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七)

四十五、《周易集解》對今本《周易·萃》卦內容的諸家易說

1、諸家易說

(坤下兌上)萃:亨,王假有廟。

虞翻曰:《觀》上之四也。《觀》、《乾》爲王。假至也。《艮》爲廟,體《觀》享祀,故通。上之四,故“假有廟,致孝享”矣。

“利見大人,亨,利貞。”

虞翻曰:大人謂五。三四失位,利之正。變成《離》,《離》爲見。故“利見大人,亨,利貞”。聚以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虞翻曰:《坤》爲牛,故曰“大牲”,四之三,折《坤》得正,故“用大牲吉”。三往之四,故“利有攸往,順天命也”。

鄭玄曰:《萃》,聚也。《坤》爲順。《兌》爲悅。臣下以順道承事其君,悅德居上待之。上下相應,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假,至也。互有《艮》、《巽》,《巽》爲木,《艮》爲闕。木在闕上,宮室之象也。四本《震》爻,《震》爲長子。五本《坎》爻,《坎》爲隱伏。居尊而隱伏,鬼神之象。長子入闕升堂,祭祖禰之禮也。故曰“王假有廟”。二本《離》爻也。《離》爲目,居正應五,故“利見大人”矣。大牲,牛也。言大人有嘉會時可幹事,必殺牛而盟,既盟則可以往,故曰“利往”。

案:《坤》爲牛,《巽》木下克《坤》土,殺牛之象也。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

虞翻曰:孚,謂五也。初四易位,五《坎》中,故“有孚”失正當變,《坤》爲終,故“不終”。《萃》。聚也。《坤》爲亂爲聚,故“乃亂乃萃”。失位不變,則相聚爲亂。故《象》曰:“其志亂”也。

“若號,一握爲笑,勿恤,往無咎。”

虞翻曰:《巽》爲號,《艮》爲手,初稱一,故“一握”。初動成《震》,《震》爲“笑”。四動成《坎》,《坎》爲“恤”。故“若號一握爲笑,勿恤”。初之四得正,故“往無咎”矣。

六二:引吉,無咎。

虞翻曰:應《巽》爲繩,《艮》爲手,故“引吉”。得正應五,故“無咎”。利引四之初,使避已,已得之五也。

“孚乃利用禴。”

虞翻曰:孚謂五。禴,夏祭也。體觀象,故“利用禴”。四之三,故“用大牲”。《離》爲夏,故“禴祭”,《詩》曰:禴祠烝嘗,是其義。

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虞翻曰:《坤》爲萃,故“萃如”。《巽》爲號,故“嗟如”。失正,故“無攸利”。動得位故“往無咎,小吝”。謂往之四。

九四:大吉無咎。《象》曰:大吉無咎,位不當也。

虞翻曰:以陽居陰,故“位不當”。動而得正,承五應初,故“大吉”而“無咎”矣。

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虞翻曰:得位居中,故“有位無咎”。匪孚,謂四也。四變之正,則五體皆正,故“元永貞”與比彖同義。四動之初,故“悔亡”。

上六:齎資涕洟,無咎。

虞翻曰:齎,持。資,賻也。貨財喪稱賻。自目曰“涕”,自鼻稱“洟”。《坤》爲財,《巽》爲進,故“齎資”也。三之四,體《離》、《坎》。《艮》爲鼻,涕淚流鼻目,故“涕洟”。得位應三,故“無咎”。上體大過,死象,故有“齎資滋洟”之哀。

2、易說批判

《周易集解》對今本《周易·萃》卦爻辭所編匯的註釋共有三家,而彙編虞翻的註釋貫穿全部內容。這三家註釋皆屬“象數派”,皆是一種說法摸式,即胡謅八扯、荒誕不經。

即使同屬“象數派”人物,但對同一句話卻各有說法。

如對“用大牲吉。利有攸往”的註釋。

虞翻的註釋是:“《坤》爲牛,故曰"大牲",四之三,折《坤》得正,故“用大牲吉”。三往之四,故"利有攸往,順天命也"”。

虞翻通過八卦《坤》卦取象爲“牛”,認爲是“大牲”。“大牲”本是指用牛來做祭品。但不是如虞翻通過《坤》卦取象得來的牛說,更不是虞翻說的牛是大牲,或大牲就是牛的這種說了等於白說的話。“大牲”是用牛做祭品,並不是單指牛。虞翻接下來的說法,三的、四的是通過爻數去穿鑿附會。

而鄭玄對所謂卦辭的註釋是:“《萃》,聚也。《坤》爲順。《兌》爲悅。臣下以順道承事其君,悅德居上待之。上下相應,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假,至也。互有《艮》、《巽》,《巽》爲木,《艮》爲闕。木在闕上,宮室之象也。四本《震》爻,《震》爲長子。五本《坎》爻,《坎》爲隱伏。居尊而隱伏,鬼神之象。長子入闕升堂,祭祖禰之禮也。故曰“王假有廟”。二本《離》爻也。《離》爲目,居正應五,故“利見大人”矣。大牲,牛也。言大人有嘉會時可幹事,必殺牛而盟,既盟則可以往,故曰"利往"”。

