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八)

三十六、《周易集解》對今本《周易·明夷》卦內容的諸家易說

1、諸家易說

(離下坤上)明夷:利艱貞。

虞翻曰:夷,傷也。臨二之三而反晉也。明入地中,故傷矣。

“利艱貞。”

虞翻曰:謂五也。五失位,變出成坎,爲艱,故“利艱貞”矣。

鄭玄曰: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日之明傷,猶聖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亂世。抑在下位,則宜自艱,無干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

荀爽曰:火性炎上,離爲飛鳥,故曰“于飛”。爲坤所抑,故曰“垂其翼”。陽爲君子。三者,陽德成也。日以喻君。不食者,不得食君祿也。陽未居五,陰暗在上。初有明德,恥食其祿,故曰“君子於行,三日不食”也。

“有攸往,主人有言。”

《九家易》曰:四者初應,衆陰在上,爲主人也。初欲上居五,則衆陰有言。言,謂震也。四五體震,爲雷聲,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也。

六二:明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九家易》曰:左股謂初,爲二所夷也。離爲飛鳥,蓋取小過之義,鳥飛舒翼而行。夷者,傷也。今初傷,垂翼在下故曰“明夷於左股”矣。九三體坎,坎爲馬也。二應於五,三與五同功,二以中和應天,應天合衆,欲升上三,以壯於五,故曰“用拯馬壯,吉”。

案:初爲足。二居足上,股也。二互體坎。坎主左方,左股之象也。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九家易》曰:歲終田獵,名曰狩也。南者,九五大陽之位,故稱南也,闇昧道終,三可升上,而獵於五,得據大陽首位,故曰“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自暗復明,當以漸次,不可卒正,故曰“不可疾貞”也。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荀爽曰:陽稱左,謂九三也。腹者,謂五居坤,坤爲腹也。四得位比三,應於順首。欲上三居五,以陽爲腹心也。故曰“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言三當出門庭,升五君位。

幹寶曰:一爲室,二爲戶,三爲庭,四爲門,故曰“於出門庭”矣。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馬融曰:箕子,紂之諸父,明於天道、《洪範》之九疇。德可以王,故以當五,知紂之惡,無可奈何。同姓恩深,不忍棄去,被髮佯狂,以明爲暗。故曰“箕子之明夷”。卒以全身,爲武王師,名傳無窮,故曰“利貞”矣。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虞翻曰:應在三。離滅坤下,故“不明晦。”晉時在上麗乾,故“登於天照四國。”今反在下,故“後入於地,失其則。”

2、易說批判

《周易集解》對今本《周易·明夷》卦爻辭所編匯的註釋共有六家。

所謂對《明夷》卦裡的卦辭彙編的註釋,共有二家,我們看這二家是如何註釋的。

第一虞翻的註釋是:“夷,傷也。臨二之三而反晉也。明入地中,故傷矣。”

這是虞翻對“明夷”兩字的註釋,“夷”解釋爲傷害並沒有錯,但跟着說的“《臨》二之三而反《晉》也”,實乃是畫蛇添足。再接着說的“明入地中,故傷矣”裡的“地”是取《坤》卦象的說法,因八卦取象學上(非《周易》內容)《明夷》卦符號的上三畫爲《坤》。而“夷”本指消失講,而不是“地”的含義。虞翻以八卦取象得出“明入地中,故傷矣”的這種說法。

在對“利艱貞”的註釋,虞翻的說法是:“謂五也。五失位,變出成《坎》,爲艱,故“利艱貞”矣。”

在卦學上(非《周易內容》,《明夷》卦符號上三爻畫爲《坤》,也就是所謂的陰爻畫,在陰陽卦說上是個不得位,也就是失位的說法,這就是虞翻失位的說法來歷。虞翻又通過卦變之說《坎》卦的取象爲“艱”,而穿鑿附會出“故"利艱貞"矣”。虞翻說的故“利艱貞”矣,就是由卦符號五陰爻失位,又因《坎》卦爲艱難,所以才“利艱貞”的。這種說法是註釋“利艱貞”的含義嗎?

