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范陽盧氏

第139章 范陽盧氏

七年前,崔澈逃離關中,往鄴城投奔崔達拏。

期間回了趟博陵,在徵得祖母同意後,散盡家中浮財,招募瞭如今三千騎卒。

自此,他便再未回過安平縣。

說是富貴需還鄉,但崔澈並非是爲了顯擺,而是要與久不見面的族人們聯絡感情。

當崔澈在三千騎卒的簇擁下,抵達安平城外。

只見城門處人頭濟濟,第三房可謂是傾巢而出,專程迎候。

崔澈望見前排的那些皓首老者,不敢怠慢,當即翻身下馬,與衆人見禮寒暄。

這些人中不乏自己的長輩,哪怕權勢再大,也不能丟了禮數。

衆人紛紛感慨崔澈長大成人,再不是從前稚氣未脫的模樣。

崔澈又爲族人們引見了妻兒,衆人趕忙向楊麗華行禮。

楊麗華瞧見其中不少人畫眉遮醜,不由擔心起丈夫,兒子的眉毛。

太原王氏是一家子酒渣鼻,博陵崔氏也不遑多讓,世代傳有惡疾,會導致眉毛脫落。

崔澈爲楊麗華畫眉時,也會笑稱這是祖傳的手藝。

在城門外耽誤了不少時間,崔澈帶上菩薩奴往祠堂祭祖時已經是黃昏。

夜裡休息的時候,楊麗華與崔澈提起了崔家惡疾。

崔澈倒是全然沒有放在心上。

這是遺傳病沒錯,可也不是人人都會掉眉毛,至少他就覺得自己不會中招。

翌日,崔澈陸續拜訪了其餘六房族老。

博陵崔氏說是一個整體,實則七房之間,也不全是親如一家。

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六房,雖然都是後燕秘書監崔懿的後人,但崔懿已經是兩百多年前的人物了,更別說是血緣關係更遠的安平房。

過去兩百年,七房齊心協力,共同爲提升宗族郡望而努力,使得博陵崔氏成爲山東第一等的門閥。

但彼此間也積聚了不小的矛盾,並非所有崔姓人都樂於見到崔澈的崛起。

只不過崔澈在朝堂站穩腳跟,對於整個宗族也確實大有裨益。

就如同崔澈初抵關中,受到了第二房崔宣猷等人的關照。

各房在安平老家,爲了利益分配,私底下的一些爭端無傷大雅。

但若是出去了,則必須相互幫襯,假如當年崔宣猷擔心崔澈立足於朝堂,使得第三房崛起,於是打壓後進,這纔是自絕於宗族的做法。

崔澈如今回了安平,面對各房族老、長輩,始終秉持着謙遜的態度,年少身居高位卻無倨傲之色,這也贏得了許多人的好感。

他在安平縣小住了兩日,與第三房衆人加深感情之餘,也與其餘六房多有接觸。

只是崔澈並未在宗族之中徵辟幕僚。

有才能之人,憑着博陵崔氏的門第,大都早已在地方出仕,哪需要崔澈爲之操心。

況且崔澈也不願給楊堅留下任人唯親,私相授受的印象。

告別了衆人,崔澈離開了安平縣,在三千騎卒的護衛下,往薊縣上任。

幽州總管府,下轄六州五十鎮,所謂鎮,並非是後世的鄉鎮,而是戍邊的軍鎮。

當然,這裡的軍鎮不可能是北魏六鎮那樣的規模。

前往幽州的路上,崔澈便一直在思量對待范陽盧氏的態度。

范陽盧氏與博陵崔氏同爲五姓七族,世居幽州涿縣(河北涿州)。

北齊人釋曇剛便在《山東士大夫類例》中,將范陽盧氏其中一房,定爲甲門之首。

其中對崔澈祖父崔季舒亦有提及:‘先崔昂,次崔季舒,及齊州崔光。’

稱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以這三支最貴。

崔昂、崔季舒爲博陵三崔之二,崔光出自清河崔氏,曾任齊州大中正。

而李公恗所著《類例》則認爲,論門第,首崔楷,後季舒。

如今身居高位的崔弘度、崔弘升兄弟便是崔楷的後人。

無論如何,澈哥兒祖父是坐實了老二的名頭。

當然,這都是過去的老黃曆了,至少范陽盧氏無論是哪一房,都不能夠再當起甲門之首的讚譽。

世家大族在亂世之中習慣兩方下注,西魏、北周亦有盧氏子弟出仕,其中燕郡公盧光更是一手教導出北周武帝宇文邕這位雄主,爲北周帝師。

只是盧光死後,其子盧賁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早在周武帝在位時,盧賁慧眼識人,便已經在暗中結交楊堅,在周宣帝死後,是盧賁帶領兵馬,威懾百官,才讓楊堅從容上位掌權。

隋朝建立後,盧賁得授散騎常侍,兼任太子左庶子、左領軍、右將軍,早年間的投資,贏得了豐厚的回報。

這麼一個聰明人,卻偏偏被權欲衝昏了頭腦,由於不滿高熲、蘇威掌權。

盧賁於是聯合擺爛二人組之一的劉昉、上柱國元諧、李詢、華州刺史張賓等人,謀劃廢了高熲、蘇威,由他們五人共同執掌朝政。

同時計劃廢立太子,推晉王楊廣上位。

事敗後,可把當時正在晉陽的楊廣嚇得夠嗆,沒少在時任總管府長史的崔澈面前叱罵這五人。

楊堅深究此事,劉昉、李詢、元諧三人將事情都推到了盧賁、張賓的頭上。

羣臣請求將二人處死,只是楊堅念在他們昔日的功勞上,免其死罪,削職爲民。

不久,張賓抑鬱而死,而盧賁卻得以起用,任檢校太常卿,但終究不能修復與楊堅的關係,被派去刪定音律去了。

再也不復往日權勢。

若非朝中無人,燕榮在十餘年後升爲幽州總管時,也不敢肆意折辱盧氏子弟。

崔澈出自五姓七族之一的博陵崔氏,當然不可能學習燕榮這個鮮卑武人的粗魯手段,以范陽盧氏子弟充當小吏、士卒,作爲羞辱。

如何拉攏范陽盧氏,僅僅只是崔澈需要面對的其中一個問題。

幽州可比青州形勢複雜得多,楊堅希望崔澈能謹慎處理與庫莫奚、契丹等部落的關係,不要影響了南攻北守的大戰略。

但崔澈也滿懷私心,打算在這些部落之中,建立自己的威望。

至於高句麗,與幽州總管府轄地並不接壤,雙方之間還隔了一個營州總管韋藝。

今天沒了,白天在構思幽州的劇情,連老書都沒來得及碼。

(本章完)

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5章 封家六子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86章 佳人邀見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22章 求學之心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91章 作戰計劃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15章 闔家再聚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423章 連成一片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616章 兵臨成都大家不要等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95章 天子賜婚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31章 憾失姻緣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24章 爲報君恩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48章 崔郎可友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89章 有子名樂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11章 近春雅會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30章 貴人相邀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8章 周主滅佛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81章 皇家尼寺第77章 南陳奪嫡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287章 二度出塞
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5章 封家六子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86章 佳人邀見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22章 求學之心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91章 作戰計劃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15章 闔家再聚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423章 連成一片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616章 兵臨成都大家不要等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95章 天子賜婚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31章 憾失姻緣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24章 爲報君恩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48章 崔郎可友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89章 有子名樂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11章 近春雅會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30章 貴人相邀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8章 周主滅佛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81章 皇家尼寺第77章 南陳奪嫡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287章 二度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