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

那幾名突厥人處置俘虜的時候,張煥和柴令武就相繼回身坐下,目光也投到了別處,對河岸邊的血腥場面視而不見。二人身側的薛仁貴並未坐下,而是和河岸邊排列的將士們一樣,炯炯目光一直緊盯着河對岸的大食人,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這時見河對面一名大食將領舉着弓箭不顧一切向河岸邊衝來,薛仁貴冷然一笑,再次把一支箭搭在了弓弦上,對準了越來越近的那個身影。周圍的唐軍都停止了喧譁,紛紛把目光看向薛仁貴手中的弓箭,想要再次見識一下薛將軍的蓋世箭術。

那名將領突然毫無徵兆的前衝,所有的大食人都有些發愣,內賈德最先發應過來,趕緊大喝一聲:“快攔住他!盾牌手,速速上前掩護!”

周圍的一羣大食將領和護衛如夢初醒,伊哈特等人着急得大叫不已,七八名穿着鐵甲的護衛則迅速策馬上前,手中大盾高高立起,試圖在可怕的箭矢到來之前替那名發狂的大食將領遮擋。

此時那名將領已經衝出了十幾步開外,馬還有七八步就要衝到河邊,他手中的弓箭也拉成了滿月,對準了河對岸邊上站在最前面、身材最爲高大的一個突厥將士。這名突厥將士正是剛纔動手的一人,他手中的腰刀依舊在向下滴血,臉上也濺了不少血跡,看上去十分猙獰。這傢伙膽子極大,見到河對面正在衝刺的那名大食將領瞄準了自己,臉上不但沒有路出絲毫驚慌之色,反而咧嘴一笑,回頭看了看已經弓拉滿月的薛仁貴,然後再次回頭看着河對面已經能看清楚面目的那名大食將領,目光和看死人沒什麼區別。

薛仁貴在河對面那名大食將領箭矢即將出手的一剎那,拉成滿月的弓弦猛然一鬆,嗡的一聲大響之後,一支精鐵黑羽箭尖銳的劃過空氣向河對面飛馳而去!

河對岸那名大食將領箭矢正要出手,忽然發現眼中出現了一個小黑點,電光火石間猛然想起剛纔發生的事情,自己如此衝出來豈不和白白找死無異?這將領悔恨交加,箭矢倉皇出手,手中彎弓都來不及扔掉,一個跟頭向側面就倒,試圖躲過對方霹靂般的一箭。

只可惜已經太遲了!他箭矢出手的一剎那,薛仁貴那一箭已經到了他胸前,恰好射中他手中的彎弓!清脆的咔嚓聲中,這一箭勢頭未有絲毫減弱,狠狠地穿透了他的鐵甲,一頭鑽進了他的前胸,激起一大片血花!

這將領一聲淒厲的悶哼,仰天向後重重的摔倒馬下,塵土飛濺中早已一命嗚呼。胯下戰馬受驚之下繼續向前瘋狂衝去,到了河邊才清醒過來,嘶鳴着向下遊倉皇奔跑而去。

上前保護的七八名護衛這才衝到近前,徒勞的舉起盾牌,看着地上血跡模糊的屍體又驚又怒。

唐軍這次反應很快,馬上就響起震天價的叫好聲,這其中程處默的破鑼嗓子更是響徹河兩岸。那個站在河岸邊的高大突厥將士更是用崇拜無比的目光看着薛仁貴,同時大聲向身邊同伴炫耀着什麼,還很是自豪地拍着胸脯,身側的突厥將士也都向他翹起了大拇指。

和薛仁貴前兩次一箭中的時一樣,河東岸的唐軍歡呼鼓舞,河西岸的大食人則是驚怒交加,一片默然。

內賈德雙目氣得赤紅,胸膛不停地起伏,牙齒咬得咯嘣響,差點就想下令發起向浮橋衝鋒。不過當他的目光投到河對面嚴陣以待的唐軍弓箭手方陣上面的時候,理智最終壓倒了憤怒,黑着臉悶聲下令把那名大食將領的屍體收回來,並未下達衝動的命令。

內賈德能忍得住,旁邊年輕氣盛的伊哈特卻氣炸了肺,右拳重重捶在左胸,大聲喊道:“大將軍,唐狗如此侮辱我大食勇士,如果置之不理,肯定會被唐軍看做懦夫,軍心也會受到極大打擊!請大將軍下令,准許末將率領一支萬人隊衝過浮橋對唐狗發起攻擊!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末將也要讓唐狗不敢小瞧我大食勇士!”

