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仁壽宮變

第368章 仁壽宮變

“此話當真!”

楊廣站起身來,臉色煞白。

楊素看了一眼跟來的虞世基,虞世基趕忙上前答話道:

“回稟太子殿下,此事千真萬確,柳尚書、元侍郎傳陛下口諭,下官親筆寫下敕書。”

楊廣感覺眼前一黑,險些暈厥過去。

陪同楊廣入住大寶殿的太子妃蕭氏趕忙攙扶住他,安慰道:

“聖人此舉,或許只是父親思念兒子,想要臨終之前見上一面。”

楊廣擡起手,示意自己能夠站穩,在蕭氏鬆開後,楊廣憤恨道:

“父皇命我看押庶人勇,若真是要與他訣別,只需派人往大寶殿傳話,孤自會將楊勇送入仁壽宮,又何須柳述、元巖鬼祟行事。

“況且既是訣別,又哪有隻傳庶人勇,不召庶人秀的道理。”

說罷,楊廣看向楊素,繼續道:

“楊相,今日之事,你我始料未及,但多年艱辛,不可毀於一旦,如何行事,還請楊相教我。”

楊素在來的路上早有想法,他沉聲道:

“爲今之計,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爲強。

“聖人臥病在牀,不能視事,已經將國事盡數託付給了太子。

“太子不妨假傳詔令,抓捕柳述、元巖,命東宮將士宿衛仁壽宮,隔絕內外消息。”

這無疑便是要發動一場宮廷政變,但楊廣沒有半分猶豫,他立即頷首道:

“便依楊相所言。”

隨即又看向前來通風報信的虞世基,當初他還是藩王的時候,曾與秦王楊俊同時徵召虞世基、虞世南兩兄弟,只不過虞家兄弟既不敢得罪晉王楊廣,也不敢惹秦王楊俊不快,便逃出了大興。

楊廣對虞世基道:

“你有功於孤,孤不會虧待你。”

虞世基強忍激動,當即向楊廣叩首謝恩。

不久,楊素便帶着楊廣僞造的天子詔書,離開大寶殿,直奔東宮。

當他趕到的時候,宇文述正領着東宮衛士將柳述、元巖攔在了宮門外。

二人的耐心似乎達到了極點,柳述大怒,朝東宮衛士訓斥道:

“宇文述公然抗旨,你們也要與他共誅九族嗎!”

東宮衛士都有退縮之意,宇文述見狀,趕忙駁斥:

“聖人若是要見庶人勇,此前羣臣訣別之際,就已經將他傳召入宮,怎麼會等到現在。

“這分明是柳述、元巖假傳詔令,想要圖謀不軌!”

隨即又高喊道:

“我等深受太子大恩,又豈能受他們的矇蔽!”

元巖急了,他攤開詔書,示於衆人,大聲道:

“是真是假,你等一看便知。”

然而,不等東宮將士們看清詔書上的印璽,元巖身後卻響起楊素雄渾的嗓音:

“柳述、元巖矯詔,我奉聖人詔令,擒拿二賊!”

元巖、柳述聽見楊素的聲音,一顆心已然涼了半截,當他們回頭看去,正是楊素站在馬車上,高舉一封詔書。

宇文述大喜,當即催促道:

“你等還不速速奉詔擒賊!”

東宮衛士隨即一擁而上,將柳述、元巖擒住。

柳述不住地在掙扎,他聲嘶力竭地在大喊:

“楊素矯詔!我纔是.”

話未說完,卻被宇文述卸掉了下巴,這一幕看得元巖兩股戰戰。

楊素跳下馬車,渾然不理會柳述怨毒的目光,與宇文述驗過了楊廣的信物後,說道:

“太子有令,東宮衛隊立即前往仁壽宮宿衛!”

