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喜慶春節(下)

伯顏看着在親兵帶領下大步而入的楊思威,問道:“你有什麼事?”

楊思威冷冷一笑,擡眼望天,不理睬伯顏,好象沒聽見伯顏的話一樣。親兵隊長喝道:“放肆。沒聽見丞相在問你話嗎?”

“丞相,哪個丞相?”楊思威一副驚奇之奇的表情,伯顏這個丞相就在眼前,他居然沒有看見,這戲演得也夠絕,道:“我聽說伯顏丞相向往我華夏文化,對使者歷來是禮敬有加,不會你就是伯顏丞相吧?不對,不對,肯定不是。”

他這是在奚落伯顏,親兵隊長勃然變色,手按刀柄就要發作,伯顏揮揮手阻住他,道:“貴使說得也對,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來啊,給貴使看座。”

親兵給楊思威搬來椅子,楊思威道聲謝道:“謝丞相。”大大方方地坐了下來。

“貴使現在可以回答我的問題了吧?”伯顏有點好奇地看着楊思威問道。

這不能怪伯顏,實在是楊思威來得奇特,他明明躺在牀上養傷,親兵隊長報告說李雋派來了使者,給他送禮來了。任他伯顏再聰明也是想不到李雋爲什麼會在現在這種情況下給他送禮,說不定又是哪個蒙古將領倒黴,給特種部隊幹掉了,給他送一顆人頭來。

楊思威一下站起,一臉肅穆地道:“在下奉旨前來給丞相送禮。皇上說了:丞相不遠萬里前來江南,一路鞍馬勞頓,很是辛苦,不是給磕傷絆傷了,就是傷了胳膊動了筋,皇上感同身受,心憐安答。當此華夏共慶春節的好日子,特備薄禮一份,派楊思威給安答送來,不成敬意,還請安答笑納。”

他這是一在複述李雋的原話。李雋說得很客氣,乍聽之下好象真的是朋友之間在相互關懷一樣,伯顏聽在耳裡就不那麼一回事了。伯顏身受重傷,明明就是李雋一手策劃的,用火炮轟得不成人形,他居然說成磕傷絆傷,虧他想得出來。

伯顏臉上變色,親兵隊長刷的一下拔出彎刀,對準楊思威,只要伯顏一聲令下,楊思威就會血濺當場。楊思威嘴角上翹,好象沒有看見寒光閃閃的彎刀似的,一臉的譏嘲,真的是視死如歸。

中國歷史上的外交家們在出使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威脅,有的甚至會給殺死,最能感動華夏兒女的莫過於蘇武牧羊了,給匈奴流放到極北之地放羊十九年,也沒有屈服。楊思威也有古風,根本就不把蒙古彎刀當回事,臉色不變,看着親兵。

“好膽色!”伯顏忍不住讚道,揮揮手,親兵隊長把彎刀收了起來。×?s!尐5說5箼5首發伯顏接着往下說,道:“貴使膽色過人,實是好男兒,我伯顏平生最敬重的就是你這樣的好男兒,貴使可否效力於我大元朝?我大元朝兵強將猛,不日就要踏平南朝,貴使若是向我大元效力,榮華富貴自是少不了你。”他這是在誘降。

楊思威並沒有回答他的話,指着他仰天大笑。伯顏聰明絕頂,也是不不明白他爲何大笑,不由得懵了。楊思威笑完,義正詞嚴地道:“謝謝丞相的好意,楊某雖然不才,還知道羞恥,就是死也不會北叛朝庭,不會出賣華夏,做那二臣賊子。”話鋒一轉,言詞變得非常犀利,問道:“丞相自認爲兵強將猛,真是大言不慚。”

對於這點,伯顏就不服氣了,分辯說:“這不是明擺着的嗎?我們兩國交戰四十多年,結果怎麼樣?你們不是丟了大片的領土嗎?我已經率軍到了江南,你們滅亡只在指顧間。”

楊思威又是一通大笑,道:“丞相撒謊也不臉紅。丞相以五十餘萬之衆兵臨臨安,其結果是什麼呢?丞相兵敗臨安,敗軍覆師三十餘萬。這且不說,就說丞相本人,不也是給我朝大軍打得重傷在身嗎?”

