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暗中投效

第33章 暗中投效

“二後尚且駭人聽聞,這天下哪有四後並尊的道理!”

隨國公府,楊堅嫡長子楊勇與父親抱怨道。

楊堅的臉色也很難看,他最尊貴的一層身份便是皇后之父,不曾想宇文贇一通操作下來,後宮四位皇后並立,而小皇帝還有一位司馬家的皇后,這國丈的身份也跟着水了。

與天元皇帝的關係生疏,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楊堅想到過許多自己將遭受的打壓手段,他覺得自己都能受着。

大不了且熬着,反正天元皇帝酒色無度,身子骨也垮了,命不久矣。

而小皇帝宇文闡的生母朱滿月是罪眷出身,沒有血親舅家爲助力,待天元皇帝死後,自己女兒作爲嫡母,以太后臨朝,還是有他楊堅憑此身份掌權的機會。

不曾想宇文贇一出手便打在了根子上,乾脆多立幾位嫡母,將來也能讓一衆舅家互相牽制。

如今元尚樂、陳月儀前腳進位皇后,天元皇帝后腳便爲二位國丈加官進爵。

天右皇后元尚樂之父元晟進位上柱國,封翼國公;

天左皇后陳月儀之父陳山提進位上柱國,封鄅國公,拜大宗伯。

元晟是前朝宗室,而陳山提本名侯莫陳提,既是武川鎮人,又與司馬消難一般,都是北齊舊臣,北齊時曾封射陽郡王,位高權重。

但其操作不止於此,又扶持宗室旁支,拜堂兄畢王宇文賢爲太師,酆王宇文貞爲大冢宰。

大冢宰職權與吏部尚書相當,這些人並不都是爲了鉗制楊堅,或者說宇文贇將他們扶持起來便是要在外戚力量之外,再爲兒子添加一層宗室保護。

楊堅再是羽翼豐富,宇文贇真想殺他一人,在皇權面前也無力掙扎,這兩年被冤殺的大臣可不在少數。

“天元皇帝的家事,哪有你這孽障置喙的餘地!”

雖說被長子說中了心事,但有外人在,楊堅還是嚴厲訓斥楊勇。

此番登門,替天元皇帝告知此事,代爲撫慰的是楊堅年少時的同窗,內史上大夫、沛國公鄭譯。

兩人雖有同學之誼,可人心隔肚皮,鄭譯是天元皇帝潛邸之臣,如今的官職、爵位,都是宇文贇登基後超額提拔。

楊堅敢於與宇文慶說些大逆不道的話,那是因爲對方並非潛邸之臣,又與天元皇帝有殺兄之仇,而鄭譯面前,卻得謹言慎行。

鄭譯卻嘆息道:

“那羅延(楊堅)無需惱怒,𪾢地伐(楊勇)所言不無道理,陛下所爲,於楊後而言,何其不公!”

楊堅當場變了臉色,眼神也狐疑起來。

此時屋中只有他們三人,楊勇作爲嫡長子隨父陪客,再無第四人,楊堅並不清楚老同學是爲天子試探自己,還是另有心思。

於是含糊其辭道: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爲臣者又豈能心懷怨望。”

“看來縱使有同窗之誼,那羅延(楊堅)還是不能信我。”

鄭譯笑了一句,隨即臉色肅然,低聲與楊堅透露了一個消息:

“天元皇帝身虛體弱,又不加節制,如今正用大補之物,勉力支撐,仍不能禁絕酒色。”

楊堅聞言,看待鄭譯的眼神更加熱忱,無需將話說透了,既然點明天子時日無多,鄭譯投效之意再明顯不過。

在楊堅、司馬消難、陳山提三人之中,無疑出身關隴門閥的楊堅勢力最爲雄厚,二人又是舊友,鄭譯的選擇亦在情理之中,畢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如今北方新定,人心未安,若遇山陵崩,還需正義(鄭譯,字正義)這等當世賢良,盡心輔佐幼主。”