鄭玄註釋出一百多的文字,並穿鑿出七種卦說。但鄭玄則從八卦的《坤》卦取象爲“順”,並不同與虞翻取象爲“牛”。不過鄭玄直接也把“大牲”解釋“牛也”,並殺牛而盟之用的。

李鼎祚的案說是:“《坤》爲牛,《巽》木下克《坤》土,殺牛之象也”。

李鼎祚同樣用《坤》卦取象爲“牛”,但沒涉及“大牲”。李又通過互卦《巽》卦取象“木”,聯想到五行生剋,《巽》木剋制《坤》土,就成了殺牛的兆象了。但殺牛幹什麼呢?沒說。

這三家雖各有說法,都不過是個穿鑿附會而已。

3、附錄:

(1)附錄《周易·萃》歷史上的三種不同文本

①《周易·萃》原創文本格式

( ) 萃:亨。

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爲笑。勿恤,往, 無咎。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大吉,無咎。萃在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齎諮涕泆,無咎。

②《周易·萃》春秋文本格式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 大牲,吉。利有攸往。

()隨: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爲笑,勿恤,往無咎。

()困: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

()鹹: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比:大吉,無咎。

()豫: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否:齎諮涕洟,無咎。

③今本《周易·萃》內容格式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 大牲吉,利有攸往。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爲笑,勿恤,往無咎。

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

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九四:大吉,無咎。

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上六:齎諮涕泆,無咎。

(2)附錄《周易·萃》原創文章譯解

(原文)

( ) 萃:亨。

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爲笑。勿恤,往, 無咎。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大吉,無咎。萃在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齎諮涕泆,無咎。

(譯文)

四十五、勞苦勤政,通達順利。

君王憑藉宗廟禮儀,利於賢德之人的會聚,亨通,有利於未來;即使用牛做祭品進行宗廟禮儀活動,是正當的,有利社會向前發展。若愛心不能堅持始終,將起紛亂和憂慮。若是發號施令 一定遭受譏笑與恥辱。不要擔憂,堅定愛民信念向前,就沒有害咎。做好表率,沒有咎害。有了愛,纔有利於四時之祭。若只會憂慮嘆息,能有什麼利益可得呢?要有作爲的向前,沒有咎害,只有受到一些磨礪而已。迎得大的吉祥,是沒有過失所得到的。在位能勞苦勤政,沒有害咎;不失掉愛,自始至終應作爲堅守正道爲準則,災禍就不會發生。憂慮嘆息得落淚流涕,常存憂患意識,沒有害咎。”

(解說)

“萃”:聚集。又通“悴”:勞苦。此篇裡當勞苦講,指在位者應勞苦勤政。

“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廟”:指宗廟;有才德人的處所;朝廷等意。本篇裡應指宗廟,是王與諸侯祭祀祖先的廟堂。也是禮儀文化教化之地。”“大牲”:用牛做祭品。這是講君王利用好宗廟祭祀這一禮俗文化活動,以此來教化和聚攏人心。但本篇的中心是講在位者應憂思勞苦並以愛爲行動準則。全篇並不是講祭祀活動,這裡是把宗廟禮儀作爲教化和聚攏人心的一種文化活動,而不是如某些學者所說的是講“祝佔”的。本段意思是:“君王憑藉宗廟禮儀活動,利於賢德之人的會聚,亨通,有利於未來;即使用牛做祭品進行宗廟禮儀活動,是正當的,有利社會向前發展。”

“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爲笑。勿恤,往, 無咎。”

本段強調愛民若不能堅守始終(有孚不終),就要出現問題,就會帶來紛亂和憂慮(乃亂乃萃),若發號施令(若號),一定會遭受譏笑(一握爲笑)。不要擔憂,堅定愛民信念向前,就沒有害咎(勿恤,往, 無咎)。這是講愛民是否能夠堅守的利害關係。

“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

“引”:帶領,引導。“引吉,無咎”指在位者要帶頭做表率,就沒有害咎。“禴”:四時之祭;或稱薄祭。“孚乃利用禴”是說,有了愛民爲根本,才利於四時之祭。這裡表明在對宗廟祭祀禮儀活動的前提是愛民爲根本,才能體現宗廟祭祀活動的意義。在古代祭祀宗廟是非常重要及重大的事情,更有其重要的政治意義。而作者強調的是君王要以愛民爲根本,即百姓的事情做好了,利用宗廟祭祀活動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化作用。相反“有孚不終”,既不關心百姓,卻一味的搞祭祀宗廟的活動,那自然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 萃如嗟如”:憂慮嘆息狀。本段這是講,要積極地去作爲,去幹事,去解決實際問題。不可一味的束手無策,不可一味的只有嘆息憂慮。要勇敢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是爲君子講述既要有憂患意識,又要有積極地作爲行動。