這是伯顏的痛處,伯顏的脾性再好,也是忍不住變色,楊思威好象沒有看見,接着道:“丞相不會是不敢接受皇上的禮物,顧左右而言他吧?丞相要是有所顧忌,皇上還有一封信給丞相。”從懷裡取出李雋的親筆信,遞給伯顏,道:“丞相請過目。”

正如楊思威所言,伯顏是真的不敢接受李雋的禮物,天知這個策出無方的人會給他什麼樣的禮物,才找些話來岔開,沒想到給楊思威反脣相譏,反倒是自取其辱,弄得很沒趣,正好藉機下臺。接過信,拆開,抽出信紙,展開讀起來。

李雋的信上說:“伯顏安答臺鑒:驚聞安答馬驚,不慎摔傷,朕心不寧,很是牽掛。安答遠離故國,醫藥多有不便,特遣楊思威給安答捎麝香、鹿茸、熊膽、燕窩、人蔘之屬各十副以濟危難,還請安答念在安答情份上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笑納之。常瑜者,我朝宮中良醫,療傷聖手,親配斷筋續骨膏五貼,甚有奇效,安答可貼於傷處,不日將完好如初。”

李雋真是個解人,麝香、鹿茸、熊膽、燕窩、人蔘之屬是大補品,伯顏傷重之後正好派得上用場,送他還說得過去。斷筋續骨膏就不對了,伯顏一條左臂早沒了,還能貼嗎?還能完好如初嗎?

看了李雋的信,伯顏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好在伯顏也是個達人,哈哈一笑,道:“既如此,我就生受了。有請貴使把安答的禮物拿上來吧。”

楊思威拍拍手,兩個太監提着禮盒進來,親兵隊長手按刀柄警惕地看着他們。在楊思威的指揮下,太監把禮物放在桌子上,麝香、鹿茸、熊膽、燕窩、人蔘各十副,不多也不少。

看着這些禮物,伯顏哈哈一笑,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桌邊,拿起一個熊膽,讚道:“不錯,不錯,真大。×?s!尐5說5箼5首發這熊膽是在熊暴怒的時候殺死的,不然不會這麼大。嗯,這幾個都是。”殺熊取膽的話,先要把熊激怒,熊越怒,膽越大,得到的熊膽價值也就越高。草原上不乏熊,伯顏是行家,一眼就看出來了。

楊思威知道伯顏是在解窘,故意找話來說,並不理他,取出一個泥金請柬,道:“丞相,皇上說了,當此佳節時期,正好化干戈爲玉帛,特要在下給丞相送上請柬一份,請丞相不要推辭。”

“安答真是高情厚意,伯顏感動無已。”伯顏笑言,接過請柬,拆開一看,只見上面寫着:“春節良宵,無以爲樂。特在風波亭聊備薄酒,敬請伯顏安答大駕光臨。古人煮酒可論英雄,我與安答亦可仿效古人,清茶一杯,淡酒一壺,品茶煮酒,共論古今英雄,誠人生快事!我已在風波亭恭候安答大駕,翹首以盼,萬吝勿辭。”

伯顏看完請柬,臉上閃過一絲怒氣,恨不得把這封言詞懇切的請柬撕得粉碎。衆所周知,風波亭上曾經發生過一段驚天動地的冤案,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就是在風波亭上遇害的,李雋特地選中這裡要和伯顏煮酒論英雄,用意非常明顯。這是在告訴伯顏,歷史的悲劇不會重演,他不是趙構,不會再殺有功之臣,反而會重用他們,誓死把蒙古人逐出宋朝領土。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無異於一份宣言,是在告訴伯顏我有象岳飛這樣的英雄如廖勝功、高達、張世傑、李庭芝、張珏他們,你們的好日子不長了。

伯顏絕頂聰明之人,不會不明白其中的用意,氣得臉色發白,胸口急劇起伏,喘息不已。過了好一陣子,稍稍平抑一下激動的心情,道:“你回去給安答說,多謝安答的盛情,伯顏感激不盡。只是伯顏前日騎馬,不小心摔傷了胳膊,正在靜養,不能與會,共度良宵,實是憾事,還請安答諒解。”

正如廖勝功所料,伯顏沒那個膽去赴宴,伯顏的膽子再大,他也不敢去臨安赴宴,何況還是風波亭這個讓臨安老姓憤怒的地方。要是他到了那裡,就算李雋不爲難他,只要消息走漏,臨安老百姓還不把撕着吃了?要知道蒙古人燒殺搶掠成性,犯下的罪惡多不勝數,臨安老百姓早就恨之入骨,伯顏一到臨安肯定回不來了。

