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咬金投軍

第357章 咬金投軍

仁壽三年(公元603年)八月十六,中秋剛過,又是一年秋收。

濟州東阿縣(今山東東阿西南),年僅十五歲的程咬金在自家莊園手持粗重木棍,舞得虎虎生風,只是看招式,無論如何都不像是在使棍,反而讓人覺得類似於馬槊的技法。

其父程婁在一旁看着,時不時撫須頷首。

好一會,大汗淋漓的程咬金才收了棍,看向一旁的健壯青年,笑道:

“叔寶,可願與我過兩招。”

那青年正是秦瓊。

“好!正想與義貞討教!”

秦瓊朗聲應道,正要出戰,可看着程咬金手上的木棍,只得鬆開了自己的馬槊,朝程府小人喚道:

“替我取一根木棍來!”

這一幕落在程咬金眼裡,教他好生羨慕,他又何嘗不想要一杆稱手的馬槊。

二人手持木棍,戰作一團,不過程咬金到底還未成年,氣力不如秦瓊,他倆交手二十餘招,程咬金漸漸處於下風,又二十招後,程咬金的腰部結結實實捱了秦瓊一棍,被拍翻在地,勝負已分。

程咬金被秦瓊拉起,讚道:

“叔寶好功夫!”

說着,又頗爲不服:

“不過我也就是敗在年淺幾歲,再過兩年,你我再來較量一番。”

秦瓊滿不在乎道:

“我等着你來挑戰。”

二人其實也算是世交,與小說中程咬金出身寒微不同,他出自官宦之家,是當地豪族。

程咬金祖上三代仕齊,曾祖父程興,爲北齊兗州司馬;祖父程哲,爲北齊晉州司馬;其父程婁,曾任北齊濟州大中正。

程婁在北齊滅亡後,與秦瓊之父秦愛作出了同樣的選擇,決定歸隱,終身不仕關西政權。

而東阿縣與歷城縣相距不遠,這兩位北齊遺老,平日裡自然是常有往來。

程咬金向秦瓊要來他的馬槊,抱在懷中一個勁的撫摸,時不時的長吁短嘆。

就如同秦瓊沒有金鐗,程咬金慣用的也不是開山斧,他打小就是在練馬槊。

將秦瓊的馬槊歸還,程咬金忿忿不平道:

“聖人將我視如賊寇,不許留存兵器,害我只能拿木棍來充當馬槊!”

一杆優質的馬槊固然昂貴,但程咬金是豪族出身,家中有奴僕數百人,當然不至於購置不起。

根源還在於開皇十五年,也就是八年前,楊堅下令除去關中以及邊疆以外,其餘地區,民間不準私藏兵器,違者嚴懲。

秦瓊聞言笑道:

“民間不許私藏,你何不前去投軍。”

程咬金頓時來了精神,他看向自己父親,徵詢程婁的意見。

程婁作爲北齊遺老,自己守節不仕,但也沒想過拉着程咬金一起碌碌一生,他問道:

“叔寶建議咬金前去投軍,不知又該去往何處?”

秦瓊知道程婁是故意這般問,山東這地界,誰又不知道自己是崔澈的心腹,秦瓊笑道:

“自然是往薊縣投奔燕公,燕公乃當世英雄,他求賢若渴,不以年歲論尊卑,叔父也該知道,秦瓊辭別父親,跟隨燕公時,也不過十二歲,燕公就對我委以重任。

“只恨燕公去往幽州之時,秦瓊未能隨行,否則如今只怕也能跟隨燕公名震塞外。”

