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民變

“自從陳涉首先發難,那六國的舊時貴族,便紛紛而起,也自立爲王。這剛剛統一的秦朝,又一次分崩離析。歷時七年的戰爭,從此便開始了。”

“列爲聽官,須知秦朝雖然無道,但這統一中華,卻是大勢所趨。此時諸侯紛紛而起,不過是死灰復燃罷了。何況,那諸侯國的衆人,又何嘗想的是國家強盛,人民富樂?所求的,不過是自己的安樂罷了。”

城牆根下,一個瞎眼的老人,正在那裡自顧自的說着一段秦末舊事。農泉刃靠在一旁牆上,聽的津津有味。

說起來,這些走街串巷說書的瞎眼老人們,還是他啓蒙的老師。他幼時家貧,無錢讀書,每次瞎眼人來村中說書,他都追着聽出好遠。便是靠着這些說書的瞎眼人口中的書,一點一點的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後來茶陵譚家的老族長見他是個可造之材,便出資供他求學,這纔有了今日的農泉刃。此時,他留學歸國,聽到這兒時熟悉的聲音,甚多感慨。他如今聽的,倒不是書了,反而是他當年的回憶了。

不一會兒,瞎眼老人便說完了這一節,便拱了拱手,旁邊的聽客中,有幾人便扔了幾個銅錢,多數人卻是掌也不鼓,扭頭就走了。待人散去了,農泉刃從袖中取出十幾枚銅錢,手一斜,那些銅錢便叮叮噹噹的滑落到瞎眼老人的陶罐中。

“謝謝客官!客官真是大方,這一次便足足有十六枚吧?”瞎眼老人側着頭,忽然問道。

瞎眼老人的話,將農泉刃問的一愣,“您聽的出來,一共多少枚?”

“客官見笑了。您不是正是要讓我聽出來嗎?我若是聽不出來,豈不是掃了客官的興?”瞎眼老人一邊摸索着將陶罐裡的銅錢收進口袋,一邊淡淡的說道。

“您老果然聰明。”農泉刃有些懷遠,“當年我小時,最愛聽書。其中也有一個跟您老一般的人,見我好學,便在村中足足說了三個月的書,村中貧瘠,我也家窮,那老人便常常飢一頓飽一頓。我農泉刃能有今日,也是多虧了那三個月的書。飲水思源,這天下走街串巷的說書人,都算是我的半個老師。”

“客官知恩圖報,果然是個讀書的種子。”瞎眼老人收好錢,仍是淡淡說道,這種事情,他雖然經的不多,但見的也不少。

說話間,瞎眼老人已經收拾好東西,正準備離開。農泉刃看着老人蹣跚的身影,印在黃昏斜陽之中,一股滄桑中復見一種蒼涼。

農泉刃站立原地,默了一會兒,突然大步跟過去,對老人低聲說道:“老人家,今夜長沙城中有大事發生。莫要留戀,趕緊離開吧。”

瞎眼老人一愣,但未等他反應過來,農泉刃已經迅速的離開了。

老人低着頭,想了一會兒,忽然呵呵的樂了。好一會兒,卻又搖搖頭,打着響板,敲着盲杖,慢慢的向前行去。

可是他剛出了北門,還沒走出多遠,便聽得身後方一陣紛亂的腳步聲傳來。瞎眼老人聽那腳步聲急促中帶着怒氣,心道不好,趕緊往路邊靠了又靠,直摸到一顆大樹身後,心才略略的安了下來。

那羣人聽着,足足有數十人衆,一邊在嘴裡叫嚷着,一邊狠命的跑路。瞎眼老人小心的聽去,不一會兒就聽的分明。原來,這些人都是奔北門外文昌閣的湘善記洋火局而去。好像是有人傳說,洋火局發的紙票被人盜印,已經冒領了洋火局的許多銀根。衆人害怕存在洋火局的銀兩被兌換一空,自己手裡的紙票成了一堆廢紙,便趕着去兌換出自己的銀兩來。