再說,象伯顏這樣價值很大的戰略目標,誰會不心動?要是李雋來個借刀殺人,要保護他的侍衛們出現“工作失誤”之類的漏洞,殺掉他還不是小菜一碟?正是基於這點考慮,伯顏纔不得不找了個騎馬摔傷了胳膊這種很有譏諷之事的藉口。

楊思威忍住好笑,道:“丞相不幸,受此重傷,皇上很是惋惜,特地要在下給丞相捎一桌酒席。”手一揮,兩個太監從食盒裡取出食物擺在桌子上。

中國的食品文化享譽全球,歷來是精美,望着這桌香氣四溢的美食,伯顏真的是有點食慾大動了。自從忽必烈定都北京以來,啓用了不少漢人廚師,伯顏這個大臣也沒少吃宮中的美食。但是,元朝的食品又哪裡比得上南宋的精美,任憑伯顏這個見識不凡的大臣也不得不心動。

楊思威好象明白伯顏的顧忌,道:“皇上說了,這酒席沒有毒,特地要在下在丞相面前試毒。尐?χ說?箼5?手5?5打ち”不等伯顏發話,拿起銀筷,每樣菜夾了一筷在盤子裡,送進嘴裡吃了。放下盤子,道:“丞相可以放心地食用了。”

伯顏哈哈一笑,道:“安答光明磊落,斷不會在食物裡下毒。以安答的爲人,他要取我性命,是在戰場上,或是用特種部隊來暗殺我,貴使這是多次一舉。”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肉乾放進嘴裡,臉色馬上就變了,親兵隊長以爲他中毒了,刷的一下拔出彎刀對準楊思威。

伯顏臉色只變了一瞬,立時恢復正常,揮退親兵隊長,大嚼起來,道:“好吃,好吃。我們蒙古的牛肉乾給你們的御廚這麼一製作,味道卻是美上了百倍。這是不是馬奶酒?”也不等楊思威說話,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讚道:“好酒,好酒。這是加了上等精糖,酸中帶甜,別有一番風味,着實了不得。”

這肉乾就是繳獲的蒙古肉乾,酒也是繳獲的馬奶酒,經過御廚的烹製,更是美上十分。牛肉乾和馬奶酒,伯顏是自小就吃慣了的,一入口馬上就品出來了,心如明鏡這是李雋又在奚落他。先是一怒,隨後想到不能這麼差勁,何不仿效司馬懿,當着使者之面穿上諸葛亮送來的女人衣服,纔來了這段表演。

雖然表演的成份多,伯顏的肚量也着實不小,要是換個人,肯定是一怒之下殺了楊思威的頭,楊思威在心裡不得不暗贊此人的氣度着實不凡。

伯顏把筷子放下,對楊思威道:“安答這份情義真夠厚的,伯顏不能不有所回贈。就贈我蒙古肉乾十斤,馬奶酒十斤。漠北苦寒之地,沒什麼好東西,請貴使轉告安答,還請笑納。”

伯顏的意思非常明白,他的意思是說,既然你喜歡吃我們的肉乾,喝我們的馬奶酒,我就送給你們,等我大軍踏平江南,讓所有南朝人都吃我們蒙古的肉乾,喝我們的馬奶酒。

“你真是做夢。只要皇上在,你的陰謀就不會得逞。”楊思威心裡明白伯顏的用意,也不叫破,道:“皇上說了,當此佳節之期,不想看到刀兵再起,有意和丞相訂一個君子協定,不知丞相是否允許?”

禁止屠殺,收買江南民心,這是忽必烈給伯顏的旨意,讓江南老百姓過上一個平安的春節,也是一個不錯的收賣行動,伯顏欣然應允,道:“既然安答有這份心,我怎會沒有成人之美之心。”

“謝丞相。”楊思威接着道:“皇上的意思是在春節到來之後,雙方休戰三日,不得殺傷對方人員。若有人想趁機滋事,可以暫拿,三日之期一過,再交換回來。”

最後一句是在告訴伯顏,你別想趁這三天時間做手腳,我是嚴陣以待的,你若違返了規定,我也不客氣。伯顏不會不懂,笑道:“就照安答說的辦。”

