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

[======

=====]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七十章

清風子的手段

“道長仙蹤何處?”蒙兀兒施禮問道。

蒙古人殘暴,所過之處殘破不堪,雞犬難留,向不把漢人放在眼裡,這點已經爲歷名所證明,但也有例外,有一種人他們還是放在眼裡,那就是出家人,特別是道家。

自從長春真人西行,與成吉思汗論道,雖然是不歡而散,但道家在蒙古人心中具有特殊地位,蒙兀兒不敢不對清風子不敬。

他對清風子有禮,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清風子飄然出塵之姿,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士之態,由不得他不肅然起敬。

“無量天尊!來處來,去處去。

”清風子口喧道號,單手回禮,道:“出家之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晏起飲朝露,晚餐清風,居也適,餐也適。

”說了半天,還是沒有回答蒙兀兒的問題,還說得蒙兀兒忽忽悠悠,如墜五里霧中。

在當時,不少蒙古上層貴族嚮慕漢文化,學習漢文化,忽必烈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把漢文化放在眼裡,用心學習,這個蒙兀兒就是個不喜漢文化的人,肚裡沒有多少墨水的猛夫,要不是道士在他心中地位特殊,還真不想和清風子清談磨牙。

清風子這話用道家的話來說是高士之言,大含玄機,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空話連篇,根本就不着邊際,他哪裡能夠明白,愣了愣,才道:“道長,你在哪裡清修?”

善於察言觀色是清風子的長處。

哪有不明白他地心思,那就是想搞清楚清風子是不是惹得起的人物,要是惹得起的話,那就對清風子不客氣,要是惹不起就別惹。

勢利在哪裡都一個樣,蒙兀兒這個長安守將也不例外。

摸摸鬍子,清風子緩緩道:“敢問將軍。

你身在何處?”

“長安!”這還用問嘛,蒙兀兒這個長安守將忠於職守。

鎮守長安,自然是身在長安,他想也沒有想脫口而答。

要是按照我們現在的標準來說,他回答得再正確不過了,可惜的是他遇到的是清風子這個有道高士,註定他最標準的答案不會對。

清風子搖頭,道:“將軍此言差也。

如此正確地答案居然都不對。

要蒙兀兒不懵都不行,直愣愣地看着清風子,問道:“這這這這,道長,這還錯了?”不要說蒙兀兒要懵,就是現在人也會懵。

清風子摸着鬍子,點頭道:“將軍不是身在長安,是身在清風中。

清風無處不在。

將軍能置身清風之外?”

清風子說得好聽,清風也就是現在的空氣罷了,要是再按現在地空氣標準來分,還有好壞之別呢。

不過,蒙兀兒這個古人哪裡知道這些,想了想。

點頭讚道:“道長高明,蒙兀兒領教了。

清風無處不在,清風無處不在。

”還細細品味清風子的空話,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清風無處不在,那不是廢話嘛,誰不知道哪裡都有空氣?

“清風無處不在,貧道也就無處不在,貧道道號清風子。

”清風子知道時機成熟了,可以亮出自己的道號了。

“啊!”蒙兀兒大吃一驚,一下站起來。

吃驚地看着清風子。

道:“道長是是是清風道長?蒙兀兒這裡見過道長。

”恭恭敬敬地施禮,那個恭敬勁比起覲見忽必烈恐怕都還要恭敬。

清風子在關中可是大名鼎鼎。

不要說關中的老百姓耳熟能詳,聽到他的名字真的是如雷灌耳,就是蒙古人也是久聞大名,都知道他是一個了不起地山中神仙。

木札禮曾經帶上重禮數次親自到南山相請,清風子避而不見,沒想到他居然到了長安,還和自己論道,要蒙兀兒不吃驚都不行。

清風子微一還禮,道:“貧道來得匆忙,還請將軍不要見怪。

蒙兀兒歡喜無限,好象撿到寶貝,也許比撿到寶貝更能讓他喜悅三分,一個勁地道:“末將不敢,末將不敢。

來人,把馬奶酒給道長獻上來。

”蒙古人粗獷,他一說完纔想起清風子是出家人,不能喝酒,忙道:“泡茶,泡茶,泡最好的茶。

要快點,要快點。

”一個勁地催,彷彿清風子是他的老祖宗似的。

清風子阻止他道:“將軍不用麻煩,一袋馬奶酒足也。

草原上的雄鷹最喜馬奶酒,貧道早有耳聞,就叨擾將軍了。

沒想到清風子如此好說話,不僅喝馬奶酒,還稱他爲草原上的雄鷹,蒙兀兒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一個勁地道:“好好好,太好了。

