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舉兵南下

第372章 舉兵南下

崔彥卿也清楚自己與兄長崔棄疾鎮守遼東不同,有房玄齡在,並沒有他任性妄爲的餘地。

面對崔澈的叮囑,崔棄疾乖巧應道:

“阿爺儘管放心,孩兒必定事事聽從房先生的教誨。”

房玄齡與崔彥卿也頗爲熟悉,他對崔澈鄭重道:

“明公無需憂慮後方,房某必定盡心輔佐三公子。”

房玄齡五歲跟隨父親房彥謙,投奔崔澈的麾下,至今已有二十一年。

不僅是崔彥卿,他與崔澈其餘兩個兒子崔棄疾、崔彥宗,也都交情深厚。

崔澈聞言頷首,二十六歲的房玄齡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無論是忠心還是能力,他都是信任的。

在燕州與庫莫奚人對峙的大半年時間,崔澈對麾下軍隊的編制進行了調整,他從八萬燕地漢軍之中選拔一萬騎卒,組成帳前效節軍,由他自己親領,爲各軍戰力之最。

其餘七萬漢軍則以五千人爲一部,分別以秦瓊、竇建德、劉黑闥、李敏、麥孟才、裴樂、程咬金、劉通仁、高賢雅、張武、周侃、張恆、王慶、盧明月等十四人爲大將。

其中,裴樂、李敏、張恆、王慶、麥孟才、劉通仁等六人各領部衆,跟隨房玄齡留守幽州等地。

這些人要麼是崔澈親族,如義子裴樂、女婿李敏。

要麼是崔澈家將,如張恆、王慶。

至於麥孟才、劉通仁,也各自與崔澈長女崔文惠,此女崔文嫣立下婚約。

他們的能力,或許不能與跟隨崔澈南下的大將們相提並論,但有他們在,也能保證,在崔澈離開後,燕地依然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中。

崔澈將銀鞍契丹直一萬騎兵交由麥鐵杖統率,作爲先鋒開道。

又以帳前效節軍一萬精銳,與竇建德、程咬金、周侃、張武等部,以及王當萬統御的皮室軍兩萬契丹步卒,共計五萬漢蕃步騎爲中軍。

後軍以秦瓊爲主將,統御劉黑闥、盧明月、高賢雅等部,共計兩萬人。

八萬步騎南下,有崔澈再三強調紀律,沿途秋毫無犯。

銀鞍契丹直與皮室軍本就是從十萬契丹軍中挑選出來,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操訓,早已經褪去了蕃兵的散漫,戰鬥力基本達到了除帳前效節軍以外的其餘漢軍的水準。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九月初七,定州鮮虞縣,郊外到處是在麥田裡忙碌收割的農人,小孩們在田壟間嬉戲追逐,忽然聽得北方傳來轟鳴的馬蹄聲。

不久,一支服裝迥異於中原人的騎兵映入眼簾。

孩童們不明所以,畢竟自從崔澈出鎮北疆以來,幽州以南,已經有十多年不曾遭受胡人侵擾。

但曾經飽受草原部族劫掠之苦的人們,卻又回憶起了當年的恐懼。

一名中年男子握緊了手中的鐮刀,聲嘶力竭地呼喊道:

“胡人殺來了!大家快跑!”

正當所有人驚慌失措,哭喊着想要逃入城中避難的時候,卻見南方又出現一支軍隊,正是早已集結的三萬定州府兵,其中還有五千博陵騎卒,而領軍之人便是定州總管劉方。

劉方向驚恐的人羣喊道:

“諸位無需驚慌,來者死燕公麾下義從,南下是爲聖人報仇,並不會劫掠百姓!”

