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李密東奔

第363章 李密東奔

楊堅也沒指望真的能通過強召的方式,能讓崔澈自覺放下在燕地的權力,逼迫他回朝。

此舉不過是想陷他於不義,畢竟從詔令中來看,楊堅並不是要將崔澈閒置,而是要爲其拜相。

若崔澈拒絕入朝,其反叛之心,也能爲世人所共知。

楊堅派遣刑部尚書、萬安郡公李圓通接任幽州總管,又派遣蒲城郡公郭榮前往營州,接任營州總管。

李圓通與郭榮都是楊堅的潛邸之臣,尤其是李圓通,本就是楊氏奴僕出生,此前擔任幷州總管府長史期間,由於未能規勸秦王楊俊,受到牽連,而被免職。

但他早年數次拼死護衛楊堅,憑着這份情誼,在不久後,又重新受到了啓用。

在強行徵召崔澈入朝的同時,楊堅也沒忘了剪除崔澈在地方的羽翼。

定州總管劉方改授廣州總管,其餘刺史,如秦瓊、裴秀、黃百吉等人,也紛紛被調離河北、山東等地。

其中,又以工部尚書楊達爲定州總管。

這些詔令一經發出,關中有識之士無不譁然。

隱居在華山讀書的李密聽聞消息,當即收拾行囊,打算帶着家人前往幽州,投奔崔澈。

李密之父李寬已故,他承襲父親爵位,爲蒲山郡公。

但政治上的失意,卻讓李密對朝廷,尤其是楊廣心懷不滿。

與其他勳貴子弟一般,早些年李密離開渭水書院,就去了禁軍任職。

他起家左親衛府大都督,又遷東宮千牛備身。

作爲東宮衛戍部隊的將領,李密本應該前途無量,且與楊廣關係親密,畢竟李密少年時,就曾在崔澈的燕國府與楊廣有過一面之緣。

但不曾想,楊廣卻覺得成年後的李密,顧盼之際,神色異於常人,不能將他留在身邊宿衛,於是派遣親信宇文述,將李密婉言勸走。

‘賢弟的資質這麼好,應該以才學取官,何必留在東宮,東宮事務繁瑣,也不是培養賢才的地方。’

宇文述的說辭看上去有道理,但哪怕是蠢漢,也都知道留在東宮,便是儲君的潛邸之臣。

當初崔澈爲了潛邸之臣這個名頭,不惜冒險往尉遲迥的身邊作爲內應。

但李密還是欣然離職,他清楚,不是宇文述讓自己走,而是太子楊廣。

李密無疑是有大志向的,如今隱居在山林,不代表他就甘於庸碌一世。

雖說是關隴勳貴出身,可被太子楊廣忌憚,將來這新朝,只怕自己難有作爲。

如今朝堂中央,與崔澈爲首的河北地方勢力,矛盾幾乎被擺在了明面上。李密認定自己師兄的勢力與能力,定有大作爲,便也想着跟他幹一番事業。

他相信,崔澈早已暗中謀劃許久。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點,從兩年前,在裴樂去往河北任職後,楊麗華又爲李敏向楊堅求得外放就能夠看出。

只是當時楊堅因爲崔澈主動入朝,而放鬆了警惕,沒有察覺。

就在李密一家準備離開的時候,一名來客登門,正是與他有同門之誼的楊玄感。

楊玄感看着被收拾好的大包小包,問道:

“賢弟這是要去往何處?”

李密解釋道:

“正打算出門遊歷,寄情山水。”

楊玄感臉上露出一絲怪異的笑容,說道:

“賢弟只怕是要去燕地,看一看邊塞風光?”

李密並不隱瞞,他笑道:

“正有此意,想來,前往燕地遊覽山川,總不能算是罪過吧。”

楊玄感頷首道:

“這當然不是罪過。”

說着,卻話鋒一轉,楊玄感壓低了嗓音,沉聲道:

“但從逆之舉,可是滅門的罪責。”

楊玄感將事情挑破,但李密並不慌張,二人本就是至交好友,李密深知對方性情,他笑道:

“如今四海昇平,哪有叛亂,玄感,話可不能亂說。”

楊玄感聞言,一陣哈哈大笑,便將此事揭了過去。

在與李密小酌幾杯後,楊玄感向他告辭。

二人行至門外,楊玄感突然感慨道:

“今日一別,將來再見之時,你我各爲其主,定然是刀兵相見的場面。

“你去了薊縣,記得轉告子澄,到時候兩軍對壘,楊某可不會顧念舊誼。”

李密被楊廣厭惡,鬱郁不得志,只能去投師兄。

可楊玄感不同,其父楊素,位極人臣,都是給人當臣子,楊玄感又怎麼可能冒着滅族的風險,參與這場即將發生的叛亂。

就楊玄感而言,站在朝廷一方,纔是最明智的選擇,畢竟就算崔澈殺入關中,憑着少年時的情誼,也能在新朝混得風生水起。

若是跟了崔澈,一旦隋軍打進薊縣,則必死無疑。

也正是清楚這一點,在二人對飲的時候,李密並沒有勸說楊玄感與自己同行。

只是聽楊玄感說自己不會再戰場上留情,還是把李密逗笑了,李密笑道:

“聖人本就多疑,太子更勝其父,以玄感與子澄的交情,又哪有領兵的機會。”

楊玄感無奈嘆息,他也知道李密所言不假。

送走心事重重的楊玄感後,李密來不及收拾家中剩餘浮財,慌慌忙忙帶着妻兒啓程。

他信任楊玄感不假,但李密還是要做最壞的打算。

與此同時,等不及留在大興度過新年,新任幽州總管李圓通、營州總管郭榮、定州總管楊達等人便在楊堅的催促下,匆匆上路。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二月初三,衆人抵達河北,卻不敢冒然前往屬地。

猶記得,當年楊堅上位,計劃將尉遲迥徵召入朝,派遣韋孝寬前往接任相州總管一職。

若不是有人通風報信,韋孝寬早就被尉遲迥伏殺。

前車之鑑,不得不防。

劉方等人陸續收到了朝廷的調令,應下之餘,卻沒有急着啓程,而是紛紛遣使去往燕州,向崔澈稟報此事。

而此時,崔澈正以平定奚族叛亂爲名,在燕州聚集將士。

燕地八萬騎卒,三萬契丹步騎,盡數雲集。

更有五千遼東騎兵也由崔興武統領,來到了燕州聽命。 ωwш ▲тtκan ▲c○

這也是李圓通、郭榮、楊達等人不敢妄動的原因。

(本章完)

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80章 前線覓功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90章 反擊突厥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6章 夜不能寐更新要晚一點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24章 爲報君恩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98章 新婦奉茶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56章 太后楊氏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97章 結髮夫妻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35章 避難關東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85章 相士納賄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398章 激敵出戰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14章 妙容訪親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58章 失意之人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61章 恢復舊姓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42章 行差踏錯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61章 秀外慧中新章在審覈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85章 相士納賄
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80章 前線覓功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284章 圍魏救趙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90章 反擊突厥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6章 夜不能寐更新要晚一點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24章 爲報君恩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98章 新婦奉茶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56章 太后楊氏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97章 結髮夫妻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35章 避難關東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85章 相士納賄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398章 激敵出戰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14章 妙容訪親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58章 失意之人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417章 晉陽重逢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61章 恢復舊姓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42章 行差踏錯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61章 秀外慧中新章在審覈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85章 相士納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