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

“再有十五日就要過年了,就是咱們中華民族傳承了四千年的節日。這是一個祭祀天地、祈福新年的日子,這是閤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這也是一個走親訪友、歡天喜地的日子。但是從今兒起往後算的四個年,都和你們沒有關係了。”光緒的語調深沉而堅決。

當天色放亮,國子監官員就帶着數千學子進宮聽皇上訓示。太和殿外,滿滿當當的站着近二千人,這是自光緒親政以來的第二批即將公派留學西方各國的學子。不同的以前一批的是,這批人更多的是從事科研和工業生產的技工,這是在一年裡從各大工廠精挑細選的人材,尤其是鋼鐵行業。爲了能爭取到更多從事鋼鐵行業的留學名額,代價確實頗大。

爲什麼看別人穿越,要錢來錢、要槍有炮。可到了朕這,火炮研製延期、造船出現問題……穿越者是可以引導方向,可以提出概念。可當要把概念變成實物之時,卻是需要真正的工業能力。這種東西帶不來、也搶不了,再向國外掠奪再多的人才,也只能是起到加速的作用。每一塊鋼板、每一根鋼條都要中國自己的工人給敲打出來。這裡沒金手指、這裡沒有神通,我們可以有爭對性的方向、可以有比別人更快捷的方法,但是工業能力的提高只能是一點一點的積累、一點一點的沉澱,絲毫不能取巧。所以,精挑細選了這數千名出色技工,讓他們去學習去深造,就是爲了將來能更好的爲國家服務。

他們原定是大年初十在上海集中出國,但因爲國內情況的變更而改到北京。更因爲要爭對慈禧的訓政而選擇在這過年前的十五天。因爲西方列強要求提前、因爲皇上要親自囑託。只是工人、學子的他們再不情願也只能接受。對他們這些普通百姓而言,能走進紫禁城、能親眼見到皇上、能得到皇上賞賜的皇宴,也許比過年更重要。必竟每年都有一個年,但要見皇上也許這輩子也就這一次。所以他們都來了,國子監安排着他們食宿,然後在國子監官員的帶領下走進了紫禁城,站在了太和殿前。太和殿前。站立的是大清國的皇上。

“曾經的泱泱中華,地大物博、物華天寶,有讓世人驚歎的精美藝術,更有改變歷史的四大發明,環望宇內、唯我獨尊。我們向北據過鐵蹄,我們向南七下南洋。向東渡過日本,向西走過絲綢之路。就算是內亂不斷,也不曾被征服。但有內亂平定之日,就是中華民族團結之時。我們建立過強大的漢朝。我們建立過輝煌的盛唐。環宇之內無不臣服,天下之大萬邦來朝。這就是中華民族,這就是泱泱華夏。我們是當之無愧的天朝上國,我們是名正言順的老大帝國。時至今日,我們依然爲祖先們的豐功偉績而自豪。”

光緒慢慢走下高臺,步履緩慢而堅定。光緒慢慢的走進人羣。口中的話一字一頓,堅強有力。

“當自豪慢慢的變成了驕傲,中華民族開始沉醉在驕傲裡自滿自大。開始固步自封。總以爲這天下老子第一,總以爲這天朝上國將永遠屬於我們。卻忘記了時間依然在前進,世界在改變。曾經的老大帝國,在驕傲自滿中開始慢慢老去。”

“當西方列強的大炮打開國門,炮彈的轟鳴驚醒世人,我們才驟然擡頭髮現,已經有人超越了我們。曾經的老大帝國憤怒了,他奮起反抗想奪回曾經的驕傲。但是,曾讓中華民族威鎮天下的刀槍劍戟,在西方列強的步槍大炮面前是那樣虛弱無力。一次次的反抗一次次的失敗。讓我們心灰意冷的同時,也伴隨着一份份不平等條約的簽定。終於,曾經的老大帝國從習慣了輝煌到習慣了屈辱。國家開始沉淪。中華民族走向了沒落。”

“幸運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沉淪了。一些有識之士想奮起直追,他們對內平定叛亂,對外引進先進武器。他們想‘師夷長技以自強’。因爲有了他們,一個個煙囪聳立,一座座工廠建立。他們數十年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國家賦稅增加了,大清有也了亞洲第一艦隊,是他們開創了同治中興。他們是曾國藩、是左宗棠、是胡林翼、是李鴻章。”

