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花落誰家

第176章 花落誰家

過去,楊廣始終壓抑自己的本性,扮演他的賢王角色。

在世人眼裡,這位晉王不好女色、禮賢下士,就連楊堅夫婦都被他騙了過去。

但實際上,相較於曾在楊堅面前坦言‘臣好色’的好友崔澈,楊廣在女色上的喜好,亦不遑多讓。

只是他心中深藏抱負,能夠抑制自己的慾望而已。

但今日見了淪爲階下囚的張麗華,終究還是被美色衝昏了頭腦。

張麗華已經不再年輕了,十歲入宮的她,如今已經三十一歲。

但那一頭七尺長髮依舊濃黑如漆,流光溢彩的雙眸,此刻正楚楚可憐地看向楊廣。

楊廣心裡一咯噔,隨即便是小鹿亂撞。

是愛情啊!

衆所周知,見色起意,又名一見鍾情。

“你可願意做本王的側室。”

稀裡糊塗的,楊廣居然當衆問向張麗華,霎時間,滿場驚愕。

不等張麗華回答,高熲便極力反對:

“周武王滅殷商,不爲美色所惑,誅殺妲己。如今大王平定陳朝,更不應娶張麗華!”

要不怎麼說崔澈不願意跟高熲這樣的正人君子爲伍。

若換了他是高熲,別說張麗華,什麼皇后沈婺華、龔貴嬪、孔貴嬪,全都推給楊廣,再把陳叔寶的妃嬪敞開了讓楊廣挑選。

也能使楊堅夫婦看清其好色的本性。

楊廣沒想到高熲居然攪局,他皺眉道:

“高公只知周武王誅殺妲己,莫非不知魏文帝納娶甄氏。”

當年曹操次子曹丕入鄴城,得了袁紹次子袁熙之妻甄氏,便是後來的文昭甄皇后,魏明帝曹睿的生母。

高熲反駁道:

“二者豈可混爲一談,張麗華魅惑君王,禍亂朝政,罪同妲己,又怎能與文昭皇后等同!”

當即便下令,要將張麗華斬殺。

兩位衛士前來拖拽張麗華,張麗華極力掙扎,她衝着楊廣聲嘶力竭地高呼:

“大王救我!”

楊廣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雖是晉王,爲三軍統帥,可大小事宜皆受制於高熲,如今高熲要斬殺張麗華,沒有正當理由,就連他也阻止不得。

慌亂間,頭腦中靈光乍現,楊廣大喝道:

“且慢!”

兩名衛士住了手,衆人滿懷疑惑地看向楊廣,就連高熲也盯向楊廣,看他究竟是個什麼說法。

楊廣卻從容道:

“昔日武城公北擊突厥,立下大功,還朝之日卻推辭名位,父皇曾言,滅陳之後,當取美人相賜。

“本王與武城公友善,他曾戲言,張麗華,江南尤物,願求此女。

“方纔所言,不過是代替武城公試探而已,本王又怎會喜好婦人!”

一番話說得義正言辭,楊廣是打算事後將張麗華藏起來,再找到崔澈,讓他將張麗華轉贈給自己,大不了從這些妃嬪裡再尋幾個美人,與他交換。

高熲沉吟片刻,還是揮揮手,讓衛士放開了張麗華。

他知道楊堅夫婦寵愛晉王,疏遠太子,如今晉王作爲伐陳主帥,立下大功,聲勢更盛。

今日哪怕是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相求,他也就答應了。

偏偏是晉王楊廣這個易儲的不二人選。

身爲太子的支持者,本應該任由楊廣納娶張麗華,可爲了江山社稷,高熲又怎能讓張麗華這樣的紅顏禍水嫁入晉王府中。

只要不是嫁入晉王府,高熲也不會執意要殺死張麗華。

北周滅齊沒有誅殺馮小憐,如今隋朝滅陳,他也沒必要害了張麗華的性命。

楊廣見狀大喜,只是高熲下一句話,就讓他透心涼。

“將此女送往漢口,是殺是留,交由武城公處置。”