身側衆將領全都憤憤地出言附和,有幾人已經拔出腰刀高舉在手,一旦內賈德答應,就要和伊哈特一起向浮橋發起衝擊。

只有一直冷靜異常的阿史那思贇搖了搖頭,很不贊同這種不理智的舉動,不過卻不敢在此時提出異議。

這時河對岸的唐軍將士得到薛仁貴的命令,開始嬉笑着大聲罵陣。其內容無非就是大食人都是懦弱狗賊、縮頭烏龜、不敢交戰就滾回你媽懷裡吃奶、順帶着問候敵軍祖宗十八代云云,一時間污言穢語源源地不斷涌向河西岸。

大食人雖然聽不懂對方罵的到底是什麼,但是都知道必定不是什麼好話,也就沒人要阿史那思贇翻譯過來。不過每個人都是怒髮衝冠,一邊在馬上跳着腳大罵回去,一邊繼續向內賈德請戰。阿史那思贇對這些謾罵倒是無所謂,只是淡然的看着河對面,他當初跟隨乙毗咄陸東征西戰,什麼罵陣的場面沒見過?

“大將軍!請下令!”伊哈特並未開口罵陣,鏘然聲中猛力抽出彎刀,怒火填膺地向內賈德大喊了一聲。

內賈德看看已經失去了理智的手下諸將領,又看了看河對面的唐軍弓箭手,強壓住怒火斷然大喝道:“不許出戰!都回營去!明日再向唐狗發起攻擊!大家放心,今天遭受的侮辱,到時候都會千百倍還給唐狗!”說完調轉馬頭,也不理會其他人,帶着手下親信護衛徑直向營帳奔去。

“大將軍這是什麼意思?太讓人失望了!”

“沒錯!真是讓人失望!不管怎麼說,總該發起一次試探性攻擊纔是啊!”

“如果是安拉之劍在這裡,肯定會下令攻擊的!”

伊哈特眼神失望地目送內賈德的背影離去,臉色顯得很是陰晴不定,似乎有什麼想法難以決斷。

河東岸,張煥見到內賈德決然離開,不禁嘀咕了一句:“內賈德這傢伙倒是能忍啊!把那些傢伙帶上來吧!”

“喏!”身後一名暗刺答應一聲,快步向弓箭手方陣後面跑去。

柴令武還是一副懶洋洋的模樣,翻着白眼看着張煥:“叔珩啊,以前怎麼沒發現你這麼狠毒呢?別把某的侄子帶壞了纔好!”

“嘿嘿……”張煥笑而不語。

薛仁貴不以爲然道:“對付那些異族敵人,自然要用霹靂手段啊!柴將軍難道還準備和他們講仁義道德不成?”

柴令武嘿了一聲,伸個懶腰四仰八叉躺在椅子上不再說話。

這時河西岸的大食將領們依舊嚷嚷個不停,阿史那思贇不理會周圍人的鬧騰,策馬上前半步低聲道:“伊哈特將軍,還是先回去吧!今天確實不是進攻的好機會。”

伊哈特看着旁邊那具屍身沉吟許久,仰天長吐了口氣,大聲道:“勇士們,聽從軍令,先回去……”一句話未說完,忽然再次瞪大眼睛,指着河對岸叫道:“快看,那些萬惡的唐狗又要做什麼?”

正在吵鬧的衆人頓時安靜下來,紛紛舉目看了過去。

只見唐軍弓箭手方陣後面,兩百多唐押着一百多手臂反綁之人,連踢帶打向河岸邊走來。

一名大食將領愣愣道:“似乎是我們的人!”

“沒錯,確實是我們的人!我認識那個叫安提亞的胖子,那傢伙不是有名的商人嗎?怎麼也被唐狗抓了?”

