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兄弟重逢

第218章 兄弟重逢

“子澄!許久不見,可把孤盼得好苦呀!”

“我對大王的思念,也是如江河滔滔,不曾斷絕!”

衆目睽睽之下,崔澈與楊廣兩手緊握,他們旁若無人,訴說着對彼此的思念。

瞧他們兩人淚眼婆娑的模樣,可把史萬歲看得一陣惡寒。

當然了,若是換了太子楊勇這般對他,史萬歲也會做出如同崔澈一般的選擇。

史萬歲是六天前來的揚州,屢次向崔澈請戰,卻都不被允許。

他也曾找過崔弘度,希望一同逼迫崔澈出兵。

崔弘度在人前還是維持着桀驁不遜的模樣,可一聽說是要逼迫崔澈,便總是顧左右而言他,將事情搪塞過去。

史萬歲無奈,只得遵循崔澈的吩咐,跟隨其餘各部鼓譟聲勢,做出渡江的假象,只不過京口的叛軍顯然沒有之前那麼積極防禦。

所以說,人類能從過往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吸取任何教訓。

伐陳時,隋軍上演了多年的狼來了,如今崔澈故技重施,但無論朱莫問如何強調,麾下由農夫倉促組成的叛軍,還是不可避免的鬆懈下來。

崔澈爲楊廣一一介紹衆將,無論是崔弘度、還是史萬歲,楊廣都只是頷首致意。

崔弘度與秦王楊俊是姻親,而史萬歲則是太子一黨,楊廣懶得在二人身上白費心思。

作爲皇子,再怎麼受到寵愛,也不能對所有將領都表示親近,這樣定然會招致楊堅猜疑。

哪怕楊廣在崔弘度、史萬歲身上花了心思,二人也不見得能改旗易幟,支持他。

不如保持距離,去拉攏一些可能會倒向自己的人物。

比如來護兒,也比如魚俱羅。

來護兒與楊廣早有聯繫,當初渡江滅陳,來護兒給楊廣留下了深刻印象,雖說是賀若弼一手提拔了來護兒,但在楊廣的拉攏下,他還是在暗中倒向了楊廣的懷抱。

故而在抵達廣陵後,來護兒對崔澈唯命是從,沒有半點質疑。

至於魚俱羅,他與楊廣其實也有一點關係。

魚俱羅之弟魚贊便是楊廣身邊的侍從,早在南下的途中,楊廣就在打魚俱羅的主意。

只是經由崔澈引見後,楊廣不由自主地皺起了眉頭:他怎麼可以是重瞳!

重瞳是聖人的象徵,這個世上,除了他楊廣,還有誰配稱爲聖人。

楊堅?呵!小聖人罷了。

魚俱羅敏銳地察覺到了楊廣眉宇間的厭惡,但他又能怎麼辦,也只能裝作未曾發覺。

“末將魚俱羅拜見晉王殿下。”

在弟弟魚贊緊張的注視中,魚俱羅低下頭恭敬道。

伐陳之戰,魚俱羅立下功勞,這才得了開府儀同三司一職,但這確確實實是他與楊廣第一次見面。

楊廣強忍對魚俱羅那雙重瞳的厭惡,頷首道:

“嗯,無需多禮。”

楊廣回身將魚贊喚來,讓他替自己招呼魚俱羅,自己則拉着崔澈去認識其餘將領。

魚俱羅很清楚地感受到了楊廣對自己的敷衍,其弟魚贊安慰道:

“兄長無需憂慮,晉王殿下心懷寬廣,求賢若渴,待見識到了兄長的才能,自會引爲親信。”

魚俱羅點了點頭,衝魚贊展顏一笑,但心底卻是另一番想法。

此前燕國公崔澈見他第一眼,雖然詫異,可雙眸卻乾淨澄澈,沒有半點厭惡、嫌棄的情緒,與晉王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印象至關重要,魚俱羅認爲晉王只怕不會真心接納自己。

