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三千壯士(下)

還是文天祥的腦子靈光,率先明白過來,道:“皇上的意思是說要把我大宋軍隊的裝備全部更換掉。以精鋼裝備起來的大宋軍隊,將是一支雄師勁旅。皇上的計劃實現的話,我大宋軍隊的單兵作戰能力當會高許多,到那時,就是打yezhan也不會輸給韃子。”

(按:有歷史學家計算後認爲,在秦漢時期,一箇中國兵可以抵得上三個外國兵。到了宋代,這一數字卻發生了逆轉,變成二十個中國兵才能抵得上一個外國兵。到了近代更加不堪,竟然要四十個中國兵才能抵得上一個外國兵。姑且不論這一數字是否正確,但說明的問題還是值得我們深思。民族還是同樣的民族,在歷史上曾經創造過無數的民族,到了近代竟是如此的貧窮,實令熱血志士無顏見秦皇漢武這些大有爲先賢於地下。誠可痛也!!!!)

李雋此言無異於整軍經武的宣言,高達他們方始明白過來,齊聲道:“皇上聖明。小x說s屋5$5整?5理”要是李雋的計劃實現,打敗蒙古兵自是不在話下,甚至可以收復汴京,完成百年夙願,進而可以收復燕雲十六州,完成數百年華夏兒女的志向,那可是一副美好的藍圖,高達、趙僉、文天祥等人忍不住熱血如沸。

李雋很是明白,蒙古人的勢力非常強大,要是不打這一仗,無異於自取敗亡。打好這一仗,無異於捅了馬蜂窩,不僅僅是北中國的政治軍事力量要給忽必烈用來對付南宋,就是歐洲、中東地區的力量也會用上,沒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不可能與之相抗衡的,擴軍備戰是勢在必行。

李雋扳着指頭計算道:“三萬把馬刀差不多十五萬斤鋼,三萬支長槍差不多四十萬斤鋼,三萬副鎖子甲就是七十萬斤鋼,十萬副板甲就要五百萬斤鋼,十萬把步兵用的鋼刀要五十萬斤鋼,盾牌和馬掌就算四十萬斤吧,總共是七百一十五萬斤鋼。×?s!尐5說5箼5首發三天一萬斤,按照現在這個速度要三年多時光,還不包括一萬鋼弩需要的六十萬斤鋼,這太慢了。”

要是在現在,高達一萬噸的高爐只需要一爐就夠了,在宋代居然要數年時光,這效率相差得也太懸殊了,李雋感慨無已。感慨中的李雋沒有發現文天祥他們的臉色發白,沒有人說話,就是一向話多的高達也是張着嘴巴沒有說話。李雋說的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是按李雋說的增加十倍,不是要三四十年才能完得成嗎?用幾十年光陰完成這一任務,蒙古人早就打到哪裡去了?

發完感慨的李雋才發覺文天祥他們的呆樣,馬上安慰道:“你們也不用着急,這事急也沒有用。我們還是來計劃一下,倉庫裡的材料完全可以再起十口爐子,五口鍊鐵,五口鍊鋼,就是說三天裡可以生產出六萬斤鋼,也需要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

“皇上英明!”沈畢不無擔心地道:“起爐子的材料是不會有問題,只是鐵礦石和燃料不夠,就是有爐子也派不上用場。×?s!尐5說5箼5首發”

“嗯,是這理。”李雋深表贊同,對黃永善道:“回頭,你把火yao用新配方配出來,交給沈畢使用,用來放炮採礦,比靠人力效率高得多,再加派些人手多搶運些回來。能搶運多少就搶運多少。”

把火yao用於採礦一事,文天祥他們是聽所未聽,聞所未聞,又發起呆了,過了一會,心直口快的高達遲疑地問道:“皇上,這能行嗎?”