來人,上馬奶酒,把我們的肉乾上來。

清風子有道高士,能得他一言之贊,真的是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了,要他不高興都不行。

親兵很快就弄了一桌酒菜上來,蒙兀兒邀請清風子入座,清風子也不客氣,坐了下來。

蒙兀兒心想清風子這種高士要好好攏絡攏絡,他地弟子自然不能得罪,對揚風他們道:“道長,請坐,請坐。

揚風施禮婉拒,道:“多謝將軍見愛。

師尊駕前,弟子不敢坐,還請將軍不要見怪。

不等蒙兀兒說話,清風子開口道:“揚風,將軍盛情,你們就不要推辭了,就坐下來吧。

清風子都說話了,蒙兀兒更是高興,喜道:“對對對,道長說得對。

”忙着張羅,邀請揚風幾位坐下來。

他可不知道清風子打的什麼主意,清風子心裡想的是揚風他們肯定也餓了,吃飽了幹活纔有力氣。

要是蒙兀兒知道清風子心裡的想法,不知作何感想?

揚風他們謝過清風子,再謝過蒙兀兒。

才坐了下來。

蒙兀兒忙着給清風子斟上馬奶酒,再給揚風他們斟上,最後給自己斟上,端起酒杯,道:“道長今日仙駕光臨長安,蒙兀兒不甚之喜,就以一杯淡酒敬道長。

道長。

請。

”一仰脖子喝乾了。

“將軍請。

”清風子一點也不推拒,一口喝乾。

蒙兀兒忙着給清風子斟上。

問道:“道長有道之士,蒙兀兒何德何能,蒙道長見愛。

不知道長此次仙駕光臨長安有何要事?道長若是有命,蒙兀兒自當盡力。

”他這是在探聽清風子的來意,說得很客氣,這些年地官沒有白當。

清風子喝口酒,細品一下。

才道:“好酒好酒。

可惜呀可惜。

”一副惋惜之至地表情,任誰見了都會好奇。

蒙兀兒自是不會例外,好奇地問道:“敢問道長,何事可惜?”

清風子並不回答他的問題,連連搖頭,一副痛惜之狀。

這一來,蒙兀兒更加好奇了,他也不笨。

想了想,一下站起,惶惶地問道:“敢問道長,蒙兀兒可有難?”

看了蒙兀兒一眼,清風子微微頷首。

清風子有道高士,在關中享有大名。

他這一點頭還得了,蒙兀兒一下子驚起,差點把桌子都給掀翻了,急急地問道:“敢問道長,蒙兀兒難從何起?”

清風子嘆息一聲,什麼話也沒有說,朝西邊指指。

蒙兀兒略一思索,驚道:“道長的意思是說南朝?”

清風子一臉惋惜地點頭,表示贊同。

眉頭一皺,蒙兀兒思索一陣子。

搖頭道:“道長此言不對。

南朝雖是爲禍關中。

忠和大軍前去圍剿,不日就會殄滅。

南朝皇帝要麼臨陣而逃,要麼成爲朝廷的階下之囚。

”郭侃十萬大軍與李雋大戰,擁有兵力優勢,掌握着火炮,要是不能打敗李雋的話,這個神人就不能是神人了。

郭侃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極高,蒙兀兒對他很有信心,這話說得信心十足。

此時地他還不知道郭侃和史天澤先後吃了敗仗。

郭侃之敗雖然敗得很慘,但是,損失的兵力不是很大,也就一萬多人,對於十萬大軍來說,損失萬多人,還沒有傷筋動骨,史天澤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給長安通報,是以蒙兀兒還不知道。

清風子在桌子上輕拍一下,道:“正是這樣,將軍才危在旦夕。

蒙古軍隊即將獲勝,是大喜事,蒙兀兒何來橫禍?要蒙兀兒相信實在是不可能,不要說他不相信,就是換作任何一個人也不會相信,笑着道:“道長言之差也,來,喝酒。

”心裡已經對清風子起了輕視之心,打算喝完酒把他打發走了事。

清風子哪有不明白他心思地道理,不動聲色,問道:“敢問將軍,此仗將軍可曾出力?”

