡人開拓疆土之時。”

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七章 韓候康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六章 賭國運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
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七章 韓候康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一百八十六章 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都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袖折腰舞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六章 賭國運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