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

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

佛皇曆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燕和吐蕃兩隻大軍分別列陣於兩邊,戰意破烏雲,殺氣衝霄漢。

鷲博志麾下的十萬大軍都是善於戰事的騎兵,也經歷過戰陣。而大燕的軍隊,按軍令佈陣,各就其位,十五萬步卒位於中軍,兩翼分列騎兵,在步卒之後,則是五萬重甲騎兵。雖說對面的吐蕃軍隊要強於一般的吐蕃守軍,可並不會讓大燕的騎兵和步卒有太大的壓力,產生心理上的變化。大燕軍人都是能征慣戰之師,各級將領也充分吃透和領會到了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精髓。不輕視對手,也不害怕對手!

兩軍的主帥都是居於中軍坐鎮,鷲博志外貌年約六十歲左右,身材中等,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身長六尺五,頭髮半黑半白,梳成一個髮髻戴着高冠,一身黑袍,倒是一副有道全真的樣子。修爲已至武宗圓滿之境,感覺氣血十分雄厚,遠超一般武宗圓滿高手。

兩軍相隔五里而踞,鷲博志一眼望去,只見對面大燕軍容鼎盛,旌旗招展,列隊的士卒一望無際,戰意盎然,整隻大軍透着一股鐵血之意,他知道這是一隻百戰雄獅,真是一隻精銳之師啊,吐蕃不可敵矣。

他決定派一員猛將陣前鬥將,勝上幾場,以提升士氣。隨即他令一身高體壯的大漢出陣,此將名叫柱括奚,也是他的得力悍將,有武宗後期修爲,着半身甲,手提一長柄鐵錘,年約五十,很是健碩,頭頂剃的光亮,只在腦後留有三根小辮,騎着一匹黃鬚馬,縱馬而出。直奔陣前,高呼:“誰人敢來戰?”,一副不可一世一樣的樣子。

在這個高武力的時代,可是非常推崇個人實力的。往往兩軍交戰,最後勝利的都是將軍威猛,武藝高強,士卒悍勇的一方。因此兩軍在交戰之前進行鬥將就是一個經常進行的環節了。

關羽和魚俱羅商量了一陣,決定派遣樊鳳出戰,對方畢竟是一位武宗後期高手,一般的武宗將領並不是其對手。如果羅瓊修爲能突破至武宗後期,倒還是可以一戰,但目前可不是對方的敵手。旁邊的二皇子恩郡王並不插手二人的決定,自昌都之戰後,他也再沒有干涉過關羽的軍事指揮,與魚俱羅合軍一處後,更是不輕言大軍的軍事行動,雖然二位都督都是徵詢過他的意見。

此時,他更感興趣的是吐蕃國師鷲博志這個人,初恩感覺這個鷲博志十分強,可能會不弱於他,要知道自從父皇傳下了佛法武道經典後,他可是研究練習了《始佛秘傳鍛骨術》,重頭開始修煉了一遍武宗,煉化了一百三十六塊骨頭了,在江湖中可就是絕頂的武宗強者,如今的江湖中能煉化一百二十塊骨頭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了。

父皇創造的《始佛秘傳鍛骨術》練至圓滿,可以鍛打一百四十塊骨頭,據他所知天下的練骨秘籍中可沒有能修至一百四十塊骨頭的,也許世上有隱世的秘策還沒有被發現的,但至少目前是沒出現。因此大燕皇室的武宗高手都強於江湖中的好手,如今他發現這個吐蕃國師鷲博志居然還稍強於關羽和魚俱羅之流,這讓他十分感興趣,想親自和他較勁一場。

而這時,樊鳳已經領了軍令,策馬奔出了戰陣,手提三尖兩刃刀衝向了敵方大將柱括奚。柱括奚手提長錘指道:“來將何人?報上名來。”,只聽一聲長笑傳來:“哈哈,吾乃大燕一無足小耳矣,特來取汝之命。”,柱括奚怒道:“哇呀呀,氣煞本將也,看錘。”,說完,一錘掄向樊鳳的頭頂,勢大力沉,風聲赫赫,十分迅猛。

樊鳳嘴上說的輕鬆,卻也不敢大意,對柱括奚很是重視,畢竟對方也是武宗後期高手。一提手中繮繩,驅使胯下烈焰馬斜挎一步,手中三尖兩刃刀上撩,“哐當”一聲,擋住了對方的鐵錘,樊鳳直覺一股蠻力傳來,右手微微一麻,身下的馬匹嘶鳴一聲,退後了一步,知是遇到了勁敵,而柱括奚連人帶馬同樣被一股巨力震得後退了一大步,手臂微微有些顫抖,心下一驚,知道對方不可小窺,這是遇見了對手啊。二人相視一眼,不再多說,各自手提兵刃,策馬攻向了對方,好一陣猛攻。

陣中,鷲博志和關羽以及魚俱羅都在仔細觀察雙方大將的爭鬥。初步判斷,這兩人是勢均力敵,短時間內是很難分出勝負的。

樊鳳與柱括奚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狹路相逢勇者勝,誰也不服誰,使出渾身解數,纏鬥在了一起。馬嘶人嘯,氣血震盪雲氣,溢出的氣勁將周圍的地面,小草等植被破壞殆盡。鐵錘似銀盤,鋼刀似風輪,刀錘交擊,震動乾坤,空中只餘一陣陣兵器碰撞的迴響聲,二人連身下的戰馬,都好似變成了兩條殘影,似雲氣般飄渺,肉眼不可琢磨,若非鷲博志和關羽等人這樣的高手,根本是看不出其中的動靜的。轉眼間,樊鳳與柱括奚就交手了一百回合,卻還是不分勝負,不相上下。

