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

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

又過了半個月,洛陽的事情已是塵埃落定。新任的中州巡撫陳安士也是到任,並已開始了整個中州的稅銀腐敗案件的查處。期間,陳安士也專程快馬趕到洛陽向晉王請安,並請示中州的案件辦理的章程。現在滿朝文武可不敢不把晉王放在心上了,晉王途徑翼州、中州二州,剷除了蠱惑愚民的邪神組織,查處了剋扣瞞報稅銀的腐敗官吏,罷免懲治了貪贓枉法,勾結奸商,草菅人命的貪官污吏,使得朝廷震動,而皇上對晉王的處理十分滿意,並給予嘉獎,還同意了晉王的處置意見。

可以說,晉王在朝中的份量是迅速提升。因此,中州巡撫陳安士上任後得知晉王仍在洛陽,連夜趕來覲見,以示其心,韓丹要求陳安士按皇上旨意辦事,只要用心辦好皇上吩咐的事,按朝廷律法辦事,淨化中州的政治環境,上下廉潔奉公,百姓安穩守法,陛下是看得見他的政績的,讓他好好辦事,陳安士自然是遵命行事。洛陽的事已是告一段落,韓丹也是準備繼續南下了,陳安士順路陪同送了晉王一段路程。

這兩個多月以來,韓丹再次煉化四塊骨頭,共計已煉了二十六塊骨頭了,左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已是煉化成功。

這一日,韓丹一行車馬已是到了盤江,過了盤江就是吳州地界了。這一路來,白蝶衣的師兄們也是和地藏司的侍衛熟悉了起來,經常和他們比試探討武道之事,韓丹也不去管他們,互相切磋也有利於提升武道修爲。有時他們還纏着高進讓他指點一下。新任中州巡撫陳安士已是安排了二十艘大船,以便晉王一行順利渡過盤江。

盤江的水有別於燕河,不似燕河的水那般昏黃,帶點碧色,也不似燕河的水那般洶涌澎湃。燕河好似北方的豪邁,盤江好似江南的婉約。盤江寬約三裡,經過了燕河的橫渡後,衆人再渡盤江已是沒有多少感覺了,只是看着南方多出來的連綿的羣山,卻是相互間打量不已。韓丹照例在船艙中看了會兒書後,就閉目休息小寐一陣,白蝶衣坐在一旁,將韓丹的腿抱在懷裡爲他揉着。一個時辰後,船隊靠岸了,馬公公隨即來報,白蝶衣對馬公公點了點頭,示意知道了,隨即,馬公公出去安排下船的事宜去了。白蝶衣俯首輕聲道:“殿下,靠岸了。”,韓丹睜眼,看了看白蝶衣明媚的眼睛,伸手抱住了白蝶衣,聞着她的髮香和身體的幽香,感受着玲瓏有致的身體,豐滿挺翹的圓潤擠壓着自己的胸膛,十分受用,心下舒暢。白蝶衣現在不讓韓丹摘她的面紗,說等成了王爺的女人的時候才摘下,她的臉不會給其他男人看見。韓丹在白蝶衣的陪同下起身來到甲板上,準備下船。下了船,就到南方了,江南也不遠了。

衡山派位於吳州境內南部衡山縣,韓丹之前給白蝶衣說過,要去衡山派看看,一是將白蝶衣的師兄們送回于衡山派,二是爲白蝶衣之事報于衡山派,畢竟她還是衡山派弟子,至於衡山派放不放人?韓丹沒考慮過,晉王要的女人,誰敢不放?白蝶衣自是沒有意見的。三是他還想打打衡山派的主意,起碼能附贈一個高手護駕最好。

南方多山水,有時能看見不遠處就有一座山,結果走了個好幾天還沒到,中間還遇見幾條河流,繞過了河還得繼續走。白蝶衣說南方就是這樣,正是望山跑死馬,而且雨水季節特別多,像是多愁善感的姑娘,有情緒的時候就會掉下一兩顆淚珠。

時光就像是天上的雲朵一樣,看似緩慢的浮動,卻是晃眼間就又變換了位置,不會停留在原地。一路經過山,跨過水,路過了村莊,也進入過城鎮,就這樣過去了兩個月,總算來到了衡山縣,韓丹又鍛打成功了左手四塊指骨。今日先在衡山縣城住宿,明日再登衡山。

衡山縣是一箇中縣,屬吳州嶽州統轄,風調雨順,適合居住,縣城人煙稠密,而又婉約而寧靜。韓丹之前就提前將行程通傳了嶽州,嶽州知府及衡山知縣已是早就在衡山縣候着了,至於白蝶衣的師兄們,他已是放了他們,由他們先返回衡山派,白蝶衣卻留了下來,陪着韓丹明日再上山。縣城門口,嶽州知府邢不凡和衡山知縣黃誠言叩拜了晉王,並將晉王迎進了縣城,帶到提前安排的一處莊園。簡單食用過晚宴後,韓丹與邢不凡及黃誠言談了一陣,主要是問問他們嶽州及衡山縣的一些情況,民間百姓的生活如何?民風怎麼樣?民心怎麼樣?官員的風評,作爲以及是否清廉或是有腐敗的現象,並讓他們吸取中州的教訓,按皇上的旨意清查腐敗,整肅官場。二位大人是趕緊表態,必依令行事,隨後告退離去。韓丹也在春霞和秋芸的服侍下洗漱更衣休息了,一夜就這樣平靜的過去了。

