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等候的騎兵如同旋風般殺入城中,一鼓作氣攻下治所。
看到城中殺聲一片,正在東城、南城上苦苦抵擋漢軍的金軍登時慌了,局面急轉直下,很快東城門首先被漢軍攻破,潰軍倉皇朝城中逃去,身爲主將的金川被潰軍裹挾着。
隨即南城金軍也完全崩潰,漢軍從南城殺入城中。
金川率領六百餘名殘兵敗將退入一座大宅中。這座大宅原本是一名官員的府邸,有六進院子,佔地面積非常廣大,府邸中亭臺樓閣假山池塘應有盡有。
其他各處金軍在漢軍的猛攻下紛紛放棄了抵抗。
五千漢軍將金川所在的宅院團團包圍。李木生揚聲喊道:“裡面的金軍聽着!放下武器者免死!否則玉石俱焚!”
等了片刻,大門突然大開了,兩百多名金軍將士一臉驚慌地奔了出來。立刻被數百名漢軍士兵卸掉武裝控制住,其中一名軍官被帶到李木生面前。
“跪下!”押着他的漢軍軍士喝道。
金軍軍官不由自主地跪了下來,眼神遊疑不定,一副忐忑的模樣。
李木生和聲道:“別害怕!我來問你,金川他們呢?”
軍官連忙回答道:“回將軍的話,金大人等不願投降!”
李木生皺了皺眉頭。
旁邊一名部將嚷嚷道:“將軍,既然他不識擡舉,咱們就打進去!”
李木生點了點頭,“第一隊第二隊進攻!其餘各隊負責警戒,嚴防有人逃脫!”“是!”
接下來的戰鬥根本毫無懸念,不過金川及其麾下將士打得非常頑強,他們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拼死戰鬥,能做到這一點說明他們對於金國的忠誠到了極致。
最後,除十幾人負傷被俘外,其餘全部戰死。值得一提的是身爲主將的金川,他本可活命,但卻毅然自刎了。
陳濤看了手中的報告,不禁嘆了口氣,“骨頭倒是很硬!是條漢子!可是~~~”陳濤搖了搖頭。
“主公打算如何對待他的屍體呢?”丘興問道。
陳濤毫不猶豫地道:“厚葬!”
丘興一臉欣慰地點了點頭,抱拳讚道:“主公英明!”
這時,楊再興從外面進來了,興沖沖地抱拳道:“主公,所有金軍已經完全被剿滅!”
“很好!城中百姓的情況怎麼樣?”
楊再興興奮地道:“剛纔還有很多百姓攔住我的軍隊送食物送水呢!”
陳濤微笑着點了點頭。
丘興笑道:“看來百姓們對於咱們抱有很高的信心!”
陳濤點了點頭,稍作思忖,對一旁的呂方道:“我給你留三千人馬留守河中府!”“是!”呂方抱拳應諾。
陳濤掃視了其他衆人一眼,“你們隨我即刻啓程趕赴平陽府!”“是!”
陳濤問丘興道:“有平陽府的最新消息嗎?”
丘興點了點頭,抱拳道:“正要向主公稟報!完顏宗賢、郭藥師所部退入了平陽府,再加上不久前簽發的一萬籤軍,平陽府目前的總兵力在四萬左右!其中戍軍兩萬!說實話,我軍已經很疲憊了,想要攻下平陽府恐怕很難!”
雷剛大咧咧地道:“軍師,你這簡直是,是什麼來着!對,長他人志氣別自己威風!這河中府的守軍也不在少數,咱們不是幾天時間就攻下來了嗎?平陽府也不在話下!”
陳濤思忖片刻,問丘興道:“有北方的情報嗎?”
丘興搖了搖頭,“還沒有!不過根據之前的情況推測,金軍各方面援軍及物資應該快要南下了,甚至已經南下了!完顏宗康根本抵擋不了多久!而陷陣營人數有限,也無法長時間拖住金軍,他們現在應該發現陷陣營的虛實了!”
陳濤思忖道:“如此說來,咱們必須預作打算了!”思忖起來。
衆人的目光匯聚在陳濤的身上,等待他的決斷。
陳濤擡起頭來,衆人立刻知道主公有決定了。
陳濤道:“以目前的情況看,再想攻下平陽府就有些操之過急了!不過朝平陽府進軍的策略不變!~~~”
丘興雙眼一亮,“主公的意思是,以此來改變金軍的動作?”
陳濤微笑着點了點頭。以目前的情況,如果不出意外金軍必然以重兵攻打大名府及濟南府,這兩地雖然預留了足夠多的軍隊,但金軍強攻這兩地畢竟對漢軍方面不利。如果漢軍擺開攻打平陽府的架勢,金軍方面就很有可能改變原計劃西進支援,畢竟平陽府的地位並不在大名府和濟南府之下,在如今這種局面之下平陽府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如果能將金軍主力調到平陽府附近對於漢軍方面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畢竟漢軍主力都在這邊。當然,金軍不見得就會按照陳濤他們希望的那樣行動。
河中府很快便恢復了往日的景象,不過與往日相比稍顯蕭條了些。商販們經營着生意,行人們在街道上往來穿梭,閒人則在茶樓酒肆中口沫橫飛地議論着。
河中府給人的感覺與開封府又不一樣,沒有開封那樣的輝煌壯麗,但卻多了一種豪邁的氣質。
陳濤率領漢軍主力繼續朝平陽府進軍,數日之後便進抵城下。
不久之後,正準備揮軍南下的海陵王完顏亮接到了來自中都的皇命,皇帝命令他即刻率領大軍西進以解平陽府之圍。
完顏亮不禁有些懊惱,他覺得當務之急應該集中力量在濟南府或者登州突破一點,只要突破一點,便可動搖整個漢軍防線,屆時大軍揮軍南下,形勢便會逆轉。
完顏亮猶豫了片刻,斷然下令道:“傳我將令,大軍按原計劃南下!”
部將一驚,“可是陛下的命令!”
完顏亮雙眼一瞪,不悅地道;“照我的話做!”
“是!”
完顏亮以一部牽制大名府漢軍,自己率領二十萬戍軍及五萬籤軍出益都府,兵鋒直指濟南府,濟南府的戰略位置極爲重要,只要控制了濟南府就可威脅東西南三面。
目前防守濟南府的是鄧公,兵力三萬五千漢軍主力及五千地方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