宇文述知道事情緊急,他沒有詢問宮裡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趕忙調遣並將。

楊素將元巖手中的詔書奪去,看後,便露出譏諷的笑容,當着柳述、元巖的面將楊堅釋放楊勇,召其入宮的詔書焚燬。

柳述還在那裡無聲謾罵,元巖抖似篩糠,但這些都不重要了。

楊素派遣親信將二人收押,隨即便與東宮左衛率宇文述、左宗衛率郭衍、太子右庶子張衡等人率領東宮衛隊趨向仁壽宮。

大批全副武裝的甲士涌向仁壽宮南面正門,永光門,也讓永光門守將不知所措。

從對方的旗幟、甲冑,永光門很清楚這是東宮衛隊,但他們此刻聚來又是作甚,難不成要謀反麼。

楊素早已棄車騎馬,他來到永光門下,又摸出一封詔書,高舉着喝道:

“我乃左僕射楊素,奉詔令率領東宮衛隊接管仁壽宮宿衛!”

守將也看清了楊素的容貌,知道對方正是楊素不假,也終於鬆了口氣。

吊籃將詔書送上城頭,在確認過真僞後,永光門守將本欲立即開門,但一名親信卻疑惑道:

“陛下怎會調東宮衛隊宿衛宮城。”

永光門守將沉聲道:

“這分明是太子的命令,興許是宮裡發生了變故。”

親信大驚,小聲道:

“莫非.是聖人駕崩了?”

永光門守將沒有作聲。

在他看來,也只有這一個解釋,皇帝駕崩,太子在登基前沒有安全感,於是抽調自己的衛隊入宮宿衛,這纔是正常情況。

至於皇帝將死之際,太子急不可耐的發動政變,纔算天方夜譚。

永光門守將沒有再耽擱,當即領着衆人走下城樓,打開永光門,與東宮甲士交接了防務。

楊素領着甲士佔據永光門後,留下宇文述、張衡指揮調度,接管其餘各門的防衛,自己則與張衡領了一隊甲士前往大寶殿與楊廣匯合。

楊堅執掌北周大權,是依靠鄭譯、劉昉在周宣帝宇文贇死後,矯詔而來。

不曾想,將死之際,其子楊廣有樣學樣,通過矯詔發動一場宮廷政變。

宇文述、張衡等人手持詔書,與戍衛仁壽宮各處宮門的禁軍和平交接,沒有爆發一點衝突。

猜測楊堅駕崩的宮門守將大有人在,畢竟楊堅都已經跟百官訣別了,禁軍將領門都以爲是楊廣秘而不宣,他們無意謀反,自然是全程配合。

楊素領着甲士沿途所過,都是宦官、宮婢門驚恐的叫喊聲。

但站立在大寶殿外的楊廣,望見楊素、張衡等人前來,卻覺得甲葉摩擦的聲響,最爲悅耳動聽。

他知道,這支衛隊能夠來到大寶殿,這證明整座仁壽宮都落在了自己的控制之中。

(本章完)

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86章 佳人邀見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46章 鋃鐺入獄第38章 大戰將起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42章 行差踏錯第462章 組建水師新章在審覈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330章 騎卒張楨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56章 太后楊氏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29章 孝子阿贇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56章 太后楊氏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146章 迴歸薊縣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86章 佳人邀見第35章 避難關東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55章 徵辟裴矩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20章 抵達長安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34章 剖明心跡第116章 野心勃勃請假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1章 邊疆牧童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37章 共誅國賊第97章 結髮夫妻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42章 行差踏錯第3章 鄴城來人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61章 恢復舊姓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163章 兒女之事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227章 自相殘殺請假一天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323章 仁壽元年
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86章 佳人邀見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46章 鋃鐺入獄第38章 大戰將起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42章 行差踏錯第462章 組建水師新章在審覈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330章 騎卒張楨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56章 太后楊氏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29章 孝子阿贇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56章 太后楊氏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146章 迴歸薊縣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86章 佳人邀見第35章 避難關東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55章 徵辟裴矩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20章 抵達長安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34章 剖明心跡第116章 野心勃勃請假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1章 邊疆牧童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37章 共誅國賊第97章 結髮夫妻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42章 行差踏錯第3章 鄴城來人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61章 恢復舊姓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163章 兒女之事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227章 自相殘殺請假一天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323章 仁壽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