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少年秦瓊

第106章 少年秦瓊

祝阿縣與歷城縣毗鄰,隔濟水故道相望,因歷城縣位於濟水以南,這便是濟南一名的由來。

裴秀領了三百騎打馬疾馳,當天就抵達了歷城縣。

齊郡秦氏世居歷城,是當地望族,裴秀很輕易就找到了秦愛府上。

“這位先生還請回去吧,我家主人屢蒙辟引,皆無所就,不願再被庶務擾了清淨。”

進門通稟的管事匆匆跑了回來,代主回絕道。

裴秀凝眉道:

“你可與秦公說清楚了,是河南慰撫大使崔使君邀他入幕,以司馬相授,協助賑災救民?”

“僕不敢隱瞞,我家主人心意已決,還望先生見諒。”

看在裴秀身後三百披甲精騎的份上,管事態度倒是恭敬得很。

見那秦愛給臉不要臉,隨從而來的騎卒王慶叫喚道:

“裴長史,莫要與他們多說,咱們打進府去,將那姓秦的老兒給綁去祝阿!”

話音剛落,就有一名十一歲的少年郎挺了一杆比他身高長了許多的馬槊出門,他大喝道:

“看誰敢犯我家宅,擾我父親安寧!”

府中陸續涌出數十名手持棍棒的家僕,與三百黑甲騎士對峙,奴僕雙手微微顫抖,顯然是硬着頭皮跟隨府裡的小郎君衝了出來,而少年卻無所畏懼。

裴秀坐在馬上,彎腰俯身打量着眼前的少年郎。

只見他年紀雖小,卻目有精光,握槊的手掌滿是老繭,可見與崔澈在武藝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懶散態度是兩個極端。

裴秀心知這少年就是秦愛獨子秦瓊,又想起崔澈的囑託,就算是綁也得綁了秦愛一家見他,其中還特別交待,莫要放跑了這秦瓊。

眼見秦愛不願應徵,裴秀直起身子,舉了右手,身後三百騎一齊取了騎槍,做戰鬥準備。

秦瓊凜然無懼,反倒他的眼神讓裴秀覺得這少年躍躍欲試,想會一會自己身後三百黑甲騎士。

“住手!”

府內傳來一聲高呼,秦瓊聞聲,纔不甘地收了馬槊,數十名手持棍棒的家僕各自長舒一口氣。

裴秀眼看正主要出門見客了,也命身後三百騎士收起了騎槍,自己也隨即翻身下馬。

一名年近四旬,身材健壯的中年男子走出了秦府大門,正是秦瓊之父秦愛。

秦愛與裴秀見了一禮,長嘆道:

“愛既以告歸鄉里,靜居衡巷,裴長史何故苦苦相逼。”

裴秀聞言,正色道:

“非我逼迫,如今青州災民流散,餓殍遍地,崔使君有拯救黎庶之心,卻苦於帳下乏人。

“此來青州,聽得秦公賢名,這才遣秀相招。

“若非災情緊急,片刻離不得身,崔使君必是要親自登門相請,才能聊表心意。”

秦愛問道:

“若秦某堅持本心,不願出仕,裴長史又待如何?”

裴秀回身看了一眼身後三百黑甲騎士,笑道:

“秦公爲一己之私,不顧青州百姓生死,我又何必再以禮相待。”

一旁的秦瓊聞言,喝道:

“你莫要拿大義壓人,也休想以言語恐嚇,若想逼迫家父,先問過我秦瓊手中長槊!”

在小說話本中,秦瓊最爲知名的武器是家傳雙鐗,但實際上,有志從軍的士族子弟自幼都是在習練馬槊,學的就是馬上功夫。

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崔澈麾下騎卒之所以多使騎槍,主要也是大部分人舞不動馬槊。

“瓊兒,住口!”

秦愛轉頭喝斥道。

隨即又看向裴秀:

“依裴長史之意,秦某若不往祝阿走一趟,今日府上就要遭受兵災?”

裴秀搖頭道:

“不敢,但我家使君誠心相邀,秦公執意拒人千里之外,裴某也只能先將秦公請去祝阿,再請崔使君定奪。”

裴秀將‘請’字吐得很重,秦愛當然也清楚所謂的‘請’,究竟是怎樣個請法,崔澈派了三百騎卒隨行,總不僅僅是爲了給裴秀充當護衛。

“也罷!秦某就隨裴長史往祝阿一行,助崔使君賑災救民。”

秦愛終於鬆了口,他轉身朝秦瓊吩咐道:

“瓊兒,你好生看護家門,照顧母親”

“且慢!”