“當我們以爲同治開始中興,當我們已爲開始追趕世界腳步的時候。黃海的炮聲響起,惜日的亞洲第一艦隊在日本的炮火中沉沒。牙山敗退、平壤失守,我們自以爲的大清最爲精銳的淮軍,竟然在朝鮮戰場上一潰千里。文字學於中國、文化學於中國、制度學於中國的彈丸小國日本,曾經跟在中國背後的千年小弟,一上來就猛的兩巴掌打在中國的臉上,中國被打蒙了。我們興奮以爲的同治中興,就如同是一個笑話一樣,不過是一笑了之。中國開始不竟要問:這個世界是怎麼了?”

“可是又有誰知道,在中日開戰之前就有人斷定大清必敗。他就是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他說:‘中國和日本的競爭,日本必勝,中國必敗。因爲日本到歐洲來的人,討論各種學術,講究政治原理,謀求以回國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國人到歐洲來的,只問某廠的船炮造得如何價值如何。買了回去,也就算了。’正當我們還自以爲是的認爲同治中興的時候,遠在歐洲德國的他們,就已經看到了中國失敗的原因:只有其器,不明其理。”

“是的,最終我們還是勝利了。因爲在遼河邊,從皇帝到士兵,我們團結一致堅守不退;在戰場的後方,從官員至百姓,我們團結一致悻悻相扶。戰士們勇敢,冒着敵人炮火不退;百姓們辛勞,將一顆顆糧食送到前線。在海上,傷痕累累的北洋艦隊不僅護送陸戰隊奪回了曾經的藩屬――琉球,還在榮城灣殲滅了一個師團。因爲團結,在日本佔盡優勢的海戰中死戰不退。終於等來了太平洋艦隊。團結起來的中國人是強大人的,從古至今,我們依然沒有被征服。因爲團結,所以有遼河大捷。因爲團結,纔有榮城灣大捷。所以請記住,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團結起來。只有團結的中國才能所向披靡。”

爲了今天的演說,光緒可是整整準備了三天。講演的稿子改了又改,終於變成了今天激情四射的演說。抑揚頓挫的話語配合上雙臂有力揮舞,震懾了在場所有人的心靈。學子們深深的感受到了皇上的激情,在中樞神經命令下被催放的腎上腺素正在成倍的增加,血壓在升高,心跳在加快。皇上形容勝利是如些的讓人熱血沸騰,以至於熱血衝頂、滿臉潮紅的學子們已經忘記了他們正在被寒冬的冷風吹襲。

就在國子監學子步入紫禁城之時,就在光緒激情四射演說的同時。皇城內的大臣們正在洗漱更衣。準備朝見皇上親政以來第一個大起。而遠在豐臺大營、西山鍵銳營內,士兵們帶着朦朧的雙眼開始集合。而九門提督衙門裡,榮祿早已安坐。

當太陽升起之時,京城九門同時打開,豐臺和西山的京畿衛戍部隊斷斷續續的開始入城。雜亂的腳步和低聲的叫罵驚擾了早起討生活的京城百姓,百姓們不解的抱怨道:這羣丘八大清早不睡覺。又瞎搗鼓啥呢。

但這一切都沒有影響到太和殿前講演的光緒。

“是的,最後我們還是勝利了。無論海戰陸戰,我們都打敗了日本。可又有誰想過。我們用於打敗日本的武器和軍艦卻沒有,一樣的國產的。這與戰前德國宰相所說的‘只有其器,不明其理’何其相似。有人又會說,能買來也行呀。是的,我們可以去買,但卻永遠將受制於人。要是有一天人家不再買給我們了怎麼辦?難道要再來一次甲午,再籤一個條約嗎?不,決不。”

“老祖宗千年前就傳下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已。所以你們來了,朕在全國四萬萬五千萬人中挑選出你們這些精英,把你們送出國去學習。你們是國家的希望。國家的未來。我們不要同治中興一樣的笑話,朕等着你們回來和朕一起――復興中華。”

