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書的時空投影3

由於此前陳楸帆的一些作品中存在太多說教式的政治隱喻,我曾經跟他私下聊天說,你的這個地方可能是個軟肋,因爲讀者畢竟是喜歡看故事的。我覺得我的想法應該能代表所有讀者。看小說不是上政治課,沒有強迫性,只有故事情節豐富多彩,人物命運起伏跌宕,才能讓讀者抓住書本不放。讓我高興的是,在剛剛讀到的這本《荒潮》中,作者徹底改變了過去的那種主題先行的創作模式,自始至終將創作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命運上。也恰恰如此,一些生動的形象躍入我們的眼簾。我覺得寫得最好的是女性主人公小米,一個來自“北方”的窮苦孩子,在備受欺侮的狀態下勞動和生存。她渴望愛情也追求愛情,但最終竟然在命運的擺弄下變成一個人機結合的“賽博格”體。整個過程中思想變革之猛烈自不用說,就光說身體上的鉅變後的種種細膩的心理反應,也是過去其他作品少見的。作者巧妙地將賽博格中生物自我跟電子自我之間的分裂與衝突彰顯出來。但無論身體怎樣改變,小米的基本道德立場卻沒有重大變化,這點給人許多啓發和觸動。

人類維護倫理道德,最主要還是要保證自我生存。倫理用於保證人種不退化,道德則是羣體結合的精神紐帶。但是,在社會的變遷中倫理道德常常是站在保守的一邊,任何變革最核心的,可能就是打破它們的禁忌。以往,多數科幻作品就圍繞着這種技術變遷中倫理道德的改變而構思。但《荒潮》則與此相反,它相信一些更加基礎的道德規範可能無法改變:這就是人類對善惡的基本判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怕是走入宇宙旅行的時代也不會改變。而傷害人類則必須受到嚴懲,怕也是無法隨便被廢黜的法則。

在對不同國籍不同階層不同行業的種種個體刻畫之外,小說還刻意對情節發展進行了多線索的呈現。國際勢力跟內地勢力的“媾和”,家族權力跟社會勢力的融通、金錢的獲得者與勞力的奉獻者之間加上各種不同的利益代表者的穿插和轉換,給故事的網狀化帶去了合理的融匯動力。愛情,雖然寫得不多,但若隱若現,斑斑點點,很有特色。

小說的第三個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對當代技術及環境變革的社會影響的深度發掘。

最近若干年來,環境文學已經逐漸脫離了原有動物小說、大自然小說的範疇,進入一種全方位地展現人與環境關係的新型作品。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環境批評作爲一種新的批評理論的流派也逐漸生成。科幻小說中的環境題材,則多數是通過“惡託邦”方式展現一個環境惡化且難於拯救的未來。這方面我可以舉出諾貝爾獎獲得者多麗絲·萊辛的小說《瑪拉和丹恩歷險記》、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羚羊與秧雞》以及更早期的英國.巴拉德創作的“毀滅三部曲”和日本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沒》。雖然上述作品中的一部分環境的惡化或人類的毀滅來源於自然起因,但每個小說中都特別強調,人的不良生活方式、認知態度等是造成滅亡的另一個主因。我把這些以環境惡化爲主題的科幻叫做“污託邦”,但陳楸帆筆下的污託邦,不是簡單的生態災難,更與全球資本主義浪潮和本土信仰缺失有關。我覺得這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污託邦,是我們都有可能生存其間的污託邦。唯其這些,才更令人深思與警覺。

陳楸帆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但對當代電腦網絡和信息科技這麼熟悉,令我佩服。故事中的某些國家,通過垃圾擴散電腦病毒,已達到定點傳播的方式,使我深感恐懼。在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世界將展開與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不同的人羣爭奪。也許,陳楸帆所談的,正是這樣一次新的戰爭?在這樣的背景下再次思考科學技術發展到底爲了什麼,其目的到底在何方,就尤其顯得重要。作爲一個佐證,剛剛看到奧巴瑪總統宣佈的腦路線圖計劃,發現這項宏偉的科研投入中,許多錢都撥給了部隊的科研機構。可見陳楸帆是有遠見的。

