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攻陷江陵

第611章 攻陷江陵

次日,崔澈一早就領軍來到江陵北城的西門外,派出騎卒前往叫門,希望張衡、慕容三藏能夠信守諾言,與他交接城池。

還是董景珍護衛着蕭銑前來安撫崔澈的情緒,當蕭銑提出張衡、慕容三藏希望崔澈能夠先將他們的家屬從建康營救出來。

崔澈爲此暴跳如雷,他派出長孫無忌,由蕭銑引路,進城當面指責張衡等人得寸進遲。

張衡見到是長孫無忌前來,心中暗喜。

長孫無忌之母高氏,正是崔澈的寵妃,而長孫無忌也一直被他帶在身邊,悉心教養。

這些都是人盡皆知的事情,若不是崔澈深信他們的誠意,認爲江陵並沒有危險,又怎麼會派遣長孫無忌前來。

殊不知,崔澈同樣是認準了張衡想要繼續拖延下去,不可能傷害長孫無忌。

張衡、慕容三藏都向長孫無忌提出了自己的難處,他們與魚俱羅不同。

魚俱羅正當壯年,如今在北方又有了一子一女。

而他們二人垂垂老矣,尤其是慕容三藏,已經六十七歲的高齡。

一旦在建康的家眷遭受牽連,即使崔澈賜下潑天的富貴,還不是要找一個嗣子,便宜外人。

長孫無忌啞口無言,不得不承認二人所言確有道理。

但是要將他們的家眷盡數接來,難度可想而知。

在出城稟告崔澈後,崔澈思索片刻,又命長孫無忌回去傳話,他只爲張衡、慕容三藏各自救出一名子孫,好在未來承襲爵位。

相比較救出兩大家子,單獨只救兩個人,顯然要容易許多。

張衡、慕容三藏本就只是爲了拖延時間,只要崔澈派人前往援救,一來一回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更別提還要摸清環境,佈置營救。

因此,二人欣然同意,長孫無忌出城告之,崔澈隨即領兵退去。

看上去,一切又重歸平靜,但是其中暗流洶涌,不爲張衡等人察覺。

當夜,燕軍抹黑出營,隱藏在江陵城小北門外。

北側的揚水與江陵尚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足夠燕軍藉着夜色遮掩身形。

而此時守衛小北門的,正是巴陵府兵。

董景珍、雷世猛等人在城樓上焦急的等待着時間流逝。

直至鄰近丑時,崔澈將劉黑闥喚來,吩咐道:

“劉將軍率部前往接管小北門及其甕城,不可驚動其餘各處的守軍。

“倘若城內沒有伏兵,則在城樓上舉火爲號。”

劉黑闥領命,點齊自己麾下五千步卒悄悄來到護城河畔。

此時正值丑時,董景珍、雷世猛打開城門,放下護城河上的吊橋,就望見了劉黑闥領兵前來。

二人喜上眉梢,趕忙爲劉黑闥引路,與他交接城防。

而劉黑闥發覺城內並沒有伏兵,巴陵郡府兵真的是集體倒戈,也不由對董景珍高看一眼。

他先前還以爲董景珍自稱在巴陵府兵之中頗有威望,只是大言不慚罷了。

如今順利接管了城門與甕城,劉黑闥親自走上城樓,舉火爲號。

崔澈舉着望遠鏡,一直在注視小北門的方向,此刻望見有人舉火爲號,終於放下了戒備,命令魚俱羅率領騎卒爲先鋒,衝入城內,而自己則統御步卒,緊隨其後。

期間,燕軍不再隱藏蹤跡,一時間喊殺聲,馬蹄聲劃破寂靜的夜晚。

張衡從熟睡中驚醒,他穿着單衣,光腳推開房門,大喝道:

“究竟發生了何事!”

親隨神色慌張的回答道:

“是小北門傳來的吶喊聲,或許是有燕軍趁夜襲城。”

張衡心道不妙,因爲江陵城防是由他佈置,小北門正是巴陵府兵守衛,如今燕軍攻打小北門,而此前巴陵校尉董景珍曾經去過燕軍大營。

這世上哪有這麼多湊巧的事情,分明是董景珍投敵,趁着衆人熟睡之際,偷開城門,將燕軍放了進來。

張衡也算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這個時候,他並沒有手足無措,而是命令親隨前往南城,嚮慕容三藏求援,與他一起將燕軍趕出城去。

親隨匆匆前去尋找慕容三藏,而張衡則召集城內守軍,前往攔截燕軍。

魚俱羅率領騎卒自小北門涌入江陵北城,他們並不管北城其餘各處,而是在董景珍等人的指引下,直奔南城而去。

至於北城,自有崔澈率領的步卒攻打各處險隘。

張衡領軍在主道上攔截燕軍騎卒,雙方展開激烈的廝殺。

即使戰爭發生在江陵城的主道上,但相較於騎兵來說,還是過於狹窄,不方便他們衝鋒。

一時之間,戰局陷入了僵持。

直到慕容三藏率領大部分的南城守軍前來支援,形勢發生逆轉,燕軍騎卒被逼得連連後退。

哪怕江陵有南北兩城,但很顯然,張衡、慕容三藏都不願意輕易放棄北城,畢竟真要讓燕軍佔據了北城,對於守軍的士氣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然而張衡、慕容三藏並不知道,這一切只是崔澈的安排罷了,他們一路驅趕燕軍騎卒的同時,也不曾發現自己與南城的距離越來越遠。