“素聞丞相向慕漢文化,多讀我朝詩書,猶工春聯。皇上近日看中了一個地方,打算建一座行營,想貼上一副春聯,卻只有上聯,沒有下聯。皇上的意思是想請丞相念在安答情份上對出下聯,了卻皇上這一心願。”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爲不少學者驚歎的:中國人一向有同化征服者的本領。究其原因是因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爲少數民族嚮往。後趙皇帝石勒殘暴嗜殺,比起蒙古人來絲毫不遜色,但是他有一樁好處,就是喜歡漢文化,曾經秉燭夜讀,這就是傳爲佳話的“石勒讀漢書”典故。

蒙古人也向往漢文化,忽必烈就是其中的急先鋒,伯顏也沒有少讀漢書,對文漢化的瞭解也是不凡。伯顏明白,宋朝不缺文人,文天祥就是一個才思極其敏捷的文壇聖手,即便李雋有對不上的對子也可以找他,他這樣做是在刁難他,斷不可示弱,道:“不知道安答的上聯是什麼?”

楊思威取出一張描金紅紙,鋪在桌子上,兩個太監忙把筆墨侍候着,明顯李雋早就算準他不會推遲,準備工作早就做好了。

“皇上的上聯是:古國數千年偉乎鼎盛。”楊思威念道:“請丞相和下聯。”

伯顏想都不用想都知道李雋的意思,是說在他的治理下,南宋這頭病得快死的駱駝煥發了青春,華夏又生起了新的希望。後面的威脅之意不說,誰都明白了。

伯顏心想也不能示弱,稍一凝思,立時有了主意,飽醮濃墨,在描金紅紙上寫道:“長城一萬里壯哉更新。”寫完,對楊思威道:“這句如何?”

“好好好,很好。”楊思威表面上在讚歎,心裡把伯顏的老祖宗都問候了一遍。

長城一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然而在當時卻給蒙古人佔據着。伯顏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也不過了,就是說我們佔據了你們的長城,在我們的治理下氣象一新。這確實是不錯的針鋒相對之詞,也虧得伯顏才思敏,瞬間就想到了。

楊思威別有用意地看了一眼伯顏道:“丞相此句意境宏大,氣勢不凡,皇上會送你一份大禮。丞相,告辭。”也不等伯顏問是什麼大禮,大步出門而去。

伯顏雙手背在背後,不住地踱來踱去,一臉的焦慮,好象什麼難以決斷的事情似的。

阿剌罕不滿地道:“丞相,你這是怎麼了?我就沒見過你這麼焦躁不安過。”伯顏一向鎮定自若,如此不安還是破天荒第一遭,由不得阿剌罕不驚奇。

“不對,不對,肯定不對,他不會無緣無故地來給我送禮,肯定還有陰謀。”伯顏拍着腦門,沉思着說:“楊思威臨走時說要送我一份大禮,卻沒送就走了。這大禮是什麼?”

“會不會這就是他的陰謀?”阿剌罕也是摸不着頭腦。

伯顏停步,想了一下,道:“想不明白,不去想他了。傳令各營,嚴密把守,以防給奸人混進來。”

阿剌罕不同意他的話,道:“丞相,你這話就不對了。以我的看法,他還是信守承諾之人,既已說好停戰,就不會滋事。”

“我也是這樣看,可我總覺得不對勁。”伯顏的話音才落,營裡傳來一陣砰砰的響聲。這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整個松江都沸騰了。

阿剌罕嚇了一大跳,道:“來了?”

事到臨頭,伯顏反倒安靜下來,道:“來人,發生了什麼事?”

親兵隊長在伯顏同意後出去了,不一會兒一臉的氣憤而回,向伯顏報告道:“啓稟丞相,有人在營裡發鞭炮。”

“這就是禮物。”伯顏瞬間明白了,心結一去,立時暢快了許多,笑着對阿剌罕道:“虧他想得出來,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就爲了給我放鞭炮。傳令各營,不要驚慌,守住各個通道,把這些來送禮的人給我好好招呼招呼。”

想到要是拿住李雋派出來送鞭炮的人,再和李雋討價還價,那可是很不錯的一件光榮事,伯顏和阿剌罕都笑了。

親兵隊長仍是一臉的苦相,道:“丞相,我們的人給殺了不少,人頭就掛在城門口。”

“有這等事?”伯顏驚奇得眼睛都突出來了。隨即想到特種部隊神出鬼沒,潛進營裡來殺些人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立時釋然,道:“走,去看看。”