瞎眼老人藏在樹後,心中想起方纔那個年輕客官的話。有些後悔,後悔沒有聽從那人的話,走的快些。看剛纔那夥兒人的架勢,恐怕這長沙城,真的會出什麼大事。

老人聽着腳步聲遠,便想從樹後閃出,可剛纔心裡動了動念想,突然又傳來一羣腳步聲,卻比方纔的聲音又大上許多,這次,怕不是有百十號人吧。

等這一羣人過去,間隔更短,又過來了一批人。第三次的腳步聲,比前兩次更多更亂,怕有幾百人。聽着腳步聲絡繹不絕,瞎眼老人索性躲在樹後,坐了下來,將口袋裡的錢,一枚一枚的摸出來,仔細的分成幾份,放進衣服深處,貼着心窩放好。

老人在樹後坐着,也不知日月長短,只聽的文昌閣那裡,喧鬧怒罵聲越來越大,間或還有木板斷裂的聲音。老人知道這次果然是出了大事,但是像這樣的事,用不了多久,衙門口便會派人來。應該不會耽誤太久,自己應該來的及回到城隍廟,睡上一個整覺。

湘善記洋火局發生擠兌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軍**裡。陳作新議事廳裡,怒火萬丈。

“這就是你們想出來的好主意?”他絲毫不顧忌焦達峰是正都督,呵斥道,“這是巧取豪奪!我們是革命黨人,不是清朝的知府,不是爲了這些銀錢,來革命的!”

“你少在那裡說風涼話,”龐光志實在看不慣陳作新的狂行無忌的做派,壓抑了多天的不滿和怒火,也爆了出來,“早說讓你慢些擴軍,你就是不聽。現在藩庫裡的錢,都被你拿去發了軍餉,以後怎麼辦?再說,你看看,你都招了些什麼兵?不是地痞流氓,就是些好吃懶做,連水都不願意挑的窮書生,這樣的新軍,能打什麼仗?”

“能打什麼仗?”陳作新臉色漲的通紅,“能殺韃子,能殺漢奸,能光復漢家河山!我告訴你們,要是你們背叛革命,我也能殺你們!”

“好啊!現在你就想做一個屠夫了!”龐光志雙手一扯,上衣釦頓時崩裂,露出瘦瘦的胸膛來,“來吧,刀下的快點,看看我們同盟會人的心,是不是紅彤彤一顆光復漢室的心!”

“夠了!”軍務部長閻鴻飛再也看不下去,“現在是做這些無謂爭鬥的時候嗎?現在擠兌風潮越演越烈,若不能早些彈壓下來,遲早會激出民變!”

焦達峰見是話頭,便接過來說道:“不錯!要城防司令快派人去彈壓,並派人開導一下,說有都督府負責,擠兌的人自然就會散去。”

龐光志這時看了看陳作新,冷聲冷語般說道:“這麼大的事,關係到省城的治安。擠兌之風,平息的越快越好。我們的副都督威震八方,如果親去彈壓,羣衆看到副座的威風,一定可以放心,不會擴大風潮。”

陳作新一聽到這話,受不住激,咬牙說道:“你們都不用去,也不用城防營出人,我陳作新,單人獨騎,就能扼住這擠兌風潮。”

民政部長(這革命黨人便是如此,每一地光復,都是自以爲中央,設立無數編制,都是部長一級)譚延闓聞言勸道:“長沙剛剛光復不久,難保沒有忠心滿清的人伺機報復,我看副都督還是多帶些人去吧。”

“譚部長,你也太小看副都督了。副都督武比楚霸王,哪裡用的上別人相助!”龐光志陰聲怪氣的說道。

陳作新怒火上頭,“龐光志,你莫要冷嘲熱諷!我陳作新比不得力能扛鼎的楚霸王,但是,這一次,我一個人,就是能平定下這次的事件!此時我不跟你嚼舌,等擠兌消了下去,我要你好看!”

說完,陳作新轉身便走,大步流星奔出都督府,翻身上馬,也不叫衛兵,自己便打馬直奔東門外去了。

屋內衆人相互看了看,都沒有再說什麼。譚延闓嘆了一口氣,對焦達峰拱拱手,“都督,副都督雖然是負氣而去,但他在長沙素有人望,肯定能夠平息下風潮。天色不早了,我們這就回去了,有什麼消息,都督再派人通知我門吧。”

焦達峰也有些心煩,更想自己好好靜一下,想想這幾天的事,更要對將來的事情,好好盤算一下。畢竟印製紙票的事情,已經是不可能了。如何籌餉,如何打理長沙這些瑣碎的政務,纔是最急迫的事情。