我還可以從科幻歷史的角度討論下作者所吸取的賽博朋克的創作營養,可以從文化角度討論下小說跟嶺南文化之間的關係,討論一下作者怎樣把他的作品放在自己的生長土地(廣東)和生活土地(谷歌)之間巧妙地融合,但這些跟他把自己的第一個長篇小說放置到一個未知的小島相比,都顯得不很重要。島嶼自始至終都被認爲是一片脫離於大陸的稍小的存在。無論是《新大西島》還是《魯濱遜漂流記》,島都是一個孤獨的、可以跟整個社會規範相互差異的小天地。無怪乎培根用它展示宗教烏托邦的可能性,而笛福則用它模擬資本主義原始生產和生活狀態的產生。《荒潮》中的硅嶼,雖然跟中國大陸相互接近,但畢竟是海洋中的一個小島,所以,硅嶼上發生的事情,跟中國大陸上發生的一切,可以相互脫離。惟其如此,陳楸帆纔可以把它做成一面反觀大陸的鏡子,讓它把這裡發生的一切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推演,甚至推向極端。

但願,《荒潮》的故事純屬科幻,僅僅是虛構!

5 即將到來的“地球——外星”衝突

不是在遙遠的將來,而是現在,億萬光年之外的另一些生物正關注着我們。他們已經具備了能夠迅速跨越空間藩籬的能力,他們更具備了能與地球抗衡、甚至是遠遠高於地球人類的作戰能力。他們的星球正在走向崩潰,他們將尋找新的家園。不幸的是,這些走投無路的人們發現太陽系——這個人類的家園。一場“地球——外星”之間的衝突即將到來……

1997年夏天,明天出版社送來了一套最新科幻小說選集,這套總共四本的異型窄本圖書的中心內容,正是這種地球與外星文明之間即將發生的、無法避免的衝突。

1997年似乎是中國人重新估價科幻小說的年份。這一年從春天開始,全國各家出版社便爭相推出大量的科幻新作和舊作選集。緊接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破天荒地第一次宣佈,他們將組織一次世界科幻小說大會,屆時,來自全世界的200多位作家和學者將聚集一堂,共同探討科幻文學與我們時代的未來。

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得到了這套包括《飛碟縱隊》(許延風)、《綠林城堡的女主人》(焦國力)、《浮島回聲》(藍瑪)和《異域追蹤》(星河)在內的最新科幻小說系列叢書。

這是一套包括即將到來的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異類文明之間衝突的虛構故事的集成。《飛碟縱隊》以2300年爲時限,全方位地描述了來自死亡星系的飛碟縱隊與地球人類之間曠日持久的一場全面戰爭,小說以整個宇宙爲參照,具有廣大的空間背景。與《飛碟縱隊》不同,《綠林城堡的女主人》和《浮島回聲》則將地球人與外星人鬥爭的戰場搬到了地球附近。航天飛機上屍體的發現會引出外星人進攻的線索,海洋中的奇怪景象也會折射出地球正遭到悄悄觀察的證據。最爲奇特的可能是《異域追蹤》,這部小說將外星球對地球的接觸用一種外星人的口吻,用當代電腦技術呈現出來,給人一種無法分清真實還是虛構的感覺。

我個人曾多次在接受採訪中聲明,我對外星人的存在抱有深刻的懷疑態度。但這種態度並不妨礙我饒有興趣的欣賞和討論“地球——外星”衝突的科幻小說,並不影響我從中得到大量的啓迪。着名的科幻評論家金斯利·愛米斯曾說過:“科幻是一種思考科學中真實的或者想象的知識或發現後果的文學。有時它只是爲了娛樂。但另一些時候,則是嚴肅地評論這種發現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明天出版社這套系列叢書中,我看到的更多是變化中的華夏子孫對自己世界看法的轉換。這些中國人在保持炎黃子孫忠厚、樸實、好客和嫉惡如仇傳統的同時,更增加了對個人自由的關注,增加了處理複雜國際問題和宇宙問題時的機敏,增加了對科學技術革命的深刻認識。