楊堅握住鄭譯之手,感慨道。

鄭譯笑道:

“非那羅延之才,不足以承周公重任,譯願受驅使,共輔君王。”

三人又密語一番,楊堅才執手相送。

迴廊裡,楊廣望着兄長隨父親送客出府,眼中閃過一絲嫉妒。

如今的北周朝堂,早就沒了武帝宇文邕時欣欣向榮的景象。

此前拒絕冤殺齊王宇文憲的宇文孝伯,也未能逃過一劫,被賜死家中,朝堂上,外戚爭權,而天元皇帝亦疏於國事,只在後宮享樂。

不過北周並未停下統一的步伐。

八月二十三日,天元皇帝任命鄖國公韋孝寬爲行軍元帥,率領行軍總管杞國公宇文亮、郕國公樑士彥入侵淮南。

大戰再起,渭水書院的學生們也將注意力從朝中的外戚爭權,轉移到了前線大戰。

“此戰必勝!”

宿舍內,裴秀嚥下口中羊肉,斷言道:

“南朝已失吳明徹,又有鄖國公掛帥,江南無人堪爲敵手。”

對於韋孝寬的軍事才能,衆人都是信服的,當年關西勢微的時候,韋孝寬僅以數千之衆,抵擋高歡十五萬鮮卑大軍,玉璧城外,埋葬七萬人的坑洞,便是其軍事生涯的代表作。

楊玄感心生嚮往,羨慕道:

“大丈夫當效宇文公,以煌煌之功,名垂青史。”

此前有提過,宇文泰爲關隴漢人大臣賜名,韋孝寬出自京兆韋氏,作爲漢族大將,亦被賜予鮮卑姓,正是當今的國姓,宇文。

經過兩年時間的相處,崔澈對楊玄感也多有了解,知道他自小精於騎射,雖在書院苦讀,卻也向往沙場,有博取軍功之心。

其實自今年二月十三,年滿九歲以後,崔澈便央着楊玄感教導他騎射,說是強身健體,將來也能隨師兄在疆場揚名。

楊玄感經不住澈哥兒苦苦哀求,便每日在放課後,總要在渭水畔教授他一段時間。

本還打算在騎射以外,再教導一些近戰手段,可崔澈卻不肯學,但他也有理由,說什麼技藝在精不在多,貪多嚼不爛什麼的。

當然,最實際的原因還是澈哥兒貪生怕死。

自己家世顯赫,上戰場也只是想着混些軍功,隔遠了射幾箭,喊上幾嗓子,也算對得起朝廷的俸祿,可沒有與人以命相搏的打算。

甚至隨楊玄感習武,更多也是打磨身體,天元皇帝就是最好的例子,沒有一個好身體,怎麼經得住酒色的糟踐。

昨天感冒了,所以只勉強寫了一章就趴下了,今天好了些,下午還有。

(本章完)

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61章 恢復舊姓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82章 勿慮婚姻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58章 失意之人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518章 壯志滿懷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349章 事後處置番外發不出來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10章 少年出遊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57章 楊廣相求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85章 相士納賄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33章 暗中投效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30章 貴人相邀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15章 闔家再聚第49章 婚姻之言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54章 再見德彝第54章 再見德彝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22章 求學之心新章在審覈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17章 初至聞喜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68章 太原王氏
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61章 恢復舊姓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82章 勿慮婚姻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58章 失意之人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518章 壯志滿懷第367章 僞造書信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349章 事後處置番外發不出來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10章 少年出遊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57章 楊廣相求第528章 兵出隴關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85章 相士納賄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33章 暗中投效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30章 貴人相邀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15章 闔家再聚第49章 婚姻之言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54章 再見德彝第54章 再見德彝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22章 求學之心新章在審覈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17章 初至聞喜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160章 班師歸國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68章 太原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