“語言不通習俗不同的國外生活是艱辛的,但朕給你們準備了翻譯、安排好的官員。他們會照顧你們的生活。你們在國外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謙恭而謹慎,虛心去專研,將咱們中國沒有和欠缺的知識全部學會,滿滿的裝進你們的大腦。放下一切心思去學習,國外有朕的官員照顧你們的生活。國內,朕也會照顧你們的家人,讓他們衣食無憂。你們要去把西方列強們的先進知識帶回國來,再一點點的放下,把它變成一個個礦場、一座座廠房。讓那沸騰的鋼水在你們手中如同馴服的河流,變成一塊塊鋼鐵,再變成一支支步槍和一艘艘軍艦,來守衛自己的祖國。”

“你們並不是全部都去學習鋼鐵製造,還有學習軍事的,學習管理的,還有學經濟的。不管你們去學什麼都好,只要記住一點,咱們落後的太久了。一步慢步步慢,再不奮起直追,國家未來就更渺茫了。”

“你們放心的去學習吧。在你們離開的時間裡,朕也不會閒着。朕會努力的賺錢,讓你們回國後施展自己才華的時候不會陷入無錢可用的尷尬;朕會努力的徵召士兵並給與儘可能的精良的訓練,讓諸位將軍們回國就可以帶領精銳的士兵去守衛邊疆;朕會努力清廉吏治,爲你們建設一個更好發揮特長的環境;朕會努力架設一個更加合理的經濟架構,讓國家經濟走向良性的循環……”光緒長長的出了口氣:“國家要振興,民族要復興,不是靠皇上就行。也不是靠幾個大臣就行,他需要每個中國人一起努力。國家興亡,我的責任。這句話不僅對朕有用,對每一箇中國人都用。”

“去吧,都去吧。朕爲你們安排好了送行的午宴,吃完在祖國的最後一頓飯,就是長達三年半的海外求學生涯。你們此去路途遙遠,還望各位多多保重身體。朕還有這個國家都等着你們回來……”

光緒話音未落,西面響起一片清脆的槍聲。

發生了什麼事?聽着光緒演講正熱血沸騰的學子們全都眉頭緊皺。然後是北面、南面還有西面。一時間整個紫禁城被槍聲所包圍。

“報――”一個身染鮮血的侍衛衝了進來:“啓稟皇上,豐臺大營兵變,正在攻擊西華門,奴才等兵力不足恐不足以守,各門無援兵可派。還請皇上早做決斷。”說完,敬了個軍禮後就快速離開了。

然後北面、南面、西面先後來報。學子們明白了,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九門提督衙門還有那滄州的敗軍之將一起發動了叛亂。學子們一時間不知所措,慌亂了起來。到是人羣中的皇上穩重的皇上,雖然一句話沒說,但安穩的神情很快平復了騷亂才起的學子們,安靜的看着他們的帝王。

光緒復又走回臺上,大聲的說道:“該來的總是要來的。那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37章 廣而告之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365章 天崩第123章 斷後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107章 還能退到哪裡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75章 殺人放火時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226章 談判進行時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1章 回首百年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134章 偷襲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365章 天崩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133章 設伏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37章 廣而告之第21章 八旗子弟第22章 都是難題第150章 陰霾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264章 回國第382章 全民備戰第93章 馬綹子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60章 麼蛾子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12章 整頓內務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83章 軍制改革第408章 凱旋第32章 水師議事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89章 生死大戰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18章 夜宴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76章 針鋒相對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14章 視察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52章 國家爲重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131章 鹿死誰手第221章 信念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5章 朝堂之下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402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32章 水師議事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61章 主心骨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40章 回京第30章 定遠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
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37章 廣而告之第69章 現在、馬上、立刻、NOW第365章 天崩第123章 斷後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107章 還能退到哪裡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75章 殺人放火時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252章 大清國的國際抗議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226章 談判進行時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1章 回首百年第256章 宣戰的原因第134章 偷襲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365章 天崩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133章 設伏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405章 重炮的轟鳴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37章 廣而告之第21章 八旗子弟第22章 都是難題第150章 陰霾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264章 回國第382章 全民備戰第93章 馬綹子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60章 麼蛾子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12章 整頓內務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83章 軍制改革第408章 凱旋第32章 水師議事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89章 生死大戰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18章 夜宴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76章 針鋒相對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14章 視察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52章 國家爲重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131章 鹿死誰手第221章 信念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5章 朝堂之下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402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32章 水師議事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61章 主心骨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40章 回京第30章 定遠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