再是鄭玄對所謂卦辭的註釋是:“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日之明傷,猶聖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亂世。抑在下位,則宜自艱,無干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

鄭玄的註釋基本遵循《易傳.彖》文的註釋方法,只是換個說法而已。

我們看《彖傳》的註釋:“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因《彖傳》是《易傳》的內容之一,西漢時獨尊儒術,把認爲是孔子作的《易傳》和今本《周易》一併尊奉爲經書爲《易經》。漢之後帝制裡無論所謂“象數派”,或是所謂的“義理派”者,在對今本《周易》的註釋上都不外遵循《易傳》的註釋原創,只是註釋上所用“象數”去附會的多與少而已。

如鄭玄註釋中的“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而虞翻只說“明入地中,故傷矣”,虞翻以《坤》卦取象爲地,說光明進入到地中間了,就是傷害的緣故。看來看卦象,一來得取準“象”(因八卦裡的一卦取象幾十種),二來還看所取之象得進一步分折內容。如《坤》卦取象爲地,但還得知道是地上或是地下。鄭玄說的太陽照在地上,就是光明,太陽以入地,光明就受到傷害了,所以就是“明夷”。這“易學”做的奇特。

鄭玄接下說的一番聖人君子之理,只不過是《彖》文註釋上的換個說法。而《彖》文作者說的“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這說法沒錯,《明夷》文所引箕子受難的歷史之事,來闡明所論的事理。在《易經》(今本《周易》加《易傳》)一書裡帝制裡編篡,是把《彖》文編在所謂卦辭後面,造成認爲是對所謂卦辭的註釋,實乃是對所謂整卦文辭的註釋。《彖》文裡對箕子的說法還是正確的,可到鄭玄把《彖》文裡說的文王、箕子,轉換成聖人君子避小人之害上了,完全離譜了。

在對所謂爻辭彙編的多家註釋,皆以“象數”去穿鑿附會,我們可對比看下面《明夷》文的譯辭,便知那些註釋者的註釋猶如胡謅八扯。

3、附錄:

(1)附錄《周易·明夷》歷史上的三種不同文本

①《周易·明夷》原創文本格式

()明夷,利艱貞。

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箕子之明夷,利貞。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②《周易·明夷》春秋文本格式

()明夷:利艱貞。

()謙: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泰: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復: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豐: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既濟:箕子之明夷,利貞。

()賁: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③今本《周易·明夷》內容格式

()明夷:利艱貞。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2)附錄《周易·明夷》原創文章譯解

(原文)

()明夷,利艱貞。

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箕子之明夷,利貞。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譯文)

三十六、黑暗遮蔽了光明,君子受到了傷害。但利於所處艱難境地的君子,走出險境,等待未來。

明夷鳥飛時,它的翅膀垂掛了下來,這是受到了傷害。君子出走在路上,三天沒有吃東西。君子前往別處,這是因主人有了說法的緣故。明夷鳥受到傷害,傷在了左腿。要等待拯救的籌碼強盛了,迎得的是吉祥。受傷的鳥向南方飛去,暫避得其首領的保護。不可操之過急,等待時機。那是把君子放入不尊的位置,怎能獲得賢人之心,於是出走離開了那個門庭。箕子像受傷的鳥那樣,出走到鄰國,對未來不是很有利嗎?(造成賢人出走)那正是沒有了光明,黑暗來臨。初始還能光明四方,可後來就暗無天日了。

(解說)

“明夷”應是一種鳥,本篇借明夷鳥如“詩”那樣來起興。並借鳥隱喻賢才之人受到傷害被迫出走,但從“明夷”的字面義來看,也含有光明(明)消失(夷)的意思。寓意世道黑暗。

本篇題目是“明夷,利艱貞”,其中的意思是“政治黑暗,在艱難的環境裡,應於守正。”不過還有另一層意思是“黑暗遮蔽了光明,君子受到了傷害。但利於所處艱難境地的君子,走出險境,等待未來。”

“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明夷于飛,垂其翼”,這猶如詩歌裡的起興手法,如後來的漢樂府《孔雀東南飛》開篇運用的就是起興,“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種起興本身是對所述事情的象徵。在帛書《周易》裡是“明夷于飛,垂其左翼”,這可能是通行本《周易》掉了一個“左”字。《詩》裡的詩歌一般是四言一句,而且這“左”字是有含義的。古代尊崇“右”,故以右爲尊貴的地方,而以左爲較低的地位。又以右指親近,贊助。以左指不親近,不讚助之意。這裡的“明夷于飛,垂其左翼”,雖以鳥來起興,又以鳥“垂其左翼”來說明是受到傷害。這是用鳥受到傷害,而隱喻着君子受到傷害。故跟着引出“君子於行,三日不食”。這通過明夷鳥的左翼受到傷害,而引出要表述的是君子受到了傷害。即君子出走在路上,已多天沒有吃東西了。這君子受到傷害,而出走在路途上,是何等的落魄。如此的情況是何原因呢?這是“主人有言”。“言”是指說法。君子遭到傷害,正是與“主人”有關。這是講因“主人”的錯誤,造成君子的出走。

“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左股”:左邊大腿,喻指受到不尊的地位。“拯”:拯救,援救。