譚延闓的這些話,正中他的心思。焦達峰便拱拱手,說道:“有勞各位了,大家早些回去歇着吧。”

等衆人都散去了,焦達峰一個人坐在公案之後,看着桌上如山的公文案牘,心中實在發苦。人都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以前自己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如今這長沙光復成功,自己坐上這湖南軍**都督的位子,才體會到這句話真真的是萬世不易之理。

他嘆了口氣,看着門外殘陽下的樹影,被一寸一寸慢慢的拉長,有些發呆。

這時,忽然龐光志急匆匆的奔了過來,一進門,便驚慌的說道:“鞠蓀,我剛纔在路上,琢磨這件事,越想越不對,怎麼中午我剛剛跟你說了印製紙票的事情,街面上就出現了仿製的紙票?紙票上,居然還印着軍**的都督印!我怕,這是有人給我們設的局!”

聽到龐光志的話,焦達峰也是一驚。方纔擠兌風潮傳來,衆人都是有些驚慌,只顧着相互指責,平息事端,倒沒有仔細去想,這擠兌,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焦達峰臉色發白,急忙說道:“快!快派人去接應振民,他單人獨騎,太危險了!”

“這時候,自己都泥菩薩過江,人頭難保了,你還有心思顧着別人?”一個聲音,從屋外陰測測的傳來。

第三十四節 衝陣第七節 厲兵第四節 賭劍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十二節 書院第二節 祭烈第十四節 截江第一節 禍至第一節 聆訊第十七節 黃雀第五節 承天第六節 燒圖第三節 後繼第九節 雲動第九節 雲動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一節 故地第六節 燒圖第十三節 送葬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二十二節 漢留第三十四節 衝陣第九節 去鄉第十九節 報信第三節 畏難第十三節 送葬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九節 去鄉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十節 百部第五節 變色第四節 流血第二十四節 宿命第二節 衣冠第一節 禍至第二節 陳詞第十五節 黃白第三節 故人第八節 翻雲第四節 流血第三十七節 解甲第十八節 變亂第十節 百部第十五節 黃白第十三節 出草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二節 議策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一節 風起第十一節 踏歌第九節 傳訊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五節 夜話第五節 風物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七節 迫敵第四十二節 紫禁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三十一節 談局第十五節 黃白第十七節 民變第十八節 變亂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二十節 園遊第三節 雲起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五節 變色第三節 悶鬥第六節 燒圖第十四節 日俄第九節 傳訊第九節 夢碎第八節 翻雲第十六節 雪色第十九節 報信第三節 悶鬥第三節 故人第二節 議策第十七節 民變第十四節 日俄第十三節 出草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十八節 變亂第五節 承天第八節 翻雲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二節 衣冠第五節 風物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十四節 截江第四節 解惑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六節 燒圖
第三十四節 衝陣第七節 厲兵第四節 賭劍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十二節 書院第二節 祭烈第十四節 截江第一節 禍至第一節 聆訊第十七節 黃雀第五節 承天第六節 燒圖第三節 後繼第九節 雲動第九節 雲動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一節 故地第六節 燒圖第十三節 送葬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二十二節 漢留第三十四節 衝陣第九節 去鄉第十九節 報信第三節 畏難第十三節 送葬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九節 去鄉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十節 百部第五節 變色第四節 流血第二十四節 宿命第二節 衣冠第一節 禍至第二節 陳詞第十五節 黃白第三節 故人第八節 翻雲第四節 流血第三十七節 解甲第十八節 變亂第十節 百部第十五節 黃白第十三節 出草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二節 議策第三十二節 爭功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二十一節 銅爐第一節 風起第十一節 踏歌第九節 傳訊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五節 夜話第五節 風物第五十二節 之貉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七節 迫敵第四十二節 紫禁第四十四節 殉國第三十一節 談局第十五節 黃白第十七節 民變第十八節 變亂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二十節 園遊第三節 雲起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五節 變色第三節 悶鬥第六節 燒圖第十四節 日俄第九節 傳訊第九節 夢碎第八節 翻雲第十六節 雪色第十九節 報信第三節 悶鬥第三節 故人第二節 議策第十七節 民變第十四節 日俄第十三節 出草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十八節 變亂第五節 承天第八節 翻雲第三十八節 盛名第四十八節 一丘第二節 衣冠第五節 風物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十四節 截江第四節 解惑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六節 燒圖