第二日寅時,韓丹就起牀了,開始了一天的武道修煉,沒有一日鬆懈,先煉皮肉,後煉筋骨,勤練拳法,提煉拳意,最後日出時再搬運《現代佛祖大日真經》吸收大日紫氣,錘鍊皮肉筋骨。

午時,韓丹和白蝶衣用完膳食後,就吩咐馬公公安排下去,準備登衡山。衡山秀美而又巍峨,山脈連綿起伏,有低矮的小山,也有筆直插入雲霄的險峰,風景秀麗,忽而崖壁上一束瀑布直瀉而下,飛猿難攀登,映照着陽光,仿若山間掛着一架虹橋,悠而山間一灣碧水潺潺而出,魚遊淺底。好一派人間仙境,衡山派就在衡山深處,人跡罕至之處。

衡山乃天下名山,又俗稱南嶽。韓丹一行人在山間行走,賞山飲水,亦是難得逍遙片刻。兩三個時辰後,在白蝶衣的帶領下,韓丹等人終是到了衡山派。只見在一片幽靜的山谷中,有一高大牌坊,上書衡山派三個大字,牌坊後是一列列臺階,直至山頂,山頂就是衡山派大殿所在。之前在白蝶衣師兄們的通報下,衡山派已是知道了晉王即將來訪,此時,衡山派宗主玉衡子攜帶三位長考玉真子,玉磯子,玉抒子及五大峰主站在牌坊下候立着,準備迎接韓丹。遠遠的看見白蝶衣引着韓丹等一行人行走過來,玉衡子等人也是快步迎了上去。在白蝶衣的引薦下,韓丹與玉衡子,玉真子,玉磯子,玉抒子等人見禮,玉衡子等急忙行禮道:“參見晉王。”,韓丹說道:“玉衡子宗主,三位長老快免禮,本王這次來拜山,叨嘮了,請見諒啊。”,玉衡子連忙說道:“王爺言重了,王爺駕臨衡山派,使衡山派蓬蓽生輝,更增風采。衡山派上下榮幸不至啊。”,白蝶衣也上前來:“參見宗主,參見各位長老。”,玉衡子微笑着扶起了白蝶衣,對她十分滿意啊。這時,有三個衡山派弟子走過來跪在韓丹身前,玉衡子對韓丹道:“這三個逆徒竟敢行刺王爺,現交於王爺任憑處置。衡山派絕無怨言。”,玉衡子自然知道韓丹既然已是放了幾人,肯定是不會追究的了,但衡山派必須把姿態做足。韓丹聞言道:“玉宗主,這只是一個誤會,而且他們又是蝶衣的師兄,本王已不再追究了。”,玉衡子道:“王爺真是大人大量,雖你也不再追究,但幾人違反了門規,也不能輕饒了他們。”。只見他對幾人道:“罰你等後山面壁思過一年,可有異議?”,幾人回道:“弟子領命,並無異議。”,隨後自有執法弟子帶幾人去往後山。韓丹等人也是在玉衡子及三位長老的陪同下拾階而上,去往山頂衡山派的大殿。

一柱香以後,終是登上了山頂,只見山頂平整寬闊,俯視山下,又見白雲繚繞,好似仙境。臺階的盡頭,有一高大的牌坊,上書南天門,字跡蒼勁有力,有着一股深遠的意境。真是好像把守天宮的南天門一樣。

韓丹看了一眼,意味不明的笑着對玉衡子道:“真是仙境啊,這南天門口氣不小啊”,玉衡子連忙道:“王爺恕罪,請諒解則個,只因這字是敝派五百年前的位列武聖的太上長老所題,是以流傳至今,不敢銷燬。”,旁邊伊老感應了一下,緩聲說道:“確實是武聖所留,有武聖的意境殘留。可惜是人去樓空了。”,韓丹聞言已是知道衡山派現已沒有武聖強者存在了。而玉衡子等人聞言,卻是臉色微變,特別是看向伊老的眼神變得慎重起來,他們一直沒有重視伊老,只因伊老收斂了自身氣息,他們感應不到,也就沒有在意,如今看來此人深不可測啊。

韓丹帶着白蝶衣,在伊老,高進等人的簇擁下,在玉衡子以及三位長老的帶領陪同下,走入了衡山派的宗門大殿。其他侍衛則是護衛在大殿之外。

正是:南嶽衡山俯羣峰,南天門下攬風雲。

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十三章 冀州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十三章 冀州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十二章 離京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十三章 冀州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
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四十二章 南下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十三章 冀州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十三章 冀州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十二章 離京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十三章 冀州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