高達一本正經的問題對李雋這個現代人來說,無異於小兒科,想也沒有想就說:“行,肯定行。”心裡想的是:“火yao用於採礦是在十六世紀的歐洲,時間上差了好幾百年,你們不知道也正常。”

李雋信心十足的話打消了文天祥他們的疑慮,無不是喜形於色,高達直嚷:“皇上的話處處透着新鮮,處處都是新鮮。”看着高達那副高興得差點跳起來的樣子,文天祥不禁莞爾。

得到李雋指點的人們不僅把火yao用於採礦,還用修路、建橋、築城,在未來的全國大開發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你們這些古人要是去了現代社會,肯定是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什麼事情都是新鮮,摸不清東西南北。”李雋在心裡暗想,對黃永善道:“鋼有了,就看你的了,能不能打好這一仗全靠你了。你一定要全力以付,多造鋼弩。”

“皇上放心,臣一定盡力。”黃永善不無憂慮地道:“只是,只是人手不夠,沒有那麼多的熟手。”

“這事嘛,你找他。”李雋嘴朝高達一呶。

高達馬上就來精神了,拍着黃永善的肩膀道:“要我給你人也不是不可以,但你要把打造出來的武器全給我,要不然,想要人,沒門。”

黃永善一邊躲,一邊說:“高將軍,看你說的。你是負責這場戰爭的將軍,我造出來的武器不給你用,還給誰用?”

“那也有理。”高達的心理終於滿足了,道:“算你小子識好歹。”

李雋這纔上來解圍,道:“這人手嘛,也不能給能夠打仗的士卒,他們要訓練,要打仗,很辛苦了,不能給他們再增加負擔。我在想,把那些一時用不着,又不可缺少的士卒派給軍器監,比如受了傷,不能上戰場,還可以勞動的士卒都可以派到軍器監去。”

李雋的話音才一落,文天祥、高達、趙僉一齊稱頌道:“皇上仁德!”

“這是爲什麼?無緣無故地拍什麼馬屁?”李雋有點懵了,愣了愣方纔明白過來,原是南宋由於自顧不暇,根本就無法顧及到這些曾經捨身衛國的士卒,他們往往是給無情地拋棄。李雋這麼做,無異於給他們找到了飯碗,生活有了着落,套用一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找到了“退伍軍人的安置辦法”。

第27章 意料之外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72章 重拾民心第26章 揚州會戰第30章 衝冠一怒(上)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29章 突破第5章 巧妙應對第57章 突圍之戰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79章 郭侃之死第65章 會師汴京第6章 大戰伏牛山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66 古剎梵聲第47章 海上驚情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27章 鐵血雄師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21章 議和(上)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85章 威震東洋第7章 伏兵四起第49章 成都戰役(下)結束感言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5章 巧妙應對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30章 神兵天降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35章 皇城激戰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47章 海上驚情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75章 渡江北伐第69章 光復汴京(上)第63章 淮西混戰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8章 運籌幃幄(下)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15章 英雄歸來第65章 李雋遇刺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67章 無處可逃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13章 佛門弟子(下)第9章 軍事變革第11章 百姓擁戴(下)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87章 第二戰場第30章 衝冠一怒(上)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36章 援助非洲第31章 新技術(下)第5章 花好月圓第49章 戰火重燃第78章 出兵東瀛第42章 遠洋艦隊第72章 光復汴京(下)第63章 淮西混戰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5章 花好月圓第56章 困獸之鬥第52章 伏兵四起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62章 焦山水戰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20章 生財之道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17章 初戰告捷上架公告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47章 海上驚情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2章 幕後主使第55章 僱傭軍第47章 駕臨劍閣第59章 長江水道
第27章 意料之外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72章 重拾民心第26章 揚州會戰第30章 衝冠一怒(上)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29章 突破第5章 巧妙應對第57章 突圍之戰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79章 郭侃之死第65章 會師汴京第6章 大戰伏牛山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66 古剎梵聲第47章 海上驚情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27章 鐵血雄師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21章 議和(上)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85章 威震東洋第7章 伏兵四起第49章 成都戰役(下)結束感言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5章 巧妙應對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30章 神兵天降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35章 皇城激戰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47章 海上驚情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75章 渡江北伐第69章 光復汴京(上)第63章 淮西混戰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8章 運籌幃幄(下)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15章 英雄歸來第65章 李雋遇刺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67章 無處可逃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13章 佛門弟子(下)第9章 軍事變革第11章 百姓擁戴(下)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87章 第二戰場第30章 衝冠一怒(上)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36章 援助非洲第31章 新技術(下)第5章 花好月圓第49章 戰火重燃第78章 出兵東瀛第42章 遠洋艦隊第72章 光復汴京(下)第63章 淮西混戰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5章 花好月圓第56章 困獸之鬥第52章 伏兵四起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62章 焦山水戰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20章 生財之道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17章 初戰告捷上架公告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47章 海上驚情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2章 幕後主使第55章 僱傭軍第47章 駕臨劍閣第59章 長江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