科幻小說在中國的讀者主要是青少年,尤以9—22歲的年齡段爲主。明天出版社這套科幻小說具有情節緊張、感情豐富、科技氛圍濃郁等特色,非常適合青少年閱讀。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國科幻小說涉及地球與外來文明方面,提供了一個故事的集合。相信喜好這類故事的朋友們將從中得到一次真正過癮的享受。

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北京、成都分別進行了國際科幻大會和科幻小說夏令營。在這次系列活動中,5名美國和俄國宇宙飛行員也參加了會議。他們用自己帶來的音像製品向所有與會者宣佈,今日的世界各國都在正視宇宙戰爭的可能性。在一個在生物技術不斷突破、電腦開始戰勝世界冠軍的時代裡,作爲同樣是世界太空俱樂部成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思考這種接觸的意義顯得更加重要。

最後,我深刻地感到,科幻小說中討論的地球和外星人之間的接觸、對抗、平衡與交合,其實就是在探討我們自己與其他人、其他國家之間關係的所有可能的模式。在這個意義上講,明天出版社的這套叢書不但是一系列關於科學和未來的叢書,而且是如何認識我們自己、如何學會處理人際關係並學會和睦相處的有益讀物。

6 星河科幻說的魅力

1950年,在美國布朗克斯中學有二十幾個學生成立了一個“科學幻想小說俱樂部”。參加俱樂部的孩子們天真地閱讀各種科幻小說並熱情地討論他們讀到的東西,他們深深地沉浸在與科學和幻想交往的熱情之中。“他們沒有發瘋吧?”“居然讀那麼破爛的玩意。”不少人朝孩子們瞪眼。但是,孩子們不管這些。30年之後,這一俱樂部中的成員有8個成了物理學博士,另外有6個成爲其他行業的專家教授。其中的格拉肖、溫伯格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許多偉大的科學家都讀過科幻小說。它給人的啓迪遠非其他東西所能比擬的。着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還專門要求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學生閱讀科幻小說,可見其作用之偉大。

但是,在接近21世紀的中華古國裡,科幻小說作家屈指可數,科幻作品更是寥若晨星。

壞事往往會成爲好事。科幻文學園地的荒蕪,倒成了文學拓荒者們迅速崛起的樂園。從1991年開始,青年作家星河以其豐富的中短篇創作和屢次獲得銀河獎而引起了讀者的矚目。去年以來,他又涉足長篇創作,寫出了《海地記憶》、《網絡遊戲聯軍》,並正準備出版第三本長篇《洋流下的基地》。

《洋流下的基地》從一對少年在遊樂場遇到事故,看到大型旋轉飛車中軸斷裂,即將墜毀開始,把讀者引向一個奇異的人與異類生命接觸的複雜故事。就在飛船墜毀前的一剎那,一股不明的力量將其推到空中,並進入飛船,朝月球進發。他們被捲入了一場襲擊地球的陰謀嗎?

事情遠遠不那麼簡單。兩個少年逐漸發現,他們混入的其實是一艘異類人考察地球后的返航飛船。兩位不速之客不得不走入一個探索月球異類人的基地並伺機返回地球的漫長征途。

月球奇異的景色讓兩個孩子賞心悅目,但更讓他們驚奇的是,就在地球的鄰邦月球上,居然有着與一個比地球上技術高出許多倍的文明世界。這個世界與地球世界有着怎樣的關係呢?爲什麼在月球的地下,要人工建立一個如此巨大的浴場呢?

小說後半部分,兩個孩子逐漸發現了另一個天大的秘密。原來,這些月球上的異類生命其實是地球上海洋中的居民。他們是海豚經過生物重塑技術產生的變種!他們由於無法忍受地球上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而決定改裝成人類的模樣,以獲得人類的航天技術並將自己的生存地轉移到其他星球。

主題的逐漸轉化,情節的不斷變化,場景的持續更新,使《洋流下的基地》明顯地超脫於當前許多情節雷同、場景沒有新奇感的科幻作品。青年作家星河試圖在一個完全普通的兒童科幻小說中代入深刻的人與自然相互融合,人與其他生物和睦友好這個相當嚴肅、也相當“急迫”的主題。