本段還是用明夷鳥來隱喻君子受到傷害。怎樣傷害了君子,而是“夷於左股”,這是用明夷鳥傷其左腿來隱喻出走的君子沒有得到“主人”的重視。這裡的“左”已然是隱喻着君子(這裡的“君子”已然是“亦君亦臣”身份角色)失去了尊崇與親近。“用拯馬壯”也是比喻,寓意君子要學會隱忍等待,等到拯救的籌碼足夠時,才贏得的是吉祥。

“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南狩”:狩獵於南方。“大首”:首領。

本段是承上段意思,繼續講述受到傷害的君子向南方避難,得到保護,但不可操之過急。這裡的“疾”是指急速。這是講受傷害的君子得到暫時的庇護,要等待時機。

“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左腹”是比喻,比喻君子被放入不尊的位置。“獲明夷之心”:怎能獲取賢人之心。“於出門庭”:於是君子就離開了那個門庭。這裡的“門庭”是指君子爲主人做事的地方,類似朝廷的地方。受到傷害的君子離開了朝廷,說明因主人的錯誤而導致貴族君子的出走。

“箕子之明夷,利貞。”

本段是借歷史事件來論證因主人的錯誤,君子受到傷害出走的事實。這是本篇的中心思想。本篇開頭以“明夷鳥”起興的手法,隱喻君子受到傷害而出走,本段是舉例說明問題的所在。是借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來闡明所論述的道理。“箕子”本是殷紂王的庶叔。因紂王無道,箕子勸諫紂王,反而遭到紂王的迫害而逃到東方。本段的意思是“箕子在黑暗無道的政治裡,而出走離開,對未來不是很有利嗎?”這是借歷史故事,以教育現實的當政者,特別是處境艱難的“君子”,放眼未來,走出困境,要學箕子那樣,離開那個“門庭”,等待時機,最後反而得到封國的好結局。

“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本段是總結性的闡述,君子受到傷害的根本原因,是“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的這種政治黑暗所造成。“晦”:黑暗。本段意思是“沒有了光明,黑暗來臨;開始時光明四方,可後來就暗無天日了。”這是用“登天”與“入地”來比喻國家政治上的前後不一,開國初期與開國後期政治上的變化,即有光明走向黑暗,即初心是好的,可後來就變壞了。從這一段內容來看有一種影射,只有文王開國時期,是政治比較清明,是“初登於天”,也只有周到了衰落時,纔是政治上的“後入於地”。這就是政治上的天壤之別,這是用光明與黑暗來隱喻着周王朝的歷史命運。《周易》一書豈能是文王,周公之作呢?純是後封建時期人的拉大旗作虎皮的妄說。

本篇內容有點像《論語》裡的“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句話的意思,國家政治清明時就可出來做官了,若國家政治黑暗時期就應收斂自己隱藏起自己。而本篇主旨已然是爲君子講述的政治謀略或政治韜略。在政治環境險惡時,應做到韜光養晦,艱苦隱忍,或脫離險境求得自保,並積蓄力量,待機而動。本篇是通過比興,隱喻政治上的黑暗,君子受到迫害。又通過引用歷史事件而啓迪君子學會政治韜略,即借鑑歷史的經驗與教訓。總之,本篇依然是爲“君子”講述安邦治國上的政治道理。

而這種爲君子講述的政治謀略書,卻被史巫篡改爲卜筮格式而用之。我們看一看《左傳·召公五年》所記載的以春秋文本《周易》的卜筮例子:“初,穆飛之生也,莊權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謙”,以示卜楚丘。曰:‘是將行,而歸爲子祀。以讒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餒死。《明夷》曰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自王已下,其二爲公,其三爲卿。日上其中,食日爲二,旦日爲三。《明夷》之“謙”,明而未融,其當且乎,故曰爲子祀。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明而未融,故曰‘重其翼’。象日之動,故曰‘君子於行’。當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離》,火也。《艮》,山也。《離》爲火,火焚山,山敗。於人爲言,敗言爲讒,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讒也。純《離》爲牛。世亂讒勝,勝將適《離》,故曰其名曰牛。《謙》不足,飛不翔,垂不峻,翼不廣。故曰其爲子後乎。吾子,亞卿也,抑少不終。”

此筮例中的《謙》是春秋《周易》文本中《明夷》裡排第一的繇題。而此例中主要是以《明夷》和《謙》的符號的八卦取象,又結合占筮出的變繇之辭,即《明夷》卦裡的第一繇辭來斷所問事項的吉凶。此例中在解卦中出現的“明夷于飛”,“重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正是春秋《周易》文本《明夷》裡排第一,並以《謙》做繇題的繇辭。即“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而這一句被史巫當成佔辭,而後再被改造成“六·九”文本時(即今本《周易》)是以“初九”爲爻題外,其內容是一樣的。