程咬金聽得雙目放光,他這種年紀的少年郎,每天勤學武藝,爲的不就是建立一番功業,名垂青史麼。

實際上,眼看着秦瓊年紀輕輕,又從青州總管府司馬改任濟州刺史,程婁又何嘗不想讓程咬金去投崔澈。

崔澈出自名門,祖父崔季舒更是北齊名臣,在程婁他們這些北齊遺老心中,崔季舒還是有些地位的。

別看他曾給高澄拉皮條,但也是北齊這個鮮卑政權中,漢臣羣體的領袖之一。

畢竟給高澄拉皮條這件事本身,就足以證明他與高氏的親密關係。

有這樣的身份背景,再加上崔澈過往的赫赫功績,這些北齊遺老又怎會抗拒自家子弟往崔澈麾下效力。

秦瓊離開東阿之前,給程咬金留下了一封舉薦信。

他是濟州刺史,還有許多公務在身,不能久留。

當天,程府上上下下都在爲程咬金北上投軍做着準備。

夜裡,程婁將程咬金喚至身邊,叮囑道:

“出門在外,不比家裡,需得事事小心。

“叔寶聲稱崔澈是當世英雄,但其人如何,能否輔佐,還得伱自己去分辨。”

程咬金點頭道:

“阿爺儘管放心,孩兒銘記教誨。”

實際上,程婁也確實放心自己這個兒子。

程咬金小小年紀,就長得五大三粗,看上去像個憨人,卻是外粗內細,心底很有分寸。

翌日清晨,程咬金提着一根木棒,拜別其父程婁,只帶了兩名隨從,便騎馬向北方而去。

這年頭,雖然百姓生活的負擔很大,但忍一忍日子還過得下去,路上也沒有多少盜匪。

況且程咬金武藝出衆,十五歲就能在秦瓊手上走過四十招,更有信心獨來獨往。

要不是程婁實在放心不下,程咬金連那兩名隨從都不打算帶上。

程咬金北渡黃河,懷揣着秦瓊的推薦書信,終於來到河北地界。

少年人出遠門,瞧什麼都是新鮮的,程咬金並未徑直去往薊縣,途中走走停停,美其名曰:

爲將者,不可不識山川地勢。

其實也就是在觀賞沿途景色,只是不曾想,當他行至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縣時,卻意外與一名少年發生衝突。

那一日,程咬金在武邑縣城一間酒肆暢飲,卻聽鄰座一少年向同座的中年男子敬酒道:

“高將軍追隨燕公奪取遼東,收復漢家故土,蘇某在此敬高將軍一杯。”

那中年男子正是西遼河一戰,假扮成綿羊的百夫長高雅賢,只不過如今他已經榮升亞將。

高雅賢與少年對飲,放下酒杯後,故作神秘道:

“蘇郎可知,我今日爲何要來武邑尋你?”

少年名叫蘇烈,時年十三歲,其父蘇邕是當地鄉團校尉。

此前劉方帶領定、冀、瀛三州府兵前往幽州戍邊,蘇烈跟隨其父北上,機緣巧合之下,與回師的高雅賢結識。

蘇定方的生年有592年,600年兩種說法

(本章完)

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42章 行差踏錯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43章 尉遲身死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37章 共誅國賊第25章 竇府家宴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21章 稚子擇師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53章 記事參軍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333章 離間君臣第64章 再別長安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42章 行差踏錯第531章 夜間生變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214章 天子之怒更新要晚一點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90章 反擊突厥第158章 威望之隆更新要晚一點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53章 記事參軍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307章 接任宗主老書完結了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99章 放浪形骸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186章 吏部牛弘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10章 少年出遊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330章 騎卒張楨
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42章 行差踏錯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43章 尉遲身死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37章 共誅國賊第25章 竇府家宴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21章 稚子擇師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53章 記事參軍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333章 離間君臣第64章 再別長安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42章 行差踏錯第531章 夜間生變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214章 天子之怒更新要晚一點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90章 反擊突厥第158章 威望之隆更新要晚一點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53章 記事參軍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307章 接任宗主老書完結了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99章 放浪形骸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186章 吏部牛弘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10章 少年出遊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599章 荊南將士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330章 騎卒張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