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

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

在越州戰事發生之前,佛皇四年二月中旬的時候,恩郡王在蒼松子等人的陪同下登泰山並造訪泰山派。

泰山雄偉俊奇,氣勢跌宕磅礴,山道蜿蜒,古鬆迎客,有高大突出崖壁的花崗岩石,造型奇異,也有拐過山樑從山澗流出的清澈溪水,風景這邊獨好。初恩是看得嘗心悅目,不料北方也有這樣的高山峻嶺,雄奇險境,而蒼松子則是在他的耳邊不斷介紹着,這泰山是一處一景,各有不同的風景。特別是十八道拐,更是驚險,直讓初恩是驚歎不已。

初恩對蒼松子道:“蒼道長,小王竟然沒想到,在北方的山嶽也有這樣的壯麗的風景。”,玉真子也是感慨道:“這泰山比起衡山來,也是不遑多讓啊。”,蒼松子言道:“衡山有南嶽的秀麗,泰山有東嶽的壯觀。各有不同而已,只不過我泰山確實是稍勝一籌,哈哈,哈哈。”,玉真子聞言,卻是看了蒼松子一眼,暗哼一聲,沒有說什麼。

初恩卻是問道:“蒼道長,不知爲何這麼說呢?”,蒼松子搖頭晃腦道:“玉老道,你也不用不服氣。王爺,到了山頂,你自可知道這是爲什麼了,現在不可說。”,氣的玉真子不搭理他。其實他們這些人在地藏司十幾年下來,已是成爲了好朋友,親兄弟了。

初恩也好奇爲什麼蒼道長會這樣說,雖然他沒有去過衡山,但衡山能比擬泰山,被稱爲南嶽,想必也是有過人之處的吧。又過了一柱香的時間,衆人終於是登頂了泰山。

泰山之巔,雲蒸霞蔚,奇石林立。晴時可觀日出,金光萬道,煙雨之時,雲海翻涌。由於青州地處東北平原,而泰山又是東北地域的唯一高大山脈,風輕雲淡,天高氣爽之時,登上泰山頂,可遠眺周邊極廣之地,只覺得心胸無限舒暢。

這時,蒼松子對恩郡王說道:“王爺,你過來看這裡。”,玉真子知道他要帶恩郡王去看什麼,這裡面只有三大行者不知道,至於蒼瀾子就是一個悶葫蘆,平時都不說話。蒼松子帶着恩郡王來到了一處崖壁,初恩擡頭看去,只見上面寫着一行大字“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字體蒼勁古樸,有着一股淡淡的至剛,至偉的意境,讓人不由自主沉陷進去。

初恩看見這字體覺得很熟悉,看向蒼松子,蒼松子說道:“王爺,這是皇上登頂泰山後有所感嘆,而用手指親筆刻寫的,當年王爺也是隨着皇上來過泰山的,只不過王爺那時纔剛半歲。”,初恩看着這行父皇所刻寫的字體,靜靜體會;金,木,火三大行者則是跪地膜拜。半響後,衆人才動身去往了泰山派所在之地。

………

時間又轉換到了三月底,來到了越州湘西城。雙方收兵回營後,太陽已經是完全落山了,夜色就像是濃墨一樣,一筆覆蓋滿留有稍許晚霞的天空,只剩下了黑色。湘西城內,徵越大軍除了巡邏的軍士以及城牆上守衛的士卒外,其餘的兵卒都在大營內休息,養精蓄銳。

很快就到了子時,湘西城外,一羣約有兩百多人的隊伍,趁着黑夜,快速來到了城牆下,都是身手矯健之人。領頭的正是青苗寨主青山氏,想趁夜色打開城門攻進城池去,而生蠻氏則是率領山越族聯軍在城外不遠處等待青山氏的攻擊信號。這羣人找了個隱蔽之地,由青山氏騰空登上城牆,避開巡邏士兵後,放下繩索並警戒,很快山越族的夜襲的其他士卒也爬上了城牆。

而就在青山氏一行人來到城牆下時,右護法伊老就是已經感知到了,稍後,高進也是有所感應,他吩咐燕五和燕六帶領一部分軍士去往城牆,以防城門有失。另外,他通知大軍集合,準備反夜襲山越族聯軍。

城牆上某一段,就在青山氏準備帶領所有登上城牆的山越族人行動時,前方的黑色中,突然傳來了一陣低沉的聲音,“朋友,就準備走了嗎?”,這直讓青山氏背上一涼,額頭冒出冷汗。高手,這人能避過自己的感知,自己還發現不了他,他卻能看見他們,厲害,青山氏不敢妄動。

黑夜中傳出腳步聲,很快亮起了火把,只見一個高大的人影走了出來,身後跟着一羣士兵,圍住了他們,正是燕六,而燕五則是藏身暗處警戒着。燕六對着青山氏道:“朋友,我勸你還是束手就擒吧。念你修爲不易,還可饒你一命,不如爲朝廷效力,保你榮華富貴。”,青山氏說道:“休得廢話,兄弟們殺。”,他知道如今已是不能倖免了,唯有死戰而已,才能拼出一條活路。沒有想到,湘西城內竟然還有如此高手,失策了。

青山氏提刀衝向了燕六,身後的山越族人已經和城內的守軍戰在一塊兒了。城外,聯軍首領生蠻氏見城牆上一片火光大亮,而城門處卻是十分安靜,城牆上也不見混亂,知道青山氏沒有成功,他隨即道:“擂鼓攻擊,接應青苗寨主。”,他此刻率部族士兵攻擊城門,只是想分散朝廷的注意,分擔減輕青山氏的壓力,好讓青山氏安全撤回。