作爲自小相交的好兄弟,楊廣可太瞭解崔澈了,真要讓好兄弟見了張麗華的姿容,哪還有他的份,只怕早被崔澈吃幹抹淨了。

“不如等回京之後”

楊廣話未說完,卻被高熲打斷道:

“事情已有決議,大王無需多言。”

說罷,朝衛士們擺擺手,衆人趕忙將張麗華帶出帥帳,送往漢口。

楊廣心急如焚,藉口出門。

高熲看向他匆忙而去的背影,召來一名親信,與他耳語幾句,親信領命而去。

不久,楊廣返回帥帳,高熲正授意陳叔寶寫下書信,勸降南陳各處將領。

高熲又派人收藏圖籍,封存府庫的同時。

將壓下邊關告急文書,爲隋朝立下大功的南陳中書舍人施文慶、沈客卿等人,盡數處死。

倒不是殺人滅口,這些人確實不是隋朝發展的奸細。

真正的內應,如出自聞喜裴氏的裴蘊等人,早早就被保護起來。

夜裡,楊廣意外見到回來覆命的親隨。

“我不是讓你去往漢口,你怎地又回來了!”

“大王,是高長史派人將僕給追了回來。”

親隨滿腹委屈。

楊廣聞言大怒,他一腳踹翻桌案,咬牙切齒道:

“老賊!欺我太甚!”

楊廣很清楚,張麗華被送往漢口,崔澈不知原委,真以爲是賞賜給他的美人,又怎會推辭。

真要是有了夫妻之實,還讓楊廣怎麼跟崔澈索要。

他倒是不恨崔澈,人家澈哥兒清白無辜,只是高熲屢屢壞了自己好事,又是太子最重要的支持者,楊廣對他恨之入骨。

楊廣與高熲的私怨暫且不提。

在下游隋軍南渡之前,上游的楊素已經在荊門延洲大破陳軍,擊碎南陳戰船十餘艘,俘獲二千餘人。

呂忠肅隻身逃走,駐守南岸的南陳信州刺史顧覺驚恐不已,也隨之棄城而逃。

南陳荊州刺史陳慧紀見狀,將糧儲付之一炬,率領戰船千餘艘,軍士三萬人企圖退往建康。

但山陽道隋軍十餘萬人屯於漢口,陳慧紀前進不得,被阻攔於漢口以西。

楊素分兵,派遣隋朝荊州刺史劉仁恩南下,進往湘州(治臨湘,今湖南長沙),自己則領主力前往漢口。

劉仁恩不久奪取湘州,生擒南陳岳陽王陳叔慎。

楊素大軍星夜兼程,歷經辛苦,終於趕到漢口,順利與楊俊會師。

對於山陽道十餘萬大軍作壁上觀的行徑,楊素欲言又止,但無論如何,到底是將陳慧紀給阻隔在了漢水以西,沒讓他干預建康戰事。

此時楊素還不知道,下游的戰事早已結束。

第三章帶到,今天沒了,感冒好很多了,明天保底三章,第四章不知道有沒有

(本章完)

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83章 太子設宴第37章 共誅國賊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6章 夜不能寐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412章 遷都與否番外發不出來第296章 棄疾從軍請假一天第53章 記事參軍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99章 放浪形骸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82章 勿慮婚姻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501章 徐郎何來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13章 辭親遠行第45章 賞功罰罪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76章 突厥消息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9章 巡視田宅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11章 近春雅會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84章 涼亭桂樹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68章 太原王氏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99章 放浪形骸第45章 賞功罰罪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63章 楊堅建隋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37章 共誅國賊
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83章 太子設宴第37章 共誅國賊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6章 夜不能寐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412章 遷都與否番外發不出來第296章 棄疾從軍請假一天第53章 記事參軍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99章 放浪形骸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82章 勿慮婚姻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501章 徐郎何來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13章 辭親遠行第45章 賞功罰罪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76章 突厥消息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9章 巡視田宅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11章 近春雅會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84章 涼亭桂樹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68章 太原王氏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99章 放浪形骸第45章 賞功罰罪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63章 楊堅建隋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37章 共誅國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