而在此例的解卦中,所出現的“日”、“鳥”、“牛”、“火”、“山”等,既有取象,又有取義,即以卦中的字義上所得,又有以卦象上所得。總之是以卦象及爻數與所得的所謂佔辭來聯想、比附人事吉凶。

這一筮例雖然明言的是“以《周易》筮之”,但這裡說的《周易》,既不是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也不是原創的《周易》。這一筮例所使用的是春秋《周易》文本(即繇式《周易》)作爲卜筮的結果。由此說明繇式《周易》是在原創《周易》的基礎被史巫篡改成卜筮的工具,無論用“繇式《周易》”,還是“爻式《周易》”進行卜筮,都與原創《周易》不是一回事。並且《左傳》所記載的筮例,更主要的是把《周易》所用那套符號,既演變成卜筮符號工具,又演義出八卦取象成爲八卦卜筮上的主要內容。

而到帝制對今本《周易》文辭的註釋,就是通過“象數”猶如卜筮(算卦)上的說法語境。看荀爽與《九家易》的對所謂第一爻辭註釋。

荀爽曰:火性炎上,離爲飛鳥,故曰“于飛”。爲坤所抑,故曰“垂其翼”。陽爲君子。三者,陽德成也。日以喻君。不食者,不得食君祿也。陽未居五,陰暗在上。初有明德,恥食其祿,故曰“君子於行,三日不食”也。

“有攸往,主人有言。”

《九家易》曰:四者初應,衆陰在上,爲主人也。初欲上居五,則衆陰有言。言,謂震也。四五體震,爲雷聲,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也。

我們通過《周易集解》所彙編的這二家註釋,即荀爽與《九家易》對所謂的第一爻辭內容註釋的說法,從那些卦象及爻位數之說類似《左傳》裡記載的卜筮例中取象及爻數聯想附會方法。“象數”易學裡的“象數”,本身就是以“象數”註釋今本《周易》之前的卜筮(《左傳》裡記載的算卦)方法內容,後被移植用來成爲解釋今本《周易》極其錯誤的方法了。

《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七)《天下第一哲學》(四十四)《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一)《“易學”評論》(四十八)《“易學”評論》(六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目錄 (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二)《天下第一哲學》(七)《“易學”評論》(七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七)《周易大發現》(五十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易學”評論》(二十七)《“易學”評論》(四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六十二《周易大發現》(三十九)《“易學”評論》(五十九)《周易大發現》(十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九)《周易大發現》(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六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四)《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五)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解說(五十一)《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四《“易學”評論》(十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七)《“易學”評論》(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四)《周易大發現》(七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天下第一哲學》(二十四)《左傳》與《周易》(八)《天下第一哲學》(四十六)《天下第一哲學》(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五十五)《左傳》與《周易》(七)《“易學”評論》(十一)《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六)《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一)《“易學”評論》(七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四十八《“易學”評論》(四十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七)《周易大發現》(六十九)《“易學”評論》(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一)《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六)《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三)《天下第一哲學》(六)《左傳》與《周易》(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九)《“易學”評論》(四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七)《“易學”評論》(四十一)《周易大發現》(四十四)《“易學”評論》(六)《“易學”評論》(二十三)《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九)《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七)《周易大發現》(十五)《“易學”評論》(五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一)《左傳》與《周易》(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十)《"易學"評論》(四十五)《周易大發現》(三十六)《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十一)
《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七)《天下第一哲學》(四十四)《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一)《“易學”評論》(四十八)《“易學”評論》(六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目錄 (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二)《天下第一哲學》(七)《“易學”評論》(七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七)《周易大發現》(五十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易學”評論》(二十七)《“易學”評論》(四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六十二《周易大發現》(三十九)《“易學”評論》(五十九)《周易大發現》(十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九)《周易大發現》(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六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四)《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五)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解說(五十一)《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四《“易學”評論》(十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七)《“易學”評論》(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四)《周易大發現》(七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天下第一哲學》(二十四)《左傳》與《周易》(八)《天下第一哲學》(四十六)《天下第一哲學》(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五十五)《左傳》與《周易》(七)《“易學”評論》(十一)《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六)《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一)《“易學”評論》(七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四十八《“易學”評論》(四十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七)《周易大發現》(六十九)《“易學”評論》(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一)《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六)《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三)《天下第一哲學》(六)《左傳》與《周易》(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九)《“易學”評論》(四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七)《“易學”評論》(四十一)《周易大發現》(四十四)《“易學”評論》(六)《“易學”評論》(二十三)《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九)《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七)《周易大發現》(十五)《“易學”評論》(五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一)《左傳》與《周易》(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十)《"易學"評論》(四十五)《周易大發現》(三十六)《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