“末將的職責是鎮守長安,只要長安無事,末將也就盡到職責了。

”蒙兀兒想也沒有想,脫口而答。

他地職責是鎮守長安,長安無事,他真地是盡到職責了,這點肯定沒錯。

不過,他遇到的是具有辯士之風地清風子,能夠把對的說成錯地,把黑的說成白的,把死的說成活的,駁倒他的話一點難處也沒有,清風子呵呵一笑,道:“將軍此言差也,差之萬里。

將軍可曾想過,要是郭忠和打了勝仗,你的功勞何在?你給他提供過什麼支援?這樣的大仗,要是你只是坐鎮長安,保得長安不失,不提供幫助地話,你就錯過了大好良機。

清風子的意思是在點醒他,可以趁必勝之機多撈些好處,將來晉升就有機會了。

這的確是一句大實話,既然是必勝,何不趁機分點功勞呢?

蒙兀兒也不是笨之人,念頭略轉,覺得清風子之言很對,點頭道:“有理。

“兵勢無常,若水之形,變化無常。

”清風子接着往下說,道:“退一步來說,萬一發生不該發生之事,將軍之罪大矣。

郭忠和神人,江南之戰如何?伯顏兵臨臨安,南朝轉眼即滅,結果又如何?殷鑑不遠,將軍三思而行。

古語說殷鑑不遠,郭侃伯顏江南戰敗之事纔過去幾年?這兩戰。

他們都擁有兵力上的優勢,其結果卻是大敗,郭侃僅帶着幾個親兵敗歸。

伯顏就更慘了,身死江南。

郭侃雖然再次到了關中,與李雋對壘,難保不出意外,要是真出了意外。

蒙兀兒地罪名就大了,他的臉色一下子變得蒼白。

蹭地一下跳起來。

馬上又跪在清風子面前,道:“請道長救我。

”額頭上的冷汗滲出來,順着臉頰流了下來。

清風子笑着扶起,安慰道:“將軍不必驚慌,你馬上升帳,召集諸將,貧道自有爲將軍解脫痛苦的法子。

清風子這樣的高士決不會信口開河。

他說有辦法肯定是有辦法,蒙兀兒大袁喜,傳令道:“來人啊,升帳。

古之辯士要達到目的,必先給你一通危言,說得你心悸神動,膽顫心驚,不得不向他請教。

再給你出主意。

至於這主意是不是真地有用,那就難說了。

清風子用的也是辯士之道,一通言辭說得蒙兀兒膽破,嚇得差點把尿都流出來了,不得不向清風子請教。

衆將站得筆直,靜等蒙兀兒到來。

蒙兀兒拉着清風子地手。

親熱之極地走了進來。

揚風幾個弟子跟在清風子身後,大步而來。

要是以往升帳,蒙兀兒一人而來,今天倒好,來了好幾個人不說,還是一羣出家的道士,蒙古衆將很是好奇,無不是睜大了眼睛瞧着,要不是蒙兀兒的軍令極嚴,肯定是驚奇得議論起來了。

這種事。

一百年也不一定遇得到。

誰都會驚奇,不能怨蒙古諸將。

蒙兀兒往帥位前一站。

側身相請,道:“道長請坐,請坐。

”非常熱情地招呼清風子坐下來。

清風子也不顧客氣,略一謙遜,坐了下來。

揚風他們幾個弟子往清風子北背後一站,一雙眼睛不經意地從衆將身上掠過,蒙兀兒正關心自己地前程,也沒有注意到。

就算注意到了,也頂多以爲是山野之人乍進軍營好奇,不會想到揚風他們正在估算距離,計算如何殺人。

衆將施禮道:“末將見過將軍。

“免了,免了。

”蒙兀兒揮手阻住他們,給他們介紹道:“這位就是我多次向你們提起地清風道長。

清風子的大名,諸將早就耳聞,沒想到今日竟然出現在軍中,無不是驚訝之極,愣了好一會,纔在蒙兀兒“快來見過道長”地催促聲中向清風子施禮道:“見過道長。

清風子高高在上,微一還禮,道:“無量天尊,貧道有禮了。

“忠和與南朝苦戰,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我決定,我們馬上出兵,與忠和匯合,把南朝地軍隊全殲的關中,把南朝的皇帝活捉,獻給皇上。

