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徐郎何來

第501章 徐郎何來

程婁將徐世𪟝帶來崔澈的面前見禮,崔澈上下打量着眼前俊朗的少年,不由暗贊這徐世𪟝果然是生得俊秀端莊。

“我聽說過你,曹州有一富戶,父子二人樂善好施,救濟貧苦,無論親疏。

“父親名喚徐蓋,而你徐世𪟝,便是徐翁之子?”

崔澈點頭微笑道。

徐世𪟝不同於小說演義中的雲遊道士,他出身豪族,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與父親徐蓋都是曹州當地遠近聞名的大善人。

“徐翁正是家父,徐某父子二人身份卑微,區區賤名,竟能入大王之耳。

“由此可知,觀察司耳目遍佈四方,大王不必出門,便能知曉天下諸事。”

徐世𪟝恭維道。

崔澈大笑道:

“徐郎言重了,若是觀察司真的無孔不入,崔某倒能省下不少心。

“只不過是去年臘月,曹州刺史回京述職,孤問及當地風土人情,他與我提到過你們徐家。

“本打算西征之後,再徵召你們父子入朝,不曾想你卻先來了絳州。”

說着,崔澈問道:

“汝父何在?”

徐世𪟝答道:

“受世子徵辟,如今正在徐州總管府,拜爲記室參軍。”

崔澈聞言挑眉,但仔細想來,也並不覺得驚異。

崔棄疾麾下有兩員大將,一爲單雄信,一爲王伯當。

單雄信便是曹州人,想來對徐家父子也早有耳聞,可能便是通過他的舉薦,才使徐蓋之名,爲崔棄疾所知。

崔澈好奇在於,徐蓋去了徐州,在崔棄疾的麾下效力,而徐世𪟝爲何又千里迢迢前來投奔自己。

聽得崔澈的疑惑,徐世𪟝不敢隱瞞,他解釋道:

“大王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如今逆賊南遷,關西如上天饋贈於大王,豈有不取之理。

“徐州以守土爲責,不求進取淮南,難有建功立業之機。

“故而徐某辭別父親,前來投奔大王,以求一席之地。”

崔澈追問道:

“既然是要投我,爲何不去晉陽,反而來這絳州。”

徐世𪟝看了一眼程婁,如實答道:

“大王麾下智謀之士,多如星辰,驍勇之將,不可勝數。

“徐某自負才能,但終究年少,未有官爵,如何能夠面見大王。

“如今大王在絳州囤積物資,此處正是英雄用武之地,故而徐某向程翁投書,得程翁讚賞,委以重用,才能一展所學。

“而程翁是有德之人,慈善長者,定不會貪墨徐某之功,如此,徐某的功勞定能爲大王所知。

“大王賞罰分明,愛惜人才,聽說此事,自會召見徐某,徐某纔有機會使大王知曉這世上還有徐世𪟝的存在。”

一旁的程婁聞言瞠目結舌,他隱隱覺得,哪怕先前自己心中已經很是高看徐世𪟝,但或許還是低估了他。

此人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智慧,着實讓人驚歎。

崔澈也是朗聲大笑,他很欣賞徐世𪟝的坦誠,讚賞道:

“說得好!當飲一樽。”

說罷,便讓陪同自己出席的高氏斟酒一杯,他親自接過,遞給了徐世𪟝。

徐世𪟝一飲而盡,崔澈又與程婁商量道:

“孤知道,程翁看重此子,常言道:君子不奪人所愛。但孤見徐郎,心中甚是喜愛,還請程翁能夠忍痛割愛,許他來到崔某帳下效力。”

程婁笑道:

“老臣爲大王舉薦徐郎,便是知曉他並非常人,只有留在大王身邊,才能盡展所學,實現胸中抱負,今日又怎會從中阻攔。”

崔澈滿意頷首,他詢問徐世𪟝道:

“你如今身居何職?”