“大吉,無咎。”

這是承上面內容的進一步的論述。“大吉無咎”這是說,大的作爲與成功的事情,是建立在努力與正確行爲基礎之上。上段是強調積極地去作爲,而本段就是通過積極地作爲,就迎來事業的成功。

“萃在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萃在位”:在位置上應憂勞勤奮的工作。“匪”:非;不足。“匪孚”:不失掉愛。本段還是強調在位者(統治者)堅守愛民爲本,有了愛民作爲根本的行爲準則,纔沒有災禍發生,悔恨就消失了。

“齎諮涕泆,無咎。”

“齎(jī)諮”:悲嘆之聲。“涕泆”:眼淚鼻涕。本句話意思是“憂思嘆息得落淚流涕,就沒有過失”。這寓意着時刻要有憂患意識,纔不會出現過失。

本篇是講述王者之道,王要勤勞憂思,既要勤政,又要把愛民作爲根本,纔不會有過失與災禍。這無疑是先儒倡導的民本思想,再次說明儒學是《周易》作者創立的,而非是孔子創立。而本篇提到的“王假有廟”裡的“廟”,反映了西周的宗廟文化。西周的宗廟祭祀,是最重要的禮儀。《儀禮》裡有種種等級嚴格,程序繁瑣的規定。宗廟祭祀非常隆重,場面盛大。周王主祭,諸侯助祭,濟濟多士分列,一切按部就班,響聲沉重的鏞鍾,整齊舒緩的舞容,蕭管編鐘齊鳴,煙香繚繞燭光通明,人人肅穆無聲。只有低沉凝練的歌聲,祈禱祖先神明的福佑。《詩》裡的“周頌”三十一篇,多數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如《清廟》、《維天之命》、《武》、《賁》、《我漿》等,都是祭祀文王的祭禱樂詩。我們知道了西周的宗廟禮儀,不難理解《周易》裡說的“王假有廟”的道理了。讓統治者憑藉對宗廟祭祀禮儀的活動,來進行教化與聚攏人心,但更要體現在愛民這一宗旨與原則的基礎上。而這裡的宗廟活動,如同現在的國家,舉行建國慶典那樣,即使花費很多財力,目的是激勵人民愛國與團結一心。

《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周易大發現》(三)《周易大發現》(四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三)《“易學”評論》(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八)《周易大發現》(十九)《左傳》與《周易》(八)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一)《周易大發現》(八十四)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四)《周易大發現》(十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目錄(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一《天下第一哲學》(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五)《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六十)《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二)《“易學”評論》(七十一)《周易大發現》(八十六)《周易大發現》(六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序(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四)《左傳》與《周易》(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五)《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六)《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二)《“易學”評論》(七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一十六《周易大發現》(五)《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八)《周易大發現》(七十七)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二)《“易學”評論》(十九)《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二)《周易大發現》(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五)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三)《“易學”評論》(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周易大發現》(四十八)《“易學”評論》(七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四)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五)《“易學”評論》(五十九)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七)《周易大發現》(四十五)《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一)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二《天下第一哲學》(十六)《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二十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讀”第一篇(十二)《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五)《“易學”評論》(五十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三)《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六十一)《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一十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八)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六)《“易學”評論》(四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三)《天下第一哲學》(三十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五)《天下第一哲學》(三十四)《“易學”評論》(四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八)《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五)《“易學”評論》(二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七)
《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周易大發現》(三)《周易大發現》(四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三)《“易學”評論》(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八)《周易大發現》(十九)《左傳》與《周易》(八)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一)《周易大發現》(八十四)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四)《周易大發現》(十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目錄(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一《天下第一哲學》(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五)《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六十)《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二)《“易學”評論》(七十一)《周易大發現》(八十六)《周易大發現》(六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序(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四)《左傳》與《周易》(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五)《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六)《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二)《“易學”評論》(七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一十六《周易大發現》(五)《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八)《周易大發現》(七十七)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二)《“易學”評論》(十九)《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二)《周易大發現》(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五)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三)《“易學”評論》(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周易大發現》(四十八)《“易學”評論》(七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四)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五)《“易學”評論》(五十九)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七)《周易大發現》(四十五)《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一)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二《天下第一哲學》(十六)《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二十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讀”第一篇(十二)《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五)《“易學”評論》(五十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三)《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六十一)《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一十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八)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六)《“易學”評論》(四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三)《天下第一哲學》(三十四)《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五)《天下第一哲學》(三十四)《“易學”評論》(四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八)《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五)《“易學”評論》(二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