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三線告捷

第93章 三線告捷

隨着攝圖棄軍而走,突厥將士再未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爭相潰逃。

李充如今就後悔,自己只帶了五千騎襲營,若是剩餘六萬五千隋軍也投入到這場戰鬥,俘獲又怎會只有區區千餘人。

但也知道,且不論七萬步騎的規模,能否悄無聲息地摸到突厥大營附近不被發現。

夜襲本就是犯險,一旦全軍壓上,失敗的後果不是他所能承擔,甚至楊爽也承擔不起,這意味着突厥能由朔州南下,席捲整個河北道。

突厥大營內,死者相枕,數千具屍首大多數都是在驚慌中自相踐踏而死。

隋軍忙着縱火,製造混亂,以及追擊攝圖,又哪能兼顧殺傷敵軍。

俘斬固然不足萬人,卻繳獲牲畜無數。

突厥人只顧着自己奔逃,倒把牲畜全扔給了隋軍作爲戰利品。

隨着追擊攝圖的各部隋軍無功而返,天色微亮。

由於突厥人並未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而崔澈所部也並非襲營的箭頭部隊,很神奇的,他麾下五百騎並未出現減員,只有兩個倒黴蛋中了流矢,經過及時處理,倒也沒有大礙。

各部在李充的統御下,驅趕着千餘名突厥俘虜,以及數不盡的牛羊折返。

隋軍大營外,行軍元帥楊爽親自登上營前的瞭望樓,與身側的行軍長史李徹目視北方,望眼欲穿。

李充、崔澈等人襲營奮戰,自是無眠,而楊爽、李徹等人也憂心忡忡的等待了一整夜,直到前些時候李充遣人快馬報捷,才把那份憂慮放下。

“莫不是武陽公(李充)在歸途上又遭遇了突厥人!”

楊爽見始終望不到歸師的蹤影,對身旁的李徹疑惑道。

李徹笑道:

“大王勿憂,攝圖負傷而逃,突厥潰不成軍,哪能再起波折,想必是此戰繳獲太豐,耽誤了行程。”

楊爽聞言,重重一嘆,說道:

“可惜上天不絕攝圖,崔澈一箭只是將他射傷,否則突厥無主,必會陷入內亂,我等說不定可以長驅直入,封狼居胥!”

沒有哪個爲將之人能抵禦住封狼居胥的誘惑,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代替天子祭天封禮的權力。

李徹安慰道:

“突厥內部本就離心離德,白道一戰,攝圖狼狽棄軍,定然重創其威勢,攝圖雖活,卻與死無異!”

楊爽也知道事情不可能盡善盡美,本就是一次小規模的嘗試,能擊潰突厥主力已經是意外之喜,哪能強求攝圖的首級。

他還要與李充說些什麼,卻聽見北方隱約傳來了聲響。

這聲響越來越近,也越來越大。

“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兒。與子征戰兮,歌無畏。”

五千人齊聲高唱,歌聲越發嘹亮,驚醒了開皇三年四月十四的清晨。

實際上,白道大捷對突厥有生力量的殺傷遠超戰後統計,由於牲畜、糧草等物資都留在了大營,被隋軍俘獲,重新集結的突厥軍隊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而隨之而來的疾疫流行,更是對突厥人予以重拳。