崔澈向楊廣介紹了一衆將領,當指向軍法官李靖的時候,楊廣雙目一亮。

李靖儀表魁偉,一看就非凡人,他出身隴西李氏丹陽房,舅父又是保持中立的韓擒虎,自然能夠引起楊廣的注意。

但要說讓楊廣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在晉陽時聽說了崔澈與李靖的許多事情。

去年楊堅巡幸晉陽,楊廣假裝要在崔澈口中探聽大興消息,但實際上,他在關中還是留有耳目。

楊廣太瞭解崔澈了,自己這位好兄弟無利不起早,他親近李靖,絕對是抱有目的性的,既然不是通過李靖爲自己拉攏韓擒虎,那定然是這位李靖身具大才。

二人雖然是表面兄弟,但彼此知根知底,一見楊廣兩眼放光,崔澈就知道他在打什麼主意。

崔澈對楊廣笑道:

“在大興時,藥師爲我參詳政事,可是幫了不少忙。”

崔澈故意將‘大興’、‘參詳’兩個詞咬得很重,言下之意也很直白:

我在朝中爲你拉攏大臣,爭奪儲位,需要幫手,你可別從我這裡挖人。

這句話,楊廣聽懂了,於是他長笑一聲,便將目光轉向了別人。

楊廣手底下的確不缺人,再說了,朝堂纔是奪嫡的主戰場,即使這李靖真的有才,放在崔澈身邊,也確實更能起到作用。

李靖也聽懂了,但他裝起了糊塗。

崔澈又將麥鐵杖喚來,當着楊廣的面說起了麥鐵杖夜泅長江,冒險深入敵營,打探消息的功績。

麥鐵杖挺起了胸膛,看向崔澈的眼神也滿是感激。

楊廣聽說後,對麥鐵杖大加讚賞,麥鐵杖的臉色更加紅漲。

只是楊廣話鋒一轉,問道:

“可曾讀書?”

麥鐵杖神色一僵,好半天才憋出一句:

“卑職不識字。”

楊廣聞言,心中暗自搖頭,原來是個大老粗。

對麥鐵杖也不再上心,繼續與軍中其餘將校問候,就連崔澈的親信張武,也被楊廣拍着肩膀稱讚了幾句。

崔澈對此倒不在意,張武跟了他十五年,不是楊廣三言兩語能夠籠絡的,況且楊廣真要挖自己牆角,也不會這樣明目張膽,畢竟他還需要自己的支持。

對張武的誇讚,不過是爲了體現愛屋及烏罷了。

崔澈一直在關注頗爲失落的魚俱羅與麥鐵杖。

楊廣同軍中將校一一問候過後,與崔澈攜手入城。

接風宴後,衆人盡皆散去,崔澈離開總管府後當即喚來了親隨趙文,與他耳語幾句。

趙文得了崔澈的吩咐,一路小跑,追上了正要出城的麥鐵杖。

“可還認得我?”

趙文笑道。

麥鐵杖當然認得,那天夜裡就是趙文爲他引見崔澈。

“是燕公有何吩咐?”

麥鐵杖問道。

趙文搖頭道:

“家主說了,爲官者,不能目不識丁,否則即使立了功,也拿不到官身,命我今後教你讀寫認字。”

第四更帶到。

感謝書友無痕在行之遠、江楓漁愁、M花、HolyMerlin的打賞。

(本章完)

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85章 相士納賄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49章 婚姻之言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72章 誇大成果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26章 希望落空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43章 尉遲身死第42章 行差踏錯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60章 孝子賢孫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15章 闔家再聚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260章 母女私語新章節被屏蔽了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73章 如魚得水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98章 新婦奉茶第74章 懲治罪惡第59章 爲友尚義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70章 擊鼓鳴冤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93章 三線告捷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141章 劉焯師徒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91章 作戰計劃第70章 擊鼓鳴冤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58章 失意之人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355章 朝廷忌憚
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85章 相士納賄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49章 婚姻之言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72章 誇大成果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26章 希望落空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43章 尉遲身死第42章 行差踏錯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60章 孝子賢孫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15章 闔家再聚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310章 各方來使第260章 母女私語新章節被屏蔽了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73章 如魚得水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98章 新婦奉茶第74章 懲治罪惡第59章 爲友尚義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70章 擊鼓鳴冤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347章 變故突發第93章 三線告捷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141章 劉焯師徒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91章 作戰計劃第70章 擊鼓鳴冤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58章 失意之人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355章 朝廷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