秦愛話未說完,便被裴秀出聲打斷:

“未免秦公思念家人,不如帶了妻兒同行,崔使君必會妥善安置。”

秦愛憤怒道:

“秦某既然應徵,自會盡心輔佐,裴長史爲何相疑!”

“秦公誤會了,請秦公家眷隨行,並非爲質,實是使君愛護秦公,不忍秦公與妻兒分離,秦公但請放心,到了祝阿,絕不會有人限制秦公一家自由。”

裴秀趕緊解釋道,實際上他也不清楚崔澈爲何執意要將秦愛的家眷一道帶上,莫非是看上了秦夫人?

可秦愛如今三十八歲,他那夫人定然年輕不到哪去,況且表弟又沒來過歷城,秦愛之妻又名聲不顯,怎麼想都不可能。

秦愛見裴秀態度堅決,看着他身後的三百騎士,只得暗自嘆息一聲,吩咐道:

“瓊兒,去讓伱母親收拾行囊。”

祝阿城外大營。

夜色已深,帥帳內,崔澈光着腳坐在主位,桌上擺了飯食,但他卻不肯動筷。

趙文急匆匆跑了進來:

“家主,裴長史帶了秦愛一家回來了。”

崔澈聞言,趕緊端起碗,扒拉了幾口飯菜,隨即吐在桌上。

又特意光着腳丫子,也不穿鞋,就跑去了帳外。

迎面望見與裴秀同行的中年男子,崔澈爽朗笑道:

“崔某可算是盼來了秦公!”

只是和熙的笑容下,卻是在心底吐槽:我讓趙文在帳外放些小石子,他怎麼專挑些尖的!

秦愛看着光腳出迎的崔澈被硌得表情抽搐,雖然知道這少年故意爲之,卻也大受感動,只是被人強逼着離家,心裡怨氣未消,冷哼道:

“崔使君派遣大軍相邀,秦某若不來,只恐都要讓人拆了家門。”

崔澈聞言變色,他大怒道:

“裴韶才!我就是看你是個讀書人,平素又守禮,這才讓你去的歷城,以爲你會以情動人,你怎敢逼迫秦公!今日你冒犯了秦公,我又豈能寬恕!左右!給我將裴秀拖下去,重打二十軍棍!”

裴秀啞口無言,心道:崔子澄,你做個人吧。

秦愛看着崔澈發難,好不容易把‘戲過了’三個字嚥了回去,也開口爲裴秀求情。

秦瓊史書上沒有記載生年,索性按照《說唐傳》來,577年北周滅齊,秦瓊時年五歲,倒推,也就是生於公元573年。

當然,這肯定不是準確年紀,《說唐傳》只是一部小說,書裡開頭就是577年楊忠爲行軍元帥,領六十萬大軍滅齊,但歷史上楊忠死於568年。

秦瓊之父叫秦愛,也不是秦彝。

(本章完)

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46章 鋃鐺入獄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475章 重返漠南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75章 雕版印刷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25章 竇府家宴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63章 楊堅建隋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52章 相府同僚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31章 憾失姻緣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2章 時來運轉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44章 提攜後進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31章 憾失姻緣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新章在審覈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74章 懲治罪惡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61章 恢復舊姓第92章 可汗夜遁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8章 周主滅佛第30章 貴人相邀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31章 憾失姻緣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17章 初至聞喜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23章 北齊舊人第72章 誇大成果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565章 地方分權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35章 避難關東
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46章 鋃鐺入獄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475章 重返漠南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75章 雕版印刷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25章 竇府家宴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63章 楊堅建隋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52章 相府同僚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31章 憾失姻緣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2章 時來運轉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44章 提攜後進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31章 憾失姻緣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新章在審覈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74章 懲治罪惡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61章 恢復舊姓第92章 可汗夜遁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8章 周主滅佛第30章 貴人相邀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31章 憾失姻緣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17章 初至聞喜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23章 北齊舊人第72章 誇大成果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565章 地方分權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35章 避難關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