自大青山向北,漫漫歸途,盡是被遺棄的屍骸,死者不可計數。

在楊爽驅逐突厥主力的同時,楊堅堂弟河間王楊弘領軍數萬出靈州,與突厥一部交戰,斬首數千級。

而東西兩翼也同時傳來喜訊,幽州總管陰壽率步騎兵數萬東出盧龍賽,向營州進軍。

高寶寧見隋軍來勢迅猛,驚恐不敢敵,於是向突厥求救。

但突厥主力彼時正在大青山北,不能救援。

高寶寧無奈,只得於四月十三,也就是白道一戰,隋軍佯退,卻夜襲突厥大營的那一日,棄城逃往漠北,倒是與攝圖前後腳走的。

幽州總管陰壽趁勢收復營州,爲徹底消除後患,陰壽爲高寶寧開出鉅額懸賞,又派人離間其下屬,最終高寶寧逃往契丹後,爲部下趙修羅所殺。

而西部戰場,秦州總管竇榮定都督九名總管,領步騎兵3萬由涼州北上,在高越原(今甘肅武威西北)與突厥阿波可汗大邏便所部遭遇。

由於高越原缺水,遠道而來的隋軍將士乾渴不已,他們不得不刺馬飲血,渴死者十有二三,但就是在這樣困境中,將士們依舊跟隨竇榮定奮勇進擊,與突厥數次交鋒,屢挫其鋒銳。

這些將士大多都是隴右人,去年隴右隋軍寡不敵衆,被突厥所敗,使得突厥凌虐隴右,牲畜無遺。

這一次他們是帶着復仇的決心與突厥人忘死拼殺,悍不畏死的隋軍給大邏便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敢再戰,引軍而去的同時,派遣密使請盟於隋。

當陰壽引幽州主力剿滅高寶寧時,也有一支突厥軍隊試圖趁虛而入,奪佔幽州。

上柱國李崇率步騎三千迎敵,轉戰十餘日,因麾下傷亡過重,不得不退守砂城,在突厥的重圍之下,這支三千人的隋軍死傷殆盡,就連李崇也殞命其中,但他們以性命爲代價,同樣對突厥造成了極大的殺傷。

最終堅持到了陰壽回援,挫敗了突厥奪佔幽州的企圖。

西部戰場,阿波可汗大邏便無功而返,且與隋朝結下盟約;正面戰場,攝圖負傷而逃,突厥死者不可計數;東部戰場,徹底消除了高寶寧在東北地區的威脅,收復營州等地。

至此,開皇三年這場針對突厥的反擊作戰以隋軍的三線勝利而告終。

突厥人本就遭受天災,如今又遇人禍,統治階級內部陷入互相責難的境地,本就積累的矛盾得以激化,爲其後衆可汗間相互攻殺埋下伏筆。

但這些都是後話,說回澈哥兒。

自取得白道大捷,突厥倉惶北竄以後,楊爽旋即班師,並未真的長驅直入,封狼居胥。

軍隊抵達朔州,等候長安指示,而崔澈也暫時離開軍營返回晉陽。

楊廣早已經聽說了崔澈參與襲營,一箭射傷攝圖的事蹟,他帶着行臺府一衆官員出城十里相迎,見面第一句就讓崔澈險些破防:

“子澄應該瞄準攝圖的腦袋,這樣或許能夠射中其後心。”

中了暑,不過喝了一瓶藿香正氣水,睡了一覺人就舒服了。

(本章完)

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529章 夜宿清水更新要晚一點第141章 劉焯師徒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47章 獻策平陳第87章 姻緣已定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16章 德彝同行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60章 孝子賢孫新章節被屏蔽了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8章 周主滅佛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96章 名將殞命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31章 憾失姻緣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200章 楊崔之會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3章 鄴城來人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415章 裴家父子番外發不出來第494章 含飴弄孫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59章 爲友尚義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48章 崔郎可友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46章 鋃鐺入獄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5章 徵辟裴矩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143章 漁陽設伏
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529章 夜宿清水更新要晚一點第141章 劉焯師徒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47章 獻策平陳第87章 姻緣已定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16章 德彝同行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60章 孝子賢孫新章節被屏蔽了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8章 周主滅佛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96章 名將殞命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31章 憾失姻緣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200章 楊崔之會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3章 鄴城來人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415章 裴家父子番外發不出來第494章 含飴弄孫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59章 爲友尚義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48章 崔郎可友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46章 鋃鐺入獄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5章 徵辟裴矩第196章 夜入王府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143章 漁陽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