”蒙兀兒重重一下捶在桌子上,道:“具體部署,就請道長來安排。

你們要記住,道長所言,就是我的命令。

好事誰不想?以蒙古衆將想來,此戰是必勝,早就想去撈取功勞了,他的話馬上得到衆將的贊同,齊道:“遵命。

蒙古人不把漢人放在眼裡,那也是一般情況,也有例外,郭侃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他不僅得到忽必烈的信任,其他地蒙古將領貴族對他也是極其信任。

清風子在關中的名氣非常大,沒想到蒙兀兒如此信任他,真是難得。

“將軍厚愛,貧道敢不盡力。”清風子略一謙遜,喝道:“拿下了。

”揚風手裡的長劍一下架在蒙兀兒脖子上。

“道長高士,開玩笑都與衆不同,蒙兀兒領教了。

”蒙兀兒根本就想不到他已經大禍臨頭了,還以爲清風子在和他開玩,笑着說。

清風子端坐不動,道:“貧道奉大宋朝皇上的諭旨,前來取你狗命,拿下長安。

”一雙眼睛神光炯炯地看着蒙兀兒,道:“貧道說過,有讓你解脫的妙法,現在貧道兌現了諾言,就讓你永遠解脫苦難。

”右手一揮,揚風手腕一振,蒙兀兒的腦袋飛得老遠,砸在地上發出砰地一聲響,滴溜溜地轉個不停。

無頭之屍一下栽在帥案上,鮮血激射而出,好象噴泉一般,噴出一丈多遠,濺得滿地都是。

在這種情況下,當然要快刀斬亂麻,不能讓蒙古諸將有任何反應的機會,清風子決定殺掉蒙兀兒立威,可以起到震懾作用。

變生肘腋,蒙古諸將哪裡還得及反應,等他們反應過來,蒙兀兒已經身首異處了。

“妖道,快,抓住妖道。

”一個大個子蒙古將領喊起來,直朝清風子撲來。

他的話馬上提醒了其他將領,直朝清風子圍上來。

一陣破空之聲響起,這些飛奔而來的蒙古將領個個搖搖晃晃栽倒在地上,抽搐幾下就此氣絕。

其他的將領方纔看清,他們的臉色變得青白,咽喉上插着閃着藍光的飛鏢,不用說飛鏢上喂有劇毒,見血封喉。

正是揚風他們出手要了這些將領的性命,現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殺人立威,自然是不用對他們手軟。

揚風他們飛鏢出手,飛身而起,手裡的長劍好象游龍一般劃過長空,把那些想動手的將領刺殺於當場,再站到門口,不讓他們逃走。

這些將領都是久經戰陣地好手,按理他們不會如此不經事,事起倉促萬難應變,再加上清風子地震懾手段讓他們心驚膽跳,不能全力應敵。

更重要的是,揚風他們深得道家秘傳氣功地精髓,精通近身搏殺要詣,他們自然不是對手。

清風子好整以暇地掏出一個雞蛋大小的藥丸,笑道:“這是貧道煉製的毒藥,你們已經中了貧道的毒,想活命的就聽貧道號令。

要是不想活命的,儘管來嚐嚐貧道的毒藥。

不少將領給斬殺當場,起到的震懾效果非常不錯,將領們本來就連大氣都不敢出。

清風子這種有道高人,究竟有多少手段,誰也說不清,他說是毒藥,肯定是毒藥,誰也想不到這是一顆大補之藥,無不是心驚膽跳地聽着清風子的發言。

“你們中有不少漢人吧,你們的祖輩受到什麼樣的待遇,你們不會這麼快就忘光了吧?”清風子依然是一副古井不波之狀,道:“貧道給你們的命令就是把這些蒙古人全部殺死。

要是不殺,貧道就叫他們殺你們。

這是逼虎上山,要是漢軍將軍把蒙古人殺了,除了聽從他的號令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的確是一條非常不錯的計策。