直到燕軍騎卒被逼回到小北門的甕城附近,張衡、慕容三藏依然在步步緊逼。

他們清楚只要奪回了小北門,將燕軍騎卒驅逐出城,留在城中的燕軍步卒就成了甕中之鱉。

但二人不知道的是,在慕容三藏抽調南城大部分守軍前往北城後,此時江陵南城,防禦前所未有防的空虛。

先前找不到蹤跡的蕭銑終於現身,他率領士族們的私兵家奴在慕容三藏離開後,搶佔城池。

由於北城是舊城,相較於南城來說,明顯破舊許多,江陵士族大多遷來了南城。

慕容三藏留下的守軍本就不多,其中不少軍官都是當地士族的子弟,又怎麼會拼死抵抗。

蕭銑輕易攻佔南城,隨即命令衆人,放下南城北門,嚴守此地,防止慕容三藏殺回南城。

當張衡、慕容三藏得知南城發生叛亂,也終於發覺自己掉入了崔澈的陷阱,再想要脫身,可就難了。

形勢已經發生了逆轉,此前是隋軍緊追燕軍,如今是燕軍黏上了隋軍。

而崔澈在知曉蕭銑攻佔南城後,也立即下令,全軍聚攏,圍剿張衡、慕容三藏。

最終,張衡、慕容三藏在向南城撤退的途中,被燕軍重重圍困。

聚集在二人周圍的,如今也只剩了數百名親兵,其餘人要麼戰死,要麼投降,也有人趁亂脫身。

崔澈派人前來勸降,卻遭二人所拒。

他們已經是垂暮之年,沒幾年能活的了。

對於張衡、慕容三藏來說,與其卑躬屈膝,苟全性命,不如力戰而亡,自己贏得忠義之名,還能保全家人。

將死之際,張衡破口大罵崔澈。

燕軍將領無不憤慨,崔澈卻面色平靜,只是命令弓兵齊射,將張衡、慕容三藏等人盡數射成了刺蝟。

在二人死後,北城各處的零星反抗也相繼被燕軍撲滅。

崔澈得以佔據江陵北城,

在北城的戰鬥結束後,蕭銑命人前來,向崔澈獻出南城。

崔澈派遣徐世𪟝領兵前往接收。

不久,徐世𪟝的親衛前來回報,以及控制南城各處險要之處,士族的私兵、家奴也相繼解散。

崔澈大喜,當即下旨,爲蕭銑、董景珍封縣侯,拜刺史。

二人都將在戰後,前往北方治理一個小州。

他們一個是蕭家子弟,一個在巴陵軍中威望深厚,都是野心勃勃之輩,崔澈可不會將他們留在南方。

其餘巴陵將士以及參與奪城的世家大族,也各有賞賜。

崔澈更不會忘了跟隨自己南征的燕軍將士,他打開江陵府庫。

由於張衡等人做好了堅守城池的準備,因此府庫之中,存儲了大量的物資。

崔澈重賞三軍,衆人無不歡騰。

翌日,驚恐不安的江陵百姓走上大街小巷,在各處道路上都有巡邏的燕軍將士,他們張貼安民佈告,強令商家如常開業。

但對百姓秋毫無犯,燕軍在內戰中的軍紀還是有保障的。

江陵百姓們的生活一如往常,並未受到城池易主的影響。

只有燕字旗在各處城樓上隨風飄揚,宣示着這座荊州名城迎來了他新的主人。

崔澈在奪取江陵之後,並未止步於此。

來不及多做休整,崔澈喚來徐世𪟝,命他爲荊南道行軍總管,統領一萬騎卒、二萬步軍進攻荊南北部的巴陵、長沙二郡。

別看崔澈只給了徐世𪟝三萬步騎,但巴陵、長沙二郡在慕容三藏領兵北上之後,本就不剩下多少守軍。

又有包括巴陵府兵在內的荊南降卒跟隨徐世𪟝南下,崔澈相信,以徐世𪟝的能力,取二郡之地,易如反掌。

同時,崔澈又留劉黑闥領步軍二萬,水軍一萬守衛江陵,與紫陵的竇建德兩萬步騎保持聯繫,共同防禦漢東、九江之敵,防止他們渡江偷取城池。

而崔澈自己則率領剩餘的三萬騎卒、兩萬步軍,一萬水軍,共計六萬人馬,水陸並進,向西朝巴東郡進發。

在得知江陵淪陷,張衡、慕容三藏相繼戰死之後,整個江漢平原再也沒有人敢於抵抗燕軍,紛紛向崔澈投降。

燕軍西征,沿途接收城池,直逼巴東郡。

此時守衛巴東郡的,除去巴東府兵之外,還有宇文士及統御的三萬襄陽水軍。

(本章完)

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77章 南陳奪嫡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602章 九江太守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42章 行差踏錯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484章 軍隊整編新章在審覈第537章 再見故人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8章 周主滅佛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12章 少年詠鵝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93章 三線告捷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49章 婚姻之言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45章 賞功罰罪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134章 高家父子
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77章 南陳奪嫡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602章 九江太守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42章 行差踏錯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359章 相約同行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484章 軍隊整編新章在審覈第537章 再見故人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8章 周主滅佛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12章 少年詠鵝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93章 三線告捷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49章 婚姻之言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45章 賞功罰罪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134章 高家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