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來》
你曾經狂熱地喜歡過未來嗎?
你曾經在本子上抄錄過科技大師、藝術大師或政治領袖對未來的名言警句嗎?
你曾經對明天的生活充滿憧憬或擔憂嗎?
這些,在我的童年中都確確實實地發生過。
在過去的35年中,我一直從事着跟未來學相關的幾項工作。
我的本職是教育工作,這是充滿挑戰性的未來人才建構行動。不論我們做得好壞,我們都是未來人才的創造者,而我的長期業餘愛好,是科幻文學寫作與評論。我寫過幾本長篇小說和兩三打短篇小說。在這些作品中,我力圖展示我所期待或厭惡的未來,並期望這些作品給人歡樂或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幻寫作也是未來行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伴隨着這上述活動,我曾經創作過許多短文和接受過多次採訪。與小說或一堂準備充分的授課不同,我的這些短文有點像一些思考的邊角料,它們形式上不規範,內容上不周全,表達上不完備,但卻有可能包含了一些小的、不經意的火花。爲什麼不把這些火花也展現出來呢?
本書是一本雜文集。其中的36篇文章,圍繞着一個主題:未來!未來到底是什麼?我們曾經爲未來付出過什麼?我們爲未來放棄過什麼?我們是否正在走向自己嚮往的未來?
取名爲《追憶似水的未來》,原因有三。
首先,我想向普魯斯特致敬。
多數評論家同意,普魯斯特是用他敏銳的觀察力在捕捉“現代”的痕跡。而“未來”,恰恰是現代問題的核心。《追憶似水的未來》是一個開放性的作品,它一定不反對許多個以“未來”爲主題的續篇。
其次,我想用一種全新的先驗定位來誘導讀者。
美國教育學家奧蘇貝爾提出的概念,指認知引入過程中提前給出一種新知識與框架關係的組織方式之重要性。我在這裡採用追憶來引導讀者,有關未來的描述其實是可以回顧的,未來完成時纔是未來表達的最佳效度標準。
最後,我想爲全書的散亂編排尋找藉口。
未來本身其實是散亂的射向我們的時間飛矢,將所有這些飛矢集中起來,我們看到的是時間的河流。我從河流的兩岸拾取一些水滴,讚譽它們的晶瑩,驚歎它們的美豔,詛咒它們的污濁,乞求它們的昇華,這就是我在本書中所做的事情。
吳巖
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科幻與創意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