徐世𪟝知道崔澈是要給自己安排職位,強忍心中歡喜,恭敬答道:

“下吏任職程公幕府,爲行參軍。”

所謂行參軍,品階低於參軍

崔澈聞言,稍稍責怪程婁道:

“如此大才,親家公怎可以區區行參軍相待。”

程婁也萬分無奈,他解釋道:

“事情緊急,按照高祖皇帝的法度,參軍任命,需得報經中央批准,諸府長官僅能自行徵辟行參軍,故而只能委屈徐郎暫居此位。”

崔澈當然知道這一條法令,他之所以這般說,無非是做給徐世𪟝看的,以彰顯自己對他的喜愛。

至於徐州總管崔棄疾未經中央批准,便自行徵辟徐蓋爲記室參軍,誰讓他是燕王世子,這點自由還是有的。

果然,徐世𪟝聽見崔澈故意則被程婁,也在爲他辯解:

“徐某年少,能得一官半職已是萬幸,又怎會心生不滿,還請大王能夠體諒程翁的難處。”

崔澈聞言頷首,又問程婁道:

“程翁認爲,徐郎可在崔某得幕府之中,添任何職?”

程婁沉吟道:

“徐郎有組織調度之功,但畢竟年少,或可在大王相府擔任行參軍。”

同樣是行參軍,但品階卻不相同,通過主官的品級而決定,爲從七品至正九品不等。

例如徐世𪟝在程婁的刺史府擔任行參軍只能是從八品,而換到崔澈的相國府,便是最高的從七品。

如此便是連升兩級,可謂是高升了。

但崔澈卻笑道:

“看來程翁果然是看重徐郎的才幹,也罷,今日酒宴,先不急着討論官職。

“待酒宴之後,還請徐郎留步,與孤促膝長談,”

能與崔澈長談,直抒胸臆,這正是徐世𪟝求之不得的,他當即應下。

當夜,崔澈的臨時住所,歌舞不絕,直到深夜,賓客這才陸續散去。

而崔澈也將徐世𪟝帶去廂房,與他秉燭夜談,期間不知喚來婢女更換了多少茶水,二人說得口乾舌燥,直到天明,依然興致不解。

翌日,清晨,崔澈與徐世𪟝攜手走出廂房,二人徹夜長談,關係肉眼可見的親近了許多。

當天,崔澈便徵辟徐世𪟝爲中外府騎兵參軍,爲從六品上,一連升了四級,可見崔澈對昨夜的交談,是何等滿意。

所謂騎兵參軍,便是騎兵曹主官,管理軍馬。

看上去好像是個弼馬溫,但崔澈給予了徐世𪟝參與軍議之權,此次西征,也命他隨駕。

對於這項任命,徐世𪟝也自然是滿心歡喜,他知道,自己投奔崔澈這一步,果然是走對了。

(本章完)

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92章 可汗夜遁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200章 楊崔之會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37章 共誅國賊第43章 尉遲身死第27章 胭脂鋪子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208章 表親來投新章在審覈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78章 同姓聯結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140章 選送貢士新章在審覈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48章 崔郎可友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33章 暗中投效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71章 一喜一憂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29章 孝子阿贇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55章 徵辟裴矩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20章 目標河南更新要晚一點第79章 戰事再起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34章 剖明心跡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50章 摯友登門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26章 希望落空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552章 水淹陽平
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92章 可汗夜遁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200章 楊崔之會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37章 共誅國賊第43章 尉遲身死第27章 胭脂鋪子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208章 表親來投新章在審覈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78章 同姓聯結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140章 選送貢士新章在審覈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294章 內外之爭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48章 崔郎可友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33章 暗中投效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71章 一喜一憂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29章 孝子阿贇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55章 徵辟裴矩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20章 目標河南更新要晚一點第79章 戰事再起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34章 剖明心跡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50章 摯友登門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26章 希望落空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552章 水淹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