伯顏在阿剌罕的陪同下,在親兵的簇擁下來到城門口,遠遠地看見一排人頭高高掛在城頭上,不下百八十顆之多。

“他違反了協定,我們也不用遵守,給他以牙還牙。”阿剌罕咬牙切齒地道。

伯顏擡頭望了一下天上的星星,道:“不,他遵守了協定。他說的是春節到來之後,現在子時還沒有過,是年三十,春節還沒到。”

阿剌罕給伯顏這麼一說,心想也是這個理,按照漢人傳統,春節是大年初一,不是年三十,沒有過子時,李雋就沒有違背承諾。突然,他指着城門,驚奇之極地道:“看,他還給我們送來了春聯。”

伯顏順着他手指望去,只見城門上貼着一幅春聯,上聯是“古國數千年偉乎鼎盛”,下聯正是伯顏手書的“長城一萬里壯哉更新”。伯顏一笑,心想你還真有心,費了這麼大的周折,原來就是爲了這事。笑顏只在臉上存在了一瞬,看見李雋手書的橫批,才知道上了李雋的大當,心中爲之氣結,一口氣上不來,鮮血象水一樣噴了出來,頭一歪,暈了過去。

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22章 議和(下)第82章 北伐燕雲第66 古剎梵聲第89章 光復大都第30章 賊船第7章 貴妃柔情(中)第46章 異軍突起第71章 預料之外第3章 叩闕事件第4章 李雋的難題第87章 第二戰場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84章 首戰日本第47章 海上驚情第8章 新戰略第60章 奇計破城第46章 還我河山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58章 奇襲略陽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結束感言序言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4章 賢德皇后第36章 十萬火急第43章 埃及蘇丹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36章 援軍到來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31章 光復蘄黃第78章 出兵東瀛第31章 新技術(下)歷史與小說第75章 渡江北伐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81章 渡河準備第30章 衝冠一怒(中)第54章 圍殲博爾忽(上)第77章 復仇火焰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77章 復仇火焰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62章 世外高人第15章 新式武器(下)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62章 世外高人第50章 懲漢奸詔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16章 重建計劃(上)第57章 郭侃受命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52章 伏兵四起第89章 光復大都第42章 閃電戰第1章 暴虐獸行第78章 出兵東瀛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73章 關中父老第48章 各出奇謀上架公告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23章 漢奸的末日第28章 連環計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65章 會師汴京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25章 廢除科舉第71章 預料之外第10章 臨安新貌第47章 駕臨劍閣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64章 渭水軼事第23章 漢奸的末日第11章 全面改革第28章 多情皇后(下)序言第57章 郭侃受命第51章 夜襲江陰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37章 不期而遇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60章 席捲淮西第32章 鄂州惡戰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0章 生財之道
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22章 議和(下)第82章 北伐燕雲第66 古剎梵聲第89章 光復大都第30章 賊船第7章 貴妃柔情(中)第46章 異軍突起第71章 預料之外第3章 叩闕事件第4章 李雋的難題第87章 第二戰場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84章 首戰日本第47章 海上驚情第8章 新戰略第60章 奇計破城第46章 還我河山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58章 奇襲略陽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結束感言序言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4章 賢德皇后第36章 十萬火急第43章 埃及蘇丹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36章 援軍到來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31章 光復蘄黃第78章 出兵東瀛第31章 新技術(下)歷史與小說第75章 渡江北伐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81章 渡河準備第30章 衝冠一怒(中)第54章 圍殲博爾忽(上)第77章 復仇火焰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77章 復仇火焰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62章 世外高人第15章 新式武器(下)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62章 世外高人第50章 懲漢奸詔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16章 重建計劃(上)第57章 郭侃受命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52章 伏兵四起第89章 光復大都第42章 閃電戰第1章 暴虐獸行第78章 出兵東瀛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73章 關中父老第48章 各出奇謀上架公告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23章 漢奸的末日第28章 連環計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65章 會師汴京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25章 廢除科舉第71章 預料之外第10章 臨安新貌第47章 駕臨劍閣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64章 渭水軼事第23章 漢奸的末日第11章 全面改革第28章 多情皇后(下)序言第57章 郭侃受命第51章 夜襲江陰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37章 不期而遇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60章 席捲淮西第32章 鄂州惡戰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0章 生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