這倒不是他關心青山氏,要知道,山越族總共也沒有幾個武宗高手,可不能折損在這裡,不然山越族更是會衰敗下去,越加不是朝廷的對手了。

城牆上,燕六輕鬆避開青山氏的當面一刀,一掌就逼退了青山氏。要知道燕六已是武宗後期高手,《白虎鍛骨功》中的白虎掌法早已練**成,深得其中神韻了,而青山氏不過是武宗初期,幾招下來,已是落入了下風,身後的族人也是被衆多的守城士卒殺死了不少。

城外,山越族聯軍發起了衝鋒,然而卻是隊形散亂,還沒衝到城門處,城牆上已是射下了成片的箭雨,不斷有士卒被射倒在地,慘叫聲不絕於耳。有巫師和巫士向城牆發出火球等法術,皆是被紫霞真人以及蒼翠子所阻。

有法術的餘波在城外的半空中爆發,直接颳倒一羣山越族士兵,也有城牆上倒黴的守城軍士被法術波及而死,對於普通士卒以及修爲不高的武士來說,法術的傷害還是很致命的。

青山氏明顯感覺自己不是對方的敵手,但他不願投降,他是一寨之主,死也要有尊嚴。他已經反應過來了,一定是朝廷的援軍到了,只恨生蠻氏優柔寡斷,朝廷又來得太快,只怕是這次山越族會損失慘重。這幾個月沒有收穫,就應該早些返回山中的,悔不當初啊。

燕六感覺到青山氏的頑抗必死之心,知道他是不可能投降了。他也不是心軟之人,當即放開手腳,加快了攻擊,在青山氏一刀劈來時,沒有再躲避,右掌拍在刀的側面上,將刀擊向一邊,左腳上前一步,左掌變抓,扣住青山氏的持刀的手腕,右手成虎爪閃電般伸出,拿住青山氏的頸部,用力一捏,只聽咔的骨碎聲響起,接着左掌擊在青山氏的心口,打碎了他的心脈。自此,青山氏死亡了,而他帶來的士卒也是全部被殺死了。

而此時城內的大軍已是集齊了。城外,生蠻氏瞧見城牆上熄滅下去的火把,安靜下去了的城牆,知道青山氏失手了,也有可能被擒殺了。這次的行動徹底失敗了,於是下令撤軍回營。城牆上,高進看見山越族聯軍撤退後,立即傳令打開城門追擊敵軍,隨着城門的打開,一隊一隊的騎兵在各自將領的帶領下衝出了湘西城,殺向了山越族聯軍,燕五,燕六,燕七也是身在其中。

此時,正是山越族撤退之際,都是背對着徵越大軍的士卒們,有些跑得慢的,瞬間被殺死。生蠻氏見城內守軍竟然出城追來,急令聯軍穩住,迴轉身作戰,然而此刻聯軍已是十分混亂了,待他好不容易整合周圍的聯軍,避過沖擊自己軍陣的潰兵時,徵越大軍已是來到了眼前。

雙方也是不多說,彼此舉刀殺向了對方,而燕五也是發現了生蠻氏,感應到他的武宗中期修爲,徑直奔向他去了,而燕六,燕七則是專挑山越族聯軍的將領殺去。轉眼之間,雙方就是殺到了一塊兒,好似山崩地裂。

生蠻氏正在中軍指揮,就見一人單騎衝他而來,無人是他一合之敵,紛紛喪命在這人的刀下。很快,此人就是殺到了他的眼前,生蠻氏感覺到了壓力,提起手中的開山斧劈了過去,卻被對方一刀擊偏,一股大力襲來,手臂一麻,知不是對手,連忙對周圍親兵喊到:“快,攔住他。”,燕五卻是不放在心上,無倫誰上來都是一刀兩段,包括烏蠻也是死在了他的刀下。

半柱香時間後,他一刀擊飛生蠻氏手中的開山斧,手腕一轉,刀斜撩而上,生蠻氏只覺眼前一道閃電,頸間一涼,就沒有了知覺。衆人只看到,一刀而過,首領的頭顱就是飛上了半空,身子僵立在馬上,半響,頸間才噴出一腔熱血,摔下馬去。

周圍的山越族聯軍頓時驚恐一片,高呼:“首領死了,生蠻氏大頭領死了…”,而其餘的頭領也是被燕六,燕七擊殺了。山越族聯軍本來就不是朝廷大軍的對手,激戰半響就已是落入了下風,再加上首領生蠻氏的死亡以及其他首領也被殺死,更是無心戀戰,瞬間就是兵敗如山倒,不是被殺死就是被俘虜。

這場大戰直殺到天邊出現一片亮色,方纔結束,此役,共殺死山越族聯軍兩萬人,俘虜了一萬人,只餘不到萬人逃回了深山中,可謂是大勝。

戰後,高進一邊命人打掃戰場,一邊吩咐越州巡撫譚布啓按陛下旨意,組織衙役,並派出一部分軍士分批押解投降的山越族人,分散安置到翼州,青州,幽州等地作爲開山開礦的勞役人員,不得讓他們再返回越州了。

另外,大將軍高進還安排徵越大軍,分佈在山越族出山的各個路口,佈置卡口,重兵包圍,不放一個山越族人出山,爲下一步行動做準備。

至此,越州湘西城的戰事是暫時結束了,剿滅山越族的戰略算是完成了第一步。高進也是準備前往益州,按陛下的旨意對新組建的山林野戰軍隊,越野軍進行下一步的訓練和領導,並將這隻軍隊練成精銳。

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十一章 歲末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十三章 冀州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
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九章 吏部第一案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十一章 歲末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十三章 冀州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三十四章  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八十一章 鷲博志入佛,吐蕃平定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