“咦?那個大鬍子好像是退役的禁衛官阿莫德利……”

看清楚被押到河邊那些人的相貌,河西岸的大食將領們頓時亂了起來。

伊哈特也是瞠目結舌,對這些人的底細他十分清楚,雖然有着各種各樣的身份掩護,但是他們都是一類人——哈里發派去西域的密探。沒想到竟然被唐軍抓了這麼多人!

“救救我們吧!”

“伊哈特將軍,小的是阿來亞啊,還去過將軍府上拜訪過的,求你救救我們!”

“伊哈特將軍,小的願意把所有家產都獻給將軍,求將軍救救我……”

河對岸那些大食密探也發現了伊哈特等人,紛紛大聲哀求。

伊哈特又氣又怒地喝道:“這些傢伙怎麼變得這麼膽小!”

伊哈特卻不知道,這些密探是這幾年來陸陸續續被抓獲的,一直被關押在碎葉城,深受紇幹承基訓練出的審訊高手不停地折磨身心,那股宗教狂熱早就蕩然無存,勇氣更是消散殆盡。此時猛然見到自家軍隊到來,第一反應當然是出言求救了。

伊哈特猶豫了一下,語氣很是艱難地道:“阿史那思贇,告訴張煥,我們願意出錢贖回……”

“啊……”

伊哈特剛說了半句話,就被河對面連續的慘叫聲打斷,只見最先被拉到河邊的二十個大食密探再次被斬斷了四肢和頭顱,剖開心臟後扔進了河中。

伊哈特只覺得眼前一黑,差點氣暈過去,眼看第二批二十幾人又被拖到了河邊,怒不可遏地大喝道:“阿史那思贇,讓你的手下速速集結,衝過浮橋去,給萬惡該死的唐狗們一個狠狠地教訓!”

“這個……”阿史那思贇面對伊哈特的強硬命令,以及周圍意欲吃人的各種眼神,頓時猶豫了起來。

伊哈特見阿史那思贇不同,一鞭子就抽了過去:“你這混蛋還等什麼!如果內賈德將軍怪罪下來,一切後果由本將軍承擔!”

阿史那思贇無奈的點點頭,大聲下令自己率領的一萬先鋒騎兵緊急集結。

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三百七十三章 緊急求援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四十二章 大獲成功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二章 學友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八)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一百八十三章 終南山藥廠的建立第四百一十一章 交戰(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程處默來訪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食的近況第七十一章 天地有正氣,時窮節乃見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八十六章 花稱心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覆沒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前往碎葉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二百八十三章 犬養毅剩回國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三百九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第二百零二章 艱難脫困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一百零八章 好男兒當效班定遠!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兄妹再聚第二百零五章 吐谷渾的歸屬(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三百五十章 火焚山林(上)第九章 排戲(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二)第二百零四章 甦醒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八)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逃跑(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上)第二十二章 爲詞正名第二百二十三章 玄菟城(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倍比諾夫的計劃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中伏(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會辯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終南山藥廠的建立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叔易商隊迴歸第一百九十三章 信任危機的解除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二章 學友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動亂將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信任危機的解除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四百章 波斯人的反攻(中)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輾轉回歸(一)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食的近況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三百零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九)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
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三百七十三章 緊急求援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四十二章 大獲成功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二章 學友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八)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一百八十三章 終南山藥廠的建立第四百一十一章 交戰(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程處默來訪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食的近況第七十一章 天地有正氣,時窮節乃見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八十六章 花稱心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覆沒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前往碎葉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二百八十三章 犬養毅剩回國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三百九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第二百零二章 艱難脫困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一百零八章 好男兒當效班定遠!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兄妹再聚第二百零五章 吐谷渾的歸屬(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三百五十章 火焚山林(上)第九章 排戲(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二)第二百零四章 甦醒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八)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逃跑(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上)第二十二章 爲詞正名第二百二十三章 玄菟城(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倍比諾夫的計劃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中伏(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會辯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終南山藥廠的建立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叔易商隊迴歸第一百九十三章 信任危機的解除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二章 學友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動亂將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信任危機的解除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四百章 波斯人的反攻(中)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輾轉回歸(一)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食的近況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三百零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九)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