鷲博志見狀,立即加派了幾位部將前去助戰,希望能拿下這首場鬥將之勝。片刻後,幾騎將領模樣的人就衝出了吐蕃的陣型,揮舞着兵器,奔向了場中戰場。大燕軍陣中,關羽,魚俱羅,及恩郡王也瞧見了對方陣營中所派出的幾名騎將,爲確保樊鳳的安全,關羽也是欽點了幾名修爲對應的大將出擊,其中就有羅瓊這名優秀的將領。

雙方几名將領瞬間就交接混戰在了一起,刀槍戟叉相互碰撞,一時間,場面十分熱鬧,你刺我一槍,我劈你一刀,禮尚往來,互補相欠。幾名後來參戰的將領修爲都是相當,俱是武宗初期到中期不等,不然根本無法呆在武宗後期高手交戰的氣場之中,而他們幾人誰也奈何不了誰。

羅瓊卻好似如魚得水,他修習的暴雨梨花槍法,正好是擅長於羣戰。揮舞起來如暴雨傾斜,在護住自身的情況下,手中銀槍似烏龍探海,東一槍,西一槍,如羚羊掛角,不着天際,讓幾名吐蕃敵將防不勝防。但這幾名吐蕃將領好歹也是武宗高手,雖是有些狼狽,卻是也不會有性命危險,雙方真是一場好鬥,正所謂各顯神通,互有手段。

武宗高手,氣血和體力皆遠超常人,若不是等階懸殊過大,同等境界的武宗強者之間的爭鋒,放開手腳來卻不是一時能分出勝負高下的,甚至是能爭鬥上幾天幾夜的時間。

後方軍陣中的關羽,魚俱羅及鷲博志等人見此,遂傳令擊鼓鳴號出擊。只聽,蒼涼的號角聲和雄壯的擂鼓聲響徹在吐蕃拉薩的高原上,只見,吐蕃騎兵好似羣狼出擊,直接奔向了大燕的軍陣,而大燕的騎兵也似滾滾鐵流涌向了敵軍。

大燕的騎兵相較於吐蕃騎兵,則是隊形錯落有致,暗和陣法,氣勢磅礴,鐵甲鮮明,裝備精良。雙方相距兩裡之地時,率先發動了弓箭對射,一波波弓箭,好似箭雨,又好似烏雲籠罩向了對方,一輪箭雨過後,互有損傷,只是很明顯的吐蕃騎兵的損失要稍微大一些,畢竟兵器和護甲都是不及大燕一方。

箭過三輪,已是短兵相接,好似兩股洪流碰撞到了一起。鷲博志仗着武藝高強,直接率着騎兵衝向了大燕的中軍大旗所在,而關羽和魚俱羅也是抱着同樣的想法,直取中軍而去。兩軍交戰,想要儘快擊潰對方,莫過於百萬軍中,直取敵方上將之首,這也是修爲高深的猛將最喜歡乾的事。

轉眼之間,鷲博志就與關羽接戰在了一起,魚俱羅眼見關羽已經與敵軍大將交擊,就不再插手,而是對付起了其他的將領頭目,並進行觀察隨時爲關羽掠陣。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胯下是紅色赤兔馬,威風凌凌,一刀斜劈,好似天外流星,速度絕倫,瞬間而至,直取鷲博志的項上頭顱。

卻見鷲博志面不改色,身下騎着一匹白色的雄健戰馬,四蹄烏黑,鬃毛飛揚,好一匹烏雲蓋雪,手中一柄奇異的熟銅鐵杖,杖頂好似一個銅人形狀,卻是一奇門兵刃,獨腳銅人,非勇力絕倫,修爲高深之人,不可運用。只見他神色平淡,單手輕揮,“哐”的一聲,就架住了關羽的天外一刀,好似不費吹灰之力,關羽只覺一股大力反彈而來,身不由己連帶着赤兔馬都後撤了一步,他只覺的手心一痛,手臂微麻,不由得神色凝重。

擡眼看去,卻見鷲博志只是手臂微頓,卻沒有被反震得後退,實力可見一般啊,真是出道以來遇見的最厲害的對手,這是一個勁敵,這一戰真正是兇險萬分,不可大意了,關羽心中尋思道。而一旁不遠處的魚俱羅見此,也是神色一變,此人真乃深藏不露之高手啊,二皇子恩郡王也是心下暗暗比較,此人比自己就算有所不及,但也是相去不遠了,可堪爲對手了!真是難尋的好對手。

而關羽雖是心中有些震驚,但卻是毫無懼色,雙腿輕夾赤兔馬,揮動青龍偃月刀,又繼續攻向了鷲博志,他不是一個服輸的人,有越戰越勇的信心和氣概!

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六章 易筋經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十三章 冀州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十二章 離京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十一章 歲末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十一章 歲末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
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六章 易筋經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十四章 滄州軼事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十三章 冀州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十二章 離京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十一章 歲末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十一章 歲末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