百姓們這才平息了恐懼,既然知道是崔澈的軍隊,衆人也不怕了,有的回到了田裡安心幹活,也有不少還在對銀鞍契丹直的騎卒們評頭論足。

劉方策馬而出,銀鞍契丹直的主將麥鐵杖也上前與他大笑着寒暄。

二人談話間,北方揚起了更大的灰塵,麥鐵杖笑道:

“是燕公來了。”

時隔多年,崔澈又回到了鮮虞縣。

猶記得二十七年前,北齊滅亡,楊堅出任定州總管,當時從鄴城回鄉省親的崔澈,便藉機來到當時還被喚做盧奴縣的定州州城,混進一場近春文會,希望能夠通過展現自己的不凡,來引起楊堅的注意。

如今昔人已逝,崔澈一時間百感交集。

與此同時,相州總管李景也收到了崔澈南下的消息,這讓他不得不放棄進攻定、冀、瀛二州的計劃。

早在楊堅在世時,他就派遣老將李景爲相州總管,領河北相、趙、魏、毛、貝、邢、洺、欒、觀、博、德、廉、衛、莘、滄、井、饒等州諸軍事,負責抵禦崔澈南下,同時伺機奪取定、冀、瀛。

李景是楊堅之父楊忠的舊部,他曾任幽州總管,也與崔澈曾經有過交集,對崔澈觀感頗佳。

但這一切的好印象,都隨着崔澈抗旨而蕩然無存。

如今崔澈與漢王楊諒聯合起兵,直指楊廣弒父,李景根本就不信這番說辭。

在他看來,這都是崔澈、楊諒這兩個亂臣賊子的污衊,拿讖言當證據,也就只能矇蔽那些無知百姓。

至於漢王楊諒所言他與楊堅約有暗號,如今楊堅已死,究竟存不存在暗號,根本無從驗證。

沒有真憑實據,又讓李景怎麼相信天子弒父的傳言。

李景立於相州城頭,遙目北望,不由暗自長嘆:

‘國家怎麼就成了這個樣子。’

身後有親隨提醒道:

“家主,李司馬來了。”

李景回頭看去,正是自己的同族李靖。

李靖與崔澈的私交之深,在關西可以說是人盡皆知。

因此在崔澈與朝廷的關係惡化以後,時任魏州司馬的李靖也受到了池魚之殃。

但李靖並沒有和裴秀等人一般,選擇棄官投奔崔澈,而是向當時剛剛到任的相州總管李景自證清白,表明自己雖然與崔澈私交甚篤,但並未參與他的謀劃。

李景顧念二人同是出自隴西李氏,又愛惜李靖的才華,便向朝廷作保。

李靖的才能,不僅受到崔澈的推崇,就連楊素也贊他是王佐之才。

李景留李靖在身邊,表他爲相州刺史府司馬。

當時楊堅也沒有繼續追究李靖,畢竟崔澈在朝爲官二十五年,早就結下了錯綜複雜的關係網。

真要是與崔澈私交好,就得被捕下獄,尚書省兩位僕射楊素、蘇威首先就逃不過去。

滿朝文武,得有一大半的人,遭受牽連。

(本章完)

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41章 吃瓜羣衆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564章 各有封賞今晚沒有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390章 昭烈之事還要晚一點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54章 再見德彝第1章 邊疆牧童第71章 一喜一憂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89章 有子名樂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44章 提攜後進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76章 突厥消息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61章 恢復舊姓第21章 稚子擇師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571章 孤城難守新章在審覈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82章 勿慮婚姻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71章 一喜一憂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4章 初入崔府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47章 獻策平陳第73章 如魚得水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35章 避難關東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402章 奪取城池
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41章 吃瓜羣衆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564章 各有封賞今晚沒有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390章 昭烈之事還要晚一點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54章 再見德彝第1章 邊疆牧童第71章 一喜一憂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89章 有子名樂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44章 提攜後進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76章 突厥消息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61章 恢復舊姓第21章 稚子擇師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571章 孤城難守新章在審覈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82章 勿慮婚姻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71章 一喜一憂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4章 初入崔府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47章 獻策平陳第73章 如魚得水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35章 避難關東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402章 奪取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