蒙古人殘暴,向不把漢人放在眼裡,要是清風子給他們機會的話,肯定是毫不猶豫地殺死漢軍將領。

與其給人殺,還不如自己殺人。

漢軍將領遲疑一陣,在揚風他們長劍的威逼之下拔出刀,砍下蒙古人的腦袋。

“很好。

”清風子一腳把蒙兀兒的屍體踹開,坐到帥椅上,道:“現在,你們就聽我的號令。

要是有人不從,休怪貧道無情。

這話說得非常平常,但話裡的份量誰都聽得出來,漢軍將領哪裡敢不聽,一齊道:“請道長吩咐!”

長安這座關中最爲重要的城市,在清風子的運作下,沒有動用南宋一兵一卒就回到了朝廷手裡,實是一個奇蹟。

李雋得知之事後,感嘆之極地說了一句話:“真沒想到,吳子顏壯舉復現於今日!”子顏是東漢名臣,也是東漢名將吳漢的字,他曾經率領十八壯士斬殺幽州牧苗曾,奪其十萬大軍,使得劉秀的實力大增。

清風子此舉不僅奪得了長安的兵權,還拿下長安,比起吳漢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60章 席捲淮西第33章 計中計第77章 處決旭烈兀第48章 寧波海戰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60章 奇計破城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82章 北伐燕雲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59章 長江水道第50章 懲漢奸詔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2章 威振異域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64章 渭水軼事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24章 揚州解圍(下)第71章 預料之外第14章 大軍入川第24章 亡國之君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42章 閃電戰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50章 懲漢奸詔第31章 新技術(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82章 北伐序曲第42章 閃電戰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27章 意料之外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24章 揚州解圍(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中)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17章 初戰告捷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6章 威壓權臣(上)第57章 郭侃受命第46章 郭侃之謀第50章 懲漢奸詔第48章 各出奇謀第81章 舌戰真金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69章 光復汴京(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52章 伏兵四起第29章 新的威脅(中)第68章 合圍汴京第17章 初戰告捷(下)第37章 大都血戰第62章 焦山水戰第34章 戰略轉折第78章 出兵東瀛第28章 地底之謎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67章 再戰郭侃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73章 關中父老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2章 威振異域第47章 駕臨劍閣第35章 嚴懲漢奸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35章 嚴懲漢奸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50章 攻佔松江第61章 郭侃入關第58章 突出部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79章 洛陽流血夜第69章 運籌幃幄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31章 新技術(中)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34章 戰略轉折第17章 初戰告捷(下)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41章 御駕親征第39章 壯懷激烈第12章 開發廣州(上)
第60章 席捲淮西第33章 計中計第77章 處決旭烈兀第48章 寧波海戰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60章 奇計破城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82章 北伐燕雲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59章 長江水道第50章 懲漢奸詔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2章 威振異域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64章 渭水軼事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24章 揚州解圍(下)第71章 預料之外第14章 大軍入川第24章 亡國之君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42章 閃電戰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中)第50章 懲漢奸詔第31章 新技術(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82章 北伐序曲第42章 閃電戰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27章 意料之外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24章 揚州解圍(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中)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17章 初戰告捷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6章 威壓權臣(上)第57章 郭侃受命第46章 郭侃之謀第50章 懲漢奸詔第48章 各出奇謀第81章 舌戰真金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69章 光復汴京(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52章 伏兵四起第29章 新的威脅(中)第68章 合圍汴京第17章 初戰告捷(下)第37章 大都血戰第62章 焦山水戰第34章 戰略轉折第78章 出兵東瀛第28章 地底之謎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67章 再戰郭侃第42章 整訓軍隊(下)第73章 關中父老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2章 威振異域第47章 駕臨劍閣第35章 嚴懲漢奸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35章 嚴懲漢奸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50章 攻佔松江第61章 郭侃入關第58章 突出部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26章 天津登陸戰(下)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79章 洛陽流血夜第69章 運籌幃幄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31章 新技術(中)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34章 戰略轉折第17章 初戰告捷(下)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41章 御駕親征第39章 壯懷激烈第12章 開發廣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