我一直希望科幻小說首先是一本好的小說,既然是小說,就要具有小說所具備的一切特徵。科幻小說除了要在人物的塑造、情節的構造上具有鮮明的文學特徵以外,更加重要的一點是,它應該討論比較嚴肅的科學問題和人類生存問題。星河的這本小說中非常認真地把人的關懷、熱情、探索、責任心、和兒童的勇敢溶入了“生態關懷”這一主題之中。在小說的結尾,兩個主人公超越了種族的狹隘限制,爲地球上相對弱小的民族——智慧的海豚逃出毀滅性打擊,進行了無畏的鬥爭。

在小說之外,《洋流下的基地》可能更是一本科幻作品。他在探索精神和科學創造的奇蹟方面下了大工夫。在將陸地、海底和月球風光的描寫顯得真實而有感染力的同時,他還用生命創造的科學技術奇蹟與自然風光相平衡。故事中許多描寫似乎着墨不多,但生動得使人身臨其境,像月球上的“噴霧成罩”、月面下的人工浴場、“脂肪燈”等居然頗有凡爾納科幻小說的古典特色。但是,作者並非古典主義者,他的主人公是在新時代的懂得探索、具有科學研究精神的兒童,這些兒童在科學邏輯的指引下一步步地揭開自然存在的秘密。他們還是些具有“宇宙正義感”的孩子,是些沒有失去童真的孩子。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洋流下的基地》都是星河兒童長篇科幻小說中最成功的一部。

新中國的科幻小說事業一直是在各種攻擊中發展的。“文革”期間,《科學畫報》雜誌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率先向自己發表的科幻作品發難。接着,又有許多所謂“科幻會使人想入非非”、“科幻是僞科學”之類的奇談怪論不斷涌現。科學工作者如果進行科幻創作,就會被當成宣傳“僞科學”的典型。所有這些,都致使中國的科幻世界在世界科幻大發展的背景下,遠遠地爲中國文學的趕超拉大了距離。

但是,中國難道不需要更多的嚮往將來的建設者嗎?中國不需要更多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學家或具有科學精神的勞動者嗎?

將近一個世紀以來,許多偉人爲中國的科幻發展大聲呼籲或身體力行。梁啓超、魯迅、茅盾、老舍、楊振寧就是這樣的典型。更加值得欣慰的是,正是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同志在復出工作之後,及時接見了英國着名科幻作家布里安·阿爾迪斯。中國最高領導人的這一“接見”,不但爲世界科幻界所震驚,更使中國科幻作家們歡欣鼓舞。進入20世紀90年代,宋健同志又給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潘家錚院士的科幻小說《一千年前的謀殺案》作序。所有這些,都將對中國科幻的繁榮起到積極的作用。

星河是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但願他不要停留在《洋流下的基地》這點小小的成績上面。在中國科幻文壇的耕耘者必須做好準備,準備迎接科幻潮起潮落的所有挑戰。但願在星河的讀者中,30年後將出現許多探索天空、探索海洋、探索人與自然融合的勇士;出現中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7 楊鵬之路 小說.追憶似水的未來 最新章節第17章 書的時空投影(3) 網址:html/67/67830/

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17章 書的時空投影3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2章 想象的地平線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22章 科幻考古學3第10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3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7章 書的時空投影3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4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2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7章 書的時空投影3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9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2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4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2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6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4第19章 書的時空投影5第6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4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22章 科幻考古學3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9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2第2章 想象的地平線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9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2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10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3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6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4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10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3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19章 書的時空投影5
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17章 書的時空投影3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2章 想象的地平線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22章 科幻考古學3第10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3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7章 書的時空投影3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1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1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4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2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16章 書的時空投影2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20章 科幻考古學1第17章 書的時空投影3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7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5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9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2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4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2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21章 科幻考古學2第8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1第6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4第19章 書的時空投影5第6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4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22章 科幻考古學3第23章 科幻考古學4第9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2第2章 想象的地平線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5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3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9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2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1章 序1相信未來食指詩人第14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4第12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2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13章 尚未遺落的未來對話3第10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3第3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1第6章 破碎的時間之聲4第18章 書的時空投影4第10章 繁榮的未來路徑3第15章 書的時空投影1第19章 書的時空投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